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汉,冯云青等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10352202
  • 页数:69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巴黎的肚子下一篇:工人城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目录

绪论 1

第一部 (1949—1978)现实主义一元化的文学 39

诗歌编(上) 39

第一章 现实主义诗歌的曲折历程 39

一 建国初30年诗歌创作发展概述 39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颂歌浪潮 47

第一节 闻捷的诗 47

第二节 邵燕样的诗 50

第三节 未央、梁上泉的诗 52

第三章 现实主义精神的强化和诗歌创作的探索 55

第一节 流沙河、公刘等人的探索 57

第二节 艾青的探索及其对诗歌题材的拓展 59

第四章 “大跃进”民歌运动与长篇叙事诗的勃兴 62

第一节 大跃进民歌运动及其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63

第二节 长篇叙事诗的勃兴 66

第五章 从颂歌到战歌 69

第一节 郭小川的诗 71

第二节 贺敬之的诗 74

第三节 李瑛、严阵、张志民的诗 78

第六章 颂歌与战歌的歧途与末路——“文革”10年的诗 83

第七章 17年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复归 88

第一节 天安门诗歌运动 89

第二节 批判“四人帮”、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 92

散文编(上) 96

第一章 建国初30年散文创作发展概述 96

第二章 风姿各具的文艺性散文 104

第一节 改治热情与战斗情思的结合——刘白羽的豪放派散文 105

第二节 酿造生活与营构诗意——杨朔的诗化散文 109

第三节 思想、情趣与知识的融合——秦牧的散文 114

第四节 寓教育于深挚的回忆——吴伯箫、曹靖华的散文 118

第五节 细腻、优美的女性散文——冰心、菡子的散文 123

第三章 与时代同步的报告文学 125

第一节 魏巍等的朝鲜战争通讯 126

第二节 “干预生活”的报告文学 1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新人、新风赞——穆青等的报告文学 132

第四章 建国初30年的杂文 135

第一节 夏衍、巴人、徐懋庸等的杂文 136

第二节 马铁丁的杂文 140

第三节 “三家村”杂文 142

小说编(上) 148

第一章 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曲折前进——建国初30年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148

第一节 建国初期军事小说创作的高涨及其审美意义与局限 151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154

第二节 新人、新事,新生活的热情颂歌 158

第三节 现实主义小说的另一种形态——《我们夫妇之间》与《洼地上的“战役”》 160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与确立 162

第一节 《不能走那务路》等反映合作化的小说 164

第二节 赵树理的《三里湾》及“山药蛋派” 167

第三节 孙犁的《铁木首传》及“荷花淀派” 170

第四节 杜鹃程的长篇战争小说《保卫延安》 174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的短篇小说 176

第六节 建国初期的工业题材小说 179

第四章 50年代中期“干预生活”、描写情爱的现实主义小说 183

第一节 王蒙等“干预生活”的小说 184

第二节 宗璞、邓友梅等描写情爱的小说 187

第五章 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化到“两结合”创作口号的提出 189

第一节 李准现实主义创作的新转折——《李双双小传》与《耕云记》等小说 190

第二节 “带着微笑着生活”的现实主义——王汶石的短篇小说 193

第三节 马烽与西戎的小说 196

第四节 乡土、风俗画式的现实主义小说——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与《禾场上》 199

第五节 阶级斗争观念制约下的现实主义小说——《艳阳天》与《风雷》 203

第六节 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主义再现—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208

第七节 有浓厚浪漫色彩的革命新传奇《林海雪原》 211

第八节 《红日》对长篇军事小说的艺术新发展 215

第九节 茹志鹃、刘真描写革命斗争历史的短篇小说 218

第十节 知识分子革命化的“苦难历程”与灵魂净化后的“英雄颂”——《青春之歌》与《虹岩》 221

第十一节 长篇小说的史诗化趋向(一)——柳青的《创业史》 226

第十二节 长篇小说的史诗化趋向(二)——梁斌的《红旗谱》 229

第十三节 长篇小说的史诗化趋向(三)——欧阳山的《一代风流》 232

第十四节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235

第六章 现实主义的扭曲与扼杀——“文革”10年小说创作 239

第七章 17年现实主义传统的复归——《东方》、《班主任》等1977年至1978年的小说 243

戏剧编(上) 248

第一章 建国初30年戏剧创作概述 248

第二章 传统写实戏剧的继续发展 257

第一节 夏衍、曹禺的剧作 258

第二节 胡可的《战斗里成长》和《槐树庄》 261

第三节 老舍的《龙须沟》和《茶馆》 263

第四节 《同甘共苦》、《洞箫横吹》、《市谷鸟又叫了》 271

第五节 《妇女代表》和《枯木逢春》 276

第六节 《霓虹灯下的哨兵》及《年青一代》、《千万不要忘记》 278

第一节 郭沫若的《蔡文姬》 282

第三章 富有浪漫精神的戏剧创作 282

第二节 田汉的《关汉卿》 285

第四章 写实戏剧的复兴 289

第一节 《于无声处》、《丹心谱》等剧作 289

第二节 《西安事变》、《东进!东进!》等剧作 293

第五章 戏曲与歌剧 296

第一节 《十五贯》等传统戏曲改编 297

第二节 创作戏曲 300

第三节 歌剧创作 305

第二部 (1979—1995)多元美学形态的新时期文学 313

诗歌编(下) 313

第一章 诗歌美学形态的多元化——新时期诗歌创作发展概述 313

第二章 现实主义诗歌 323

第一节 艾青的诗 324

第二节 公刘的诗 327

第三节 雷抒雁的诗 329

第四节 杨牧、张学梦、叶延滨的诗 332

第三章 朦胧诗 339

第一节 北岛的诗 340

第二节 舒婷的诗 343

第三节 顾坡、粱小斌的诗 347

第四节 江河、杨炼的诗 350

第四章 朦胧诗后新生代 355

第一节 新传统主义诗歌群体 355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诗歌群体 360

第三节 女性诗人群体 364

散文编(下) 368

第一章 新时期散文创作发展概述 368

第二章 新时期的文艺性散文 377

第一节 巴金的《随想录》 378

第二节 孙犁等老作家的散文 382

第三节 贾平凹的散文 387

第四节 女性作家群体的散文 390

第五节 余秋雨的散文 395

第六节 张承志、张蚌的散文 398

第一节 徐迟的报告文学 401

第三章 报告文学的新发展 401

第二节 黄宗英、柯岩、陈祖芬的报告文学 404

第三节 钱钢、李延国、刘亚洲的报告文学 409

第四节 乔迈、贾鲁生、胡平的报告文学 412

第四章 新时期杂文 415

第一节 林放、黄裳等的杂文 416

第二节 邵燕祥、冯英子等的杂文 420

小说编(下) 425

第一章 现实主义的复归、深化、开放性发展与现代主义的引进、融合、创新——新时期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425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复归与“伤痕小说”的勃兴 434

第一节 知青伤痕小说 435

第二节 从维熙与“大墙文学” 438

第三节 冯骥才的伤痕小说 442

第四节 农村伤痕小说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444

第三章 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反思文学”浪潮 447

第一节 王蒙的反思小说 448

第二节 张贤亮的反思小说 451

第三节 谌容与张洁的反思小说 456

第四节 张弦和张一弓的反思小说 461

第五节 知青反思小说 464

第六节 深入到文化层面的反思小说——古华的《芙蓉镇》与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 468

第七节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再现——李准的《黄河东流去》 473

第八节 京味文化小说——北京乡土、风俗画作家群 476

第九节 现实主义深化在军事文学中的体现——徐怀中与李存葆等对军事文学的突破 480

第十节 历史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深化——《金匮瓯》、《星星草》、《大渡魂》等小说 485

第四章 “改革文学”的崛起与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 491

第一节 蒋子龙的改革小说 493

第二节 反映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花园街五号》和《男人的风格》等长篇小说 497

第三节 农村改革小说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 502

第四节 “改革文学”从社会层面向文化层面的推进(一)——贾平凹、路遥等陕西作家的小说 506

第五节 “改革文学”从社会层面向文化层面的推进(二)——张讳等山东作家的小说 513

第六节 “改革文学”从社会层面向文化层面的推进(三)——柯云路的小说 519

第七节 知青题材的新超越——《雪城》、《血色黄昏》、《隐形伴侣》、《桑那高地的太阳》等长篇小说 523

第八节 军旅小说的新拓展——朱苏进、刘亚洲,海波等的小说 528

第九节 女性小说的新探索——王安忆、铁凝的小说 533

第十节 历史小说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少年天子》、《曾国藩》、《灵旗》、《伯鹿原》等小说 539

第五章 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引进与借鉴(上) 550

第一节 王蒙、茹志鹃的意识流小说 552

第二节 宗璞、谌客等的超现实主义荒诞小说 556

第六章 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引进与借鉴(中) 560

第一节 韩少功、阿城等的“寻根小说” 561

第二节 张承志、邓刚等的诗化象征小说 565

第三节 刘恒、刘震云、池莉、方方等的“新写实小说” 569

第七章 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引进与借鉴(下) 573

第一节 刘索拉、徐星的小说 575

第二节 扎西达娃、马原,洪峰等的小说 578

第三节 莫言的小说 582

第四节 残雪的小说 585

第五节 王朔的小说 588

第六节 余华、苏童、格非等的小说 592

戏剧编(下) 596

第一章 新时期戏剧发展概述 596

第二章 写实倾向的再现主义戏剧 603

第一节 《小井胡同》——再现主义戏剧的新拓展 603

第二节 《狗儿爷涅槃》——再现主义戏剧的深化 608

第三节 《天下第一楼》——再现主义戏剧的新成就 613

第三章 写意倾向的表现主义戏剧 616

第一节 《绝对信号》——探索性戏剧的先声 617

第二节 《魔方》及其他——戏剧形式的新探索 621

第三节 《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依》和“《搭错车》现象”—一建立新的戏剧品格 626

第四章 再现和表现的兼容与戏剧艺术的新发展 632

第一节 《桑树坪纪事》——直面人生的诗化悲歌 633

第二节 《洒满月光的荒原》——生命主题的多声部交响 638

第五章 戏曲与歌剧 641

第一节 《潘金莲》与魏明伦现象 643

第二节 《红楼惊梦》和《曹操与杨修》 647

第三节 《芳单心》及新时期歌剧创作 651

附录(一) 台湾当代文学概况 655

附录(二) 香港当代文学概况 679

后记 689

修订后记 6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