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养生长寿辞典
养生长寿辞典

养生长寿辞典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品荣,姚丽明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191867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实用中医老年病学下一篇:本草概要
《养生长寿辞典》目录

运动 1

凡例 1

分类词目 1

正文 1

前言 1

运动消散 1

一 勤锻炼 1

天行健 1

行气 1

行气而尽其理 1

行气可以延年 1

形不动则精不流 1

谷道宜常撮 2

叩齿牙无疾 2

体欲常少劳 2

叩齿咽津 2

齿宜常叩 2

齿宜数叩 2

齿宜频叩津宜咽 2

体欲常劳 2

体欲常运 2

步主筋 2

易筋 2

养备而动时 3

津欲常咽 3

津宜常咽 3

流水不腐 3

偷闲学少年 3

清晨建齿三百过 3

琢齿 3

周行而不殆 3

知者动 3

嗽津 3

八段锦 4

广步于庭 4

习其俯仰诎伸 4

五禽之戏 4

太极拳 4

龙导虎引 5

孔门习行礼乐射御之学 5

出门行 5

且行且立,且立且行 5

必走千步始寝 5

绕室行千步始就枕 5

引挽腰体 5

屈伸之法 5

饭后必散步 6

散步* 6

闲步 6

食后须行 6

食毕行步踟蹰 6

食毕当行步踌躇 6

食后引行一二百步 6

安步以当车 6

动诸关节 6

食了行百步,数以手摩肚 6

室内时时缓步 6

盘旋数十匝 7

鸱视虎顾 7

熊经鸟申 7

熊颈鸱顾 7

燕飞蛇屈鸟伸 7

吐故纳新 7

摇动肢节 7

俯仰屈伸 7

胎息 8

一身皮肤宜常干浴 8

天鼓欲常鸣 8

吹呴呼吸 8

手摩脐腹 8

导引关节 8

手宜常在面 8

手头梳百度 8

两手频频擦面 9

耳宜常筌 9

面宜常擦 9

两手摩胁并胸腹 9

足宜常擦涌泉 9

转手摩肾堂 9

发宜多梳,不宜多洗 9

发宜多梳 9

食毕摩腹 9

食讫以手摩面及腹 9

一身动,则一身强 10

腹宜常摩 10

一国动,则一国强 10

一家动,则一家强 10

天下动,则天下强 10

内以养身,外以却恶 10

梳多浴少 10

动摇则谷气得消 10

导引 10

目宜常运 11

运睛除眼翳 11

步则筋舒而四肢健 11

眦媙可以休老 11

散步所以养神 11

鼓呵消积聚 11

道引以增年 11

导引可以难老 11

万事劳其形 12

久立伤骨 12

久行伤筋 12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12

久坐伤肉 12

二 适劳逸 12

久视伤血 12

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13

必静必清 13

节宣 13

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13

多事则筋脉干急 13

守敬莫若静 13

守清静以养道 13

办之所以安心,置之亦所以安心 13

文武之道 13

仁者静 13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14

劳多则精散 14

劳则思息 14

劳而欲息 14

知止不殆 14

养略而动罕 14

养静为摄生首务 14

清静为常 14

劳佚 14

劳动 14

形劳而不休则蹶 14

安静者详 14

行不疾步 15

无疾行 15

无久行 15

行作鹅王步 15

一张一弛 15

无久听 15

无极听 15

无久坐 15

坐不至久 15

静然可以补病 15

静身以安神 15

静则神藏 15

静为躁君 15

无久视 15

不得安于其处 16

不妄作劳 16

无接对宾客 16

不欲奔车走马 16

不欲甚劳甚逸 16

勿令气乏气喘 16

立毋跛 16

无庆吊 16

目不久视 16

无极视 16

动静不失其时 16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16

罔游于逸 17

坐毋箕 17

食饱不得急行 17

能逸而能劳 17

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17

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17

身无妄动 17

劳勿过极 17

量力行 17

缓缓行,勿令气急 17

久劳 18

久立 18

久役 18

久坐 18

五劳所伤 18

以劳苦徇礼节 18

力所不胜而强举之 18

弛而不张 18

宴内不出 19

挽弓引弩 19

终日稳坐 19

恣支体之安 19

逸豫可以亡身 19

博弈不休 19

游外不返 19

张而不弛 19

闷坐 19

劳逸过度 19

强所不能堪 19

懒步则筋挛 20

大醉神散越 21

大饱血脉闭 21

口能致病,亦败尔德 21

口腹不节,致病之因 21

千钟百觚,不经之言 21

不知食之有成败 21

大味必淡 21

三 节饮食 21

不善养生者养外 21

五味之过,疾病蜂起 22

五谷犹能活人 22

五味所禁 22

五味养形,过则致病 22

太饥伤脾 22

太饱伤气 22

六饮 22

五味所入 22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22

甘口而病形 23

甘胜咸 23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23

古人饮酒,每在食后 23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恶心 23

饥而欲食 23

饥忌浴,饱忌沐 23

冬月宜苦不宜咸 23

引药势 23

六膳 23

六食 23

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 23

谷气充则气血盛 24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24

安谷则昌 24

饮食进则谷气充 24

饮酒可以陶性情 24

辛胜酸 24

辛走气,多食辛令人愠心 24

守口如瓶 24

多饮面黄,亦少睡 24

苦胜辛 24

苦伤气,咸胜苦 24

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 25

季月可咸甘略戒 25

贪味伤多 25

贪美食令人泄痢 25

饱生众疾 25

宜生之具,莫先于食 25

味薄神魂自安 25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变呕 25

春月少酸宜食甘 25

秋辛可省便加酸 26

畏酒如畏风 26

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 26

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 26

食过则结积聚 26

食者生民之天 26

食饮有节,脾土不泄 26

咸伤血,甘胜咸 26

咸胜苦 26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 26

绝谷则亡 27

美其食 27

宣血脉 27

烂肠之食 27

夏要增辛减却苦 27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 27

热食伤骨 27

资食以存生 27

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 27

食谨勿多,多则生病 27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27

酸胜甘 28

谨和五味 28

解风寒 28

滋味偏多多病难 28

酸伤筋,辛胜酸 28

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 28

暮酸不若晨餐 28

腐肠之药 28

脾喜温 28

椒姜御湿 28

接热饮食 28

醇醪汩其和气 28

口化 29

大渴不大饮 29

大饥不大食 29

口必甘味,和精端容 29

凡食无强厚味 29

凡食之道,无饥无饱 29

无饮兴 29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 29

一切肉惟须煮烂 29

憎醉如憎病 29

不饥勿强食 30

不得忍饥 30

不时不食 30

不饥即已 30

不使胜食气 30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30

不渴勿强饮 30

不欲多啖生冷 30

无待饥甚而后食 30

无以烈味重酒 30

无预局席 30

五更食粥 31

五味无令胜谷味 31

不撤姜食 31

不问四时俱暖酒 31

五味入口,不欲偏多 31

五味之美,不可胜极 31

少勿至饥 31

少食肉,多食饭 31

不欲饮酒当风 31

不欲极渴而饮 31

不欲极饥而食 31

仅饱即止 31

火化 32

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 32

勿以悦口而少贪 32

节五辛 32

节饮食 32

节满意之食 32

冬则朝勿虚 32

勿强食,勿强饮 32

勿食生菜、生米 32

勿饮浊酒 32

肉无贪肥脆 33

早饭可饱 33

当令饮食均 33

肉不厌软暖 33

瓜桃生冷宜少餐 33

肉味无令胜食气 33

先饥而食 33

候已饥而后食 33

先渴而饮 33

生食不粗吞 33

生冷勿食 33

先饪不食 33

冬朝勿空心 33

饮食须用缓 34

饮不欲太频 34

饮不厌温热 34

饮酒不欲使多 34

饮必小咽 34

饮酒莫教令大醉 34

饮温暖而戒寒凉,食细软而远生硬 34

冷食不欲热水漱口 34

非其食勿食 34

饭后饮之,可解肥浓 34

防夜醉 34

色恶不食 34

先食热,后食冷 34

候焦渴而引饮 34

食不欲急 35

食白粥 35

食不语 35

细嚼缓咽 35

食勿大言 35

食勿精思 35

食毕漱口 35

食上不得语 35

宜其温热熟软 35

夜勿过醉饱 35

炙煿之物须冷吃 35

鱼馁而肉败不食 35

莫强食 36

美食须熟嚼 36

食物有三化 36

食必先食热 36

莫强酒 36

夏夜勿饱食 36

夏则夜勿饱 36

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36

食可置即置 36

食不嫌不及 36

食不可太饱 36

菜不可生茹 37

调停饮食 37

脍不厌细 37

臭恶不食 37

常宜温食 37

唯酒无量,不及乱 37

淡则物之真味真性俱得 37

粗硬勿食 37

热食不用冷水漱口 37

热食汗出勿当风 37

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37

量腹而食 37

醉不可以当风 38

醉勿食热 38

腹化 38

大甘 38

大辛 38

大苦 38

大咸 38

滋味欲淡而和 38

渴饮饥餐尤戒多 38

筋病无多食酸 38

大酸 38

生食五辛 39

生冷无节 39

失于饥饱 39

当风饮酒 39

多啖生冷 39

好酒腻肉 39

极饥而食 39

饥饱失宜 39

以酒为浆 39

为口伤身 39

极渴而饮 39

忌食时嗔 40

沈醉呕吐 40

饮酒吐逆 40

忌其粘硬生冷 40

忌强用力咬啮坚硬脯肉 40

纵口 40

味过于甘 40

饮酒当风 40

饮食自倍 40

极滋味之美 40

味过于辛 40

味过于苦 40

贪嚼无厌 41

贪味多餐 41

甚饥 41

其渴 41

临盘大饱 41

食后便卧 41

味过于酸 41

味过于咸 41

食嗜辛咸 41

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 41

湿面油汁 42

恣口腹之欲 42

醉饮过度 42

醉饱卧风 42

醉眠饱卧 42

醉酗乱身 42

恣食酸咸 42

酒不顾身 42

醉后强饮饱强食 42

先寒而衣 43

先热而解 43

旦起着衣 43

任其服 43

衣不嫌过 43

衣可加即加 43

劳毋袒 43

勿以薄寒而少耐 43

大汗能易衣佳 43

四 慎起居 43

时慎脱着 43

秋冬衣冷渐加添 44

绵衣晚脱 44

春寒莫教绵衣薄 44

度形而衣 44

夏月汗多须换着 44

湿衣汗衣勿着 44

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 44

春天不可薄衣 44

若要安乐,频脱频着 44

初愈务宜衣被适寒温 44

不可令孤坐独寝 45

不露卧星下 45

不眠中见肩 45

不可当风卧 45

不用寝卧多言笑 45

勿湿头卧 45

心欲求寐,则寐愈难 45

冬夜勿覆其头 45

不欲起晚 45

不欲多睡 45

凡欲眠,勿歌咏 45

多睡 46

全赖夜间休息 46

先睡心,后睡眼 46

早起不在鸡鸣前 46

鸡初鸣,咸盥漱 46

软枕头,暖盖足 46

卧伏地 46

卧不及疲 46

早卧早起 46

当风卧湿 46

冬欲早卧而晏起 46

饱勿便卧 47

卧起有四时之早晚 47

卧处不可以首近火 47

卧不厌缩觉即舒 47

饱食即卧 47

饱食仰卧成气痞 47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47

夜卧早起 47

卧欲得数转侧 47

卧不欲左胁 47

卧勿大语 47

莫为寻幽望远而早起 48

觉正而伸 48

秋冬日出始穿衣 48

胃不和则卧不安 48

起晚 48

眠不欲扇 48

眠作师子卧 48

通睡乡之路 48

春夏鸡鸡宜早起 48

春欲晏卧早起 48

屈膝侧卧 48

夜卧常习闭口 48

寝处不时 49

寝毋伏 49

寝不言 49

寝不尸 49

寝兴不适 49

寝息失时 49

醉不可露卧 49

默寝暗眠 49

睡不厌踧,觉不厌舒 49

睡侧而屈 49

晚起不在日出后 49

能息心,自瞑目 49

簟凉枕冷 49

居不客 50

起居有常 50

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50

居处简静 50

居止之室,必须周密 50

莫同少壮尽欢而晚归 50

勿湿萦髻 50

安居处 50

车服威仪知足不求 50

久坐湿地 50

夜漱却胜朝漱 51

沐浴后不得触风冷 51

沐浴盥漱皆暖水 51

沐浴必须密室 51

第一勤洗浣 51

新沐发讫勿当风 51

数数沐浴 51

去寒就温 51

沐浴无常不吉 51

身数沐浴 51

冬浴不必汗出霢霂 51

多阴则蹶 52

多阳则痿 52

乍起慎勿即出户外 52

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 52

坐卧切防脑后风 52

背日光而坐 52

星下不卧 52

起居适早晏 52

冬不欲极温 52

出处协时令 52

风伤筋,燥胜风 52

寒胜热 53

?热则理塞 53

调之以寒暑之节 53

调于四时 53

寒而欲暖 53

寒伤血,燥胜寒 53

寒无凄怆,暑无出汗 53

温凉失度 53

热伤皮毛寒胜热 53

热伤气,寒胜热 53

夏不欲穷凉 53

触冒寒冷 53

避风如避箭 54

燥胜风 54

燥胜寒 54

无啈啼 55

无哀恸 55

无吁嗟 55

人悸怖我不怒 55

无喜怒 55

无悲愁 55

无歌啸 55

无大用意 55

人多烦我少记 55

一真澄湛,万祸消除 55

五 和情感 55

心安而不惧 56

心旷神怡 56

仁者不以欲伤生 56

太上养神 56

以恬养性 56

以漠处神 56

以神为车,以气为马 56

去世离俗 56

不以物伤性 56

无恚嗔之心 56

无大思虑 56

去嗔怒以养性 56

安神宜悦乐 57

行一善则神魂欢 57

行一善则魂神乐 57

形与神俱 57

形以神生 57

形须神而立 57

抑情养性 57

必亲办者,则毅然办之 57

主身者神 57

可姑置者则决然置之 57

保神以安身 58

修身 58

贱物而贵身 58

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58

顺理修身去烦恼 58

哀而不伤 58

恬淡为本 58

恬淡自守 58

和情性,节嗜欲 58

身安神逸 58

抑情以养性 58

恬愉虚静,以终其命 58

养性 58

神以道全 59

神气坚强 59

神守于中 59

神全则身健 59

神者生之制 59

神畅则生健 59

神不外驰 59

养神 59

神能御其形 59

惜精神 60

欲求长生先戒性 60

理情性 60

弹琴瑟,调心神 60

遇事不宜过扰 60

颐养神性 60

精神贵乎保 60

积精全神 60

神清意平,百节皆宁 60

神在则人,神去则尸 60

寡思虑以养神 60

大忧内崩 61

大恐 61

大哀 61

大怖生狂 61

大乐气飞扬 61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 61

久耽安乐 61

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61

人有二心方显念 61

澄其心而神自清 61

广生懊恼 61

心悲则面焦 62

气不顾命 62

内煎万虑 62

以身世徇财利 62

以忧虑徇得失 62

功名声誉束其体 62

节欲 62

五者接神则生害 62

不办又不置 62

不自宽慰 62

至忧 63

至乐 63

乐极则哀集 63

至怖 63

用心不已走元神 63

至畏 63

至躁 63

行欺诈则神悲 63

多念则心劳 63

务快其心 63

旦起瞋心 63

节乐莫若礼 63

节嗜欲 63

乱想勿经心 64

志劳 64

汲汲所欲 64

多愁则头鬓憔枯 64

作一恶则心气乱 64

身劳则神散 64

忧劳 64

忧则失纪 64

多怒则腠理奔血 64

多机则智虑沉迷 64

多乐则心神邪荡 64

多思则神散 64

怵惕思虑者伤神 65

放逸其心 65

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65

念杂由来业障多 65

甚思 65

甚虑 65

思劳 65

思多太损神 65

念多则事广 65

忿怒之失度,乃为之图 65

忧其智之所不能 65

神太用则劳 66

神大用则歇 66

神去则死 66

神似形用 66

神若太伤伤则虚 66

怒伤肝,悲胜怒 66

爱恶利害搅其神 66

爱过其心者神不居 66

哀乐伤神 66

重喜而不释 66

思其力之所不及 66

悲哀动中 67

喜怒损性 67

喜事劳心 67

喜伤心 67

嗜欲无止 67

精灵困于烦扰 67

暴怒伤阴 67

暴喜伤阳 67

深忧而不解 67

率性任情 67

欲而不知止 67

浮思妄念 67

不喜不怒 68

不惧于物 68

不忧不惧 68

不为物诱 68

不以利累形 68

不欲广志远愿 68

不肆神以逐物 68

不以元气佐喜怒 68

人不耐无乐 68

八音五色不至耽溺 68

邀名射利 68

勿烦勿乱,和乃自成 69

勿悁悁怀忿恨 69

勿汲汲于所欲 69

勿使悲欢极 69

心广体胖 69

心无妄念 69

心不乱求 69

心不狂思 69

见素抱朴 69

止怒莫若诗 69

不戚乎毁,不悦乎誉 69

不以所养害其养 69

去沮嫉 70

平居不得嗔 70

平易恬惔 70

心源清则外事不能扰 70

去忧莫若乐 70

令宽其思虑 70

乐其俗 70

乐不可极 70

心之所欲,不可恣也 70

心诚意正思虑除 70

心好静而欲牵之 70

戒晨嗔 71

当以一耐字处之 71

能乐在于虑殃 71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1

戒嗔怒 71

戒之在斗 71

戒之在得 71

戒尔嗔怒 71

乐得其反则安 71

乐不耐无形 71

乐不可纵 71

忍怒以全阴 72

忧喜不留于意 72

忧不可积 72

抑喜以全阳 72

忍怒以全阴气 72

取乐琴书 72

和喜怒 72

知者乐 72

抑喜以养阳气 72

志闲而少欲 72

志定心平 72

戒怒养阳 72

使志若伏若匿 73

使志安宁 73

使志无怒 73

使志生 73

所忌最是怒 73

念无二心始为人 73

宠辱皆忘 73

轻得失 73

制念以定志 73

知者乐水 73

知足不辱 73

除佞妄 74

除妄想 74

养心莫善于诚 74

莫大怒 74

闻毁而不惨,见誉而不悦 74

莫大笑 74

莫大惧 74

莫忧思 74

莫悲愁 74

思莫若勿致 74

思胜恐 74

省嗜欲 74

省妄想 74

清心寡欲 75

欲养血者思不越 75

欲不可从 75

清其心源 75

第一戒人少嗔恚 75

喜胜忧 75

喜则气和志达 75

御正六气之变 75

悲胜怒 75

常以宽泰自居 75

爱憎不栖于情 75

破忧沮 75

常含乐意勿生嗔 75

寡营 76

薄名利 76

谤来不戚,誉至不喜 76

禁恚怒 76

睹贵不欲,居贱不耻 76

遣其欲而心自静 76

廉货财 76

无精气乃冥 77

不知持满 77

万物之元 77

气极乃精 77

以息为元 77

节阴阳而调刚柔 77

伐命者 77

七者动精则生害 77

六 养精气 77

伐性之斧 77

养气者精 78

养以和 78

保守真元 78

养血先须养水 78

养之以四时之气 78

养生之要,首先寡欲 78

神之母 78

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78

呼吸精气 78

形之主 78

积气为精,积精为神 78

精能生气 79

精中生气 79

精生气 79

精绝则气绝 79

精盈则气盛 79

精不流则气郁 79

精为神气之本 79

惜气存精更养神 79

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79

益精者气 79

二十者四日一泄 80

三十者八日一泄 80

四十者十六日一泄 80

一月再泄 80

五十者二十日一泄 80

一岁之忌者,暮须远内 80

六十者闭精勿泄 80

入房过度 80

不择时而色 81

夫妻昼合 81

不可忍小便交合 81

不必抑忍,久而不泄 81

务宝其精 81

必宝其精 81

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 81

上士别床,中士异被 81

色不顾病 81

忌房劳 82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82

极情恣欲 82

纵心竭意 82

纵情恣欲 82

徇情纵欲 82

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82

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 82

阴阳不交 82

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 83

病后切忌房劳 83

爱精自保 83

艳容伐其根荄 83

欲不可纵 83

欲炽则身亡 83

淫声美色 83

禁声色 83

养精先须养血 83

养脑先须养精 83

宝精 83

精用而不已则竭 84

精太劳则竭 84

精大用则竭 84

精不欲竭 84

精去则骨枯 84

精全而体实 84

精者神之本 84

精固则神畅 84

谨房室 84

意中平平者自可闭固 84

颐精养神 84

醉入房 85

寡嗜欲以养精 85

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 85

精少则病,精尽则死 85

醉以入房 85

醉不可以接房 85

人由气生 85

人大言我小语 85

精散则神疲 85

精竭则神去 85

精益则神明 85

元气为根本 86

元气固藏 86

久卧伤气 86

大愁气不通 86

元气在保养 86

元气有限,情欲无穷 86

少言语养内气 86

气中生神 86

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86

人以形生,去气则死 86

人藉气以充其身 86

气大劳则绝 87

气疲谷胜 87

气衰身谢 87

气耗形病 87

气乱则神劳 87

气乱即物病 87

气即形之根 87

气者生之元 87

气宜常提 87

气泄生疾 87

气全体平 87

气能生神 87

气竭则命终 88

气绝即物死 88

气绝则命绝 88

气浊则神昏 88

气衰则神去 88

气弱即物衰 88

气盛则神全 88

气清则神畅 88

气甚即物壮 88

气者神之母 88

气者神之主 88

气者形之主 88

心静气理 89

六八阳气衰于上 89

气通即生,气乏则死 89

气血盛则筋骨强 89

处神养气 89

因气而生 89

因气而死 89

因气而荣 89

气薄则其体弱 89

气难清而易浊 89

气病无多食辛 89

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89

多言则气海虚脱 90

多言损气 90

多言耗气 90

安身养气 90

形以气充,气耗形病 90

运唾损气 90

劳则气耗 90

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90

因气而衰 90

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 90

食不充脾,所以养气 91

思则气结 91

宝气 91

食物饱甚,耗气非一 91

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91

养气自守 91

养气全神 91

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91

仰面呵气数百口 91

养性以全气 91

养气先须养脑 91

怒则气上 92

神依气立,气合神存 92

怒甚偏伤气 92

恐则气下 92

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92

酒多血气皆乱 92

神者气之子 92

养神先须养气 92

浩然之气 92

喜则气缓 93

惊则气乱 93

欲养气者言不费 93

喜怒伤气 93

悲则气消 93

善治气者,由禹之治水 93

禀气渥则其体强 93

理塞则气不达 93

调气养性 93

调气方 93

薄滋味以养气 94

躁暴气逆 94

寡言语以养气 94

五藏所合法 95

五藏 95

五藏六府之本 95

五藏不可食忌法 95

心主脉 95

心合脉,其荣色 95

一身之主 95

七 保脏腑 95

心肾受邪,腑藏俱病 95

肝主筋 96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96

四脏之气皆禀于脾 96

肝合筋,其荣爪 96

肾主骨 96

肾合骨,其荣发 96

肺主皮 96

四八筋骨隆盛 96

四七筋骨坚 96

以脾胃熟生物暖冷物 96

脾主肉 97

喜怒不节则伤藏 97

脏得血而能液 97

食少则脏气流通而少疾 97

脾合肉,其荣唇 97

脾胃二气,互相表里 97

腑得血而能气 97

二八肾气盛 97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97

咽精液养脏气 97

肺合皮,其荣毛 97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98

三八肾气平均 98

三七肾气平均 98

七八肝气衰 98

丈夫八岁肾气实 98

女子七岁肾气盛 98

五八肾气衰 98

五七阳明脉衰 98

七七任脉虚 98

十二脉之根 98

二七而天癸至 98

以心为根 99

心为君主之官 99

心者形之主 99

心之华盖 99

甘多则伤肾 99

妄听则伤肾 99

妄视则伤心 99

妄嗅则伤肝 99

心 99

少思虑养心气 99

少食以安脾 99

不饥强食则脾劳 99

忧伤肺,喜胜忧 100

忧悲伤肺 100

辛多伤肝 100

肝藏血不可纵怒 100

冷食伤肺 100

苦多伤肺 100

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100

肾 100

肝 100

饮食伤脾 100

形寒寒饮则伤肺 100

肾为作强之官 100

忿怒伤肝 101

呼吸之主 101

肾者先天之本藏 101

肺 101

肺以养皮毛不可忧郁 101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101

咸多则伤心 101

肾主精不可纵欲 101

肾者作强之官 101

思虑伤心 101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102

恐伤肾,思胜恐 102

莫嗔怒养肝气 102

淫欲伤肾 102

喜伤心,恐胜喜 102

脾 102

脾者后天之本 102

养肝之要在乎戒忿 102

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102

思伤脾,怒胜思 102

三焦之原 103

人身之仓廪 103

愁忧恐惧则伤心 103

腰者,肾之府 103

三焦者决渎之官 103

大肠者传道之官 103

小肠者受盛之官 103

不渴强饮则胃胀 103

缓则冷热之物至脾皆温 103

脾养肉不可妄思 103

脾胃者仓廪之官 103

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104

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104

胃为水谷之海 104

妄言则伤胆 104

胆者,中正之官 104

勿食生肉伤胃 104

美饮食养胃气 104

不由礼则触陷生疾 105

不治已病治未病 105

无形则无吾 105

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 105

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 105

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105

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 105

人常去生,非生去人 105

八、善防治 105

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106

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 106

长生之药 106

五石散大猛毒 106

勿妄服药 106

不务药石之救,惟专祝祭之谬 106

勿以身命等蜉蝣 106

勿以康健便为常然 106

心药 107

为之于未有 107

毋逆大数 107

节养性之和 107

四百四病,身手自造 107

处天地之和 107

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 107

风者,百病之始也 107

用凉远凉 107

用热远热 107

必得其中 108

用食平痾释情遣疾 108

百病之长,以风为最 108

百病不愈,安得长生 108

毕数之务 108

过患其身 108

用寒远寒 108

用温远温 108

伤之七情,报以百疾 108

行不妄失 108

兴复之基 109

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 109

形以术延 109

形神以和 109

形神相卫 109

形气贵乎安 109

杂剂乱投 109

后天之养,其为在人 109

形者气之宅 109

形者生之舍 109

求难老 110

医之于无事之前 110

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 110

私自加减 110

体者精之元也 110

身心皆合于道 110

孝子须深知食药二性 110

攻伐和气之药多 110

忘其身而病生 110

疗心 110

妄想一病,神仙莫医 111

疗身不若疗心 111

闲日安不忘危 111

君子持躬,战战兢兢 111

若本充实,岂有病乎 111

丧生之本 111

疗人之心 111

招徕真气之药少 111

贤哲防于未病 111

治未病之疾 112

使人疗尤不若先自疗 112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 112

治有病不若治于无病 112

春夏养阳 112

草药不可妄用 112

和于术数 112

易伤难养 112

秋冬养阴 112

秋凉以收之 112

养形之人 113

养生 113

养性秉中和 113

养生以不伤为本 113

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 113

美药勿离手 113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113

语作含钟声 113

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113

病万变,药亦万变 114

病变而药不变 114

病患已成即须勤于药饵 114

疾之所生,生乎念多 114

消未起之患 114

害于生则止 114

起念还当把念医 114

真菊延龄,野菊杀人 114

黄精益寿,钩吻杀人 114

斟酌得中 115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115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115

禁忌之至急,在不伤不损 115

辟扉去防,自我致寇 115

八音五色以养视听之欢 115

大风 115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115

善养生者养内 115

口之所嗜,不可随也 116

大湿 116

大寒 116

大霖 116

大燥 116

大小便宜咬齿勿言 116

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 116

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 116

口无妄言 116

小便勿努 117

无叫唤 117

无吟吃 117

广听则耳闭 117

无举重 117

无泄皮肤 117

无疾则勿药可也 117

无作博戏强用气力 117

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 117

久谈言笑 117

久处烟火 117

不自爱惜 117

不饥不饱不寒不热 118

不欲极目远望 118

不择风而裸 118

不得大语大叫大用力 118

从八风之理 118

今日预愁明日 118

月下看书 118

不欲汗流 118

不自珍重 118

风雨则伤上 118

四十已去,常须瞑目 119

目之所好,不可从也 119

叩齿百遍 119

冬寒以藏之 119

处正居中 119

老人须知 119

耳无妄听 119

玉泉 119

以妄为常 119

心若太费费则竭 119

耳不极听 119

仰面常呵三四呵 120

至淫 120

耳目淫于声色之乐 120

自立意见 120

自戕之疾 120

血极 120

血衰则枯槁 120

耳之所乐,不可顺也 120

耳目为主 120

行不得语 120

多食辛则肉胝而唇褰 121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121

多唾令人心烦 121

多食苦则筋急而爪枯 121

多食酸则皮槁而毛夭 121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 121

衣食不能适 121

多唾损神 121

杂视则目暗 121

问卜不倦 121

抄写多年 122

极目远视 122

极力劳形 122

听信巫祷 122

听众则牖闭 122

听过其耳者精不守 122

辛伤皮毛,苦胜辛 122

讳疾试医 122

汗出浴水 122

汗出当风 122

应针欲艾 122

忍尿不便 123

忧郁生疾 123

闷来阅之,殊胜闷坐 123

忍大便不出 123

纵耳目之欲 123

丧明十六事 123

非其书勿读 123

应补责医以泻 123

应灼欲砭 123

非其务勿行 123

饱食大呼 124

制嗜欲 124

呼叫过常 124

饱食伏地 124

昏乱百度则生疾 124

夜视星火 124

夜读细书 124

非正声耳不听 124

非正色目不视 124

非其声勿听 124

沮舍之下不可以坐 124

轻身重财 125

持以适 125

甚饥甚渴甚思甚虑 125

省多言 125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 125

畏攻责医欲补 125

骨极 125

泣泪过多 125

祈祷无巳 125

荣卫消于役用 125

骄奢淫佚 126

莫多言 126

适寒暑 126

信巫不信医 126

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 126

勉强支陪 126

养筋 126

室家乖戾 126

语笑无度 126

怠忽过时 126

骄恣率性 126

脑减则发素 127

席不正不坐 127

倚墙之傍不可以立 127

病后如水浸泥墙 127

疾走举重 127

疾之所起,生自五劳 127

酒色财气伤人物 127

积伤至尽则早亡 127

莫强举重 127

莫跳踉 127

兼治其忧恚 127

唯知美食好衣 128

唾不及远 128

常习不唾地 128

清湿则伤下 128

清商流徵乱其耳 128

寅丑日剪甲 128

朝朝服食玉泉 128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128

剧语大呼 128

腹本喜暖 129

嗜欲煎其内 129

寒暑不时则疾 129

寒暑伤形 129

触冒邪风 129

慎风寒 129

数看日月 129

雕镂细作 129

筋极 129

彭亨短气 129

朝朝服玉泉 129

善言勿离口 129

血固则颜盛 130

药能恬神养性 130

和之于始,治之于终 130

灵芝在身不在于山 130

身形安静,灾害不干 130

血和则体泽 130

足得血而能步 130

血壮则体丰 130

老而益壮 130

人能依时摄养,故得免其夭枉 130

药之所治,只有一半 131

药食两攻 131

济命扶危者,医也 131

湿伤肉,风胜湿 131

九 养生名家和名著 132

伊尹 132

管仲 132

孔子 132

扁鹊 132

王充 133

郭玉 133

华佗 133

张机 133

桓谭 133

嵇康 134

吴普 134

葛洪 134

陶弘景 134

巢元方 134

孙思邈 134

蒲虔贯 135

司马承祯 135

苏轼 135

陈直 135

忽思慧 136

朱震亨 136

李杲 136

万全 136

冷谦 137

张介宾 137

陈王廷 137

李时珍 137

汪昂 137

程国彭 138

尤乘 138

孙福全 138

曹庭栋 138

子华子 138

荀子 139

庄子 139

论语 139

黄帝内经 139

管子 139

老子 139

吕氏春秋 140

淮南子 140

中藏经 140

论衡 140

养生论 140

易筋经 141

千金要方 141

养生方导引法 141

养生要集 141

抱朴子 141

褚氏遗书 141

养性延命录 141

颜氏家训 141

养老奉亲书 142

天隐子 142

摄生要义 142

保生要录 142

医说 142

太平圣惠方 142

千金翼方 142

格致余论 143

饮膳正要 143

摄生消息论 143

三元延寿参赞书 143

万密斋医学全书 143

养生四要 143

修龄要旨 144

本草纲目 144

卫生要术 144

颐身集 144

尊生导养编 144

调疾饮食辨 144

遵生八笺 144

医学心悟 145

寿世青编 145

寿世编 145

养病庸言 145

寿人法 145

中外卫生要旨 145

彭神摄生养性论 145

人之寿夭在于撙节 147

人竟百岁而死 147

三叟长寿歌 147

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 147

无忧者寿 147

无忧故自寿 147

人之性寿 147

十 其他 147

无祸害则尽天年 147

长生久视 148

仁者寿长 148

仁者寿 148

为之者不终 148

田夫寿,膏梁夭 148

乐易者常寿长 148

主性命者在乎人 148

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148

五福寿为最 148

老彭之寿 148

寿夭休论命 149

寿敝天地 149

寿之术 149

寿必用道,所以尽命 149

?羸而寿考 149

我命在我不在天 149

体弱则命短 149

形累而寿命损 149

全身久寿 149

夜饱损一日之寿 150

和则增寿 150

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 150

忧险者常夭折 150

夜醉损一月之寿 150

学不求仙 150

修行本在人 150

修短寿夭,皆自人为 150

强而寿 150

体强则其命长 150

弱而夭 150

养有五道 151

养志之道 151

养体之道 151

养老四勿 151

养老十九无 151

养老十避 151

神气相合,可以长生 151

啬宝不夭 151

福寿康宁 152

颐神养寿 152

静者寿 152

嘶喝湿 下者夭 152

躁者夭 152

十莫 152

鸿郎高畅者寿 152

十二少 152

十六宜 152

九窍 153

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可一也 153

三关 153

万物得一以生 153

卫生道 153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153

十六部 153

十四宜 153

人之一身,无处不宜谨护 153

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154

井不达泉,则犹不掘 154

不违情性之欢 154

不弃耳目之好 154

五劳 154

五府 154

五欲 154

五福 154

内三宝 154

四徇 155

任之重者莫如身 155

存身之术 155

外三宝 155

四凶魔 155

延年之药 155

四支 155

六不治 155

全生之诀 155

全性之道 155

守礼莫若敬 156

多闻而体要 156

守中实内以陶和 156

守一之戒,戒于不专 156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 156

阴阳中度 156

旨约而赡广,业少而功多 156

孙真人养生铭 156

身心七养 157

坚齿之道 157

把握阴阳 157

身全之谓得 157

言不语怪 157

君子有三戒 157

抱道不行犹无道 157

劳苦胜于逸乐 157

形者生之具 157

治气养心之术 158

法则天地 158

法于阴阳 158

和于阴阳 158

保生四要 158

保养之道 158

顺四时 158

贵生之术 158

明目之道 158

择其善者,而后留意 158

易则易知 158

养生八勿 159

养生五莫 159

养生之道 159

养生之方 159

养生大理 159

养生之机 159

津液 159

胎教 159

养形之道 160

养神之道 160

养长之道 160

养藏之道 160

养生十二不 160

养生之大旨 160

养生有五难 160

养身兼养性 160

养性之大经 160

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161

积一所以至亿 161

爱之于微,成之于著 161

病有十失 161

神不注于外则身全 161

神形离别则死 161

养生大要十条 161

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 161

病有八不治 162

病有七失不可治 162

凌霄之高,非一篑之积 162

酒色财气 162

兼百行 162

调刚柔 162

偏修一事 163

善养生者,先除六害 163

善养性者无常术 163

握宝不用犹无宝 163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163

博见而善择 163

祸莫大于贪 163

推陈致新 163

偶知一事,便言已足 163

啬神之一术 163

简则易从 164

静亦可养,躁亦可养 164

聚小所以就大 164

聪耳之道 164

德全不危 164

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 164

(一)主要参考书目 165

附录 165

(二)养生十四字撷英 167

(三)笔画索引 1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