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庞长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7807967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目录

三、否定之否定 (13 1

第一章马克恩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1

目 录 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2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

二、哲学基本问题 3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产生的根源 7

四、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经历的发展阶段或表现形态 8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4 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9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9

二、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11

一、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3

第三节 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根本要求 13

二、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根本要求 14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8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18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0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 22

第一节物质观的发展 22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4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 27

一、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 27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9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31

一、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3

第三节 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33

二、时间和空间特性的相对性 36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37

第四节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39

一、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9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40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 43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 45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5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45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8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50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0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3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 55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57

一、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58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62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观 64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64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64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67

三、事物联系的系统性 70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73

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74

二、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76

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79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81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81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 83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4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88

第一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8

一、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88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90

第二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2

一、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92

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95

第三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9

一、矛盾的普遍性 99

二、矛盾的特殊性 102

第四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09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09

二、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哲学基础 112

一、质·量·度 116

第六章唯物辩证法的质量观和否定观 116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观 116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120

三、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23

四、质量互变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25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126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27

二、辩证的否定观 128

四、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134

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39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 139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39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42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44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145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45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45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48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149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51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52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53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53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54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56

第五节现象和本质 157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57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58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61

一、唯物主史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163

第八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63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63

二、唯物主义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164

三、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166

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68

第二节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71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7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74

第三节现实需要是人类实践的原动力 177

一、人类需要的客观性、层次性 177

二、人类需要的社会性、历史性 179

三、社会需要在实践中的作用 181

第四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82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187

三、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89

第九章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192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 192

一、真理是客观的 192

二、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94

第二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97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197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及其意义 199

第三节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01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1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04

一、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06

第四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206

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208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212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12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12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213

三、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17

四、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220

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22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2

二、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5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28

一、生产力 231

第十一章社会基本矛盾 231

笫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31

二、生产关系 235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37

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40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42

一、经济基础 243

二、上层建筑 245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46

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249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 251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251

二、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53

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的整体 256

第十二章阶级 国家 革命 260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260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260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3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264

四、阶级分析的方法 267

第二节国家 268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268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71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272

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74

第三节社会革命 275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276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278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280

第十三章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283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283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83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85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289

一、社会意识形式的一般特点 289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289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97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98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9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301

四、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02

第十四章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 304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04

一、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根本对立 304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06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社会制约性 310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12

一、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313

二、历史人物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15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317

一、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319

第三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19

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321

三、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22

第十五章无产阶级人生观 327

第一节人生观与世界观 327

一、人·人生·人生观 327

二、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331

第二节人生价值 333

一、什么是人生价值 333

二、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336

第三节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 339

一、无产阶级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 339

二、正确处理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