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放射免疫分析及其有关技术入门
放射免疫分析及其有关技术入门

放射免疫分析及其有关技术入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查 德(Chard,T.)著;叶维新译
  • 出 版 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2200150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深入浅出介绍了放射免疫分析及其有关技术各主要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放射免疫分析及其有关技术入门》目录

目 录 1

略语表 1

第一章放射免疫分析的背景 1

1.1.引言 1

1.2.术语 2

1.3.放射免疫分析的早期发展 3

1.4.结合分析的基本原理 5

1.5.结合剂稀释曲线和标准曲线 10

1.6.标准曲线的制图方法 17

1.7.K值的重要性 22

1.8.K值的测量 23

1.9.结合分析的模型系统 25

1.10.模型系统的某些含义 26

第二章结合分析的要求——纯化配体 30

2.1.结合分析的要求 30

2.2.纯化配体的需要 30

2.3.纯化配体的可用性 33

2.3.1.大分子蛋白质激素 34

2.3.3.类固醇激素和药物 35

2.3.2.癌胚性抗原 35

2.3.4.小肽激素 36

2.4.纯化配体与内源性配体间的差异 36

2.5.标准品 38

2.6.物质的贮存 42

第三章结合分析的要求——示踪配体 44

3.1.放射性同位素 44

3.2.放射性同位素的计数 46

3.3.计数器的选择 49

3.4.同位素计数的某些实际问题 50

3.6.示踪剂的制备 52

3.5.示踪剂的基本特性 52

3.7.碘化示踪剂 54

3.7.1.碘化方法 54

3.7.2.碘化的实际问题 59

3.7.3.碘化损伤 62

3.7.4.碘化示踪剂的纯化 66

3.7.5.示踪剂的化学评价 71

3.8.用于示踪剂的其他标记物 75

3.8.1.荧光标记物 75

3.8.2.酶标记物 75

3.8.4.噬菌体标记物 77

3.8.3.自由基标记物 77

第四章结合分析的要求——结合剂 78

4.1.结合剂的特性要求 78

4.2.抗体 79

4.2.1.抗体的化学 80

4.2.2.抗原的化学 82

4.2.3.免疫反应的细胞学基础 83

4.2.4.免疫反应的生理学 84

4.2.5.与结合分析有关的抗体特性 85

4.2.6.抗体的产生 86

4.2.7.免疫原的性质和剂量 87

4.2.8.作为免疫原的半抗原的制备 89

4.2.9.佐剂的应用 91

4.2.10.动物的种属 92

4.2.11.免疫途径…………………………………………………(93)4.2.12.注射时间和抗血清的收集 94

4.2.13.用于放射免疫分析的抗血清的选择 95

4.2.14.抗血清的贮存 96

4.3.细胞受体 96

4.4.循环结合蛋白质 98

4.5.用于内源性抗体和循环结合蛋白质 99

检测的放射分析 99

5.1分离方法的效率 101

第五章结合分析的要求——结合配体与 101

游离配体的分离 101

5.2.分离方法的实用性 103

5.3.结合配体与游离配体的分离方法 105

5.3.1.电泳 105

5.3.2.凝胶过滤 106

5.3.3.吸附法 107

5.3.3.1.活性炭 108

5.3.3.3.羟基磷灰石 110

5.3.4.分部沉淀 110

5.3.2.硅酸盐 110

5.3.5.双抗体法 114

5.3.5.1.双抗体或第二抗体 114

5.3.5.2.双抗体固相 117

5.3.6.固相系统 118

5.3.6.1.结合剂附着于盘及管 118

5.3.6.2.结合剂附着于颗粒状固相 119

5.3.7.结论:分离方法的选择 121

5.4.免疫放射分析技术 122

5.4.1.免疫放射分析的优点和缺点 125

附录四放射免疫分析及有关技术试剂盒的生产(略) 127

6.1.用于配体浓缩的提取 127

第六章结合分析的要求——从生物体液 127

中提取配体 127

6.1.1.应用颗粒吸附剂的提取和浓缩的步骤 129

6.2.用于配体纯化的提取 133

6.2.1.用以改善特异性的提取 134

6.2.2.从轭合物或复合物中提取游离配体 136

6.3.提取步骤的一般概念 139

第七章结合分析的要求——结果的计算 140

7.1.用简单的手工外推法计算结果 140

7.2.标准曲线的线性化 141

7.3.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结果 143

7.4.结果的可信限估价 145

8.1.灵敏度的定义 146

第八章结合分析的特性——灵敏度 146

8.2.提高结合分析灵敏度的方法 148

8.2.1.减少示踪剂的用量 148

8.2.2.减少结合剂的用量 150

8.2.3.延长培育时间 152

8.2.4.缩短培育时间——非平衡分析 153

8.2.5.试剂加入的顺序 153

8.2.6.结合剂的纯化 154

8.2.7.增加样品容量 155

8.2.9.增加样品管的数目 156

8.2.8.培育的温度 156

8.3.降低分析灵敏度的方法 157

8.2.10.提取和浓缩 157

8.4.结合分析的目标——范围的重要性 159

8.5.分析方法理论上的最佳化 161

8.6.结论 161

第九章结合分析的特性——特异性 163

9.1.特异性的定义 163

9.2.特异的非特异性 163

9.2.1.特异的非特异性的基础 164

9.2.2.特异的非特异性的评价 166

9.2.3.提高特异性的方法 169

9.3.非特异的非特异性 172

9.3.1.干扰结合剂与配体反应的物质的存在 173

9.3.2.样品中空白值的变化 173

9.3.3.结合剂或示踪剂的破坏或隐匿 174

9.3.4.未标记配体的破坏或隐匿 175

9.3.5.非特异的非特异性的检出和排除 175

10.1.定义 179

第十章结合分析的特性——精密度 179

10.2.1.2.分离步骤引起的误差 180

10.2.影响精密度的因素 180

10.2.1.1.主要试剂的误差 180

10.2.1.试剂及分析方法设计上的误差 180

10.2.1.3.不平衡引起的误差 182

10.2.1.4.标准品引起的误差 182

10.2.1.5.在标准曲线上不同点处的误差 184

10.2.1.6.计数误差 185

10.2.2.分析技术操作上的误差 186

10.3.监测结合分析精密度的方法 188

10.3.1.监测精密度用的质量控制物质的制备 188

10.3.2.应用质量控制物质检验精密度的方法 189

10.3.3.监测精密度的其他方法 192

10.4.用于结合分析精密度最佳化的方法 193

第十一章 结合分析的特性——与其他种 195

类分析方法的关系 195

11.1.定义 195

11.2.受体分析 196

11.3.使用循环结合蛋白质的分析法 196

11.4.免疫分析 197

11.5.结论 203

12.1.概述 204

第十二章结合分析的自动化 204

12.2.样品的标识和分样 205

12.4.培育 205

12.3.试剂的加入 206

12.5.结合配体与游离配体的分离 207

12.6.放射性计数 208

12.7.结果的计算 208

12.8.结论 209

第十三章分析服务的机构 210

13.1.谁进行放射免疫分析 210

13.2.分析实验室的机构 211

13.3.分析服务的机构 215

附录一设备的生产和供应者(略) 217

附录二特殊试剂和药品的供应者(略) 217

附录三一般试剂和物质的供应者(略) 217

附录五 操作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防护 217

参考文献 2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