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概论
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概论

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卫平,蔡荣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0058485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大纲编写,可作为全国高校本科生军事理论必修课教材。
《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概论》目录

第一章 国际战略形势 1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尚未解决 2

一、和平问题面临威胁 2

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3

第二节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 4

一、它们有新发展的成因 5

二、它们有新发展的特点 6

第二章 美国的新军事战略 8

第一节 美国军事战略由欧向亚调整 9

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 9

二、冷战后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阻击 10

三、重心东移的经济政治原因 15

第二节 美国新军事战略的特点 18

一、打击弱小与麻痹强大并重 18

二、从威慑为主转变为实战为主 21

三、由遮掩战略目标转向明目张胆 26

第三节 新军事战略对中国的围困 33

一、把日本变为亚洲的英国 33

二、组建四国磋商机制 37

三、扩大西太平洋前沿存在 38

四、威胁中国西部大开发 43

第三章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49

第一节 台湾的战略地位 50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50

二、台湾的地理与历史 52

三、台湾的军事 55

四、台湾海峡的战略地位 58

第二节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60

一、中美建交与台湾问题 60

二、冷战后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63

三、新世纪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6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的发展 66

一、解放台湾的方针 66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69

三、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72

第四节 遏制“台独”势力,推进祖国统一 78

一、两岸关系的回顾 78

二、对台工作的现状 81

三、促进祖国统一进程 84

第四章 新中国的国防 89

第一节 中国的国防体制 90

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的形成 90

二、中国国防领导体制 91

三、中国国防动员体制 93

四、中国国防科研生产体制 94

第二节 中国的武装力量 96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96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100

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101

四、中国民兵 102

第三节 主要的国防法规 10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10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10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108

四、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109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思想 112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113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13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5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117

第二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27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128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28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29

第三节 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 134

一、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 135

二、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36

三、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地位 140

第六章 世界新军事革命与军事高技术 142

第一节 世界新军事革命 143

一、新军事技术革命 143

二、新军事组织革命 145

三、新军事指挥系统革命 146

四、新军事理论革命 147

第二节 军事高技术的特点 150

一、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150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151

第三节 侦察与监视技术 152

一、无线电地面侦察技术 152

二、航空侦察技术 153

三、太空侦察技术 154

第四节 伪装与隐形技术 156

一、伪装的概念及措施 156

二、隐形技术和武器 157

三、反隐形技术和武器 160

第五节 电子对抗技术 162

一、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 163

二、电子战的新领域 164

第六节 军事航天技术 165

一、航天武器装备的类型 165

二、航天武器的发展趋势 168

三、天军与天战 170

第七节 核生化武器技术 172

一、核武器技术及其发展 172

二、化学武器技术及其发展 173

三、生物武器技术及其发展 173

四、核生化武器的发展趋势 176

五、防核生化武器技术 177

第七章 冷战后高技术战争的特点 180

第一节 信息战的决胜作用越来越大 181

一、确保制敌信息权 181

二、剥夺敌方的信息权 184

第二节 导弹和飞机成为决胜的主要手段 189

一、中远程和防区外精确打击 190

二、隐形轰炸和无人机作战 195

第三节 地面战斗仍然是决胜的重要方式 203

一、“沙漠军刀”战役短而激烈 203

二、陆、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比较 210

第四节 高技术战争无法战胜游击战 212

一、美军难以清剿伊、阿游击队 213

二、美军消灭不了城市游击战 217

第五节 高技术战争仍是政治的继续 220

一、它们不是正义的战争 221

二、它们不是人道主义的战争 224

三、它们不是为了安全的战争 225

第六节 冷战后高技术战争的启示 230

一、做好争夺制信息权的准备 230

二、要把争夺制空权与制天权、制信息权相结合 231

三、高技术武器是可以战胜的 234

四、要敢于同战争讹诈做斗争 236

第八章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机制 251

第一节 新机制的主要形式 252

一、军转民的形式 252

二、民转军的形式 255

三、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形式 257

四、军转民与民转军和军民两用的联系与区别 259

第二节 建立新机制的重要意义 260

一、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尽快缩小差距 260

二、补充国防高技术人力的不足 263

第三节 新机制要有新眼光 267

一、大国防科技工业的眼光 267

二、寓军于民的三大“瓶颈” 269

第四节 实现新机制的主要途径 270

一、机构改革和规划先行 270

二、改革现行军品采办制度 272

三、设立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区 275

四、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277

五、促进军工集团的体制创新 278

第九章 抓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282

第一节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内容 283

一、国民经济动员类型 283

二、国民经济动员领域 283

三、国民经济动员体制 288

四、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 291

五、制约动员的主要因素 293

第二节 高技术战争与中国国民经济动员 297

一、高技术战争下的动员特点 297

二、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体制 298

三、高技术战争的动员对策 300

第十章 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 302

第一节 增强经济实力 303

一、我国的差距与对策 303

二、确保战略产业的安全 305

第二节 增强国防实力 309

一、增加国防费和优化结构 309

二、推动国防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 312

第三节 增强内外凝聚力 315

一、提高国内民族凝聚力 315

二、加强国际统一战线凝聚力 3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