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40论 增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德震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57835
- 页数:458 页
再版自序 1
序言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题与实践的课题 1
(一) 3
一论 “以人为本” 3
一、从哲学上说就是要以人为本位 3
二、从经济上说就是我们的一切生产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 8
三、从政治上说就是要以人民为主人 9
四、从伦理道德上说就是要把人当做人来对待 10
二论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 13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与以往人本主义根本区别是什么? 13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17
三、提出“以人为本”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以我为本”以至“天下大乱”吗? 18
三论 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对旧人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22
四论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证明 26
一、作为主体的证明 27
二、作为客体的证明 28
三、作为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证明 30
五论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劳动过程中人与物关系的理论 33
六论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劳动科学化的理论 38
一、150年前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劳动科学化,在当时还只是一种科学预见和理想 39
二、科学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种客观的必然的需要 41
三、科学发展在今日中国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成为可能 43
四、改革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导向 45
七论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47
一、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48
二、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重大发展 52
三、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等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和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56
八论 “以人为本”是执政兴国理念的新飞跃 60
九论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66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能是不一致的吗? 6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67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历史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68
四、马克思在经济学上论“人”与“物”的关系 70
五、“以人为本”的科学价值 71
十论 “以人为本”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74
一、人的需要是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内在动因,需要与生产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这一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74
二、在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需要与生产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8
十一论 “以人为本”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84
一、历史的、理论的证明 84
二、现实的、实践的意义 93
三、全球的、未来的展望——在全球化语境下论说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107
四、结束语 110
十二论 “以人为本”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11
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111
二、“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13
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16
十三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118
十四论 “以人为本”与教育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中的作用 121
十五论 对“以人为本”的几种不同解读的商榷 125
一、能将“以人为本”改为“以人民为本”吗? 125
二、能将“以人为本”改为“以好人为本”吗? 127
三、能将“以人为本”改为“以社会为本”吗? 128
十六论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130
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1
二、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32
三、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 134
十七论 “以人为本”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6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各种经济成分,为什么说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37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39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彻底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误区 142
十八论 “以人为本”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146
一、人的解放即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把握 146
二、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 151
三、三个和谐发展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内在一致性及其辩证关系 159
四、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161
五、理想的社会与理想的人的生成 166
十九论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72
二十论 继承马克思 走向新时代 175
(二) 181
劳动异化论是唯心史观吗? 181
驳在异化问题上所谓两个马克思对立的观点 188
异化劳动论与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的关系 203
(三) 221
《人的哲学论说》自序 221
《人的哲学论纲》自序 224
《人的哲学论纲》跋 228
(一) 228
(二) 229
(三) 231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20论》后记 240
(一) 240
(二)给周凡博士的一封信 243
(四) 249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 249
一、政治文明建设要着重解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 249
二、政治权力的传承交接问题应当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50
三、制定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基本守则 251
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要与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项制度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53
五、加强舆论监督与民意调查 254
保护物权就是保护全体公民权益的物质基础 256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 262
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262
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坚持和发展了解决社会矛盾的辩证法 263
三、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266
啼血的杜鹃——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读后 272
评价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两种尺度 276
对马克思主义原汁原味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读评 282
一、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 282
二、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人的解放学”,有利于厘清一些人思想上的“迷障” 283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87
一、毛泽东的这一论述的独特之处在于:理想社会的新人不仅要自觉地改造客体、客观世界,而且要自觉地改造主体、主观世界 288
二、达到两个“自觉地改造”需要很多的主体条件 289
三、理想社会是美好的,但需要每个人自觉地改造,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同每个人的责任统一起来 291
四、理想社会的每一个追求者都应当将两个“自觉地改造”作为座右铭 293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 294
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两种形式、途径和前途 295
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301
三、对现实社会主义也要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就是这种再认识的光辉成果 306
四、结束语 31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价值观的统一——为《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而作 315
一、《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性与价值观 315
二、马克思恩格斯是正确对待《宣言》的榜样 319
三、科学性与价值观的统一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20
四、结束语:从“幽灵”到阳光、春风和大地 324
从抗震救灾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强大力量 326
在抗震救灾中对“以人为本”的新感悟 329
一、官与民共同的价值取向 329
二、“以人为本”凝聚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真精神,又汲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 330
三、“以人为本”具有实现华夏同胞大团结的强大凝聚力 331
在抗震救灾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再思考 333
人的主体性觉醒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进步 336
知情权和表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339
干部对平民百姓应有敬畏之心 342
奥运会与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345
一、“更快、更高、更强”是一个奥运口号,是一个体育理想,同时也适用于人的全面发展 346
二、“鸟巢一代”将造就明日中国 347
三、一个既是大国又将成为富国强国的国民应当具备的素质和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349
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学习 353
一、从《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历史表述的修正说起 353
二、马克思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完整的表述 355
三、列宁关于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及其“自行消亡”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表述 357
四、毛泽东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政党、国家权力“自然地归于消灭”的表述 359
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共同体 363
一、首先是社会主体的生存状态和劳动状态 364
二、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是生产者,而不能分为一部分是劳动者,另一部分是寄生虫 366
三、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联合体?必须有共同的物质利益作保障 367
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371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论 371
二、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奋斗 374
三、当代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的价值观共识 376
党的执政地位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380
推进建立当代中国哲学——张世英先生《归途》一书读后感 385
论“物我一体”哲学 393
一、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说起 393
二、马克思的新哲学是在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 39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界与人的“物我一体”关系 402
四、“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物我一体”哲学的当代形态 407
五、结束语 412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商榷——致程中原同志的一封公开信 414
一、关于人道主义问题 414
二、关于异化问题 419
三、结束语 423
晚年周扬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兼论理论应当接受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426
一、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427
二、阐发“异化”是一个辩证概念 430
三、关注全体人民解放和幸福的赤子情怀 433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创新理论 434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与卢之超同志商榷 439
一、首先表示欢迎 439
二、是谁主张要用人道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是谁要将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 440
三、为什么要将周扬指向林彪、“四人帮”的矛头扭向社会主义? 445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哪一种表述更科学、更准确? 446
五、“以人为本”只是一个“政治命题”吗?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没有关系吗? 448
六、关于“异化”问题,既误读误解了周扬,也误读误解了马克思、恩格斯 451
七、批判中的“双重标准”不仅有损理论权威的可信度,而且令人对批判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 454
八、怎样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 456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梅与竹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李东鹏译;(美国)马克·本德尔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学校教育指标系统的构建》杨向东著 2019
- 《呼唤英雄》谌震著 2005
- 《阳明后学研究》吴震著 2016
- 《张二震自选集》张二震著 2019
- 《思露心雨 上》曹震著 2018
- 《思露心雨 中》曹震著 2018
- 《思露心雨 下》曹震著 2018
- 《反恐怖与去极端化前沿问题探究》冯卫国,兰迪,苟震著 2018
- 《中国园林精品图典》薛德震编著 2012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韩震著 2013
- 《高职院校筹资研究》罗述权,郑震著 2013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