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征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7050209
- 页数:619 页
1 概述 1
1.1 糖尿病的定义 1
1.1.1 糖尿病的西医定义或概念 1
1.1.2 糖尿病的中医定义或概念 1
1.2 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范围 1
1.2.1 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
1.2.2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2
1.2.3.2 1980年WHO糖尿病分型方案 3
1.2.3.1 1965年WHO糖尿病分型方案 3
1.2.3 WHO对糖尿病的分类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3
1.2.3.3 1985年WHO糖尿病分型方案 4
1.2.3.4 1997、1999年ADA、WHO糖尿病分型方案 7
1.2.4 中医对消渴病的辨证分型及病证范围 11
1.2.4.1 中医对消渴病的辨证 11
1.2.4.2 中医病证范围 12
1.2.5 中医治疗消渴病的治则与治法 12
1.2.5.1 治则 12
1.2.5.2 治法 13
1.3.1 糖尿病并发症的西医概念 22
1.3.2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概念 22
1.3 糖尿病并发症的定义 22
1.4 糖尿病并发症概况 23
1.4.1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23
1.4.2 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 25
1.4.2.1 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分类法 25
1.4.2.2 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分类法 25
1.4.3.1 现代医学认识 27
1.4.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27
1.4.3.2 中医学认识 29
1.4.4 糖尿病并发症综合防治对策 31
1.4.4.1 西医防治对策 31
1.4.4.2 中医防治对策 33
1.5 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 38
1.5.1 中国临床糖尿病流行病学概况 38
1.5.1.1 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 38
1.5.2.1 发病率的变化 39
1.5.2 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39
1.5.1.2 正式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 39
1.5.1.3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糖尿病患病情况 39
1.5.1.4 90年代中期糖尿病患病情况 39
1.5.2.2 地区差别 40
1.5.2.3 年龄变化 40
1.5.2.4 季节和1型糖尿病的关系 40
1.5.2.5 遗传与1型糖尿病发病率 40
1.5.3.1 发病率 41
1.5.3.2 患病率及其特点 41
1.5.3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41
1.5.3.3 遗传与2型糖尿病 42
1.5.3.4 糖尿病的病死率 42
1.5.4 WHO Diamond计划 42
1.5.4.1 背景 42
1.5.4.2 WHO儿童糖尿病多国计划的内容 43
1.5.5 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及人群预防 44
1.5.5.1 人群筛查所见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 44
1.5.6 中国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进展 45
1.5.5.2 医院病例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 45
1.5.5.3 糖尿病并发症人群预防 45
1.5.7 中国老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进展 46
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 52
2.1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西医病因 52
2.1.1 1型糖尿病病因 52
2.1.1.1 遗传易感性 52
2.1.1.2 环境病因 53
2.1.1.3 免疫因素 54
2.1.2 2型糖尿病病因 55
2.1.2.1 遗传因素 56
2.1.2.2 环境因素 57
2.1.2.3 胰岛素抵抗 61
2.1.2.4 胰岛素分泌受损 62
2.1.3 特异性糖尿病病因 67
2.1.3.1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67
2.1.3.2.1 成人型糖尿病 69
2.1.3.2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 69
2.1.3.2.2 线粒体基因突变性糖尿病 71
2.1.3.3 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糖尿病 72
2.1.4 胰腺外分泌病糖尿病病因 73
2.1.4.1 胰腺炎所致的糖尿病 73
2.1.4.2 胰腺肿瘤与糖尿病 74
2.1.4.3 胰腺切除与糖尿病 74
2.1.4.4 血色病与糖尿病 75
2.1.4.5 其他胰腺疾病与糖尿病 75
2.1.5 糖尿病并发症病因 76
2.1.5.1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病因 76
2.1.5.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因 79
2.1.5.3 糖尿病危险因素 80
2.2 糖尿病的中医病因 83
2.2.1 禀赋不足 83
2.2.3 饮食不节 84
2.2.4 形体肥胖 84
2.2.2 情志不舒 84
2.2.5 外感六淫 85
2.2.6 乱用补品 85
2.2.7 疲劳过度 85
2.2.8 医源病因 85
3.1.1 1型糖尿病病机 88
3.1.1.1 病毒感染抑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引起糖尿病 88
3.1 糖尿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8
3 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8
3.1.1.2 毒性药物和化学物质摄入损伤胰岛β细胞引起糖尿病 89
3.1.1.3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91
3.1.2 2型糖尿病病机 91
3.1.2.1 2型糖尿病的亚型与HLA有关 91
3.1.2.2 2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 92
3.1.2.3 肥胖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 93
3.1.2.4 脂质代谢异常 94
3.1.2.5 胰岛素作用抵抗 96
3.1.2.6 胰淀素与胰岛淀粉样多肽 100
3.1.2.7 基因突变 102
3.2.1 阴虚燥热说 105
3.2 消渴病中医病机 105
3.2.2 气阴两虚说 106
3.2.2.1 气虚致消渴 106
3.2.2.2 阴虚致消渴 107
3.2.2.3 气阴两虚致消渴 107
3.2.3 瘀血致渴说 107
3.2.4 脾肾阳虚说 109
3.2.5 肝肾阴虚说 110
3.2.6 肝郁气滞说 110
3.2.7 脾虚致消说 111
3.2.8 痰浊阻络说 112
3.2.9 毒邪伤络说 112
3.3 糖尿病并发症的西医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15
3.3.1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15
3.3.1.1 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15
3.2.11 阴绝阳亡说 115
3.2.10 阴阳两虚说 115
3.3.1.2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16
3.3.1.3 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病机制 119
3.3.1.4 糖尿病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机制 120
3.3.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20
3.3.2.1 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病理及发病机制 121
3.3.2.2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理及发病机制 122
3.3.2.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125
3.3.2.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128
3.3.2.5 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30
3.3.2.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特点 132
3.4 糖尿病合并症的西医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37
3.4.1 合并高血压 137
3.4.2 合并感染 139
3.4.3 合并脂类代谢异常 141
3.4.4 合并肝脏疾病 142
3.4.5 合并皮肤病变 144
3.4.6 合并口腔疾病 144
3.5.1 消渴病酮症酸中毒 145
3.5 消渴病并发症的中医病机 145
3.5.2 消渴病高渗性昏迷 146
3.5.3 消渴病乳酸性酸中毒 146
3.5.4 消渴病性心脏病 147
3.5.5 消渴病与高血压 148
3.5.6 消渴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149
3.5.7 消渴病性脑血管病 150
3.5.8 消渴病性肾病 151
3.5.9 消渴病性视网膜病变 151
3.5.10 消渴病性神经病变 152
3.5.11 消渴病合并感染 154
3.5.12 消渴病与妊娠 155
3.5.13 消渴病与内分泌疾病 155
3.5.13.1 消渴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55
3.5.13.2 消渴病与库欣综合征 155
3.5.13.3 消渴病与肢端肥大症 155
3.5.13.4 消渴病与嗜铬细胞瘤 156
4.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158
4.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58
4 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与辨证 158
4.1.2 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 161
4.1.2.1 《实用内科学》(第10版)制定的糖尿病控制标准 161
4.1.2.2 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消渴症(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 162
4.1.2.3 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糖尿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163
4.1.2.4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制定的糖尿病疗效标准 163
4.2.1 非葡萄糖尿 164
4.2.2 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 164
4.1.2.5 糖尿病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64
4.2 糖尿病鉴别诊断 164
4.3 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分期与鉴别诊断 166
4.3.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66
4.3.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 166
4.3.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鉴别诊断 167
4.3.3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诊断 170
4.3.4 糖尿病性心脏病诊断 170
4.3.2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诊断 170
4.3.5 糖尿病与高血压 171
4.3.6 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172
4.3.7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172
4.3.7.1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172
4.3.7.2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 172
4.3.8 糖尿病肾病 173
4.3.8.1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173
4.3.8.2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173
4.3.8.3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临床分期 174
4.3.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74
4.3.9.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 174
4.3.9.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型与分期 174
4.3.1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176
4.3.1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 176
4.3.11 妊娠糖尿病 177
4.3.11.1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177
4.3.1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依据 177
4.3.11.2 妊娠糖尿病分类 178
4.3.12 糖尿病与内分泌疾病 178
4.3.12.1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78
4.3.12.2 糖尿病与库欣综合征 179
4.3.12.3 糖尿病与肢端肥大症 179
4.3.12.4 糖尿病与嗜铬细胞瘤 179
4.4 糖尿病辨证方法与辨证要点 179
4.4.1 辨证方法 179
4.4.2 辨证要点 180
5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185
5.1 西医治疗 185
5.1.1 口服降糖药 185
5.1.1.1 常用口服降糖药 185
5.1.1.2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 191
5.1.2 胰岛素治疗 192
5.1.2.1 胰岛素的结构和生物性 192
5.1.2.2 胰岛素的适应证 193
5.1.2.3 胰岛素的种类及其特点 194
5.1.2.5 胰岛素制剂选择及使用原则和治疗方案 195
5.1.2.4 胰岛素治疗的目的 195
5.1.2.6 应用胰岛素时开始剂量的确定 196
5.1.2.7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196
5.1.2.8 胰岛素注射次数的调整 197
5.1.2.9 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 198
5.1.2.10 胰岛素治疗时并发症的处理 198
5.1.2.11 胰岛素研究进展及注射工具改进 199
5.1.3.1 糖尿病教育 200
5.1.3 非药物治疗 200
5.1.3.2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202
5.1.3.3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212
5.2 中医治疗 214
5.2.1 消渴病辨证论治 214
5.2.1.1 燥热内盛 214
5.2.1.2 气阴两虚 218
5.2.1.3 血瘀气滞 221
5.2.1.4 阴阳两虚 225
5.2.1.5 湿热互结 229
5.2.1.6 水邪内停 231
5.2.2 消渴病常用中成药 233
5.2.2.1 肺肾阴虚证中成药 233
5.2.2.2 气阴不足证中成药 233
5.2.3 其他疗法 236
5.2.3.1 饮食疗法 236
5.2.3.2 针灸疗法 243
5.2.3.3 推拿疗法 249
5.2.3.4 气功疗法 251
5.2.3.5 起居疗法 252
5.2.3.6 激光疗法 253
5.2.3.7 穴位贴敷疗法 254
6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 258
6.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58
6.1.1 临床表现 258
6.1.2 综合治疗 259
6.1.2.1 西医治疗 259
6.1.2.2 中医治疗 261
6.2.1 临床表现 262
6.2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262
6.2.2.1 西医治疗 263
6.2.2 综合治疗 263
6.2.2.2 中医治疗 264
6.3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265
6.3.1 临床表现 265
6.3.2 综合治疗 265
6.3.2.1 西医治疗 265
6.3.2.2 中医治疗 266
6.4 糖尿病性心脏病 266
6.4.1 临床表现 267
6.4.2 综合治疗 269
6.4.2.1 西医治疗 269
6.4.2.2 中医治疗 272
6.5 糖尿病与高血压 277
6.5.1 分类 277
6.5.3 综合治疗 278
6.5.3.1 西医治疗 278
6.5.2 临床表现 278
6.5.3.2 中医治疗 282
6.6 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286
6.6.1 临床表现 286
6.6.2 综合治疗 287
6.6.2.1 西医治疗 287
6.6.2.2 中医治疗 290
6.7.1 临床表现 296
6.7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296
6.7.2 综合治疗 298
6.7.2.1 西医治疗 298
6.7.2.2 中医治疗 300
6.8 糖尿病肾病 307
6.8.1 临床表现 307
6.8.2 综合治疗 307
6.8.2.1 西医治疗 307
6.8.2.2 中医治疗 309
6.9.1 临床表现 314
6.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14
6.9.2.1 西医治疗 316
6.9.2 综合治疗 316
6.9.2.2 中医治疗 317
6.1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320
6.10.1 临床表现 320
6.10.1.1 周围神经病变 320
6.10.1.2 脊髓神经病变 321
6.10.1.3 自主神经病变 321
6.10.1.5 脑部病变 323
6.10.1.4 颅神经病变 323
6.10.1.6 糖尿病性肌萎缩 324
6.10.2 综合治疗 324
6.10.2.1 西医治疗 324
6.10.2.2 中医辨证论治 325
6.10.2.3 中医其他疗法 328
6.11 糖尿病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及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343
6.11.2.1 西医治疗 344
6.11.2 综合治疗 344
6.11.1 临床表现 344
6.11.1.2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临床表现 344
6.11.1.1 糖尿病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344
6.11.2.2 中医治疗 346
6.12 糖尿病合并感染 351
6.12.1 临床表现 352
6.12.2 综合治疗 353
6.12.2.1 西医治疗 353
6.12.2.2 中医辨证论治 354
6.12.2.3 中医其他疗法 363
6.13 糖尿病与妊娠 365
6.13.1 西医治疗 366
6.13.2 中医治疗 366
6.14 糖尿病与内分泌疾病 367
6.14.1.1 临床表现 368
6.14.1.2 综合治疗 368
6.14.1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68
6.14.2 糖尿病与库欣综合征 370
6.14.2.1 临床表现 370
6.14.2.2 综合治疗 370
6.14.3 糖尿病与肢端肥大症 371
6.14.3.1 临床表现 371
6.14.3.2 综合治疗 372
6.14.4.2 综合治疗 373
6.14.4.1 临床表现 373
6.14.4 糖尿病与嗜铬细胞瘤 373
7 糖尿病的生活调理 376
7.1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376
7.1.1 运动疗法调节血糖的机制 377
7.1.2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377
7.1.3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78
7.2 糖尿病的心理疗法 379
7.2.1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380
7.2.3 糖尿病心理疗法的实施 382
7.2.2 糖尿病心理疗法的原则 382
7.2.4 糖尿病心理疗法和心理调摄可选择的方法 383
7.3 糖尿病的生活调摄 385
7.3.1 糖尿病日常保健的一般原则 385
7.3.2 出现糖尿病合并症后的自我保健 389
7.4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393
7.4.1 糖尿病患者自我症状的监测 394
7.4.2 糖尿病患者体重的监测 395
7.4.3 糖尿病患者尿糖、尿酮体和血糖的监测 395
7.5.2 不同年龄、体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保健 402
7.5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保健 402
7.5.1 糖尿病患者饮食保健的一般要求 402
7.5.3 糖尿病并发症的饮食保健 404
7.5.4 糖尿病患者饮食保健中的几个误区 406
8 糖尿病的护理 409
8.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409
8.1.1 生活调理 409
8.1.1.1 讲究卫生,房事适当 409
8.1.1.2 按时作息,戒除不良 410
8.1.1.4 正确对待,自我总结 411
8.1.1.3 注意冷暖,积极预防 411
8.1.2 饮食调理 412
8.1.3 心理调摄 413
8.1.4 运动调理 414
8.2 辨证施护 415
8.2.1 辨证护理 416
8.2.1.1 辨证护理的原则 416
8.2.1.2.1 穴位负压吸引法 418
8.2.1.2 辨证护理的基本技术 418
8.2.1.2.2 经络导平法 419
8.2.1.2.3 换药法 421
8.2.1.2.4 溺渍法 422
8.2.1.2.5 涂药法 423
8.2.1.2.6 敷药法 423
8.2.1.2.7 吹药法 425
8.2.1.2.8 超声雾化吸入法 425
8.2.1.2.9 药熨法 426
8.2.1.2.10 坐药法 427
8.2.1.2.11 中药保留灌肠法 428
8.2.1.2.12 推拿法 429
8.2.1.3 人体分部护理要点与要求 432
8.2.1.3.1 头部 432
8.2.1.3.2 颈项部 433
8.2.1.3.3 肩部、上肢 434
8.2.1.3.4 躯干 434
8.2.1.3.6 下肢 435
8.2.1.3.5 臀部、二阴 435
8.2.2 辨病施护 436
8.2.2.1 糖尿病急性期的护理 436
8.2.2.1.1 体液容积缺失的护理 436
8.2.2.1.2 潜在性感染的护理 436
8.2.2.2 糖尿病复健期的护理 437
8.2.2.3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 438
8.2.2.3.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438
8.2.2.3.3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护理 439
8.2.2.3.2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439
8.2.2.3.4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护理 440
8.2.2.3.5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440
8.2.2.3.6 糖尿病性眼病的护理 441
8.2.2.3.7 糖尿病足的护理 442
8.2.2.3.8 低血糖症的护理 443
8.2.2.3.9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的护理 443
8.2.2.3.10 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护理 444
8.2.2.4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444
8.2.2.5 儿童期糖尿病的护理 445
8.2.2.6 胰岛素应用的护理 446
8.2.3 检测护理 448
8.2.3.1 血糖的测定 448
8.2.3.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449
8.2.3.3 胰岛素的测定 450
8.2.3.4 血清C-肽浓度的测定 451
8.2.3.5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451
8.2.3.10 胰升糖素的测定 452
8.2.3.9 胰岛细胞抗体的测定 452
8.2.3.6 血酮体的测定 452
8.2.3.8 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受体抗体的测定 452
8.2.3.7 血乳酸的测定 452
8.2.3.11 胰多肽的测定 453
8.2.3.12 血脂的测定 453
8.2.3.13 尿糖的测定 453
8.2.3.14 24小时尿C-肽的测定 454
8.2.3.15 尿酮体的测定 454
8.2.3.16 尿蛋白的测定 454
9 糖尿病的转归与预后 456
9.1 与糖尿病预后相关的因素 456
9.1.1 糖尿病自然史 456
9.1.2 转归、预后与糖尿病防治的关系 457
9.1.3 转归、预后与糖尿病分型的关系 457
9.2.1.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458
9.2.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458
9.2.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58
9.2 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458
9.1.4 转归、预后与并发症的关系 458
9.2.1 预防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458
9.2.1.1.3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59
9.2.1.2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459
9.2.1.2.1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预防措施 459
9.2.1.2.2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预后 459
9.2.1.4 糖尿病性低血糖 460
9.2.1.4.1 糖尿病怀低血糖的预防 460
9.2.1.3.1 糖尿病乳酸性中毒的预防 460
9.2.1.3.2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预后 460
9.2.1.3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460
9.2.1.4.2 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的预防 461
9.2.1.5 控制糖尿病合并感染 461
9.2.2 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461
9.2.2.2.1 糖尿病性冠心病预防的措施 464
9.2.2.2 糖尿病性心脏病 464
9.2.2.1.2 糖尿病性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464
9.2.2.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464
9.2.2.1.1 预防糖尿病性高血压的意义 464
9.2.2.2.2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预后 465
9.2.2.3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465
9.2.2.3.1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时的先兆迹象 465
9.2.2.3.2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466
9.2.2.3.3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预后 466
9.2.2.4.2 糖尿病性下肢坏疽的预后 467
9.2.2.5 糖尿病性肾病 467
9.2.2.4.1 糖尿病性下肢坏疽的预防 467
9.2.2.4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467
9.2.2.6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468
10 糖尿病的难点与对策 469
10.1 对难以控制的血糖怎么办? 469
10.2 对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怎么办? 471
10.3 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73
10.4 如何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74
11.1 祝谌予 476
11 名医、专家经验 476
11.2 施今墨 477
11.3 关幼波 480
11.4 周仲瑛 480
11.5 任继学 481
11.6 马骥 483
11.7 赵金铎 485
11.8 胡永盛 486
11.9 张琪 487
11.10 胡建华 488
11.11 张家庆 489
11.12 吕仁和 490
11.13 林兰 494
11.14 熊曼琪 495
11.15 程益春 497
11.16 粟德林 499
11.17 时振声 500
11.18 吕靖中 500
12.1 病名论述 502
12 消渴病古籍精粹 502
12.2 病因病机论述 504
12.2.1 禀赋不足,体质虚弱 504
12.2.2 过服温燥,耗伤阴津 506
12.2.3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507
12.2.4 脏腑失调,其要在肾 508
12.2.5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509
12.2.6 情志失调,郁热伤阴 511
12.2.7 消必致瘀,瘀后更消 511
12.2.8 湿聚痰凝,湿热互结 512
12.3 理法方药运用 512
12.3.1 春秋时期已有了消渴病治疗雏形 513
12.3.2 汉代确立了消渴病辨证论治 513
12.3.3 唐、宋时代发展了消渴病辨证论治 513
12.3.4 金、元时期推动了消渴病辨证论治 515
12.3.5 明、清时代完善了消渴病辨证论治 516
12.4.3 明·孙一奎《医旨绪余·治肾消》记消渴病人不愈而死案,以醒后人 518
12.4.2 明·赵献可《医贯》验案 518
12.4 医案、医话 518
12.4.1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第一》验案 518
12.4.4 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消渴证》验案 519
12.4.5 明·朱?《普济方》验案 519
12.4.6 明·汪机《石山医案》验案 519
12.4.7 清·俞震在《古今医案按》中评罗谦甫、汪机、张景岳、孙东宿治消渴案 520
12.4.8 清·王旭高在《王旭高医案》中记 不月并消案 521
12.4.9 清·张大曦《柳选四家医案》验案 522
12.4.10 清·张聿青《张聿青医案》 膏淋肾消案 522
12.4.11 清·贺季衡《贺季衡医案》 三消并见案 523
12.4.12 清·喻昌《医门法律》验案 527
12.4.13 近代·范文甫《范文甫专辑》验案 528
12.4.14 清·张璐《张氏医通·杂门·消瘴》验案 528
12.4.15 清·陆以湉《冷庐医话》验案 529
12.4.16 近代·张锡纯自制玉液汤、滋膵饮治疗消渴病 530
12.5.2 汉·华佗《中藏经·附录》方 531
12.5.3 唐·孙思邈方 531
12.5.1 汉·张仲景《伤寒论》方 531
12.5 古方选粹 531
12.5.4 唐·王焘《外台秘要》方 534
12.5.5 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卷第十二》方 535
12.5.6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消渴门》方 535
12.5.7 宋·赵佶《圣济总录》方 537
12.5.8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三消治法》方 542
12.5.12 金·刘河间方 544
12.5.11 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卷一二五》方 544
12.5.10 宋·魏岘《魏氏家藏方·卷九》方 544
12.5.9 宋·张锐《鸡峰普济方·卷十九》方 544
12.5.13 元·李杲方 545
12.5.14 元·朱丹溪方 546
12.5.15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卷十二》方 547
12.5.16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七》方 547
12.5.17 明·方贤《奇效良方·卷三十三》方 548
12.5.18 明·李梴《医学入门·卷七》方 548
12.5.19 明·朱?《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六》方 548
12.5.21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方 549
12.5.20 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方 549
12.5.22 清·喻昌《医门法律·卷六》方 551
12.5.23 清·陈士铎方 552
12.5.24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 553
12.5.25 清·费伯雄《医醇賸义·卷三·三消》方 554
12.5.26 清·何梦瑶《医碥·卷六》方 555
12.5.27 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 555
13 现代科研思路 557
13.1 中医现代科研概览 557
13.1.1 基础理论研究 557
13.1.2 基础实验研究 564
13.1.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 574
13.2 西医现代科研成果 580
13.2.1 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580
13.2.2 糖尿病诊断技术的进展 583
13.2.3 糖尿病治疗学的研究 584
13.2.4 糖尿病易感基因研究现状 588
13.2.5 糖尿病的早期防治 592
13.3 21世纪糖尿病防治科研思路与方向 597
13.4 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601
13.4.1 基本原则 601
13.4.2 Ⅱ期临床试验 603
13.4.3 Ⅲ期临床试验 603
13.5 中医在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604
13.5.1 选题 604
13.5.4 设立对照组 605
13.5.3 观察指标的选择 605
13.5.2 研究对象的选择 605
13.5.5 坚持随机原则 606
13.5.6 资料的统计分析 606
13.5.7 体现中医特色 606
13.6 中药防治糖尿病新药的疗效评价 607
13.6.1 评价疗效的终点 607
13.6.2 近期疗效 607
13.6.3 远期疗效 607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爱伦·坡与太宰治的一次会面》(日)太宰治等 2019
- 《走出抑郁与焦虑 中西医视角下的心身同治》杨红琳 2019
- 《考研大纲2016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西医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高教版》杨净;;王棋然 2015
- 《刘启泉“一降、二调、三结合”治胃病》(中国)刘启泉 2019
- 《医坛漫论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撷英》张文范著 2004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12 大国治业之城市经济转型》潘家华,单菁菁主编 2019
- 《一穴疗法治百病 第2版》李戈主编 2018
- 《糖尿病心脏病中医诊断与治疗》倪青 2019
- 《舒国治精选集》舒国治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