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庄严的历史责任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庄严的历史责任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庄严的历史责任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秉达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0097110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庄重地向全党提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庄严的历史责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近十多年来,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贡献,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共分八个专题,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核心,结合我党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国际战略思想、执政党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启示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庄严的历史责任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目录

序言 1

第一题 我党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 1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2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3

(二)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6

(三)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5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24

二、承前启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代相传 24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6

(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 31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水平 36

三、解放思想,按新的实践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39

(一)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39

(二)对于马列主义不仅要学,而且更要注重发展 40

(三)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 48

(四)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57

第二题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的理论体系 62

(一)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63

一、“三个代表”思想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 63

(二)与时俱进的战略应变 67

(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74

(四)执政党建设的紧迫要求 77

二、“三个代表”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81

(一)处在世纪之交,提出“三个代表”理念 81

(二)多角度阐述“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 82

(三)全面论证“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 84

三、“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 85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86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90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3

(四)“三个代表”的各自定位 97

(五)“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 100

四、“三个代表”思想的方法论特点 104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相结合 104

(二)经济、文化、政治全面发展的系统思维 105

(三)宏观战略设计中的优势整合思路 106

五、“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107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高度体现 107

(二)“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112

(三)“三个代表”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113

(四)“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 115

第三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17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 117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 118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20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23

(四)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5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12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 12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身特点 12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 133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系统谋划 135

(一)制定“新三步”战略 135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36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41

(四)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148

(五)加强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50

(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53

四、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153

(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 158

(三)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开放 162

第四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167

一、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167

(一)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 16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175

(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 177

(四)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185

二、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187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 188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行以德治国 194

(三)法治德治并举,推进反腐倡廉 199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4

(一)政治体制改革目的的准确界定 205

(二)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循序渐进和逐步发展 208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主要内容 210

第五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20

一、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 220

(一)新时期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221

(二)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历程 225

二、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的历史贡献 228

(一)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229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232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245

(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24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特质 251

(一)结合新的时代实践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52

(二)文化建设理论创新的突出贡献 255

(一)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57

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伟大突破 257

(二)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60

(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64

第六题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思想 271

一、把握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推动多极格局的逐步形成 271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72

(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77

(三)积极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81

二、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维护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利益 284

(一)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其两重性 284

(二)积极倡导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共赢”的方向发展 288

(三)积极融入,趋利避害,维护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利益 291

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94

(一)承认并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 295

(二)妥善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299

(三)多样性是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动力 302

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305

(一)正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发展 306

(二)阐明超越冷战思维的新安全观 310

(三)谋求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 315

五、以大国为重点,推进对外关系伙伴化战略 319

(一)对外关系伙伴化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新选择 320

(二)以伙伴关系为方向,以大国为重点,积极调整对外关系 323

(三)对外关系伙伴化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28

六、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则和主张,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331

(一)时代的发展呼唤国际新秩序 332

(二)全国阐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则和主张 335

(三)中国是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坚定力量 339

第七题 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43

一、执政党建设的崭新课题 343

(一)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 344

(二)执政党建立面临新挑战 346

(三)两大历史性课题 349

(四)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352

二、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设计 354

(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纲领 355

(二)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356

(三)新的伟大工程的总布局 358

(四)从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 360

三、执政党建设的全面推进 362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363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71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378

四、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 389

(一)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意义重大 389

(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认识和重大关系的处理 391

第八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启示 39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00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400

(二)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 402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404

二、立足实践,不断探索 405

(一)正确把握实践的理论思维 406

(二)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408

(三)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实践 410

三、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412

(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13

(二)一切相信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 414

(三)一切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战略决策 415

四、世界眼光,战略思维 417

(一)运用世界眼光观察、把握国际国内问题 418

(二)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以战略思维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航向 420

五、紧跟时代,勇于创新 422

(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422

(二)深沉的忧患意识 423

(三)坚定的政治信念 425

(四)时代的创新精神 426

六、正视现实,多样思维 427

(一)以多样化思维的视角观察世界 428

(二)以多样化思维观察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431

后记 4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