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如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5067627
- 页数:1254 页
第一章 数字传输引论 1
1.1 数字信号及有关基本定义 1
1.2 数字信号传输码型 5
1.3 数字信号传输系列 11
1.4 基带数字传输原理 12
1.4.1 码间干扰及眼图 12
1.4.2 Nyquist准则与Nyquist滤波特性的最佳分配 15
1.4.3 基带传输的误码率 27
1.4.4 匹配滤波 30
1.4.5 基带时域均衡 32
1.5 通带数字传输原理 36
1.5.1 数字调制解调的一般概念 36
1.5.2 通带传输的最佳检测概念与误码率 42
1.6 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引论 50
1.6.1 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系统模型 50
1.6.2 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与未来通信网构成的基本关系 52
1.6.3 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 55
1.6.4 当代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发展动向 58
第二章 传输分析 63
2.1 传输信号的波形分析 63
2.2 传输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70
2.2.1 功率谱分析方法 70
2.2.2 功率谱分析的一些重要公式与结果 72
2.3 热噪声、干扰、失真同时作用下的误码分析 83
2.3.1 分析计算方法分类 83
2.3.2 热噪声、干扰、失真作用下的MPSK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85
2.3.3 热噪声、干扰、失真作用下的MQAM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96
2.4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中断预测分析 106
2.4.1 传播模型及有关统计参数 107
2.4.2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对抗措施 112
2.4.3 Signature的概念 113
2.4.4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中断预测 114
2.5 射频干扰分析 126
2.5.1 FDM-EM系统间的干扰 128
2.5.2 模拟或数字系统对数字系统的干扰 130
2.5.3 数字系统对模拟系统的干扰 131
2.5.4 A.I.及R.I.方程及其推广应用 133
2.6 可靠性、可用性分析 138
2.6.1 概念与定义 138
2.6.2 可靠性、可用性估计 139
第三章 信号设计与信号检测 141
3.1 基本理论问题——评价标准及性能极限 141
3.2 从频域、时域响应观点出发的信号设计 146
3.2.1 按Nyquist准则进行信号设计 146
3.2.2 最佳波形设计 150
3.3 从频域有效利用及抵抗非线性失真观点出发的信号设计 155
3.3.1 最小频移键控(MSK)及连续相位调制(CPM) 155
3.3.2 CPM的一般表达 162
3.3.3 相位网格图及相位圆柱图 165
3.3.4 CPM信号设计及多种CPM型信号性能对比 167
3.4 从信号星座观点出发的信号设计 173
3.4.1 PSK及QAM 173
3.4.2 二维星座的最佳分布 176
3.4.3 部分响应QAM-LQPRKm 179
3.4.4 正规QAM星座的优化修正设计 182
3.5 信号检测与最佳接收 186
3.5.1 再论匹配滤波 186
3.5.2 相干载波恢复 187
3.5.3 相干解调与延迟逻辑解调 188
3.5.4 瞬时判决的最佳检测 190
3.5.5 多符号间隔观察的延迟判决检测 190
3.5.6 有严重码间干扰作用下的最佳检测 191
第四章 信号处理 194
4.1 频率域及时间域自适应均衡 195
4.1.1 中频频域自适应均衡 195
4.1.2 中频时域自适应均衡 201
4.1.3 基带自适应均衡 203
4.1.4 自适应均衡器结构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211
4.1.5 自适应时域均衡器的性能改善示例 219
4.1.6 判决反馈均衡器的误码传播影响估计 222
4.2 自适应干扰抵消 224
4.2.1 基带自适应干扰抵消 224
4.2.2 中频自适应干扰抵消 226
4.2.3 数模兼容传输时的干扰抵消 226
4.2.4 同路径干扰的自适应干扰提取再注入型干扰抵消技术 231
4.2.5 雷达干扰抵消 233
4.2.6 自适应干扰抵消器结构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236
4.3 预失真线性化处理 242
4.3.1 不同线性化处理技术的比较 242
4.3.2 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 244
4.3.3 一些具体结构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248
4.4 自适应发信功率控制 249
4.4.1 数模兼容传输时的ATPC构成 249
4.4.2 适应多载波并联传输借助数字公务信道传输控制信息的ATPC构成 250
4.5 多载波并联传输处理 254
4.5.1 从容许带内线性振幅色散理解多载波并联处理抗色散能力的改善 254
4.5.2 从Signature理解多载波并联处理抗衰落能力的改善 255
4.5.3 多载波并联传输的基本系统结构 257
4.6 自适应无误码倒换处理 259
4.6.1 无误码倒换的基本要求及主要指标拟订 260
4.6.2 不停机误码检测 263
4.6.3 自适应时延调节 271
4.7.1 自适应分集接收分类及分集接收性能改善的一些新认识 277
4.7 自适应分集接收 277
4.7.2 单路振幅相位同时可调的判决定向最佳合成分集接收 283
4.7.3 双路振幅相位可调的最佳合成分集接收 286
4.8 微波帧复接处理 294
4.8.1 微波帧复接的基本要求 295
4.8.2 同步复接及异步复接 296
4.8.3 不同码速调整方案的比较 304
4.8.4 帧构成及复接性能估计 308
4.8.5 CCITT推荐码速调整设计参数示例 318
4.9 纠错编译码 319
4.9.1 自正交卷积码 321
4.9.2 BCH码 334
4.9.3 Lee码 344
4.9.4 R-S码及级联码 350
5.1 调制与编码 361
第五章 编码调制及功率/频谱有效利用 361
5.2 编码调制的基本优越性 362
5.3 网格编码调制 364
5.3.1 TCM概念及其极限性能估计 365
5.3.2 TCM设计综合的一般途径 371
5.3.3 多维TCM 382
5.3.4 TCM码参数计算机搜索结果 391
5.3.5 TCM在复杂运行环境下的性能估计 393
5.3.6 TCM的有关弱点及其解决途径 395
5.4 分组编码调制 396
5.4.1 BCM码构成的初期发展 397
5.4.2 最佳集分解BCM 399
5.4.3 BCM的性能估计 407
5.5 恒包络型信号的编码调制 411
5.5.1 CPM型信号的编码调制 412
5.5.2 MSK信号的网格编码调制 416
5.5.3 FSK/PSK编码调制 420
5.6 降低调制状态数的编码调制 428
5.7 TCM的实用实施途径 431
5.7.1 卷积码一般构成及删除型卷积码 431
5.7.2 TCM的实用实施途径 440
5.8 级联编码调制 446
5.8.1 串联型级联编码调制 446
5.8.2 并联型级联编码调制 448
5.9 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检测 451
5.9.1 Viterbi译码 451
5.8.3 串联加并联型级联编码调制 451
5.9.2 Viterbi译码的性能估计 465
5.9.3 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检测 472
5.10 编码调制信号最佳码构成的进一步讨论 485
5.10.1 衰落环境下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码构成 485
5.10.2 干扰环境下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码构成 490
5.10.3 多维星座及多维编码调制 495
5.11 高速数字传输的编码调制应用示例 511
第六章 微波收发信技术 517
6.1 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518
6.2 微波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 521
6.2.1 微带电路基础知识及基本结构 522
6.2.2 微波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指标要求及设计方法 524
6.2.3 基本结构及多级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实际考虑 528
6.3 微波功率放大器及微波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535
6.3.1 典型微波高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及性能指标要求 535
6.3.2 微波功率放大器 545
6.3.3 微波预失真器 547
6.4 宽频带高线性上、下变频器 550
6.4.1 下变频器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要求 550
6.4.2 下变频器典型方案及示例 554
6.4.3 上变频器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要求 559
6.4.4 上变频器典型方案及示例 562
6.5 高稳定度微波本振源 566
6.5.1 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要求 567
6.5.2 锁相微波本振源典型方案及示例 572
6.6 微波带通滤波器 577
6.6.1 微波滤波的重要作用及性能指标要求 577
6.6.2 微波滤波器的一些典型设计方案示例 578
6.7 中频放大、滤波及均衡 582
6.7.1 中放、滤波、均衡分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要求 582
6.7.2 中频放大器 585
6.7.3 中频滤波及均衡 589
6.8 中频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597
6.9 分波道及天馈线 600
6.9.1 典型天馈及分波道分系统性能指标 600
6.9.2 分波道设备 602
6.9.3 馈线设备 607
6.9.4 天线设备 612
6.10 微波收发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624
6.10.1 高频收发信系统主要指标测试方法 625
6.10.2 有关实测结果 634
第七章 高速多状态限带调制及自适应同步解调技术 637
7.1 高速多状态限带调制及自适应同步解调设备的典型结构 638
7.1.1 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638
7.1.2 典型传输指标要求 639
7.2 限带要求及滚降滤波技术 643
7.2.1 发信功率谱框架及最小传输容量限制 644
7.2.2 滚降滤波要求 646
7.3 MPSK及MQAM调制 665
7.3.1 调制器用基本部件——乘法器 665
7.3.2 MPSK调制 666
7.3.3 MQAM调制 674
7.3.4 收发逻辑处理 681
7.3.5 MPSK/MQAM通用多状态调制器的构成 697
7.4 高速同步解调器的相干载波恢复技术 702
7.4.1 高速多状态同步解调基本原理及时域传输波形状况 703
7.4.2 相干载波恢复环路分类及MPSK信号的相干载波恢复 708
7.4.3 高速多状态MQAM信号的相干载波恢复 719
7.4.4 估值均衡联合型载波恢复环路的通用基带处理技术 728
7.4.5 载波恢复环路的通用设计方法 744
7.5 高速同步解调器的位定时恢复技术 745
7.5.1 位同步信号的性能要求 746
7.5.2 位同步信号的提取方法 747
7.5.3 位同步信号的提纯方法 750
7.5.4 数字式位定时恢复方法 754
7.6 高速多状态自适应同步解调 758
7.6.1 同步解调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758
7.6.2 估值均衡联合型近代自适应同步解调器的基本结构模型 759
7.6.3 环路性能的分析/模拟方法 760
7.6.4 实际设备构成的基本特点及主要设计考虑 765
7.7 全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770
7.7.1 全数字化调制、解调器的一般构成 771
7.7.2 快速锁定的高速全数字化载波恢复环技术 774
7.7.3 全数字化自适应均衡及干扰抵消的接收机结构 777
7.8 新一代高速多状态调制解调技术 781
7.8.1 16QAM限带调制及估值均衡联合型自适应同步解调分系统 781
7.8.2 MQAM阶梯圆滑化星座结构高速多状态调制及自适应同步解调 785
7.9 高速多状态调制解调性能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787
7.9.1 性能测试方法 787
7.9.2 实测结果 793
第八章 自适应均衡技术 799
8.1 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799
8.2.1 可变谐振型中频AFE方案评价 801
8.2 可变谱振型中频频域自适应均衡 801
8.2.2 软、硬件设计构成 802
8.3 中频时域自适应均衡器 804
8.4 自适应盲均衡 805
8.4.1 盲均衡算法概述 806
8.4.2 CMA及RCA盲均衡 806
8.4.3 多级MAP型盲均衡 811
8.5 全数字自适应均衡 815
8.6 自适应均衡器与高速调制解调器的联合结构设计 823
8.6.1 TCM与Viterbi检测情况下自适应均衡与高速调制解调的联合结构设计 823
8.7 自适应均衡设备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829
8.7.1 性能测试方法 829
8.7.2 实测结果 830
第九章 无误码倒换技术 833
9.1 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833
9.1.1 典型结构 833
9.1.2 典型技术指标要求 839
9.2 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N:1无误码倒换结构示例 843
9.2.1 日本4/5/6L-D116QAM 200Mbit/s系统的无误码倒换 843
9.2.2 具有分集通路中频接口带DAP-140Mbit/s设备的N:1无误码倒换 844
9.2.3 并联倒换与串联倒换的简要对比 844
9.3 无误码倒换运行中的帧同步器 847
9.3.1 帧同步检测与搜索 847
9.3.2 奇偶校验检测 852
9.3.3 路由选择识别 852
9.4.1 倒换控制的基本信号流向及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853
9.4 自动、手动倒换控制 853
9.4.2 倒换控制流程 856
9.5 SDH系统无误码倒换 859
9.5.1 SDH网络无误码倒换的必要性 859
9.5.2 利用AX组件的无误码倒换方法 859
9.5.3 利用AX组件的SDH网络救复结构 860
9.6 无误码倒换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861
9.6.1 重要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861
9.6.2 主要性能实测结果 863
第十章 策波帧复接技术 865
10.1 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865
10.1.1 典型结构 865
10.1.2 典型性能指标要求 871
10.2 微波帧复接其它结构示例 874
10.2.1 NEC500系列MDAP-14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875
10.2.2 NEC700系列MDP-140MB 4T-700A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876
10.2.3 原意大利GTE公司CMF40-16QAM/14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876
10.2.4 480路×2异步复接8PSK-960路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877
10.2.5 日本NTT4/5/6L-D1 16QAM-20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877
10.2.6 加拿大NTRD-6B 64QAM-14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880
10.3 微波帧复接主要部件构成方法 882
10.3.1 发信CMI/NRZ码变换 882
10.3.2 发信数字信号处理器 886
10.3.3 收信数字信号处理器 889
10.3.4 NRZ/CMI变换 891
10.3.5 异步微波帧复接 891
10.4 SDH微波帧复接问题 896
10.5.1 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897
10.5 微波帧复接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897
10.5.2 主要性能实测结果 899
第十一章 公务传输技术 902
11.1 公务传输种类、特点及典型结构 902
11.2 公务传输信息类型及业务组织 904
11.3 次基带模拟公务传输的性能分析及设计 905
11.3.1 公务二次调制及解调方式 905
11.3.2 公务信道对主信道的干扰 917
11.3.3 主信道对公务信道的影响 919
11.4 FSK二次调制的数字公务传输 924
11.5 公务传输构成示例 926
11.6 公务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929
11.6.1 测试方法 930
11.6.2 实测结果 932
第十二章 微机化远程监控技术 932
12.1 二级网汉字表达微机化远程监控设备及网络典型结构 932
12.2 中继站设备 933
12.3 主站设备 934
12.4 传输信道 935
12.5 链路级帧结构 938
12.6 主机、前端机、从机、网卡的功能及结构 940
12.7 系统软件结构及表达 944
12.8 环境监控设备 946
12.9 智能化监测告警显示设备 947
12.10 专家系统及人工智能在微波监控中的应用 949
12.11 SDH监控有关问题 953
12.11.1 SDH监控系统的基本设计构成考虑 954
12.11.2 SDH监控系统结构模型 956
12.11.3 网络单元监控系统 958
12.11.4 单盘控制系统 959
12.11.5 网络管理操作系统 959
12.11.6 SDH监控系统实际应用示例 960
12.12 二级网远程监控主要性能及功能测试方法与实测结果 963
12.12.1 主要性能及功能测试方法 964
12.12.2 实测结果 964
第十三章 分集接收技术 965
13.1 中频合成型空间分集接收的一般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965
13.2 最大功率中频合成型空间分集接收 967
13.2.1 结构框图及动作原理 967
13.2.2 重要部件构成及设计 969
13.3 最小色散中频合成型空间分集接收 973
13.4 空间分集接收时延差的动态调整方法 976
13.5 频率分集、角分集、方向图分集及多重分集的应用前景 978
13.6 分集接收设备性能测试方法与实测结果 980
13.6.1 性能测试方法 980
13.6.2 重要性能实测结果 981
第十四章 衰落模拟器及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技术 986
14.1 多径衰落模型 986
14.2 衰落模拟器的典型结构 988
14.3 衰落模拟器的软、硬件构成 989
14.3.1 硬件构成 989
14.3.2 软件构成 996
14.4 中频衰落模拟器测试方法与实测结果 999
14.4.1 测试方法 999
14.4.2 实测结果 1000
14.5 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设备的典型结构 1001
14.5.1 传播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1001
14.5.2 传播测试设备的典型结构 1003
14.6 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设备的软、硬件构成 1005
14.6.1 硬件设备的结构 1005
14.6.2 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程序 1006
14.6.3 定标 1007
14.7 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设备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1007
14.7.1 衰落深度与带内幅度色散的测试 1007
14.7.2 交叉极化鉴别度(XPD)的测试 1008
14.7.3 空间分集的测试 1009
14.7.4 模式参量的拟合 1009
14.7.5 测试结果 1011
第十五章 数字微波传输设备的电源技术 1019
15.1 数字微波设备电源性能要求、特点及典型结构 1019
15.2 微波功率放大器电源技术 1020
15.2.1 电气性能 1020
15.2.2 工作原理 1020
15.2.3 电路设计 1022
15.3 调制、解调、数字处理设备电源技术 1032
15.3.1 电气性能 1032
15.3.2 电路框图 1033
15.3.3 提高电路稳定度的措施 1033
15.3.4 减小纹波干扰的措施 1034
15.4 集成化技术 1035
15.5.1 电压调整率Sv的测试方法 1038
15.5 数字微波设备电源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1038
15.5.2 电流调整率SI的测试方法 1039
15.5.3 温度系数ST的测试方法 1040
15.5.4 输出纹波峰线峰值的测试方法 1040
15.5.5 效率η的测试方法 1040
15.5.6 实测结果 1041
第十六章 同步数字系列信号的数字微波传输 1044
16.1 为什么要发展同步数字系列(SDH) 1044
16.2 SDH的信号结构及接口、传输规范 1049
16.2.1 SDH的比特速率 1049
16.2.2 STM-1的帧结构 1052
16.2.3 SDH的复接结构 1056
16.2.4 SDH的接口特性 1058
16.2.5 SDH传送网分层结构 1059
16.2.6 不同标准化组织的SDH传输标准间的关系及差别 1063
16.3 SDH对形成新一代数字微波传输方式的影响 1064
16.3.1 适应SDH要求的数字微波新对策与新技术 1064
16.3.2 实现SDH数字微波传输的其它有关问题 1068
16.4 新一代SDH数字微波及卫星通信系统规划与设计 1075
16.4.1 涉及SDH传输的CCIR波道间隔、容量配置及调制方式选择示例 1075
16.4.2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规划示例 1077
16.4.3 日本NTT的规划示例 1077
16.4.4 一些实际系统设计构成示例 1079
16.4.5 数字卫星通信16QAM-STM-1传输设计示例 1085
16.5 SDH数字微波及卫星传输网络的构成 1087
16.5.1 从传输网络拓扑看SDH的优越性 1087
16.5.2 SDH自愈环构成 1089
16.5.4 更复杂的SDH网络拓朴结构 1090
16.5.3 SDH互连环结构 1090
16.5.5 高速数据SDH传输网构成 1092
16.5.6 PDH/ SDH兼容并存网络管理 1093
16.5.7 借助SDH数字微波系统构成SDH网络 1093
16.5.8 卫星SDH网络 1096
第十七章 系统工程总体设计方法与示例 1104
17.1 假想参考通路数字连接模型及ITU-T/R对数字传输的性能指标与可用性指标要求 1105
17.1.1 ITU-T G.821建议与G.826建议要求的基本差异 1105
17.1.2 基于G.821的质量指标要求 1107
17.1.3 基于G.826的质量指标要求 1112
17.2 数字微波传输射频波道配置的有关建议要求 1114
17.2.1 PDH的有关要求 1114
17.2.2 SDH的有关要求 1114
17.3.1 基本设计目标 1119
17.3 基本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 1119
17.3.2 基本设计原则 1121
17.4 系统构成及接口配合 1122
17.4.1 系统构成 1122
17.4.2 接口配合 1127
17.5 射频波道配置及干扰估计 1128
17.5.1 射频波道配置 1128
17.5.2 实际干扰通路决定的信号干扰功率比的估计 1135
17.5.3 数模兼容传输时干扰要求的估计 1138
17.6 电波传播对路由设计、站址选择及通路性能的影响 1142
17.6.1 通路几何学 1142
17.6.2 大气、地形的基本传播影响及相应主要特征参数 1142
17.6.3 平衰落性能估计 1143
17.6.4 组合平衰落、选择性衰落、干扰影响的瞬时中断预测工程计算法 1150
17.7 线路信噪比计算 1155
17.7.1 计算方法及程序结构 1155
17.7.2 数值示例及通用源程序与软件包问题 1161
17.7.3 数字微波传输线路信噪比计算等基本公式 1164
17.7.4 数字卫星传输线路信噪比计算等基本公式 1166
17.8 线路性能指标及可用性指标分配方法 1177
17.8.1 线路性能指标分配方法 1177
17.8.2 由线路可用性指标要求对设备可靠性指标要求的分配 1189
17.9 瞬时中断预测流程 1190
17.10 信噪比分配估计流程 1192
17.11 系统设计示例 1193
17.11.1 大容量数字微波系统设计示例 1193
17.11.2 大容量数字卫星系统设计示例 1208
17.12 网络、子网络及网络保护 1214
17.12.1 基本网络拓朴结构模型 1215
17.12.2 网络保护的动态搜索算法 1218
17.13 一个实际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设计、研制、开发实现与实测结果 1220
17.13.1 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本要求及全套新技术装备 1220
17.13.2 国家鉴定室内测试及野外现场试验验收的全套系统装备布局 1221
17.13.3 系统特性概要 1221
17.13.4 系统构成典型方式 1222
17.13.5 系统特点及技术水平 1229
17.13.6 系统实测结果 1234
结语 1236
缩写词 1237
参考文献 1241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工程静力学》王科盛主编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技法解析》王文瑞著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绿色过程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 张懿院士论文集精选 上》《绿色过程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编写组编 2019
- 《软件工程》齐治昌,谭庆平,宁洪编著 20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指导》郭跃萍主编 2019
- 《数字插画实战 人像创作30例》王鲁光著 2019
- 《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 新工科视域下的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月亮湾》姚家明著 2019
- 《七一村歌》龚献明著 2019
-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刘朝明著 2019
- 《跟着莫奈画油画》樊峻,张安明著 2019
- 《瞳孔里的隐情》穆罕默德·伊明著 2019
- 《法医秦明》法医秦明著 2020
- 《英语大班教学 问题与对策》古明著 2020
- 《心血管系统动力学原理、建模与仿真应用》肖汉光,徐礼胜,李哲明著 2018
- 《文学与玄学》唐翼明著 2019
- 《创业思维》(日)马田隆明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