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宪法
宪法

宪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之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4023646X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2004年1月第一版的修订。在一版教材出版至今的近三年中,我国法学界对外国宪政制度和宪法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取得了诸多新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的宪政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应当将其及时补充到教材当中,以满足宪法学专业教学之需。
《宪法》目录
标签:宪法 主编

绪论 1

一、宪法学的对象 1

二、宪法学的教学体系 3

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与方法 4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6

第一节 什么是宪法 6

一、“宪法”一词的来龙去脉 6

二、宪法的起源和特点 8

三、宪法的内容 11

第二节 宪法的结构、渊源和分类 12

一、宪法的结构 12

二、宪法的渊源 13

三、宪法的分类 16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18

一、宪法基本原则概说 18

二、保障基本人权原则 19

三、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原则 20

四、法治原则 21

第四节 宪法的创制与解释 24

一、宪法的创制 24

二、宪法的修改 25

三、宪法的解释 26

第五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 27

一、违宪审查的作用和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 27

二、违宪审查制的发展 30

三、我国的违宪审查制 32

第六节 宪法规范、宪法关系与宪法意识 36

一、宪法规范 36

二、宪法关系 38

三、宪法意识 39

第七节 宪法的作用、效力和宪政 42

一、宪法的作用 42

二、宪法的效力 44

三、宪政 46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51

第一节 宪法的出现和发展 51

一、近代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 51

二、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 56

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58

第二节 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宪法 59

一、清末的“预备立宪” 60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 62

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制宪活动 65

第三节 1949年以来的中国宪法 67

一、《共同纲领》 67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67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68

四、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69

第三章 我国的经济政治性质 76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76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76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77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与特点 80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82

一、经济制度概述 82

二、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所有制和经济形式 83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 87

第三节 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8

一、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88

二、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93

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94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95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7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01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 101

一、公民和国籍 101

二、公民与人民 103

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04

四、公民权与人权 104

五、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107

六、新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108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10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110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 119

三、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127

四、特定人的权利 130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32

一、履行基本义务是公民的责任 133

二、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133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37

一、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137

二、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137

三、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138

四、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138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及其行使原则 139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方式 139

二、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140

第五章 人大代表的选举 143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143

一、选举及其意义 143

二、选举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144

三、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作用 145

四、选举制度中的代表制 147

第二节 人大代表选举基本原则 150

一、选举基本原则 150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157

第三节 人大代表选举程序 158

一、代表直接选举程序 158

二、代表间接选举程序 163

三、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164

第四节 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 165

一、代表制或代议制理论简说 165

二、我国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 166

第六章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70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70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170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 172

三、政权组织形式的意义 17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 177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77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82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 18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进一步完善 186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86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途径和措施 189

第七章 国家结构形式 196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196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196

二、国家结构形式基本分类 197

三、单一制 198

四、联邦制 200

五、马克思主义对待国家结构形式的态度 202

第二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04

一、我国建立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的宪法依据 204

二、我国建立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的客观必然性 204

三、有中国特色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的内容构成 206

四、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优越性 207

五、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207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209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和种类 210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211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212

一、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法理基础和政策基础 212

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点 213

三、处理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5

四、特别行政区与我国其他行政区的联系和区别 216

五、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216

第五节 国家象征 218

一、国旗 218

二、国歌 220

三、国徽 221

四、首都 222

第八章 中央国家机关 225

第一节 中央国家机关概述 225

一、国家机关的概念和特点 225

二、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227

三、国家机关的法定分类及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体系 231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232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32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39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各专门委员会 246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252

一、国家元首概述 253

二、我国国家主席的历史沿革 253

三、1982年宪法恢复设立国家主席的重大意义 255

四、国家主席的性质与地位 256

五、国家主席的产生与任期 258

六、国家主席的职权 259

七、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程序 259

第四节 国务院 260

一、国务院的历史沿革 260

二、国务院的性质与地位 261

三、国务院的组成与任期 262

四、国务院的职权 262

五、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263

六、国务院的会议制度 264

七、国务院的组织机构 264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265

一、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的沿革 265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性质与地位 266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与任期 266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能和领导体制 266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67

一、司法权和司法机关概述 267

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历史沿革 268

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269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 270

五、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和审判制度 273

六、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的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程序 275

第九章 地方国家机关 279

第一节 地方国家机关概述 279

一、地方国家机关的概念和构成 279

二、地方国家机关的功能和特点 281

三、我国的地方国家机关的构成 284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84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历史沿革 284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86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91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93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95

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295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297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298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历史沿革 298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与特点 300

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301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的地方国家机关 302

一、特别行政区地方国家机关的特点 303

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303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 304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305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 308

第十章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13

第一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 313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含义 313

二、宪法规定设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意义 314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基层政权的关系 316

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完善 319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320

一、居民委员会的设置 321

二、居民委员会的组织 321

三、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322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323

一、村民委员会的设置 323

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 324

三、村民委员会的任务 3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