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邹平县志
邹平县志

邹平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省邹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曲延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101011292
  • 页数:989 页
图书介绍:
《邹平县志》目录

卷一 建置 37

第一章 位置幅员 37

第二章 历史沿革 37

第三章 境域区划 40

第四章 县城 47

第五章 乡镇 村庄 53

第一节 邹平镇 53

第二节 长山镇 60

第三节 魏桥镇 65

第四节 明家集乡 69

第五节 青阳乡 73

第六节 西董乡 75

第七节 好生乡 81

第八节 临池乡 84

第九节 礼参乡 89

第十节 韩店乡 92

第十一节 苑城乡 97

第十二节 焦桥乡 101

第十四节 里八田乡 106

第十三节 孙镇乡 106

第十五节 九户乡 112

第十六节 台子乡 117

第十七节 码头乡 124

卷二 自然地理 133

第一章 地质 133

第一节 地质演变 133

第二节 地层 134

第三节 构造 135

第四节 岩相 136

第五节 岩石 138

第二章 地貌 139

第一节 低山丘陵 140

第二节 山前倾斜平原 140

第三节 黄泛平原 141

第三章 山脉 141

第一节 摩诃山 142

第二节 白云山 143

第三节 会仙山 144

第四章 河流 湖泊 145

第一节 黄河 146

第二节 小清河 146

第二节 水灾 147

第三节 杏花河 150

第四节 孝妇河 151

第五节 湖泊 155

第五章 水文 156

第六章 气候 158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58

第二节 日照和云量 158

第三节 气温 159

第四节 降水 161

第五节 气压和风 165

第六节 湿度 165

第七节 霜期 166

第七章 土壤 166

第一节 褐土 166

第二节 潮土 167

第三节 砂姜黑土 168

第八章 植被 168

第一节 上地 169

第二节 水 169

第九章 自然资源 169

第三节 矿藏 170

第四节 生物 171

第十章 自然灾害 173

第一节 旱灾 173

第六节 虫灾 174

第七节 地震 174

第三节 风灾 174

第五节 霜灾 174

第四节 雹灾 174

卷三 人口 18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85

第一节 总人口 185

第二节 人口密度 188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89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89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9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93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93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93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94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95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96

第一节 自然生育 198

第四章 生育 198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99

第五章 婚姻 家庭 200

第一节 婚姻 200

第二节 家庭 202

第六章 姓氏 长寿 203

第一节 姓氏 203

第二节 长寿 203

第一节 县组织机构 20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207

卷四 政党社团 207

第二节 党在县内的主要活动 209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214

第四节 党员 222

第五节 纪律检查 228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22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230

第一节 县党部 230

第二节 三青团县团部 231

第三章 社会团体 232

第一节 青年团体 232

第二节 工人团体 238

第三节 农民团体 241

第四节 妇女团体 243

第五节 工商团体 246

第六节 其他社会团体 247

第一节 参议会 25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 251

第一章 权力机关 251

卷五 政权 政协 251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254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58

第五节 代表选举 259

第二章 行政机关 261

第一节 清代县署 261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268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273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 273

第三章 人民政协 281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281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 281

第三节 政协活动 283

卷六 公安 司法 287

第一章 公安 287

第一节 机构 287

第二节 对敌斗争 288

第三节 社会治安 291

第四节 户籍管理 293

第五节 消防 294

第六节 警察 295

第七节 监狱 296

第二章 检察 296

第一节 机构 29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97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98

第四节 经济检察 29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99

第三章 审判 300

第一节 机构 300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0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0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0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04

第一节 机构 304

第二节 民事调解 304

第三节 公证 305

第五节 法制宣传教育 306

第四节 律师 306

卷七 民政 309

第一章 机构 309

第二章 拥军优属 309

第一节 拥军支前 309

第二节 优待抚恤 310

第三节 烈士褒扬 31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314

第三章 安置 314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315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315

第四章 救济救灾 315

第一节 社会救济 315

第二节 生产救灾 316

第三节 扶贫 317

第四节 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 318

第五章 社会福利 318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318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319

第三节 收容遣送 320

第六章 婚葬改革 320

第一节 婚姻登记 320

第二节 丧葬改革 321

卷八 劳动人事 325

第一章 干部 325

第一节 干部来源 325

第二节 干部队伍 326

第三节 干部管理 327

第二章 工人 33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331

第二节 工人队伍 332

第三节 劳动管理 333

第三章 工资 334

卷九 军事 341

第一章 驻军 341

第一节 清代军队 341

第二节 北洋政府军 341

第四节 国民党军队 342

第三节 国民政府军 342

第五节 人民军队 344

第二章 地方武装 346

第一节 民间武装 346

第二节 国民政府地方武装 347

第三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348

第四节 地主武装 349

第五节 人民武装 350

第三章 兵役 353

第四章 民兵 354

第一节 领导机构 355

第二节 参军参战 357

第三节 战备训练 360

第五章 抗日根据地 362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62

第二节 根据地的斗争 363

第六章 重大兵事 367

第一节 农民战争 367

第二节 护国战争 368

第三节 军阀混战 369

第四节 人民革命战争 370

卷十 农业 383

第一章 机构 383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383

第二节 农机管理机构 384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384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38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85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388

第四节 人民公社 389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391

第三章 种植业 391

第一节 作物分布 391

第二节 粮食作物 392

第三节 经济作物 401

第四节 耕作制度 407

第五节 育种 408

第六节 栽培管理 411

第七节 农田建设 41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17

第四章 农机具 417

第二节 农业机具 418

第五章 畜牧业 421

第一节 牲畜 422

第二节 家禽 424

第三节 疫病防治 424

第六章 农村副业 426

第七章 水产业 429

第一节 用材树种 433

第一章 林木种类 433

卷十一 林业 433

第二节 经济树种 435

第二章 植树造林 435

第一节 育苗 435

第二节 植树 436

第三节 场圃 441

第三章 果树 442

第一节 果品生产 442

第二节 果树栽培 443

第三节 果品特产介绍 445

第四章 植桑养蚕 446

第五章 林业管理 4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47

第二节 林木管护 44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448

卷十二 水利 453

第一章 机构 45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53

第二节 业务机构 454

第一节 水库 塘坝 455

第二章 蓄水 455

第二节 涵闸 457

第三章 灌溉 461

第一节 河灌 461

第二节 井灌 465

第三节 扬水 466

第四节 喷灌 467

第四章 河道治理 467

第一节 抗旱 469

第五章 抗旱 防汛 469

第二节 防汛 470

第三节 排涝治洼 470

第六章 山区治理 471

第一节 山区用水 471

第二节 水土保持 472

第七章 黄河治理 473

第一节 黄河复堤 473

第二节 护滩工程 474

第三节 防洪与防凌 475

第四节 治黄机构 478

卷十三 工业 488

第一章 机构 488

第二章 经营体制 488

第一节 私营工业 488

第二节 集体工业 489

第三节 国营工业 490

第三章 工业行业 492

第一节 纺织 492

第二节 机械 494

第三节 棉花加工 497

第四节 化工 500

第五节 鞋服 木器 502

第六节 造纸 印刷 纸箱 503

第七节 食品 504

第八节 建材 507

第九节 煤炭 冶金 508

第十节 电力 509

第一节 驿道 515

第二节 县道 515

卷十四 交通 515

第一章 道路 515

第三节 公路 516

第四节 铁路 518

第二章 桥梁 涵洞 520

第一节 桥梁 520

第二节 涵洞 522

第一节 公路运输 525

第三章 运输 525

第二节 水路运输 530

第三节 铁路运输 533

第四节 联合运输 533

第四章 交通管理 5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5

第二节 路政管理 536

第三节 运输管理 536

第四节 交通监理 537

第五节 道路养护 538

卷十五 邮电 541

第一章 机构 541

第一节 驿递 541

第二节 近代邮电 541

第三节 人民邮电 542

第二章 邮政 543

第一节 邮递 543

第二节 邮件 545

第二节 电话 549

第一节 电报 549

第三章 电信 549

卷十六 城乡建设 559

第一章 机构 559

第二章 县城建设 559

第一节 县城规划 559

第二节 城区建筑 561

第三节 居民住宅 569

第四节 城区交通 569

第五节 城区绿化 570

第六节 水电暖供应 571

第七节 城区卫生 572

第三章 乡(镇)村建设 572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572

第二节 村庄建设 572

第三节 黄河堤内村庄外迁 574

第四章 建筑施工 57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575

第二节 设计施工 576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77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77

第二节 污染治理 578

第六章 房地产管理 579

第一节 房产管理 579

第二节 土地管理 579

卷十七 商业 583

第一章 机构 583

第一节 商业局 583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584

第五节 专营公司 585

第三节 物资局(公司) 585

第四节 外贸局(公司) 585

第二章 所有制形式 58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89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590

第三节 集体商业 590

第四节 国营商业 591

第三章 商品经营 592

第一节 商品购进 593

第二节 商品销售 597

第三节 商品储运 604

第四章 物资经营 606

第一节 金属材料 607

第二节 木材 607

第三节 化工产品 608

第四节 建筑材料 608

第五节 机电产品 608

第六节 煤炭 608

第七节 石油 610

第五章 对外贸易 611

第一节 出口 611

第二节 进口 613

第六章 药材经营 613

第七章 饮食服务 614

第八章 集市贸易 615

第一节 集市 615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6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1

卷十八 粮食 621

第一章 机构 621

第二节 经营机构 622

第二章 粮油征购 623

第一节 粮食征收 623

第二节 粮油统购 624

第三节 粮油购价 627

第四节 粮油奖售 628

第一节 战时供给 629

第三章 粮油销售 629

第二节 农村统销 630

第三节 城镇供应 631

第四节 议销 632

第五节 粮油销价 632

第四章 粮油储存 634

第一节 粮仓油罐 634

第二节 仓储革新 635

第三节 “四无”粮仓 636

第一节 调运 637

第五章 粮油调运 637

第二节 跨界交粮 638

卷十九 财税 641

第一章 机构 641

第一节 财政局(科) 641

第二节 税务局(科) 642

第二章 财政 643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43

第二节 财政收入 644

第三节 财政支出 646

第三章 税务 652

第一节 农业赋税 652

第二节 工商各税 656

第三节 其他税收 664

第四章 财税管理 664

第一节 财务管理 664

第二节 税务管理 666

第三节 银行 671

第二节 农村金融流通处 671

第一章 金融机构 671

第一节 钱庄 671

卷二十 金融 671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673

第五节 保险公司 674

第二章 货币 675

第一节 货币演变 675

第二节 货币流通 676

第三节 现金管理 677

第四节 金银管理 678

第三章 信贷 679

第一节 工商信贷 679

第二节 农业信贷 681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682

第四章 存款 储蓄 685

第一节 企业存款 685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685

第三节 农村集体存款 685

第四节 储蓄 686

第五章 结算 688

第六章 保险 689

第七章 证券 689

卷二十一 经济管理 693

第一章 管理机构 693

第一节 计划委员会 693

第二节 统计局 693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局 693

第五节 标准计量局 694

第四节 物价局 694

第二章 计划管理 695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 695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696

第三节 商品流通计划管理 697

第四节 人口、劳动力计划管理 698

第三章 统计管理 700

第一节 统计调查 700

第二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700

第一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01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701

第二节 市场管理 702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703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704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705

第五章 物价管理 705

第一节 市场物价 705

第二节 物价调整 706

第三节 物价监督 711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712

第一节 度量衡 712

第二节 度政管理 714

第三节 标准化 714

第七章 审计监督 715

卷二十二 文化 719

第一章 民间文艺 719

第一节 庙会文化 719

第二节 民间艺术 720

第二章 群众文化 723

第一节 文化机构 723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724

第三节 群众文艺创作 725

第三章 戏剧 727

第一节 剧种与剧目 727

第二节 剧团 727

第一节 电影发行放映机构 728

第四章 电影 728

第二节 电影放映 729

第三节 影院建设 729

第五章 广播电视、新闻报刊 730

第一节 广播电视 730

第二节 报刊 731

第三节 新闻报导 731

第六章 图书 732

第一节 图书阅览 732

第二节 图书发行 734

第一节 档案管理利用 735

第七章 档案 735

第二节 基层建档 736

第八章 文物 736

第一节 古文物 737

第二节 革命文物 741

第三节 文物保护 747

第九章 歌谣 传说 748

第一节 歌谣 749

第二节 民间传说 757

卷二十三 教育 765

第一章 学宫 书院 私塾 765

第一节 学宫 765

第二节 书院 766

第三节 私塾 767

第二章 幼儿教育 767

第三章 小学教育 76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68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771

第三节 部分小学简介 772

第四章 中学教育 77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73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776

第三节 招生制度 777

第四节 部分中学简介 778

第五章 专业职业教育 781

第一节 专业教育 781

第二节 职业教育 783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86

第六章 成人教育 786

第二节 干部教育 787

第三节 职工教育 788

第七章 教师 788

第八章 教育行政 790

第一节 教育机构 790

第二节 教育经费 790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92

第四节 教学设备 792

第二节 药材公司 797

第一节 卫生行政 797

第一章 机构 797

卷二十四 卫生医药 797

第三节 医院 798

第四节 防疫站 保健站 804

第二章 医疗 805

第一节 医疗制度 805

第二节 医疗队伍 806

第四节 医疗技术 807

第三节 医疗设备 807

第三章 医药 809

第一节 药政管理 809

第二节 中药 810

第三节 西药 815

第四章 预防保健 81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816

第二节 公共卫生 817

第三节 妇幼保健 820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821

第五节 流行病防治 823

卷二十五 体育 827

第一章 机构 827

第二章 学校体育 827

第三章 群众体育 829

第一节 民间武术 829

第二节 职工、农民体育 830

第四章 体育比赛 831

第一节 县级体育比赛 831

第二节 参加省、地比赛 832

第五章 体育设施 834

卷二十六 科技 837

第一章 科技机构 8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37

第二节 科研机构 837

第二章 科技团体与队伍 838

第一节 学会组织 838

第二节 专业队伍 838

第三章 科学试验 839

第一节 试验推广 839

第二节 科研成果 840

第四章 科学普及 847

第一节 科普活动 847

第二节 科技推广 848

第三节 气象测报 849

第四节 地震测报 850

卷二十七 风俗 方言 宗教 853

第一章 风俗 853

第一节 节俗 853

第二节 礼俗 855

第三节 生计 857

第四节 信奉 858

第二章 方言 859

第一节 方言特点 859

第二节 语音 860

第三节 语词 863

第四节 语法 870

第五节 语料记音 872

第六节 俗谚 873

第七节 歇后语 875

第一节 佛教 877

第三章 宗教 877

第二节 道教 878

第三节 天主教 878

第四节 基督教 878

卷二十八 人物 883

第一章 人物传略 883

第二章 人物表 927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31

一、邹平乡村建设运动简况 949

附录 949

二、历代县志序选 953

三、历代修志述略 959

四、历代县志辑存 963

五、碑记 964

六、历代文辑 971

七、历代著述目录 977

八、考证 存疑 980

九、 本志编修概略 981

十、 地图图示、表格、照片检索目录 9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