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中国四十年
新中国四十年

新中国四十年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吉川,谢增寿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223208
  • 页数:514 页
图书介绍:
《新中国四十年》目录

第一章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面临的形势 1

二、全国大陆的统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国内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实现 6

第二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全面探索与严重挫折(1957.1—1976. 10

第三编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6.10一1990. 12

目 录第一编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0—1956. 12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13

四、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6

五、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20

六、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31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一、恢复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战略部署 34

二、增产节约和“三反”、“五反”运动 38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42

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 46

第三节建国初期的军事、国防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一、人民解放军的统一编制与多兵种建设 51

二、新民主主义文教方针的贯彻,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 53

三、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57

四、城乡卫生事业的发展 58

五、良好社会风尚的树立 60

第四节国民党残余逃踞台湾后的状况一、国民党残余逃踞台湾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危机 64

二、国民党残余的偏安措施 66

三、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和中国人民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 76

第二章 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第一节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79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第二次全国委员会的召开 83

三、粉碎高岗、饶漱石反党阴谋活动的斗争 90

四、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95

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101

六、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105

第二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9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4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7

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124

五、“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29

第三节国防建设和外交战线的重大成就一、国防建设 137

二、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142

三、反对美国侵占台湾的斗争 152

第四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提出 155

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和统一战线工作会议的召开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56

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62

四、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66

第三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曲折发展第一节解决历史新课题的理论及实践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际国内新情况 174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79

三、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183

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89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一、经济建设中“左”倾思想的迅速发展 191

二、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196

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大跃进运动 199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 204

五、党中央对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的纠正 206

六、平定西藏反动集团叛乱的胜利,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215

七、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 218

八、“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224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与阶级斗争错误理论的发展一、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228

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43

三、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提出 257

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259

五、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 “左”倾错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65

第四节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和海峡两岸关系的紧张一、苏共领导导演的反华大合唱与中共中央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268

二、印度政府武装侵犯中国领土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271

三、台湾经济的起步和极权统治的加强以及蒋介石反攻复国阴谋的破产 275

四、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发展 282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第一节 “文化大章命”的全面发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的抵制与抗争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284

二、“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和开端 288

三、“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91

四、全国大动乱 297

五、全国性夺权风暴 300

六、所谓“二月逆流” 302

七、林彪、江青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305

八、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10

第二节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周思来为纠正“左”倾错误所作的努力一、斗、批、改运动的全面展开 313

二、林彪集团的出现与发展 319

三、林彪集团反党篡权阴谋被揭露 321

四、林彪集团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被粉碎 326

五、批林整风运动,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333

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339

第三节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初步整顿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一、江青集团的形成及特点 341

二、江青集团借批林批孔运动为篡党夺权造舆论 342

三、国民经济急剧下降 345

四、“四人帮”的组阁阴谋和江青的女皇梦 347

五、邓小平的复出与各条战线的整顿 350

六、“四人帮”的疯狂反扑 354

七、周恩来逝世, “天安门广场事件” 359

八、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文化大革命”结束 363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情况和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一、“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灾难 367

二、国民经济在困难中恢复 370

三、国民经济的动荡与起伏 375

四、全局性恶果与局部领域的成就 379

五、外交战线的重大成就 384

六、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388

第五章历史的伟大转折,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第一节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一、全国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邓小平领导职务的恢复 391

二、中共“十一大”与五届人大、五届政协的胜利召开 395

三、“两个凡是”错误方针指引下的徘徊局面 398

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端正党的指导思想 402

五、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科技文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405

六、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408

七、台湾经济的起飞与调整,蒋介石去世 411

第二节拨乱反正、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415

二、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 420

三、认真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 422

四、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国民经济的调整 428

五、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432

六、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 434

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437

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40

九、中美建交对台湾政局的影响,中共中央实现和平统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444

十、对越自卫反击战 446

第六章全面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一、中共“十二大”的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纲领的制定 44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的通过和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454

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458

四、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与整党运动 460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63

六、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六五”计划的完成 468

第二节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一、《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473

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召开和“七五”计划的制定 479

三、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召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483

四、北京动乱与胡耀邦逝世 490

五、力挽狂澜,平息暴乱 494

第三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确立 498

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显著 502

三、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 505

四、举世瞩目的北京亚运会 509

五、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 510

后 记 5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