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玉祥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303006508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个性心理学(第2版)》是我国第一部综合,系统地研究个性的心理学著作。《个性心理学(第2版)》尽量收集个性心理学的有关现象和理论,在介绍个性心理学的流派时,注重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异同,挖掘它们各自对个性心理学研究所提供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寻找和探讨个性心理学所独有的研究方法。《个性心理学(第2版)》详细介绍了个性的概念、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的动力和调控的有关概念和理论,以及个性的心理特征、个性的类型论和特质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等等,最后,《个性心理学(第2版)》还对个性的测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个性心理学(第2版)》适用于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师生,也可作为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美学工作者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上一篇:性格完全指南下一篇:荀子名言译评
《个性心理学》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篇总论 1

第一章个性概念 1

第一节个性心理学的对象 1

一个性心理的规律性 1

二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2

三个性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3

四个性和人格 5

五个体和个性 7

六个性概念的定义 8

第二节个性的特性 11

一个性的整体性 11

二个性的个别性和共同性 12

三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6

四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18

第二章个性心理结构 23

第一节怎样理解个性心理结构 23

一理解个性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 23

二个性心理结构的组成成分 24

第二节个性结构理论 30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 30

二勒温的个性结构理论 35

三卢特卡尔和莱尔喜的人格层理论 38

四建构论——人格结构的认知理论 40

五动机圈理论 46

第三章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49

第一节西方个性心理学的进展 49

一科学个性心理学的史前期 49

二20世纪以来个性心理学的发展趋向 51

第二节苏联的个性心理学 55

一个性结构观的发展 55

二个性概念及个性结构成分的研究 57

第二篇个性的动力系统 60

第四章动机 60

第一节动机的概述 60

一动机的定义 60

二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60

三动机和目的 62

四被意识到的和未被意识到的动机 63

第二节动机的产生过程 64

一动机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 64

二情绪对需要的放大作用 65

三诱因及其作用 66

四动机产生的不同时相 67

第三节动机的功能 68

一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 68

三强化功能 69

二将活动引向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69

四形成一定动机模式的调整功能 70

第四节动机的分类 71

一外加动机和内在动机 71

二依据动机在需要的??上产生这一原则的分类 74

三根据动机的变式进行分类 78

第五节挫折和冲突 79

一挫折 79

二冲突 81

第五章兴趣 87

第一节兴趣的一般概念 87

一兴趣及其特点 87

二兴趣和年龄 90

三兴趣和性别以及个性心理特征 93

四兴趣的作用 96

第二节兴趣的品质 98

一兴趣的倾向性 98

三兴趣的广度 99

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99

四兴趣的稳定性 101

五兴趣的效能 101

第六章理想、信念、世界观和自我调控 103

第一节理想 103

一理想的概念 103

二理想的水平 104

第二节信念 107

一信念的一般概念 107

二信念的形成 107

三信念和个性 108

四信念力量的生理来源 109

第三节世界观 109

一世界观的概念 109

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特征 111

三个体世界观的形成 112

四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特点 114

第四节个性中的自我意识 115

一自我 115

二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117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个性形成 119

四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调控作用 120

第七章个性的动力理论 125

第一节本能论 125

一麦独孤的本能论 125

二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127

第二节内驱力理论 129

一坎农的体内平衡状态理论 129

二赫尔的内驱力低减论 130

三米勒和道拉德的理论 132

第三节需要理论 135

一勒温的场需要论 135

二莫瑞的需要论 137

三苏联的需要变形理论 140

第四节认知的动机理论 143

一期待-价值论 143

二归因理论 146

第三篇个性心理特征 152

第八章气质与性格 152

第一节气质 152

一气质简史 152

二什么是气质 154

三气质类型 156

四气质的生理基础 159

五气质的作用 165

第二节性格 170

一关于性格概念的简略回顾 170

二什么是性格 172

三性格的社会制约性 175

四性格的生理基础 176

五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178

六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85

第九章能力 191

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 191

一什么是能力 191

二智力及其与能力的关系 192

三能力与个性 193

四能力和知识技能 195

第二节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97

一一般能力 197

二特殊能力 198

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201

第三节智力结构理论 202

一桑代克的特殊因素理论 202

二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03

三塞斯顿的群因素论 204

五维尔浓的智力结构模型 206

四艾森克的能力层次模式 206

六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型 207

第四节天才 209

一天才及其结构 209

二天才的形成 212

第五节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中的意义 218

一创造性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218

二实验研究所获得的材料 219

三从卓越人物传记的分析中得到的材料 226

第四篇个性类型论和特质论 232

第十章个性类型论 232

第一节个性类型概述 232

一什么是个性类型 232

二类型的各种模式 233

三科学心理学史前期对个性类型的划分 233

第二节体型类型说 237

一克瑞奇米尔的类型说 237

二谢尔顿的类型说 242

第三节向性的类型说 244

一外向性和内向性 244

二外向和内向类型学说的影响和问题 246

第四节价值观的性格类型说 248

一底尔太的性格类型说 248

二斯普伦格的性格类型说 248

三批评和应用 250

第五节认知类型说 251

一什么是认知类型 251

二遗觉象及其和性格类型关系的研究——彦休的融合类型说 252

三依据场论对个性的分类 254

第六节其它类型说 257

一心理机能类型说 257

二血型类型说 257

三依据意识倾向制约性对性格的分类 259

一关于特质的概念 262

第十一章特质论 262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62

二一般特质和特有特质 264

三研究方法 266

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论 269

一特质的结构 270

二十六种人格因素 272

第三节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273

一个性层次结构论 274

二个性维度理论 275

三对特质理论的评价 276

第四节特质论和类型论的特点和一致性 279

一特质论和类型论的区别 279

二特质论和类型论的一致性 279

一遗传及其作用 282

第一节个性形成中的遗传生物因素 282

第十二章个性形成的遗传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 282

第五篇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82

二个性的遗传学研究 283

三身体生理的影响 288

第二节个性形成中的环境因素 292

一环境及其作用 292

二环境决定论 294

第三节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 294

一辐辏说 295

二乘积说 295

三环境阈值说 296

四按层次起作用的理论 296

五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理论 296

第十三章发展阶段和个性形成 298

第一节发展的概念 298

一什么是发展 298

二发展阶段的划分 299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展 300

一婴幼儿期(1~6岁) 301

二学龄初期(6~10、11岁) 302

三青年期(12岁~成人) 303

第三节道德意识的发展 306

一什么是道德意识 306

二柯尔柏格对道德意识发展的研究 306

三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308

第十四章家庭、学校、生活实践与个性形成 313

第一节家庭环境与个性形成 313

一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对儿童的影响 313

二亲子之间的交往对婴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314

三父母亲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316

四家庭成员对人对事的态度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318

五儿童出生的顺序和所扮演的角色的影响 318

第二节学校教育与个性形成 320

一课堂教学和班集体的影响 321

二师生关系的影响 322

三同伴关系的影响 325

第三节社会生活实践与个性形成 326

一人际关系的影响 327

二职业和工种的影响 328

第十五章个性发展理论 330

第一节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330

一艾里克森的个性形成理论与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的异同 330

二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332

三对艾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的评价 335

第二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36

一以社会为中介的观察学习 336

二对模型的模仿和认同 337

三强化、自我强化 338

四简评 339

一关于自我实现 340

第三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340

二需要层次 342

三简评 345

第六篇个性测量 348

第十六章个性测量的基本理论 348

第一节个性心理的外部表现 348

一个性在活动中的表现 348

二个性在言语中的表现 350

三个性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中的表现 352

第二节标准化、信度和效度 353

一标准化 353

二信度 354

三效度 355

第三节个性测量方法的分类 357

一奥尔波特的分类 357

二卡特尔的分类 359

一自然的观察 361

第十七章个性测量方法 361

第一节自然观察法和实验法 361

二实验法 363

第二节谈话法与调查法 365

一谈话法 365

二调查法 368

第三节能力测量 369

一智力测验 370

二特殊能力测验 374

第四节人格测验 377

一人格问卷测验 377

二人格投射测验 386

附录 392

一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392

二参考文献 3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