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证据论纲
新证据论纲

新证据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裴苍龄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0837750
  • 页数:514 页
图书介绍:
《新证据论纲》目录
标签:证据

第一卷 证据论 3

第一章 证据概述 3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3

一 证据概念上的争论 3

二 证据的实质 5

三 两种证据观 8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属性 11

一 法学界的争论 11

二 证据的客观性 22

三 证据的关联性 25

第三节 证据的种类 32

一 我国法律上的规定 32

二 法条中的根本问题 34

三 证据种类的划分 36

第二章 物证 39

第一节 物证概述 39

一 物证的概念 39

二 物证的形成 43

三 物证的特点 46

第二节 物证的类型 49

一 实体物证 49

二 痕迹物证 51

三 微量物证 55

四 无形体物证 58

第三节 物证的应用 61

一 尼罗河惨案中的物证分析 62

二 一起爆炸案中的物证分析 65

第三章 书证 69

第一节 书证概述 69

一 书证的概念 69

二 书证的形成 74

三 书证同物证的区别 76

四 书证的特点 77

第二节 书证的类型 82

一 文字书证 82

二 图画书证 88

三 音像书证 90

第三节 书证的应用 92

一 徐秋影案件的书证分析 93

二 一起盗窃案中特殊书证的分析 98

第四章 人证 103

第一节 人证概述 103

一 人证的概念 103

二 人证的构成 110

三 人证的特点 115

第二节 人证的类型 116

一 证人证言 117

二 被害人陈述 125

三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30

第三节 人证的其他分类 139

一 亲证和旁证 139

二 积极人证和消极人证 141

一 十岁幼童的证言 143

第四节 人证的应用 143

二 一名被害人的陈述 146

第五章 证据调查 149

第一节 证据调查概述 149

一 证据调查的概念 149

二 证据调查的任务 151

三 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 151

第二节 证据调查的方法 156

一 勘验、检查 156

二 鉴定 168

三 询问和讯问 185

一 收集物证、书证的基本途径 195

第三节 证据的收集、获取和保全 195

二 获取人证的基本途径 198

三 证据和证明的保全 199

第六章 证据资料 203

第一节 证据资料概述 203

一 两种“证据”的质疑 203

二 证据资料的概念 206

三 证据资料同证据的区别 208

四 证据资料的基本属性 210

五 区分证据和证据资料的意义 211

第二节 物证资料 212

一 勘验、检查笔录 213

二 鉴定结论 215

一 司法机关制作的笔录 218

第三节 人证资料 218

二 人证主体书写的材料 220

第四节 音像资料 221

一 音像资料同视听资料的关系 221

二 划清几个界限 226

三 音像资料的意义 228

第五节 证据资料图 229

一 实体过程分析 231

二 程序过程分析 234

三 整体分析 237

第七章 证据效力 240

第一节 证据的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 240

一 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的关系 240

二 西方国家的证据排除规则 244

三 区分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的意义 253

第二节 证据的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 254

一 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的关系 254

二 西方国家的传闻规则 258

三 区分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的意义 262

第三节 证据的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 263

一 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的实质 263

二 证据盖然性的排除 265

三 区分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的意义 267

第八章 证据审查判断 269

第一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 270

一 审查判断物证的基本任务 270

二 物证的实质审查 273

三 物证的形式审查 274

一 审查判断书证的基本任务 276

第二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 276

二 书证的形式审查 278

三 书证的实质审查 279

第三节 人证的审查判断 281

一 审查判断人证的基本任务 281

二 人证的形式审查 285

三 人证的实质审查 289

第四节 证据排伪法则 291

一 关联法则 293

二 矛盾法则 296

三 实践法则 302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309

一 证明的实质 309

第二卷 证明论 309

第九章 证明概述 309

二 证明的构成 313

三 证明同证据的联系和区别 315

第二节 证明的基本属性 320

一 证明的主观性 320

二 证明的派生性 322

第三节 证明的基本形式 326

一 经验证明 326

二 推理 327

三 逻辑证明 331

一 证明对象的概念 336

第十章 证明对象 336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 336

二 证明对象的意义 340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 342

一 实体事实 343

二 准实体事实 347

三 程序事实和对程序有意义的事实 350

第三节 免证事实 351

一 免证事实的概念 351

二 免证事实的范围 352

三 免证的意义 355

一 证明根据的概念 356

第一节 证明根据概述 356

第十一章 证明根据 356

二 证明根据和证据的关系 359

三 证明图 363

第二节 证明根据的范围 368

一 证书和证据资料 369

二 公理、原理、定律和科学定义 370

三 经验 373

四 法律 374

第三节 证明根据的要件 376

一 证明根据必须真实 377

二 证明根据必须与待证问题有逻辑联系 378

第十二章 证明方法 382

一 直接证明 383

第一节 本体证明 383

二 推论 388

第二节 迂回证明 393

一 反证法 394

二 排除法 398

第三节 推定 401

一 推定的实质 401

二 推定的构成 404

三 推定的应用 406

四 无罪推定 409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 416

一 证明责任的概念 416

第十三章 证明责任 416

二 证明责任的性质 419

三 证明责任的意义 422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种类 423

一 取证责任 424

二 举证责任 427

三 审证责任 436

第三节 我国司法和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439

一 民事诉讼和刑事自诉中的证明责任 439

二 刑事公诉及刑事司法中的证明责任 442

第十四章 证明原则 450

第一节 不同证据制度下的证明原则 450

一 我国封建专制时代奉行“罪从供定”原则 450

二 现代西方国家奉行公平公正原则 452

三 新中国奉行实事求是原则 454

一 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 457

第二节 实事求是原则的基本内容 457

二 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 460

三 证据应当亲审 463

四 证明要忠实于事实真象 465

五 禁止非法取供 467

六 禁止证据预测 469

七 禁止无证定罪 471

第三节 实事求是原则的应用 472

一 抓住要害 473

二 盯着目标 474

三 把好三关 476

四 全面落实 477

一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479

第十五章 证明标准 479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 479

二 历代证据制度下的证明标准 481

三 司法证明和诉讼证明的最高标准 486

第二节 实质真实 488

一 对实质真实的理解 489

二 实质真实的要件 493

三 “实质真实”价值的实现 496

第三节 我国应确立实质真实制度 501

一 伟大的历史使命 501

二 实质真实制度的基本构成 505

三 实质真实制度下的全面创新 508

四 实质真实制度的伟大意义 5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