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东初老人全集  2  中日佛教交通史
东初老人全集  2  中日佛教交通史

东初老人全集 2 中日佛教交通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释东初编著
  • 出 版 社:东初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0
  • ISBN:
  • 页数:820 页
图书介绍:
《东初老人全集 2 中日佛教交通史》目录

目次 1

蔡序 1

自序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先史以前中倭之交通 1

第二节 吴越先民最早之东渡 6

第三节 中国文化之东渐 10

第四节 近世伟人之远见 16

第一节 从民族学上看中倭之交通 21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21

第二节 从考古学上看中倭之交通 25

第三节 从古代朝鲜看中倭之交通 30

第四节 从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33

第三章 周秦时代中倭之交通 39

第一节 周代中倭之交通 39

第二节 秦代中倭之交通 42

第三节 徐福东渡之航路 47

第四节 神武天皇并非日本人 49

第五节 徐福是否为神武天皇 51

第二十一章 入元日僧与文化之移植 52

第一节 日本史书与我国正史之比较 57

第四章 汉魏时代中倭之交通 57

第二节 两汉时代中倭之交通 59

第三节 曹魏时代中倭之交通 65

第四节 日本国号来源与倭音读法 71

第五节 秦汉先民对日文化之贡献 75

第五章 南北朝时与倭之交通 81

第一节 南朝与大和朝廷之交通 81

第二节 中国文化对日本之影响 88

一、汉文学之输入 88

二、工艺技巧之输入 90

三、佛教经像之输入 92

第六章 圣德太子新政与笃敬三宝 97

第一节 圣德太子之新政 97

第二节 发扬佛教奖励艺术 103

第一节 隋日通使之往来 111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111

第二节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116

第三节 归化人策动大化之革新 122

第四节 隋代文化对日之影响 125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129

第一节 遣唐使之动机及其目的 129

第二节 遣唐使之组织及其航路 134

第三节 遣唐留学生对日文化之贡献 143

第四节 遣唐留学僧对日佛教之贡献 151

第五节 遣唐学问僧之往来及其生活 171

第九章 唐人归化和印度人、西域人之东渡 179

第一节 唐人、印度人之东渡 179

第二节 唐僧东渡与汉音传习 184

第十章 鉴真东渡弘传戒法 187

第一节 五次东渡失败之经历 187

第二节 鉴真随使者东渡日本 198

第三节 鉴真渡日后弘法事迹 201

第四节 鉴真及其弟子之学艺 204

第五节 鉴真及其弟子之才赋 209

第十一章 奈良佛教六宗之传承 215

第一节 佛教信仰之确定 215

第二节 三论宗之传承 217

第三节 法相宗之传承 219

第四节 成实俱舍之传承 222

第五节 律宗之传承 224

第六节 华严宗之传承 226

第七节 东大寺与国分寺之建立 229

第八节 天台真言之传承 232

第十二章 奈良佛寺与唐寺之关系 239

第一节 唐代大云寺与国分寺 239

第二节 洛阳大铜佛与东大寺大佛 250

第十三章 唐代经典输入日本之著录 257

第一节 最澄携归佛典之著录 257

第二节 空海携归佛典之著录 263

第三节 常晓携归佛典之著录 268

第四节 圆行携归佛典之著录 270

第五节 圆仁携归佛典之著录 271

一、圆仁携归之经录 271

二、圆仁入唐巡礼记 274

三、入唐求法巡礼记于佛史之价值 276

第六节 圆珍携归佛典之著录 280

四、圆仁为法之精神 280

第十四章 唐代文化对日本之影响 285

第一节 隋唐以前中国文化之东渐 285

第二节 对日文物典章之影响 288

第三节 对日文学思想之影响 292

第四节 对日史学历法之影响 297

第五节 对日诗词歌赋之影响 303

第六节 对日书道艺术之影响 313

第七节 对日绘画美术之影响 323

第八节 对日文字语言之影响 331

第九节 对日建筑工艺之影响 338

第十节 对日医学音乐之影响 344

第十五章 五代时中日佛教之交通 351

第一节 商贾与僧侣之往来 351

第二节 吴越与日本之交涉 353

第三节 僧侣与文化 357

第十六章 北宋时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365

第一节 商船往来及其航路 365

第二节 入宋日僧之活动及其史迹 370

第三节 入宋日僧之目的及其释疑 380

第四节 入宋日僧与文化之移植 385

第十七章 南宋时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397

第一节 商舶往来及其航路 397

第二节 入宋日僧之简历 403

第三节 入宋日僧与五山十刹 428

第十八章 宋代文化对日之影响 435

第一节 宋版大藏经之输入 435

第二节 宋版典籍之输入 443

第三节 宋代艺品之输入 450

第四节 宋僧对日政教之影响 454

第五节 宋代禅宗与武士精神 469

第六节 宋僧与日本禅籍之开版 477

第七节 宋代建筑、工艺、医术、对日本之影响 484

第十九章 元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491

第一节 商舶及僧侣之来往 491

第二节 天龙寺船及其航路 499

第三节 佛典与贸易品之输入 503

第二十章 元僧东渡对日文化之影响 507

第一节 元僧东渡之统计 507

第二节 元世祖远征日本之动机 510

第三节 一山一宁对日文化之影响 511

第四节 清拙正澄对日文化之影响 517

第五节 明极焚俊对日文化之影响 520

第一节 入元日僧统计及其传略 525

第二节 入元日僧目的及其游历 553

第三节 元版藏经与禅籍输入日本 562

第四节 元代雕师与日开版事业 568

第二十二章 明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575

第一节 明室与征西府之交涉 575

第二节 明室与足利义满之交涉 580

第三节 入明日僧之传略 584

第四节 入明日僧之目的及其游历 598

第五节 入明日僧与文化之移植 603

第一节 扬州之僧师范学堂 606

第六节 明僧东渡与文化之传播 607

第二十三章 元明两代对日文化之影响 611

第一节 对日文学之影响 611

第二节 对日宋学医学之影响 618

第三节 对日书道绘画之影响 620

第二十七章 近代中国佛教研究之发展(下)(一九二二至一九三一七年) 625

第四节 对日工艺及其生活之影响 625

第二十四章 清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629

第一节 海外建寺高风永立 630

第二节 明末东渡高僧之传略 634

第三节 隐元传记及其法脉 646

第四节 隐元禅师之著述 651

第五节 明末志士戴笠曼公 656

第六节 对于日本文化之影响 659

第二十五章 近代日本佛教研究之发展 667

第一节 明治时期之发展(一八六八—一九一一年) 667

一、南条文雄、村上专精与高楠顺次郎 667

二、佛教登上大学讲座 669

三、佛教大学的创设 670

四、西域探险及西藏佛教之研究 671

第二节 大正时期佛教之发展(一九一二—一九二五年) 673

一、木村泰贤、松本文三郎与佐佐木月樵 673

二、汉文经典整理出版 674

一、宇井伯寿、铃木大拙、和迁哲郎 676

第三节 昭和前期佛教之发展(一九二六—一九四四年) 676

二、汉文巴利文献之翻译出版 678

第四节 昭和后期佛教之发展 681

一、金仓圆照、山口益、宫本正尊 681

二、大学创设佛学讲座 682

三、集体研究之业绩 683

四、学者研究之成果 686

第五节 中国佛教研究之成果 690

一、佛教理论之研究 691

二、佛教史学之研究 695

三、佛教艺术之研究 700

第二十六章 近代中国佛教研究之发展(上)(一八六四至一九四九年) 705

第二节 南京之只洹精舍和僧师范学堂 708

一、内院组织及研究之科系 712

第三节 支那内学院之唯识学(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七) 712

二、内院师资研究之业绩 715

第一节 世界佛教研究之中心 725

一、武昌「武院」之大乘佛学系 725

二、北平「藏院」之密宗学系 728

三、厦门 「闽院」之华日文系 729

四、北平「柏林」之华英文系 731

五、重庆「汉院」之华藏文系 732

第二节 内院、武院法义之诤 733

第三节 庐山之「世界佛教联合会」 737

第四节 佛教为东方文化之大宗 739

第五节 东京之「东亚佛教大会」 742

第六节 国父之「大亚洲主义」 747

第七节 中日佛教学会之风波 750

第八节 佛教文献之编纂 754

第九节 中日佛教之比较 758

第二十八章 太虚大师对日佛教之谠论(一九三一一至一九四五年) 765

第一节 「九一八」日军强占东北 766

第二节 「一二八」淞沪战争 770

第三节 正告日本佛教徒众 776

第四节 「七七」全面战争发生 779

第五节 访问亚南佛化民族 785

第六节 呼吁日本佛徒促其政府投降 790

第二十九章 结论 795

第一节 中日文化关系之回顾 795

第二节 日本国民之特性 800

第三节 历代来华日僧与文化之移植 806

第四节 历代访日高僧对日文化之贡献 811

一、为中日文化沟通之先驱 811

二、为传播中国文化之导师 813

三、为两国邦交敦睦之大使 815

四、为大汉民族精神之典型 8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