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史学研究新视野
史学研究新视野

史学研究新视野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仝晰纲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0718116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
《史学研究新视野》目录

世界古代史 1

试论劳动与人类的起源 龙福元 1

父权制,并非一夫一妻制 萧平汉 2

原始社会是单一的公有制吗? 萧平汉 3

文字、城市、青铜器不是国家诞生的标准 3

萧平汉 3

论原始社会的主要发展动因 袁林 4

关于陶器起源的补充意见 安志宏 5

论血缘因素在人类不平等制度起源和 7

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黄超 7

古代埃及的年代学与历史分期 刘文鹏 8

试论诺夫哥罗德共和政体 顾銮斋 9

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 顾銮斋 10

古代雅典的妇女与民主政治 林中泽 11

试论古希腊宗教 史海青 12

古希腊文化的多元透析 刘爱兰 14

早期罗马帝国经济政策略论 姜德福 15

试论古代罗马人的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 吴藜 16

从古希腊罗马史看奴隶占有制社会的若干问题 廖学盛 17

希腊罗马城邦时期的政教关系探析 林中泽 18

试论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制的社会根源 赵明 19

论日本大化体制的内在矛盾 王顺利 20

毁坏圣像运动的原因 陈志强 21

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 朱普选 23

拜占廷军区制和农兵 陈志强 24

伊斯兰教五功考述 高永久 25

论阿尔比战争 徐家玲 26

马可·波罗与地理大发现 张箭 27

中世纪意大利城市衰落的经济结构 28

因素分析 刘景华 28

中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考察 刘景华 30

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沈敏华 31

格利高里一世的神学思想及其著作简论 姜德福 32

西欧中世纪市集与新型商业意识的形成 赵立行 33

中世纪文化对文艺复兴的作用 许桂敏 34

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法兰西文艺复兴的影响 34

曾庆明 34

文艺复兴时期自由之根的转移及其人学意义 35

舒刚 35

舒刚 35

现实与超越——马基雅弗利政治法律思想评析 郭志祥 36

查理五世与德国宗教改革 张春林 38

英国宗教改革原因探析 蔡骐 39

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蔡骐 40

英国中世纪后期商业政策的转变 顾銮斋 41

拉美历史上的印第安人奴隶制 韩琦 42

试论俄国封地制形成的历史前提 许桂敏 43

试论俄国封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 许桂敏 44

十六世纪前期英国在美洲 尤书蛟 44

世界近代史 45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侵略掠夺殖民 45

地人民的罪恶史 张从香 45

中英早期茶叶贸易 萧致治徐方平 47

俄国工业革命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陶惠芬 48

中俄早期陆路贸易的回顾 胡礼忠 48

论英国社会制度近代化 张天 50

英国农业近代化试探 黄光耀 51

英国农业近代化的主要动因 毕道村 52

英属澳洲殖民地流放制度论略 潘兴明 许文岚 53

论格莱斯顿的爱尔兰自治政策 高照明 54

拉美早期资本主义的探索 金计初 55

论十八世纪的开明专制 高照明 王志林 57

美国早期历史上的天赋使命思想 刘国柱 58

莫尔的教育思想管窥 侯柱华 59

吴满意、谢海蓉 60

吴满意、谢海蓉 60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富民思想试探 60

代役租初探——美国殖民地时期封建残余研究之一 杨玉圣 62

代役租初探——美国殖民地时期封建残余研究之一 杨玉圣 62

《独立宣言》史事考——兼议美国史考实性研究 杨玉圣 63

汉密尔顿“工商立国”与杰斐逊 64

“农业立国”之争 张少华 64

概论美国的移民、民族和种族关系理论 66

周钢杨国美 66

财政问题与法国大革命 刘大明 67

财政问题与法国大革命 刘大明 67

“民族万岁”——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 李宏图 68

试论拿破仑的科技人才观 张世均 70

试论督政府的历史地位 丁建定 71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士商” 马敏 72

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 陈利今 73

试论明治末期日本铁路的国有化 祝曙光 74

甲午战争对近代日本的影响 周启乾 75

近代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及其影响 潘银良 76

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期间 77

英国对土政策的调整——关于英国对弱国外交的一项研究徐奉臻 77

和科技事业发展的负效应 吴木生 78

试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对国内教育 78

近代英国高教发展中的两种价值取向评析 80

许洁明 80

论柏林会议前夕的大国外交——兼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东大危机解决的途径朱瀛泉 81

试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从小德意志方案到大德意志方案的转变喜富裕 82

巴格达铁路——德意志帝国向东方推进的重要工具唐承运 83

近代德国教育改革述评 楚 汉 84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农村的变革以及 85

传统农民向现代人的嬗变 许平 85

十九世纪下半期摩洛哥改革述评 许永璋 86

论十九世纪下半期的俄国币制改革 张德敬 86

澳大利亚排华原因初探 王孝洵 88

试析非洲经济的殖民地化进程 舒运国 88

青年马克思论哲学 朱宝信 89

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观 雷德鹏 90

中亚东干族族名族源考 王国杰 91

1880~1914年利比里亚幸存原因探析 92

管敬绪徐尚平 92

浅议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大工业文明的 94

建立 胡才珍 94

重评联邦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李永清 95

美国杰出的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宋鸥 95

美利坚民族之觉醒 李永清 97

美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朱广祥 97

内战前美国制造业的发展 王金虎 98

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城市“老板”兴起 99

原因探析 王金虎 99

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工业迅速 100

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林晓星 100

美国农业的两次大突破及其基本经验 张友伦 101

干预经济问题初探 王淑丽 102

1900~1917年美国联邦政府 102

试论民初美国对华的两次“单独行动” 文庠 103

美国加强在华势力的筑基时期 蔡黛云 104

从《美国史纲》谈我国的美国史研究 杨玉圣 105

美国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杨玉圣 10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经济 周启乾 107

墨西哥革命时期政坛易人与美国的关系 109

吴瑞何桂林 109

英国对缅甸殖民政策 李一平 110

英国对缅甸殖民统治政策之史的考察 111

许永璋于兆兴 111

“考迪罗主义”散论 王云飞 112

“考迪罗主义”散论 王云飞 112

进步的考迪罗 王云飞 112

巴西独立以降历史进程述论——兼与其他拉美国家比较 王云飞 114

1870~1930年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 韩琦 114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李宏图 116

世界现代史 117

关于十月革命初期的革命性质问题 刘士田 117

二十年代前后苏联的农民问题与社会 118

稳定 丁笃本 118

“满铁”与日本独霸东北铁路权益 任松 119

“门户开放”政策的反应 梁碧莹 121

华盛顿会议与“门户开放” 121

——兼论华盛顿会议前后中国对 121

威尔逊的史观及其对政策的影响 杨彪 122

鲁尔占领——二十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 123

转折点 朱立群 123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 罗志田 124

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王宇博 125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 王宇博 126

赛克特在华活动述评 李乐曾 127

二十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钱乘旦 128

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与中国 蒋顺兴 129

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 130

加美关系 杨令侠 130

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杨玉圣 131

——三四十年代中国政论界与罗斯福新政 132

论日本法西斯化之特点 朱跃 13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化学战的准备 高晓燕 133

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反动思想剖析 135

丛滋香 吴明银 135

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 王哲 136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阶段性质辨析 张秀振 137

二战时期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 刘士田 139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评析 刘喜发 140

1940年法国败降原因分析 李道豫 141

关于前苏联出兵波兰动机的商榷 143

万安中 李冠乾 143

希特勒与他的心理战手法 杜正艾 144

论法国猝败对二战进程和格局的影响 陈明 146

战争历史运动座标上的第二次世界 147

大战 李巨廉 147

苏联与绥靖政策 孙红旗 149

政策中的两重性 王立新 150

试论1931~1945年苏联对华 150

评苏联援华抗战中的民族利己主义 陈九如 151

论抗战初期英国民众援华的几个问题 张新军 152

通向中美抗日同盟 任东来 154

——1941年中美关系述评 155

论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战场 张宏志 155

论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战场 张宏志 155

论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战场 张宏志 155

跨越国界的抗战——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再论中国抗日战争与美英东方战线 党庆兰 159

日美矛盾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詹方瑶景厉剑 161

蒋介石与开罗会议 李华 162

苏德战场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彭训厚 163

关于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 164

迫害战俘的几个问题 傅波 164

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评析 徐德荣 向冬梅 165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苏浩 166

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经济 167

体制和经济政策 徐德荣 167

从单元到多元的澳大利亚外交 张天 169

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原因 170

张世均 170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述评 艾新强 17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沈学善 172

世界当代史 172

苏联与雅尔塔体系关系初探 曹胜强 173

略论犹太人复国成功的原因 路振光 175

试论作为民族主义的劳工犹太复国 176

主义的特征 黄民兴 176

论沙特阿拉伯现代人力资源的形成 177

及其特点 黄民兴 177

试析中国象征性出兵日本的前因后果 孟国祥 178

评朝鲜战争初期英国艾德礼政府的 179

对台湾政策 李世安 179

司徒雷登与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刘景泉 181

美国对华“遏制”与“接触”两面 182

政策初探 丁立 182

美国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 姚椿龄 184

种族集团与肯尼迪政府的民权政策 何章银 185

美国与苏共二十大 时殷弘 186

肯尼迪时期的美苏核对抗与缓和探源 韩敬友 187

肯尼迪时期的美苏核对抗与缓和探源 韩敬友 187

论七十年代初美国外交战略的转变——兼谈中美关系的解冻 张志忠 188

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 王恩铭 189

美国的上层阶级 周琪 191

——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妇女运动之追踪 191

对里根“民主外交”的思考 卓建明 192

试论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薇 193

康纳德·阿登纳的欧洲战略述评 王蕾 193

简析英国的老年问题 陈晓律 195

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马红娟 196

论日本的“立国论” 宋绍英 198

1955年体制与日本经济论 宋绍英 199

转型期的日本外交 姚文礼 200

日本的战略:地区主义还是双边主义? 曹云华 201

政治资金与自民党的兴衰 王振锁 202

试论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龚淑林 203

南非的移民与种族关系 潘兴明 204

论新加坡的教育改革 高芳英 205

印度社会问题对其人口控制工作的 207

影响 张传鹤 207

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之特点 208

简析 常凤昆 208

浅谈环太平洋经济网络的产生 张德明 209

试析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腾海键 210

政策看其对苏联解体的态度 白建才 211

从布什政府对立陶宛、乌克兰独立的 211

略论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 冯建中 212

试论联合国在冷战结束后的作用及前景 汤勇 213

日本:荒谬的二战观及其成因 孟宪杰 214

略论二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及其 215

根源 罗载杰 215

“桥本现象”说明了什么? 耿百峰 216

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程人乾 217

新国家主义的渊源及超时代特征 郭洪纪 219

分立运动 周世秀 220

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差距和南北 220

俄罗斯外交政策浅析 吴克非 221

论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的三个层次 邹其昌 222

当代世界五十年的多样性统一进程 黄安年 223

比较史学·文化交流 225

中国先秦伦理哲学与古希腊罗马伦理 225

哲学之比较 乔根锁 225

从中印古代文化看两国佛像造型艺术 226

手法的差异 黄超 226

管仲与梭伦经济改革异同论 陈德正 227

王另先 228

——关于西藏农奴制生产方式迟滞性原因的探索 228

论西藏农奴制与西欧农奴制的历史命运 228

论东西方封建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形态 230

过渡的影响 郝惠 230

中英封建时代农业生产力的异动 231

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毕道村 231

历史的惊人相似 232

——公元前211年~公元589年和 232

公元589年~公元1279年之比较 范德伟 232

中日近代汉字改革运动对比研究 肖平 233

文明观 白云 235

从《劝学篇》看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 235

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 237

学的比较研究 孙林 237

“合众为一”与“巴尔干化” 杨玉圣 238

——近代美国与拉丁美洲的不同发展取向 239

抗日战争时期美苏对华政策比较 徐明忠 239

德国和日本对侵略战争态度迥异的 240

原因比较 徐德荣 向冬梅 240

中国与苏俄(联)苏维埃政权体制 241

模式比较 王永祥穆兆勇 241

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周期 崔世广 242

印度军队职业化探因 夏立安 244

——与巴基斯坦军人干政的原因比较 245

世界大趋势和中国的近代化 董以山 245

文化交流琐谈 申晨星 246

试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改革概念 孙立新 247

铭记血泪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黄佐才 248

古籍丛书所蕴涵的中日典籍交流 陈东辉 249

隋日交往中的“国书”问题研究述评 黄尊严 250

黎庶昌与日本 王庆成 251

中江兆民的自由民权思想和儒学 王家骅 252

大陆文化的汇合 钱明德 254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主旋律——新旧 254

中国瓷器在拉美殖民地时期的传播 张世均 255

开封犹太人生活习俗考 刘五书 256

试论退溪的静坐 梁诚 257

明末在华天主教士金尼阁事迹考 计翔翔 258

古代东西方文明承继关系一瞥 刘文立 259

学衡派与中西文化融合 张文建 260

评孙奇逢的象数观 李之鉴 262

试论南蛮文化 赵德宇 263

权力和唐代书法文化 武原 265

江南始祖与日本“泰伯后裔”说 吕洪年 266

阿富汗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 彭树智 267

佛教入藏及其演变的环境考察 朱普选 268

史学理论 269

关于希罗多德史学方法评价的两个问题 杨俊明 269

试论司马迁历史观的出发点 崔康柱 271

恩格斯对欧洲中世纪史研究的杰出贡献 苑一博 272

“史鉴”思想溯源 曾海龙 273

恩格斯晚年对近代俄国社会发展 274

道路的思考 吕世荣 274

奴隶与农奴纠葛的由来与发展 胡庆均 275

继承借鉴发展创新 普虹 276

试论科学史的教化功能 赵辰光 277

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龙福元 278

章学诚“史德”理论新探 赵梅春 279

历史审美初论 马 强 280

论历史学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赵兴彬 281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点 曹础基 282

关于历史必然性与价值必要性的断想 283

崔永和 283

蒙古族古代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包玉山 284

论历史客体 郭文佳 284

葛志毅 286

经世致用传统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误导 286

传统与现实的再认识 王步贵 287

论黑格尔的历史发展终结观 王连喜 288

评现代西方史学主体认识论 林璧属 289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纪传体 290

史学发展的影响 朱政惠 290

孔子历史哲学发微 朱本源 291

对新时期“史学无用论”的批评及其 293

泛滥的反思 肖宏发 293

简论卡西尔的史学真理观 刘明华 王忠文 294

试论历史学的哲学属性 刘明华 295

中国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期推论 仓林忠 296

史学经世致用刍论 肖季文 297

史料学学科内容释要 谢照明 298

试论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黄蕴华 299

进化还是复古:对中国史学中几种 301

历史循环论的剖析 傅兆君 301

美国史研究的中国特色刍议 杨玉圣 302

学术书评与世界史学科建设 杨玉圣 303

附录:1995年至1996年世界史部分论文索引 304

后记 3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