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技术与综合业务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技术与综合业务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技术与综合业务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寿嗣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4337552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技术与综合业务》目录

第1章 现代有现电视宽带网络建设与综合业务的开展 1

1.1 IT信息技术与新经济 1

1.2 我国有线电视与信息产业的关系 2

1.3 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络建设 3

1.4 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的开展 4

1.5 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平台系统构成 8

第2章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宽带HFC接入网络技术 9

2.1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HFC接入网络基本模式 9

2.2 宽带HFC接入网络拓扑结构及结构形式 12

2.2.1 宽带HFC接入网络拓扑结构 12

2.2.2 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几种结构形式 14

2.3 宽带HFC交互式业务传输频带划分与配置 15

2.4 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17

2.4.1 对称双向传输系统 17

2.4.2 不对称双向传输系统 18

2.5 上行通道带宽的有效利用方法 18

2.5.1 选择合理的光节点用户覆盖数 18

2.5.2 频率变换方法 19

2.5.3 软件支持的动态频率分配法 19

2.6 上行通道的噪声和失真及抑制的方法 20

2.6.1 上行通道的噪声漏斗效应 20

2.6.2 噪声会聚因子与工作电平 21

2.6.3 提高双向传输系统屏蔽系数,减小侵入噪声影响 22

2.6.4 上行通道中的失真 23

2.7 上行回传通道的调制与复用方式 23

2.8 宽带HFC网上的交互技术 24

2.8.1 关于标准问题 24

2.8.2 基于ATM的HFC网络中的两种基本业务 24

2.8.3 基于IP的HFC网络 24

2.8.4 宽带HFC接入网中的关键设备 2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7

3.1 计算机网络类型、拓年结构及主要用途 27

3.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类型及拓扑结构 27

3.1.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用途 29

3.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9

3.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 29

3.2.2 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0

3.2.3 IEEE802网络协议 33

3.3 以太网络 34

3.3.1 以太网体系结构 34

3.3.2 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35

3.3.3 MAC帧 35

3.3.4 Ethernet网卡的构成与媒体的连接 36

3.3.5 以及网组网示例 39

3.4 交换式局域网 40

3.4.1 局域网交换技术 40

3.4.2 交换的实现方法 42

3.4.3 全双工交换式局域网 44

3.5 100BASE-T、100VG-ANYLAN以及网技术 44

3.5.1 100BASE-T快速以太网 44

3.5.2 100VG-ANYLAN 46

3.6 令牌环 47

3.7 光纤分布数据接FDDI网络 48

3.7.1 FDDI网络结构及技术特点 48

3.7.2 FDDI的操作管理 50

3.7.3 FDDI数据帧格式 51

3.7.4 FDDI网络物理构件 52

3.7.5 FDDI、100BASE-T与交换式局域网技术的比较 53

3.8 虚拟网络技术 54

3.8.1 VLAN的实现方法 55

3.8.2 虚拟网络的优点 56

3.9 X.25、帧中继(FR)网络连接 56

3.9.1 X.25 56

3.9.2 帧中继 58

第4章 TCP/IP协议 60

4.1 TCP/IP协议分层体系结构 60

4.2 TCP/IP协议网络接口层 61

4.3 TCP/IP协议网际层 62

4.3.1 IP地址原理 62

4.3.2 IP分组格式 67

4.3.3 IP协议的主要功能 68

4.3.4 IP协议的特点 69

4.3.5 新一代IPV6特征 70

4.3.6 ARP和RARP协议 70

4.4 TCP/IP协议传输层 71

4.4.1 端到端通信和端口的概念 71

4.4.2 TCP传输控制协议 71

4.4.3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73

4.5 TCP/IP协议应用层 74

第5章 局域网互连实现技术 75

5.1 局域网互连技术 75

5.1.1 中继器 76

5.1.2 网桥 77

5.1.3 集线器(HUB) 80

5.1.4 二层交换机 80

5.1.5 路由器 82

5.1.6 三层交换机 85

5.1.7 网关 86

5.1.8 远程网络互连及访问服务 87

5.2 网络设备的选型 89

5.2.1 网络适配器 89

5.2.2 集线器(HUB) 91

5.2.3 服务器 96

5.2.4 局域网操作系统 97

第6章 SDH同步数字传输网络技术 101

6.1 SDH同步数字网络技术特征 101

6.2 SDH帧结构及其开销 102

6.2.1 SDH帧结构 102

6.2.2 SDH帧结构中的开销 103

6.3 SDH同步复用和映射基本结构 108

6.3.1 基本复用映射单元 108

6.3.2 基本复用映射步骤及工作原理 109

6.4 定位与指针 110

6.4.1 SDH中的定位与指针的基本概念 110

6.4.2 AU-4指针的调整机理 111

6.5 SDH的核心设备 111

6.5.1 复用设备种类与基本功能 113

6.5.2 ADM分插复用器 113

6.5.3 SDX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115

6.6 SDH传送网 119

6.6.1 SDH传送网结构的基本概念 119

6.6.2 SDH传送网的分层和分割 120

6.6.3 SDH传送网的拓扑结构 121

6.6.4 SDH的网同步 121

6.6.5 SDH传送网的传送性能 122

6.7 SDH自愈网 123

6.7.1 SDH自愈网的作用及种类 123

6.7.2 线路保护倒换自愈技术工作原理及类型 123

6.7.3 ADM自愈环工作原理及类型 124

6.7.4 DXC自愈网的工作的理 127

6.8 SDH网络管理 128

6.8.1 SDH网络管理的等级 129

6.8.2 SDH网络管理的机理 129

6.8.3 SDH网络管理的功能 130

6.9 关接口规范 131

6.10 基本SDH宽带传输主干网络技术应用 131

第7章 ATM高速网络技术 136

7.1 AT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征 136

7.1.1 ATM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36

7.1.2 ATM信元结构及种类 138

7.1.3 ATM复用和交换原理 140

7.2 ATM网络协议参考模型 142

7.2.1 ATM网络协议参考模型结构 142

7.2.2 ATM高层协议 143

7.2.3 ATM适配层 143

7.2.4 ATM层 144

7.2.5 ATM物理层 145

7.3 ATM交换网络体系结构 147

7.3.1 ATM网络传输体系 147

7.3.2 ATM信元交换体系结构 148

7.3.3 ATM交换网结构 149

7.3.4 ATM VC网的呼叫建立及带宽管理 150

7.4 ATM VP网络交换体系结构 150

7.4.1 虚通道VP的建立 151

7.4.2 ATM VP网络的虚通道容量分配及应用 152

7.5 ATM网络技术应用领域 152

7.5.1 ATM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152

7.5.2 ATM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152

7.5.3 ATM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153

7.6 基于ATM技术的陕西杨凌有线电视综合信息传输网 154

第8章 宽带IP网络技术 156

8.1 宽带IP网络技术特征 156

8.2 IP宽带网络技术种类 157

8.2.1 千兆以太网技术(GE) 157

8.2.2 Ipover ATM/Optical技术 157

8.2.3 Ipover SDH/Optical技术 158

8.2.4 Ipover DWDM/Optical技术 158

8.2.5 Ipover HFC技术 159

8.2.6 动态分组光纤传输技术(DPT) 159

8.3 IP被承载到不同网络中的技术特点 160

8.4 宽带IP网络的分类服务(COS)和服务质量(QOS) 162

8.5 IP-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服务 163

8.6 宽带IP网络关键设备——线速交换式路由器 163

8.7 宽带IP网络设计指南 165

8.7.1 宽带IP网络设计对超额负载因数、阻塞/无阻塞、QOS的考虑 165

8.7.2 产品描述 167

8.7.3 桌面系统设计 168

8.7.4 网段系统设计 168

8.7.5 服务器系统设计 169

8.7.6 骨干系统设计 170

8.8 在广电SDH网上架构宽带IP网 170

8.8.1 物理传输层 171

8.8.2 IP骨干层 171

8.8.3 多服务接入层 172

8.8.4 ATMQOS与IPQOS的映射 172

8.9 未来宽带网络的演进 173

8.10 “中国宽带城域网实验’2000”——解决新运营商发展的瓶颈简介 176

8.10.1 “中国宽带城域网实验’2000”实验目的和内容 176

8.10.2 “中国宽带城域网实验’2000”实验方法和网络结构 179

8.10.3 “中国宽带城域网实验’2000”的演示系统 179

8.10.4 参加实验厂商 181

第9章 千光发太网络技术(GE) 183

9.1 千兆以太网络技术特征 183

9.2 千兆以太网协议 184

9.2.1 半双工千兆以太网MAC层协议 185

9.2.2 全双工千兆以太网MAC层协议 185

9.2.3 千兆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186

9.3 千兆以太网的效率 186

9.4 千兆以太网可靠性 187

9.4.1 千兆以太网端口聚合 187

9.4.2 千兆以太网1+1备份 187

9.4.3 用IP路由来保证城域网可靠性 188

9.5 千兆以太网与其他承载IP的城域网技术比较 188

9.6 千兆以及网路由交换机 189

9.6.1 路由交换机的背板及其实现方式 189

9.6.2 交换机的第一层包转发机制 191

9.6.3 线速的包转发 191

9.6.4 路由交换机的选型标准 192

9.7 构筑千兆以太网应考虑的问题 193

9.8 千兆以太网络设计方法 195

9.9 基于GE技术的有线电视宽带结合业务网络方案设计 196

第10章 DWDM密集光波分复用技术 199

10.1 密集光波分复用技术特征 199

10.2 DWDM系统构成 200

10.3 影响DWDM系统指标的主要因素 202

10.3.1 光纤色散 203

10.3.2 极化或偏振模色散(PMD) 203

10.3.3 光纤的非线性 204

10.4 DWDM系统技术规范 205

10.4.1 系统应用码 205

10.4.2 波长配置 205

10.4.3 参考点 207

10.4.4 OSC光监控系统 208

10.4.5 中心频偏 208

10.4.6 衰减值 208

10.4.7 色散 208

10.4.8 光信噪比(OSNR) 209

10.5 DWDM在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的应用前景 209

10.6 基于DWDM技术的有线电视传输主干网络应用实例 211

第11章 DPT动态分组传送技术 214

11.1 DPT动态分组传送技术原理及网络结构 214

11.2 DPT动态分组传送技术的优越特性 215

11.3 DPT产品简介 217

11.4 DPT技术应用领域 218

11.4.1 城域/广域IP网的应用 218

11.4.2 城域/广域IP网超长节点距离的传输 219

11.4.3 城域IP接入环网应用 219

11.4.4 企业网、校园网及分布式校园网中的应用 219

11.5 基于DPT技术的郑州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 220

11.5.1 郑州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络设计 220

11.5.2 郑州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223

第12章 有线电视用户宽带接入方案 226

12.1 HFC+电缆调制解调器或机顶盒用户接入方案 226

12.2 HFC+计算机网(以太网)构成的接入网方案 227

12.3 租赁线路用户接入方案 229

12.4 虚拟专用网(VPN)用户接入方案 229

12.5 互联网络大平台上的其他网络用户接入方案 229

12.6 通过省、地级SDH骨干网接入各地市、县网络分中心的接入方案 230

12.7 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中的数字机顶盒和Cable Modem 230

12.7.1 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中的数字机顶盒 230

12.7.2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CM) 233

12.7.3 Cable Modem设备选型应考虑的问题 236

12.7.4 Hybrid网络公司Series2000宽带接入系统性能及Cable Modem的特点 238

第13章 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 242

13.1 国际互联网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242

13.2 国际互联网网络结构及特征 243

13.3 国际互联网基本团体议及分层协议结构 245

13.3.1 国际互联网主要基本协议 245

13.3.2 国际互联网分层协议结构 246

13.4 国际互联网分组传输及路由寻址 247

13.4.1 国际互联网分组输格式 247

13.4.2 网络路由寻址 248

13.5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基本服务 248

13.6 Internet与有线电视 250

13.7 Internet服务器的建立 251

13.7.1 域名服务器DNS 251

13.7.2 邮件服务器 254

13.7.3 文件传输FTP服务器 255

13.7.4 WWW服务器 257

13.8 利用卫星接收Internet宽带接入方案 258

13.8.1 系统构成 259

13.8.2 系统描述 259

13.8.3 工作过程 261

第14章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实现技术 263

14.1 基于HFC网的VOD数字视频点播信息服务 263

14.2 基于HFC网的远程教育业务服务 265

14.3 基于HFC网的IP电话业务服务 268

14.4 宽带IP技术在武汉政务网中的应用——电视会议系统 270

14.5 有线电视网利用逆程图文电视传送股市信息 272

14.6 基于现代有线电视的电子商务 275

第15章 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络典型实例 279

15.1 广东省CATV宽带多媒体骨干网(IPover SDH) 279

15.1.1 广东省CATV宽带IP网总体规划 279

15.1.2 网络设计 280

15.13 IP QOS实现机制 285

15.2 武汉有线电视宽带IP城域网方案设计 286

15.2.1 网络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286

15.2.2 网络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288

15.3 青岛有线电视利用ATM和HFC网络提供的宽带数据服务及智能化社区服务 289

15.3.1 青岛有线电视ATM网络建设和数据业务的开展情况简述 289

15.3.2 利用ATM+HFC为个人用户提供的宽带数据服务 290

15.3.3 利用ATM、ATM+HFC为集团用户解决宽带数据服务实例 291

15.3.4 实例方案特点评述 295

15.3.5 HFC是建设智能化社区的首选主案 297

15.4 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的改造工程方案 301

15.4.1 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 301

15.4.2 Internet接入平台 302

15.4.3 设备选型及综合应用软件的选择 3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