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曼夫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664328
- 页数:405 页
1 生物化学导论 1
1.1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 1
1.2 生命物质的特征 2
1.2.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遵循普通物理化学规律 2
1.2.2 结构与功能是相互依存的 2
1.2.3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1.2.4 生物既表现出一致性又存在差异 2
1.3.3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酶作为代谢反应的催化剂 3
1.3.2 生物体含有多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子 3
1.3.1 所有生物是一个复杂和高度组织化的体系 3
1.3 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有着本质的不同 3
1.3.4 所有生物都需要能量供应 4
1.3.5 生物都有编码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4
1.4 生物分子、大分子和它们的单体 4
1.4.1 生命物质主要由较轻的元素组成 4
1.4.2 生物分子是含碳的化合物 5
1.4.3 单体组成生物大分子 5
1.5 水——生命的介质 6
1.5.1 水分子结构 6
1.5.2 非共价键 7
1.5.3 水具有独特的热力学性质 8
1.5.4 水是生物体内最好的溶剂 9
1.5.5 水分子可以解离 9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1
2.1 氨基酸与多肽 11
2.1.1 氨基酸共有的结构特征 11
2.1.2 依据氨基酸侧链(R)不同进行氨基酸分类 13
2.1.3 每种氨基酸都有专用的缩写名 13
2.1.4 氨基酸既是酸又是碱 16
2.1.5 氨基酸有特征的滴定曲线 18
2.1.6 氨基酸可进行特征的化学反应 21
2.1.7 氨基酸可缩合成肽链 22
2.2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24
2.2.1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特点 24
2.2.2 蛋白质可根据结构与功能进行分类 25
2.2.3 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功能 26
2.2.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结构的基础 27
2.2.5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29
2.2.6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34
2.2.7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40
2.3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41
2.3.1 载氧的结合蛋白质——血红蛋白 41
2.3.2 酶原和激素原经限制性蛋白酶解而被激活 42
2.4 蛋白质的特性 46
2.4.1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46
2.4.2 蛋白质溶解性受所带电荷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46
2.4.3 蛋白质具有胶体性质 47
2.4.4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可以用于蛋白质定性或定量分析 47
2.5 蛋白质变性时丧失其结构与功能 48
2.6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一级结构测定 49
2.6.1 蛋白质分离纯化 49
2.6.2 蛋白质纯度和活性鉴定 49
2.6.3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测定 50
3 酶 55
3.1 酶的导论 55
3.1.1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5
3.1.2 酶具有巨大的催化能力 56
3.1.3 酶的命名和分类 58
3.1.4 酶的催化活性具有高度专一性 60
3.2 酶特有催化的作用机理 60
3.2.1 酶的催化反应发生在活性中心 61
3.2.2 酶催化高效率的机理 63
3.2.3 酶促反应机理的实例 65
3.3.1 酶反应速度与酶活力单位 71
3.3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 71
3.3.2 底物浓度影响酶反应速度 72
3.3.3 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75
3.3.4 温度影响酶反应速度 76
3.3.5 pH值影响酶反应速度 76
3.3.6 激活剂影响酶反应速度 77
3.3.7 抑制剂影响酶反应速度 77
3.4 酶活性的调节——酶的类型 81
3.4.1 失活形式 81
3.4.3 共价修饰酶 82
3.4.2 同工酶 82
3.4.4 变构酶 83
3.5 许多辅酶成分是水溶性维生素 84
3.5.1 NAD、NADP与V_pp 85
3.5.2 FMN、FAD含有维生素B_2 86
3.5.3 硫胺素是焦磷硫胺素的主要成分 87
3.5.4 辅酶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_6的(吡哆醛)的衍生物 88
3.5.5 辅酶A含有泛酸(维生素_3) 88
3.5.6 羧化酶辅酶含有生物素 90
3.5.7 四氢叶酸是叶酸的衍生物 91
3.5.8 5′-脱氧腺苷钴胺素(辅酶B_12) 91
3.5.9 维生素C也是辅酶的成分 92
3.5.10 硫辛酸 93
4 脂类与生物膜 94
4.1 生物体内的脂类 94
4.1.1 单纯脂类 94
4.1.2 复合脂类 97
4.1.3 衍生脂具有生物活性 100
4.1.4 脂溶性维生素E与维生素K 102
4.1.5 前列腺素是脂肪酸的衍生物 103
4.1.6 脂质与蛋白质的结合——脂蛋白 104
4.2 生物膜 105
4.2.1 细胞具有多种膜系统 105
4.2.2 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 106
4.2.3 生物膜的结构有多种分子模型 111
4.2.4 生物膜分子结构与特性 112
4.3 生物膜具有多种功能 113
4.3.1 穿膜运输是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114
4.3.2 膜泡运输 116
4.3.3 生物膜参与能量转换 117
4.3.4 通过生物膜传递信息 117
4.3.5 细胞膜与神经冲动传递 118
5 糖类 120
5.1 单糖与二糖 120
5.1.1 葡萄糖分子结构与构象 121
5.1.2 单糖的物理、化学性质 123
5.1.3 重要的单糖 126
5.1.4 单糖有多种衍生物 128
5.1.5 双糖 129
5.1.6 三糖 130
5.2 多糖与蛋白聚糖 131
5.2.1 同多糖 131
5.2.2 杂多糖 134
5.3 糖蛋白与糖脂 137
5.3.1 糖蛋白 137
5.3.2 糖脂 139
6 核酸化学 141
6.1 核苷酸 141
6.1.1 核苷酸由含氮碱、戊糖和磷酸组成 141
6.1.2 核苷酸具有多种理化性质 144
6.1.3 核苷酸有多种衍生物 145
6.2 核酸的结构分为不同层次 147
6.2.1 核苷酸排列顺序是核酸的一级结构 147
6.2.2 核酸的二级结构 149
6.2.3 核酸的三级结构 155
6.3.1 核酸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的降解与变性 163
6.3 核酸的性质 163
6.3.2 核酸的复性与杂交 164
6.3.3 核酸中核苷酸可进行非酶促转变与甲基化 164
6.3.4 DNA序列分析 165
7 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168
7.1 生物能学原理 168
7.1.1 自由能是生物化学中最有用的热力学函数 168
7.1.2 ATP具有较高的基团转移潜势的结构基础 171
7.1.3 生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转换为ATP分子中的化学能 176
7.2.1 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中 178
7.2 线粒体电子流 178
7.2.2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有5种载体 179
7.2.3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顺序 183
7.2.4 关于电子传递顺序的实验证据 184
7.3 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由质子梯度偶联起来 184
7.3.1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概念 185
7.3.2 P/O比和由ADP形成ATP的部位 186
7.3.3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186
7.3.4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 187
7.3.5 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189
7.3.7 能荷 191
7.3.6 呼吸控制 191
8 糖的分解代谢 193
8.1 酶促多糖和双糖的降解 193
8.1.1 糖原的降解 193
8.1.2 淀粉降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194
8.1.3 纤维素降解为单糖 196
8.1.4 双糖水解为单糖 196
8.2 糖酵解 197
8.2.1 糖酵解有两个过程 197
8.2.2 糖酵解过程中ATP的生成 202
8.2.3 丙酮酸的进——步代谢 203
8.2.4 糖酵解是在严格调节下进行 204
8.2.5 果糖和半乳糖进入糖酵解途径 206
8.3 柠檬酸循环 207
8.3.1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CoA 207
8.3.2 柠檬酸循环的过程 207
8.3.3 柠檬酸循环氧化产生的能量的有效储存 210
8.3.4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多步反应 212
8.3.5 柠檬酸循环的添补反应 214
8.4 戊糖磷酸途径 216
8.4.1 戊糖磷酸途径产生NADPH,并合成五碳的糖类 216
8.4.3 5-磷酸核酮糖通过烯二醇中间产物异构化为5-磷酸核糖 217
8.4.4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酵解由转酮醇酶和转醛醇酶作用联系起来 217
8.4.2 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5-磷酸核酮糖时产生2分子NADPH 217
8.4.5 戊糖磷酸途径的速率由NADP~+的水平控制 219
8.4.6 磷酸戊糖途径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219
9 脂肪的降解 221
9.1 脂肪在酶催化下的水解 221
9.2 脂肪酸的降解 222
9.2.1 脂肪酸通过连续除去二碳单位而降解 222
9.2.2 脂肪酸的活化 222
9.2.3 活化脂肪酸的转运 223
9.2.4 每一轮脂肪酸氧化都产生乙酰CoA、NADH和FADH_2 223
9.2.6 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225
9.2.5 软脂酸(C_16-酰基CoA)彻底氧化产生129个ATP 225
9.2.7 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 226
9.2.8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227
9.3 酮体的代谢 228
9.3.1 由乙酰CoA形成酮体 229
9.3.2 由乙酰CoA衍生出来的酮体是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分子 229
9.4 乙醛酸循环 230
9.5 类脂的降解 232
9.5.1 甘油磷脂的酶促降解 232
9.5.2 糖脂的降解 232
10.1.1 α-氨基通过谷氨酸氧化脱氨转变成铵离子 234
10 氨基酸分解代谢 234
10.1 α-氨基酸的降解与转化 234
10.1.2 脲循环 236
10.2 氨基酸降解后碳原子的命运 239
10.2.1 C_3族:丙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转变为丙酮酸 240
10.2.2 C_4族: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转变为草酰乙酸 240
10.2.3 C_5族:通过谷氨酸转变为α-酮戊二酸 241
10.2.4 琥珀酰CoA是某些氨基酸碳原子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切入点 242
10.2.5 亮氨酸降解为乙酰CoA和乙酰乙酸 243
10.2.6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被加氧酶降解为乙酰乙酸和延胡索酸 244
10.3 氨基酸与一碳单位 245
10.4 甲硫氨酸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提供甲基 247
11 糖的生物合成 248
11.1 光合作用 248
11.1.1 在光合作用中CO_2被H_2O还原成碳水化合物 248
11.1.2 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使光能转变为同化CO_2的同化力——ATP+NADPH 248
11.1.3 卡尔文循环是CO_2同化的最基本途径 251
11.1.4 植物的C_4途径,因提高鞘细胞内CO_2浓度而加速光合作用 254
11.2 糖异生作用 254
11.2.1 糖异生途径并非糖酵解的逆转 255
11.3.1 糖核苷酸是多糖和寡糖合成时的单糖活化形式 256
11.3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256
11.2.2 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是互补调节的 256
11.3.2 磷酸蔗糖合成酶是合成蔗糖的主要酶类 257
11.3.3 淀粉和糖原的合成十分相似 257
11.3.4 淀粉的合成主要依赖于以ADPG为葡萄糖供体的淀粉合成酶 258
11.3.5 糖原是葡萄糖有效的储存形式 259
11.3.6 纤维素以GDPG为葡萄糖供体 259
11.3.7 半纤维素是杂聚糖 260
11.3.8 果胶的合成供体是UDP-半乳糖醛酸 260
11.4.2 果糖-2,6-二磷酸对糖酵解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61
11.4.3 光合作用生成的能量和还原力除用于光合碳还原外,还可用于其他代谢 261
11.4.1 植物光合细胞中丙糖、蔗糖、淀粉的相互转化 261
11.4 植物糖代谢的调节 261
11.4.4 植物光合细胞中糖酵解及蔗糖和淀粉的合成是被调节的 262
12 脂类的生物合成 264
12.1 脂肪的生物合成 264
12.1.1 甘油来自糖酵解中磷酸二羟丙酮的还原 264
12.1.2 乙酰CoA通过柠檬酸穿梭方式进入胞质 264
12.1.3 脂肪酸合成的直接原料丙二酸单酰CoA由乙酰CoA羧化生成 265
12.1.4 不同生物脂肪酸合酶系统组装形式不同 266
12.1.5 脂肪酸合成时,首先合成的是16碳饱和脂肪酸 268
12.1.7 不同生物存在不同的脂肪酸链去饱和途径 271
12.1.6 脂肪酸碳链的延长以脂酰CoA为起始,由延长酶催化完成 271
12.1.8 脂肪酸合成可被调节 272
12.1.9 三酰甘油是在3-磷酸甘油上逐次与脂酰CoA酯化合成的 272
12.2 类脂的生物合成 273
12.2.1 甘油磷脂合成 273
12.2.2 糖脂的生物合成 275
12.2.3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转化 277
12.3 脂类的转运 280
13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81
13.1 氮素循环 281
13.2.2 固氮生物分为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两种类型 282
13.2.1 生物固氮是微生物和藻类通过自身固氮酶把分子氮变成氨的过程 282
13.2 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 282
13.2.3 固氮过程是由还原酶和固氮酶组成的固氮酶复合物完成的 283
13.2.4 固氮反应需ATP、强还原剂和厌氧环境 283
13.2.5 固氮过程常伴随有氢代谢即放氢和吸氢反应 284
13.3 植物靠硝酸还原作用将土壤硝态氮转变为氨 284
13.3.1 硝酸还原酶将NO_3~-还原为NO_2~- 285
13.3.2 亚硝酸还原酶将NO_2~-还原为NH_4~+ 285
13.4 氨的同化 286
13.4.1 谷氨酸是NH_4~+同化和转移的重要形式 286
13.4.2 NH_4~-消耗ATP形成氨甲酰磷酸 287
13.5.2 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碳代谢为各族氨基酸合成提供碳骨架 288
13.5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88
13.5.1 谷氨酸通过转氨基作用为各种氨基酸合成提供氨基 288
13.5.3 一碳基团代谢 295
13.5.4 硫酸根(SO_4~(2-)还原生成半胱氨酸 297
13.6 氨基酸可衍生的其他含氮化合物 298
13.6.1 具有生物活性的胺类物质 299
13.6.2 植物可合成生氰糖苷 300
13.6.3 生物碱是植物的重要次生物质 300
13.6.4 氨基酸可衍生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302
13.6.5 NAD(P)~+和FAD(FMN)由氨基酸衍生而来 302
13.6.6 卟啉类色素由甘氨酸和谷氨酸合成 303
13.6.7 木质素由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合成 304
13.6.8 儿茶酚类和黑色素 304
14 核苷酸代谢 305
14.1 核酸的酶促降解 305
14.1.1 外切核酸酶 305
14.1.2 核糖核酸酶 306
14.1.3 限制性内切酶 306
14.2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06
14.2.1 核苷酸降解成碱基、戊糖与磷酸 306
14.2.3 嘧啶的分解代谢 307
14.2.2 嘌呤的分解代谢 307
14.3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10
14.3.1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从磷酸核糖焦磷酸的合成开始 310
14.3.2 嘌呤核苷酸利用氨基酸等从头合成 311
14.3.3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315
14.3.4 核苷单磷酸经酶促转变成核苷三磷酸 317
14.3.5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18
14.3.6 胸苷酸的生物合成 320
14.3.7 嘌呤和嘧啶碱基通过补救途径再循环 320
14.3.8 核苷酸合成的抑制剂 321
14.3.9 其他重要核苷酸生物合成 322
15 核酸的生物合成 328
15.1 DNA复制 328
15.1.1 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机制 328
15.1.2 DNA多聚酶催化DNA的生物合成 329
15.1.3 复制从原点开始,以5′→3′方向合成 331
15.1.4 真核生物DNA复制更复杂 336
15.1.5 DNA复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337
15.2 DNA修复 337
15.2.1 DNA会出现多种突变 337
15.2.2 细胞有多种DNA修复系统 338
15.3.2 位点专一重组 342
15.3.1 同源遗传重组 342
15.3 DNA重组 342
15.3.3 转座 343
15.4 依赖DNA的RNA合成—转录 344
15.4.1 RNA多聚酶 345
15.4.2 启动子 345
15.4.3 转录分三步 346
15.5 转录后的RNA加工 349
15.5.1 核糖体RNA(rRNA)前体和转移RNA(tRNA)前体需要进行加工 349
15.5.2 转录后mRNA需要进行多种加工 349
15.5.3 RNA具有自身剪接的能力 351
15.5.4 反转录酶和反转录作用 352
16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54
16.1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合成 354
16.1.1 遗传密码的解读 354
16.1.2 遗传密码的重要性质 356
16.2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多步骤过程 360
16.2.1 核糖体是一个复杂的分子机器 360
16.2.2 tRNA有特定结构 364
16.2.3 肽链合成的第一步——氨基酸的活化 365
16.2.4 肽链合成的第二步——合成起始 367
16.2.5 肽链合成的第三步——肽链的延伸 369
16.2.6 肽链合成的第四步——终止合成 372
16.2.7 蛋白质合成的能力学与调控 373
16.3 蛋白质翻泽后的加工与修饰 376
16.3.1 肽链的折叠和加工 376
16.3.2 蛋白质的锚定 377
16.3.3 细胞中专一系统介导蛋白质降解 380
17 代谢调节 383
17.1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383
17.1.1 不同代谢途径通过共同代谢物沟通形成代谢网络 383
17.1.2 生物体内的糖和脂可以互相转变 383
17.1.5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枢纽 384
17.1.4 生酮氨基酸可转变为脂肪,而脂肪酸有限合成蛋白质 384
17.1.3 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通过TCA循环相互沟通 384
17.2 代谢调节 386
17.2.1 生物在4级水平上进行代谢调节 386
17.2.2 不同代谢有严格的细胞定位 387
17.2.3 酶水平调节是生物体内最基本、最普遍的调节方式 387
17.3 基因表达调控 394
17.3.1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单位 394
17.3.2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远比原核生物复杂 400
参考文献 405
封面图说明 406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分析化学》陈怀侠主编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有机化学实验》雷文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指导》郭跃萍主编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