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利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5822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尝试从地域文化场景的角度,对活跃在越地的文学流派、文学名家的创作业绩、唐宋文人笔下的越地文化景观作一番动态的描述。力图把唐宋文学置于越文化形成发展的格局中加以描述。探讨地域文化对唐宋文学的影响,阐明唐宋文学兴盛于浙东的地域特征。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越地文学发展的地域文化背景研究;第二编,唐宋时期越地的文学流派、文学名家研究;第三编,唐宋文人笔下的越地文化景观研究。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目录
标签:文化 文学

引言 1

第一编 越地文学发展的地域文化背景研究 5

第一章 地域文化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5

一、地域文化研究的对象和范畴问题 5

二、越文化的主体特征和历史流变 8

三、地域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16

第二章 异量之美是地域文化研究的永久话题 21

一、地域文化研究的起点 21

二、生存环境和文化行为 23

三、地域文化异质的魅力 25

第三章 越文化孕育的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特色 28

一、古越水利遗存是越文化形成的土壤 28

二、发达的渔业捕捞文化是越地水文化的表征 31

三、先进的造船业和越人冒险开拓的特性 33

四、水利和海洋文化孕育中的越文化 37

第四章 越地水环境与越地民风的嬗变 43

一、古越历史地理环境 43

二、历史时期越地自然环境的变迁 47

三、越地水环境对人文环境的重塑 52

第五章 越文化发展的三次机遇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58

一、永嘉之乱和越中士族文化的形成 58

二、安史之乱和越中文人群体的兴起 62

三、靖康之难和越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67

四、越文化三次发展机遇对文学的意义 71

第二编 唐宋时期越地文学流派和文学名家研究第一章 唐宋时期越地文学的辉煌成就 75

一、越地的山水文学 76

二、越地的文学群体和文学流派 77

三、越地的文学精神和文学特色 79

第二章 开启“盛唐气象”的“四明狂客”贺知章 82

一、以“吴中四士”为中心的吴越诗人群体崛起 82

二、“四明狂客”之书卷风流 86

三、贺知章与“盛唐气象” 94

第三章 严维、鲍防和大历浙东唱和 96

一、浙东唱和的地域文化背景 96

二、浙东唱和的诗人与创作特点 100

三、浙东唱和的影响 104

第四章 宋代山阴陆氏家族的文学情缘 109

一、诗书簪缨之家 109

二、“陆子家风”与陆氏家学 111

三、山阴陆氏的文学建树 116

第五章 陆游作品中的越文化印痕 119

一、越中风物的诗意呈现 120

二、越中风俗的艺术写真 123

三、越中风情的人文气象 127

四、陆游在越文化进程中的地位 131

第六章 论王沂孙的咏物词 133

一、峭拔幽深:咏物的艺术旨趣 133

二、体物用事:咏物手法之大成 136

三、王沂孙咏物词的典范意义 138

四、王沂孙词集版本考略 143

第三编 唐宋文人笔下的越地文化景观研究第一章 六朝山水余韵与浙东唐诗之路 149

一、唐代诗人的六朝情结 149

二、浙东“唐诗之路”的提出 162

三、评《浙东唐诗之路》及其他 165

第二章 宋代大禹文化的文学演绎及其地域特征 169

一、宋以前大禹文化的文学积淀 169

二、宋人结合鉴湖治理对大禹形象的深层解读 178

三、宋代越地大禹文学原型的艺术特征 192

第三章 文学视野中的越女形象 194

一、“越女”考释 194

二、文学画廊中的越女西施 207

第四章 陆游《钗头凤》词和沈园本事诗研究 217

一、关于陆游的《钗头凤》词 217

二、陆游沈园本事诗考辨 221

附:陆游《钗头凤》词研究综述 240

第五章 秦观、辛弃疾、吴文英三家越中词研究 254

一、宋代词人眼中的越中风物 254

二、客游词的艺术魅力 260

第六章 《乐府补题》与宋季越中结社联咏之风 262

一、《乐府补题》与南宋六陵事件 262

二、宋季越中结社联咏之风 266

三、越中结社联咏的地域文化渊源 271

附录一:道教与诗教夹缝中的奇葩 273

附录二:义山无题诗和放翁沈园诗绎说 287

附录三:论无意识对古代梦诗创作的意义 306

附录四:陆游诗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21

主要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