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判方式操作实务全书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海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7714020
- 页数:1270 页
第一编新刑事审判方式 3
第一章 新刑事审判方式概述 3
第一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3
一、新刑事审判方式的概念 3
目 录 3
1.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审判人员素质,加强 7
二、新刑事审判方式的特点 7
对当事人的指导 (161 7
法律和行政法规不一致的应当执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的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与 8
复函(1 993年3月11日) (232 8
三、新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现存不足 10
(一)直接开庭 12
一、新刑事审判方式的内容 12
第二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的内容、规则 12
(二)公开审判 14
(三)控、辩、审诉讼地位独立 15
(四)实行当事人陈述 17
(五)公诉人、辩护人举证、法院核证 18
(六)当庭互相质证认证和合议庭认证 20
(七)当庭辩论 22
(八)适用法律建议 23
(九)法官听述、听证、听辩 24
(十)合议庭当庭裁判 25
(一)庭前指导规则 26
二、新刑事审判方式的一般规则 26
(二)庭前准备规则 27
(三)开庭审理规则 29
(四)指导当庭陈述规则 29
(五)指导当庭举证规则 30
(六)指导当庭质证规则 33
(七)指导当庭辩论规则 34
(八)指导当庭调解规则 35
(九)当庭裁判规则 36
第三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9
一、关于主要证据 39
二、关于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的阅卷范围 40
三、关于证人出庭作证 41
第二章 新刑事审判方式(公诉案件)的开庭前 43
审查和准备 43
第一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公诉案件)开庭前审查 43
一、开庭前审查程序的改革 43
二、庭前审查的概念、性质和任务 44
三、开庭前的程序性审查 45
一、法院的开庭前准备 50
第二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公诉案件)开庭前准备 50
(一)参诉指导 51
(二)举证指导 52
(五)告知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53
(四)对在押被告人办理换押手续 53
(三)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53
(六)送达人民法院起诉书副本,告知当事人委托辩护人或 54
诉讼代理人 54
(七)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54
(八)通知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阅卷 54
(九)通知被告人、辩护人提供与证据有关的材料 55
(十)收集、调取证据材料 55
(十一)将开庭的时间和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55
(十二)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传票和通知书 55
(十四)上述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应当记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 56
(十三)公开审判的案件,先期进行公告 56
书记员签员 56
(一)审查 57
二、人民检察院开庭前的准备 57
(二)制作起诉书 58
(三)证据材料的移送 60
(四)准备出庭 63
1.与犯罪嫌疑人取得联系 64
三、辩护律师于开庭前的准备 64
(一)侦查阶段 64
2.会见犯罪嫌疑人 65
4.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 67
3.提供法律咨询 67
5.申请解除强制措施 69
(二)起诉阶段 69
1.查阅案卷材料 71
2.收集证据材料 73
3.向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反映意见 75
4.代理申诉 76
(三)诉讼阶段 77
1.查阅案卷材料 77
2.审阅起诉书 80
3会见被告人 81
4.制作辩护词 82
5.编制办案卷宗 85
6.其他准备工作 87
第一节 人民法院的庭审运作 88
一、开庭 88
运作 88
第三章 新刑事审判方式(公诉案件)的庭审 88
二、法庭调查 89
三、法庭辩论 93
1.公诉人举证范围 (1 93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 94
五、评议、宣判 94
六、延期审理、变更、追加及撤回起诉 95
(一)延期审理 95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1 96
(二)变更、追加、撤回起诉 96
七、法庭审判记录 96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参与庭审的运作 96
(一)首次陈述 97
(二)询问证人 97
(三)讯问被告人 100
(五)出示物证 101
(四)询问鉴定人 101
(七)辩论 102
检察笔录以及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 102
的陈述笔录、未到庭的鉴定人作出的鉴定书、勘验、 102
(六)宣读书证、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未到庭的被害人 102
(八)要求法庭延期审理 104
第三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律师参与庭审的运作 105
一、法庭调查阶段 105
(一)提出己方证人、鉴定人 105
1.律师提请传唤己方证人出庭作证 105
2.律师提请传唤己方鉴定人出庭作证 107
1.律师出示未到庭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 108
(二)出示书面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物证等其他证据 108
2.律师出示物证 109
(三)询问被害人 110
1.询问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关系 110
2.询问被害人的方式要恰当 110
3.询问被害人受侵害时的具体情况 110
3.律师出示其他证据 110
5.从对被害人的询问中发现证据目录上尚未列明的证据 111
1.律师交叉询问对方出庭证人 111
(四)交叉询问对方出庭证人、鉴定人等 111
4.询问被害人关于案件事实陈述的具体内容 111
2.律师交叉询问出庭鉴定人 114
3.律师交叉询问出庭的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 114
(五)对对方其他证据的质证 115
附一: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庭审程序 117
二、法庭辩论阶段 117
附二:新刑事(公诉案件)审判方式审理程序介绍实例 128
第一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自诉案件)开庭前审查 150
第四章 新刑事审判方式(自诉案件)开庭前的 150
审查和准备 150
一、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 150
二、自诉案件的法律特征 151
四、刑事自诉状 152
三、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条件 152
五、不予受理 153
六、刑事自诉案件的管辖审查 154
七、立案处理 154
第二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自诉案件)开庭前准备 155
一、人民法院的开庭前准备 155
(一)应诉指导 155
(二)庭前准备 158
二、律师的开庭前准备 160
一、准备开庭 163
第五章 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的庭审运作 163
第一节 人民法院的庭审运作 163
二、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当庭陈述的运作 165
三、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当庭举证的运作 166
四、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当庭质证的运作 166
五、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当庭辩论的运作 168
附:自诉案件的受理范围 168
第二节 律师参与庭审的运作 170
一、确定自诉人是否出庭 171
二、法庭调查阶段的律师代理 171
五、判决、裁定宣告后的律师代理 172
四、配合法院促成和解 172
三、法庭辩论阶段的律师代理 172
第六章 新刑事审判方式中的证据 174
第一节 新刑事审判方式证据的一般理论 174
一、证据的概念 174
(一)证据的证明力 175
二、证据的特性 175
(二)证据的证据能力 176
(一)物证 179
三、证据的种类 179
(二)书证 180
(三)证人证言 180
(四)被害人陈述 182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83
(六)鉴定结论 185
(七)勘验、检查笔录 186
1.勘验笔录 186
2.检查笔录 187
(八)视听资料 187
1.公诉人举证范围 188
一、走私案件的举证范围 188
第二节 部分常见公诉案件的证据范围 188
2.辩护人举证范围 192
二、偷税案件的举证范围 192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192
2.辩护人举证范围 195
三、伪造有价证券案件的举证范围 196
1.公诉人的举证范围 196
2.辩护人举证范围 198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199
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的举证范围 199
1.公诉人举证范围 199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03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03
五、故意杀人案件的举证范围 203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03
3.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范围 207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07
六、强奸妇女案件的举证范围 208
4.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08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08
3.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范围 212
4.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12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12
七、拐卖人口案件的举证范围 213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13
3.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范围 216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16
4.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17
八、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案件的举证范围 217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17
3.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219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19
4.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19
九、绑架妇女、儿童案件的举证范围 220
1.公证人举证范围 220
4.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23
十、抢劫案件的举证范围 223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23
3.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223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23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27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28
十一、盗窃案件的举证范围 228
4.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28
3.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228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32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32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32
十二、诈骗案件的举证范围 232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35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35
十三、贪污案件的举证范围 236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36
1.公诉人举证范围 239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39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39
十四、挪用公款案件的举证范围 239
第三节 部分常见刑事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的范围 242
2.辩护人举证范围 242
一、伤害案件的举证范围 242
1.自诉人举证范围 242
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42
3.举证须知 245
二、侮辱、诽谤案件的举证范围 245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245
1.自诉人举证范围 246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247
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的举证范围 247
1.自诉人举证范围 248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250
四、重婚案件的举证范围 250
1.自诉人举证范围 250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252
五、破坏现役军人婚姻案件的举证范围 252
1.自诉人举证范围 252
2.人民法院以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254
六、虐待案件的举证范围 255
1.自诉人举证范围 255
七、遗弃案件的举证范围 257
1.自诉人举证范围 25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25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259
附:新刑事审判方式中的证据有关案例精选 259
第一节 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文书规范 . 265
一、询问证人笔录规范 265
1概念 265
2.内容 265
3.样式 265
第七章 新刑事审判方式文书规范格式 265
3.样式 266
二、证人出庭作证笔录规范 266
1.概念 266
2.内容 266
1概念 268
三、刑事(公诉)鉴定结论规范 268
2.内容 268
3.样式 268
2.内容 269
3.样式 269
四、勘验笔录规范 269
1.概念 269
1.概念 272
2.内容 272
3.样式 272
五、一审普通程序刑事庭审笔录规范 272
六、简易程序庭审笔录规范 294
1.概念 294
2.内容 294
3.样式 294
1.概念 304
3.样式 304
2.内容 304
七、第二审程序刑事庭审笔录规范 304
2.内容 329
3.样式 329
1.概念 329
八、再审程序刑事庭审笔录规范 329
九、合议庭评议笔录规范 351
1.概念 351
2.内容 351
3.样式 352
2.内容 353
十、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规范 353
1.概念 353
3.样式 354
1.概念 355
十一、一审刑事判决书的规范 355
2.内容 356
3.样式 356
1.概念 357
十二、二审刑事判决书的规范 357
3.样式 358
2.内容 358
十三、再审刑事判决书的规范 359
1.概念 359
3.样式 360
2.内容 360
3.样式 362
2.内容 362
十四、一审刑事裁定书的规范 362
1.概念 362
3.样式 363
1.概念 363
十五、二审刑事裁定书的规范 363
2.内容 363
十六、再审刑事裁定书的规范 365
2.内容 365
1.概念 365
3.样式 365
2.内容 366
3.样式 366
十七、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规范 366
1.概念 366
十八、二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规范 368
1.概念 368
2.内容 368
3.样式 368
十九、再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规范 371
1.概念 371
2.内容 371
3.样式 371
1.概念 373
2.内容 373
二十、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的规范 373
3.样式 374
2.内容 375
3.样式 375
1.概念 375
二十一、二审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的规范 375
二十二、再审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的规范 376
1.概念 376
2.内容 377
3.样式 377
第二节 新刑事(自诉)审判方式文书规范 378
2.内容 378
一、询问证人笔录规范 378
1.概念 378
3.样式 378
二、证人出庭作证笔录规范 379
1.概念 379
2.内容 379
3.样式 380
2.内容 381
3.样式 381
三、刑事自诉鉴定结论规范 381
1.概念 381
1.概念 382
2.内容 382
四、刑事自诉勘验笔录规范 382
3.样式 383
五、一审普通程序刑事自诉庭审笔录规范 384
1.概念 384
3.样式 385
2.内容 385
3.样式 401
1.概念 401
六、简易程序刑事自诉庭审笔录规范 401
2.内容 401
七、第二审程序刑事自诉庭审笔录规范 410
1.概念 410
2.内容 410
3.样式 410
3.样式 425
八、再审程序刑事自诉庭审笔录规范 425
1.概念 425
2.内容 425
1.概念 438
九、合议庭评议笔录规范 438
2.内容 438
十、审判委员讨论案件笔录规范 439
3.样式 439
1.概念 443
十一、一审刑事自诉调解书的规范 443
2.内容 443
3.样式 443
3.样式 445
十二、二审刑事自诉调解书的规范 445
1.概念 445
2.内容 445
2.内容 447
3.样式 447
十三、再审刑事自诉调解书的规范 447
1.概念 447
十四、一审刑事自诉裁定书的规范 448
1.概念 448
2.内容 448
3.样式 448
十五、二审刑事自诉裁定书的规范 449
1.概念 449
2.内容 450
3.样式 450
十六、再审刑事自诉裁定书的规范 451
1.概念 451
十七、一审刑事自诉判决书的规范 452
1.概念 452
3.样式 452
2.内容 452
2.内容 453
3.样式 453
十八、二审刑事自诉判决书的规范 454
1.概念 454
3.样式 455
2.内容 455
2.内容 457
十九、再审刑事自诉判决书的规范 457
1.概念 457
3.样式 457
附:新刑事审判方式法院部分文书实例 459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487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参与新刑事审判方式文书规范 487
一、要求提供证据材料通知书 487
1.概念 487
1.概念 489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489
3.样式 489
二、补充侦查决定书 489
3.样式 491
三、补充移送起诉通知书 491
1.概念 491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492
3.样式 492
1.概念 493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493
四、起诉书 493
3.样式 500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02
3.格式 502
1.概念 502
五、提起公诉案件证人名单 502
六、提起公诉案件证据目录 503
1.概念 503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03
3.样式 503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04
七、换押证 504
1.概念 504
3.格式 505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06
八、不起诉决定书 506
1.概念 506
3.样式 507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09
1.概念 509
3.样式 509
九、检察意见书 509
十、复查决定书 510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10
1.概念 510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11
3.样式 511
1.概念 511
十一、撤销不起诉决定书 511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13
3.样式 513
十二、适用简易程序建议书 513
1.概念 513
3.样式 514
1.概念 515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15
十三、适用简易程序意见书 515
3.样式 516
十四、派员出席法庭执行职务通知书 517
1.概念 517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17
3.样式 518
1.概念 519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19
十五、撤回起诉决定书 519
3.格式 520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21
1.概念 521
十六、延期审理建议书 521
3.样式 522
十七、抗诉请求答复书 523
1.概念 523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23
3.样式 . 524
2.内容结构和写法 525
十八、刑事抗诉书 525
1.概念 525
3.样式 529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30
十九、撤回抗诉决定书 530
1.概念 530
3.格式 531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33
二十、纠正审理违法意见书 533
1.概念 533
1.概念 534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34
3.样式 534
二十一、批准聘请律师通知书 534
3.样式 535
二十二、不批准聘请律师通知书 536
1.概念 536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36
3.样式 537
1.概念 538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38
二十三、批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 538
3.样式 539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41
1.概念 541
二十四、不批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书 541
3.样式 542
二十五、批准会见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通知书 542
1.概念 542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43
3.样式 543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44
二十六、委托诉讼代理人告知书 544
1.概念 544
3.样式 545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46
二十七、委托辩护人告知书 546
1.概念 546
3.样式 547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48
二十八、辩护律师收集案件材料许可证 548
1.概念 548
3.样式 549
1.概念 550
二十九、出庭笔录 550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50
3.格式 552
2.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553
三十、随案移送物品、文件清单 553
1.概念 553
第四节 律师参与新刑事审判方式文书格式 554
一、刑事自诉状 554
1.概念 554
2.内容和写法 554
3.格式 554
3.刑事自诉状格式 557
二、刑事上诉状 558
1.概念 558
2.内容和写法 559
3.刑事上诉状格式 561
2.内容与写法 562
三、刑事申诉状 562
1.概念 562
3.刑事申诉状格式 564
1.概念 565
2.内容和写法 565
四、刑事反诉状 565
3.刑事反诉状格式 567
五、刑事撤诉状 568
1.概念 568
2.内容和写法 568
3.刑事撤诉状格式 569
2.内容和写法 570
六、辩护词 570
1.概念 570
3.辩护词格式 573
七、诉讼代理词 573
1.概念 573
2.内容和写法 573
3.诉讼代理词格式 576
第一章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概述 579
二、特征 579
第一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概念和特征 579
一、概念 579
第二编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 579
第二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内容及规则 581
一、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内容 581
(一)“一步到庭” 581
(二)“公开审判” 583
(三)当事人陈述 584
(四)当事人举证及法院查证 586
(五)当事人互相质证认证和合议庭认证 589
(六)当事人互相辩论 591
(七)适用法律建议 592
(八)法官听述听证听辩及指导 594
(九)合议庭当庭裁判 595
(一)应诉指导规则 596
二、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一般规则 596
(二)庭前准备规则 597
(三)开庭审理规则 599
(四)当庭陈述规则 599
2.旁听审判员开庭,进行具体指导 (1 600
(五)当庭举证规则 600
(六)当庭质证规则 602
(七)当庭辩论规则 604
(八)当庭调解规则 605
(九)当庭裁判规则 607
(十)其他庭审规则 608
第三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意义 610
(一)有利于发挥庭审功能 610
(二)有利于保障诉讼法律、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 610
(三)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611
(五)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 612
(六)有利于司法审判活动“自我约束行为准则”的完善 612
(四)有利于规范诉讼活动 612
(八)有利于提高法官的素质 613
(七)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形象和司法审判的权威性 613
第二章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庭前审查和 615
准备 615
第一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庭前审查 615
一、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起诉审查 615
(一)一审起诉 615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 615
组织 615
2.有明确的被告 616
管辖 616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 616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616
2.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必须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619
1.必须是法律规定充许上诉的一审判决和裁定 619
(二)二审上诉 619
3.必须在法定的上诉期内提起上诉 620
4.必须要递交上诉状 621
(三)再审申诉的审查 621
1.再审程序的含义 621
2.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条件和程序 622
3.当事人申请再审 623
(二)级别管辖 625
(一)管辖概念 625
二、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管辖审查 625
(三)地域管辖 628
1.一般地域管辖 628
2.特殊地域管辖 630
3.专属管辖 632
4.协议管辖 633
1.移送管辖 634
(四)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634
2.指定管辖 635
三、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立案受理 636
一、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应诉指导 637
第二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庭前准备 637
2.规范合议制度,提高合议质量 (1 638
二、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庭前准备 639
一、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开庭审理概述 642
第一节 人民法院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庭审运作 642
第三章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庭审运作 642
二、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开庭审理的准备 643
三、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法庭调查 644
四、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法庭辩论 645
五、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评议和宣判 646
七、上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647
(一)开庭审理前准备工作的特点 647
六、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法庭笔录 647
(二)开庭审理的特点 648
八、再审的程序 649
(一)律师民事诉讼代理的特点 650
一、概述 650
第二节 律师参与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运作 650
2.客体范围 651
1.主体范围 651
(二)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651
3.程序范围 651
(四)同案双方律师在代理工作中应遵守的原则 652
2.义务 652
1.权利 652
(三)代理民事诉讼的律师的权利和义务 652
二、律师代理民事、经济案件的步骤和方法 653
三、一审案件的代理 655
1.调查访问,收集证据 655
(一)出庭前的准备工作 655
2.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政策、法律文件,研究有关条款的 656
4.撰写代理词 656
3.查阅法院案卷 656
规定,使自己的主张有可靠的法律、政策作依据 656
(二)法庭审理阶段的工作 657
6.建立诉讼代理案卷 657
5.做好调解工作 657
2.法庭调查阶段 658
1.法庭审理开始阶段 658
3.法庭辩论阶段 660
4.法庭调解阶段 661
5.判决阶段 662
(一)通过与当事人谈话和查阅案卷,了解情况 663
四、上诉(第二审)程序的代理 663
1.原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的错误 663
4.违背审判程序的错误 664
2.原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上的错误 664
3.判决、裁定的证据不足 664
(二)撰写上诉文书 664
1.撰写上诉状 664
2.撰写上诉答辩状 665
(三)参加上诉(二审)审理 665
1.开庭审理中的律师代理 666
2.迳行判决中的律师代理 666
3.二审调解中的律师代理 666
4.二审宣判后或发回一审重新审判后的律师代理 666
五、再审(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律师代理 667
附:第一审民事案件庭审普通程序 667
第一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中证据的一般理论 671
一、证据的概念 671
二、证据的特征 671
1.客观性 671
第四章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中的证据 671
2.关联性 672
3.合理性 672
4.合法性 672
三、证据的分类 673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673
1.本证与反证 673
(一)理论上的分类 673
3.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 674
1.书证 675
(二)法定分类 675
2.物证 676
3.视听资料 677
4.证人证言 679
5.当事人陈述 680
6.鉴定结论 681
7.勘验笔录 682
四、举证责任 683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683
(二)举证责任的分担 683
(三)举证的法律责任 684
第二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常见案件证据范围 685
一、常见民事案件证据的范围 685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85
(一)离婚案件证据范围 685
3.举证须知 688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688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89
(二)赔偿案件证据范围 689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690
(三)继承案件证据范围 691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91
3.举证须知 691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692
3.举证须知 693
(四)房屋租赁案件证据范围 693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93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694
3.举证须知 694
(五)债务案件证据范围 694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94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696
3.举证须知 696
(六)房屋买卖案件证据范围 696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96
3.举证须知 697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97
(七)借用合同案件证据范围 69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697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698
(八)相邻关系纷纠案件证据范围 698
3.举证须知 698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698
(一)依法保护诉权,大胆立案,积极探索,弥补法律 699
空白点 (1 699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700
(三)逐步加强合议庭职责 (1 702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02
3.举证须知 702
(九)赡养、扶养、抚育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02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05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705
3.举证须知 705
(十)个人合伙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05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707
3.举证须知 707
二、常见经济纠纷案件证据的范围 707
(一)购销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07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0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09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10
(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10
3.举证须知 710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12
(三)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12
3.举证须知 712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12
(四)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14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14
3.举证须知 714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14
3.举证须知 717
(五)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17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1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17
3.举证须知 720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20
(六)技术转让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20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20
3.举证须知 723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23
(七)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23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23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25
3.举证须知 725
(八)财产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25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25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28
(九)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28
3.举证须知 728
2.人民法院以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28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731
(十)仓储保管合同纠纷案件证据范围 731
3.举证须知 731
2.人民法院以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31
3.举证须知 734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734
第三节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中的证据案例精选 735
(一)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735
(二)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确定其证明效力 736
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737
(三)人民法院不能依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的复印件, 737
(四)被告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无证据,必然要败诉 738
(五)原告举证不足,其主张难以得到支持 739
(六)原告举证充分,房屋产权判决归其所有 740
(七)证人出庭作证,被告败诉还款 741
(八)技术鉴定有助于公正判决 742
(九)对争议物品进行鉴定,不可错过时机 743
(十)一面之词不能作为证据 744
证据保全措施 746
(十一)为避免证据以后难以取得,人民法院可以主动采取 746
第一节 人民法院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常用文书格式 747
一、人民法院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常用笔录格式 747
(一)人民法院新民事审判方式常用笔录格式 747
1.询问证人笔录格式 747
第五章 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文书格式 747
2.证人出庭作证笔录格式 748
2规范证人出庭,完善质证认证 (1 748
3.民事鉴定结论格式 749
(六)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改革的经验 (1 750
4.勘验笔录格式 751
5.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庭审笔录格式 753
6.简易程序民事庭审笔录格式 769
7.二审民事庭审笔录格式 777
8.再审民事庭审笔录格式 791
9.合议庭评议笔录格式 806
10.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格式 809
(二)人民法院新经济审判方式笔录格式 811
1.询问证人笔录格式 811
2.证人出庭作证笔录格式 812
3.鉴定结论格式 813
4.勘验笔录格式 815
5.一审经济庭审笔录格式 816
6.简易程序庭审笔录格式 831
7.二审庭审笔录格式 839
8.再审庭审笔录格式 853
9.合议庭评议笔录格式 867
10.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格式 869
二、人民法院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常用裁判文书格式 871
1.民事裁定书 871
(一)人民法院新民事、审判方式常用裁判文书格式 871
2.民事判决书格式 875
3.民事调解书格式 881
(二)新经济审判方式裁判文书格式 886
1.经济裁定书格式 886
2.经济判决书 889
3.经济调解书 896
第二节 律师参与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文书格式 901
2.内容与写法 901
1.概念 901
一、起诉状格式 901
3.格式 906
2.内容与写法 909
1.概念 909
二、上诉状格式 909
3.格式 912
1.概念 916
三、反诉状格式 916
2.内容与写法 916
3.格式 917
四、一审答辩状格式 919
1.概念 919
2.内容与写法 919
3.格式 920
1.概念 922
五、二审答辩状格式 922
2.内容与写法 922
3.格式 923
六、申诉状(再审申请)格式 923
1.概念 923
2.内容与写法 923
3.格式 925
附:部分文书格式实例 926
二、特征 951
一、概念 951
第一节 新行政审判方式的概念与特征 951
第一章 新行政审判方式概述 951
第三编新行政审判方式 951
2.强化当庭质证认证,充分发挥庭审功能 953
1.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建立和完善举证制度 953
一、新行政审判方式改革重点 953
第二节 新行政审判方式改革重点及内容、规则 953
3.强化合议庭的职责,实现“审”与“判”的统一 954
1.实行“一步到庭” 955
二、新行政审判方式的内容 955
2.实行“公开审判” 957
3.实行当事人陈述 959
4.实行当事人举证及法院查证 960
5.实行当事人互相辩论 961
6.实行适用法律建议 963
7.实行法官听述听证听辩及指导 964
8.实行合议庭当庭裁判 965
1.应诉指导规则 966
三、新行政审判方式的规则 966
2.庭前准备规则 967
3.开庭审理规则 968
4.当庭陈述规则 969
5.当庭举证规则 970
6.当庭质证规则 972
7.当庭辩论规则 974
8.当庭调解规则 975
9.当庭裁判规则 976
10.其他庭审规则 977
第三节 新行政审判方式适用的意义 978
一、有利于发挥庭审功能 978
二、有利于保障诉讼法律、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 979
三、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980
四、有利于规范诉讼活动 980
五、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 981
七、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形象和司法审判的权威性 982
六、有利于司法审判活动“自我约束行为准则”的完善 982
八、有利于提高法官的素质 983
附1:行政案件审判操作规程(供参考) 984
附2:一、二审行政赔偿案件调解规则 990
1.起诉的概念 992
(一)一审起诉 992
一、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起诉审查 992
第一节 开庭前的程序审查 992
第二章 新行政审判方式开庭前的审查与准备 992
2.起诉的条件 993
3.起诉的程序 995
4.起诉的方式 1000
(二)二审上诉 1000
1.上诉人必须具备上诉权利或上诉资格 1001
2.上诉人的上诉权利能力必须是现实有效的 1001
3.上诉权必须按照法定方式和要求行使 1001
(三)再审申诉 1002
1.有权决定再审的审判组织 1002
2.特定审判组织决定是否再审的法定原因 1002
二、新行政审判方式的管辖审查 1003
(一)概论 1003
1.行政诉讼管辖的概念和特征 1003
3.确定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 1005
2.行政诉讼管辖的意义 1005
(二)级别管辖 1006
1.级别管辖的概念 1006
2.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 1006
3.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1007
1.地域管辖的概念 1008
(三)地域管辖 1008
5.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 1008
4.高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1008
3.特殊地域管辖 1009
2.一般地域管辖 1009
1.移送管辖 1010
(四)裁定管辖 1010
4.共同管辖 1010
2.指定管辖 1011
3.管辖权转移 1012
三、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立案受理 1013
(一)一审起诉的受理 1013
2.上诉受理后的法律后果 1014
1.上诉受理的概念 1014
(二)二审上诉的受理 1014
1.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合议庭组成 1015
第二节 新行政审判方式开庭前准备 1015
文书 1016
2.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通知被告应诉和发送诉讼 1016
3.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审查诉讼文书和调查收集 1017
证据 1017
4.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审查被告提供作出具体行政 1018
条件 1018
7.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审查有无不公开审理的 1018
存在 1018
6.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审查是否有先行给付的情况 1018
行为的事实根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1018
具有停止执行的条件 1018
5.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 1018
10.新行政审判中的财产保全的适用 1019
8.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行政管辖异议 1019
9.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合并审理和撤诉 1019
提起行政诉讼 1020
附1:有关案例精选 1020
一、当事人对环保行政机关就赔偿问题作出的裁决可以 1020
符合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1022
二、蒋文祥不服乡政府筹集资金的决定向法院起诉, 1022
三、行政机关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管理相对人起诉, 1024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024
不属国家行为 1025
四、乡政府对公民拒绝服兵役的行为所作的罚款决定 1025
诉公 1026
五、法院应受理当事人对街道办事处不补发结婚证提起的 1026
六、此案究竟是民事诉讼案件,还是行政诉讼案件 1028
七、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对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 1031
行为的案件具有管辖权 1031
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033
八、公民因不服收容审查提起诉讼的,由被告所在地 1033
九、原告的起诉没有超过法定期限,法院应当受理 1035
十、原告不合格,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1036
附2:一审行政案件审查起诉立案规则(供参考) 1038
附3:一审行政案件办案细则(供参考) 1040
一、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当庭陈述的运作 1044
第一节 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庭审运作 1044
第三章 新行政审判方式庭审运作 1044
二、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当庭举证的运作 1045
三、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当庭质证的运作 1045
五、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调判阶段的庭审运作 1047
四、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当庭辩论的运作 1047
第二节 律师参与新行政判审方式的庭审运作 1049
一、律师参与新行政审判方式的地位与作用 1049
1.律师在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法律地位 1049
2.律师参与新行政审判方式的作用 1052
3.律师参与新行政审判方式代理对象及程序范围 1052
二、律师参与新行政审判方式庭审运作 1053
1.庭审前的运作 1053
2.庭审中的运作 1055
附录:一、第一审普通程序行政庭审规范 1057
二、第一审行政案件庭审程序(供参考) 1077
三、二审行政案件庭审程序 1082
第四章 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证据 1087
一、新行政审判方式中证据的概念 1087
第一节 新行政审判方式中证据的一般理论 1087
2.行政诉讼证据来源的特定性 1088
1.行政诉讼证据范围的广泛性 1088
二、新行政审判方式中证据的特征 1088
1.原始证据和传闻证据 1089
(一)新行政审判方式中行政诉讼证据的理论上的分类 1089
三、新行政审判方式中证据的分类 1089
4.证据审查阶段和方式的特定性 1089
3.举证责任承担主体 1089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090
3.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090
(二)新行政审判方式中诉讼证据的法定分类 1091
2.新行政审判方式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1093
四、新行政审判方式中的举证责任 1093
1.概念 1093
3.新行政审判方式中举证责任的几个问题 1095
第二节 新行政审判方式中常见行政案件的证据范围 1097
一、治安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097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09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099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099
二、环境保护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00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00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01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02
三、土地管理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02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02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04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05
四、食品卫生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05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05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07
五、城市规划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07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0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07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09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10
六、计戈生育管理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10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10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11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12
七、商标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12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12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14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14
八、计量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14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14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16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16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116
九、广告管理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16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17
十、物价行政案件证据范围 1118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18
附:新行政审判方式中证据有关案例精选 1120
2.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 1120
3.当事人举证须知 1120
第五章 新行政审判方式文书格式 1127
第一节 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文书格式 1127
一、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常用笔录格式 1127
1.询问证人笔录格式 1127
2.证人出庭作证保证书格式 1128
3.证人出庭作证笔录格式 1129
4.鉴定结论格式 1130
5.行政勘验笔录格式 1131
6.一审普通程序笔录格式 1133
7.二审行政审判庭审笔录格式 1153
8.再审庭审笔录格式 1169
9.合议庭评议笔录格式 1184
10.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格式 1187
1.申请回避决定书 1190
二、人民法院新行政审判方式常用裁判文书格式 1190
2.不予受理起诉的行政裁定书 1191
3.驳回起诉的行政裁定书 1192
行政裁定书 1194
4.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或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 1194
5.准许或不准撤诉裁定书 1196
6.二审准许或不准撤回上诉行政裁定书 1198
7.二审发回重审行政裁定书 1199
8.二审维持或撤销一审裁定行政裁定书 1201
9.提起再审程序的行政裁定书 1203
10.一审行政判决书 1205
11.二审行政判决书 1212
12.再审行政判决书 1217
1.当事人举证的范围 1218
13.行政赔偿调解书 1221
1.概念 1226
第二节 律师参与新行政审判方式文书格式 1226
一、行政起诉状 1226
2.内容与写法 1226
3.行政起诉状格式 1228
二、行政上诉状 1229
1.概念 1229
2.内容与写法 1229
3.行政上诉状格式 1232
2.内容与写法 1234
1.概念 1234
三、一审行政答辩状 1234
3.一审行政答辩状格式 1236
2.内容与写法 1237
1.概念 1237
四、(二审)行政答辩状 1237
五、行政申诉状 1239
2.内容与写法 1239
1.概念 1239
3.行政上诉案件答辩状格式 1239
3.行政申诉状格式 1240
1.概念 1241
六、行政撤诉申请 1241
3.行政撤诉申请格式 1242
2.内容与写法 1242
2.内容与写法 1245
1.概念 1245
七、行政案件代理词 1245
3.行政案件代理词格式 1247
附1:人民法院参与新行政审判方式部分文书格式实例 1248
附2:律师参与新行政审判方式部分文书格式实例 1259
第一章 总论 1273
第四编 新审判方式改革有关理论探讨 1273
一、世界两大诉讼模式和我国传统审判方式概述 1274
(一)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及成因 1274
(二)我国传统审判方式的特点、弊端及成因 1277
二、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81
(一)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1281
(二)审判方式改革的可行性 1284
(一)吸收借鉴和适合国情原则 1286
三、审判方式改革的原则 1286
(二)公正原则 1287
(三)效率和效益原则 1288
(四)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 1289
(五)依法改革原则 1290
(一)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建立和完善举证制度 1291
四、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 1291
1.在民事、经济诉讼中真正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 1293
举证制度 1293
3.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1294
2.建立和完善举证时效制度 1294
5.完善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制度 1296
4.建立对当事人举证指导和引导制度 1296
1.关于当庭质证问题 1298
(二)强化当庭质证认证,充分发挥庭审功能 1298
2.关于当庭认证问题 1301
(三)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责,实现“审”与“判” 1304
的统一 1304
五、审判方式改革中若干前瞻性问题探讨 1306
(一)关于以事实为根据原则 1307
(二)关于审判监督程序 1308
(三)关于有错必纠原则 1310
(四)关于独立审判原则 1311
(五)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 1312
(六)关于案件请示制度 1313
(七)关于处分原则 1315
1.关于追加当事人问题 1315
2.关于撤诉问题 1315
4.关于审理和判决的范围问题 1316
3.关于财产保全问题 1316
5.关于移送执行问题 1317
(八)关于调解原则 1318
一、论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1320
第二章 新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有关理论探讨 1320
二、论刑事庭审改革 1322
(一)新审判方式的特点 1323
三、关于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若干问题 1323
1.开庭前对公诉案件只作程序性审查 1323
3.合议庭可以对存疑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1324
2.法庭审判采取一事一证一质一辩的方式进行 1324
4.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应当宣告无罪 1325
5.简易程序是新审判方式施行的重要保证之 1326
6.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方式 1327
(二)应予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327
1.辩护制度要真正落实 1327
2.证人原则上都应当出庭 1328
3.因证据不足而宣告无罪的要坚决而慎重 1329
4.对扰乱法庭秩序的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29
5.依判决没收上缴国库的赃款赃物如何执行应当明确 1330
四、论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 1330
(一)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目标 1330
1.公开审判原则 1331
6.审判独立原则 1332
5.言词审理原则 1332
4.辩论原则 1332
3.控辩双方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1332
2.法官居中审判原则 1332
建立控辩双方举证制度 1333
2.修改法官调查证据,出示宣读证据的规定, 1333
建立公诉案件受理制度 1333
1.修改庭前实质审查和退回补充侦查的规定, 1333
(二)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内容 1333
4.修改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规定, 1334
建立控辩双方质证制度 1334
3.修改主要由法官审问被告人、询问证人的规定, 1334
建立审判合一制度 1334
五、庭审方式之比较 1335
六、论我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大改革 1343
改为程序性审查 1344
2.对提起公诉案件的审查,由开庭前完全的实体性审查 1344
1.在审判组织上,强调了合议庭在审判中的决定作用 1344
5.法庭辩论程序,实行集中辩论与分散辩论相结合 1345
规则,强化了质证的程序 1345
各种其他证据的核实,引进了英美法系中交叉询问的 1345
4.对证人的调查、被害人的询问及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及 1345
以公诉人为主审问被告人 1345
3.法庭调查中,由原以审判长为主审讯被告人改为 1345
6.吸收了无罪推定的合理因素,确立疑罪从无的原则 1346
有关规定 1346
7.为了保证法庭审判活动顺利进行,对法庭秩序作了 1346
七、《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审判工作 1347
八、对适用控辩式审判方式的初步探索 1353
1.控辩式审判方式应树立的审判观念 1354
2.控辩式审判方式的法律定位 1354
3.适用控辩式审判方式遇到的问题 1356
的基本原则 1358
九、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完善 1358
(一)正确理解刑事诉讼法修改补充的基本内容 1358
1.完善了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任务,增加了刑事诉讼 1358
2.调整了公安、检察、法院立案管辖范围,进一步 1359
理顺了三机关的诉讼关系,加强了检察机关对 1359
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1359
3.提前了辩护律师参加诉讼的时间,加强了对犯罪 1359
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1359
“先定后审”,“庭审流于形式”的问题 1360
7.改革庭审方式,增设简易审判程序,解决了 1360
6.扩大了不起诉案件的范围,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 1360
公民的权利 1360
5.完善了强制措施,既加强了惩治犯罪,又保障了 1360
的保护 1360
4.把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加强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 1360
制度 1361
1.刑事诉讼制度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的法律 1361
(二)正确认识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大意义 1361
执行场所与执行方法 1361
8.完善了第二审案件的庭审方式,改革了死刑的 1361
4.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必将促进我国 1362
3.刑事诉讼制度是保证办案机关分工负责, 1362
2.刑事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1362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 1362
互相配合与制约的法律制度 1362
5.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利于中国走向国际化 1363
1.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1364
(三)正确实施刑事诉讼法的主要措施 1364
法律过程中有所遵循 1365
3.积极改善执法条件,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1365
2.制定配套的规定、条例和解释,使司法人员在执行 1365
4.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1365
5.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及时解决执行刑事诉讼 1365
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365
十、我国刑事审判新模式探析 1366
十一、走出审判方式改革的误区 1371
(一)审判程序公正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1373
十二、论联合国公正审判标准与我国刑事审判程序改革 1373
(二)审判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 1375
(三)中国为公正审判所进行的改革 1377
1.改革庭审结构,保证法庭居中裁判 1377
2.改革审判组织,促使法院独立审判 1378
3.加强辩护职能,扩大庭审中的辩护权 1379
4.明确和加强控方举证责任,反对自我归罪 1380
5.坚持公开原则,确保审判公正 1381
6.迅速审判,作到既及时又公正 1382
7.吸收无罪推定合理因素,保证审判公正进行 1384
(四)我国实现公正审判尚存的问题和立法建议 1384
1.关于审判组织的合格性、独立性和不偏不倚的问题 1385
2.关于庭审中的控、辩关系对等问题 1385
3.关于彻底贯彻直接原则、言词原则的问题 1386
5.关于“疑罪从无”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确立和 1387
4.关于庭审中的辩护问题 1387
执行问题 1387
1.明确规定被害人是当事人之一,加强了对被害人 1390
(一)加强控诉职能 1390
十三、试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的改革 1390
诉权的保护 1390
职责要求 1391
2.规定了侦查、检察、审判三机关对被害人应履行的 1391
(二)改进审判职能 1392
1.变革庭前审查程序 1392
3.在审理活动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主持和组织 1393
庭审的进行 1393
2.变革公诉人、审判人员询问被告人的顺序 1393
十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审判制度 1394
十五、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案卷材料的移送 1399
(一)审判方式改革的世界趋势 1399
2.能强化辩护职能,加强控辩双方的对抗性 1401
1.能减少法官产生主观预断的可能性 1401
(二)我国审判方式改革与案卷的移送 1401
2.对案卷材料移送的评述 1402
1.案卷材料移送的分类 1402
(三)对司法解释关于案卷材料移送的评述 1402
4.能使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以提高 1402
3.能加强法官审判案件的公正性、保障判决的正确性 1402
3.对庭后三日内移送全部案卷材料的评述 1404
(四)庭后案卷材料移送的原则和构想 1406
1.区别案情,分别对待的原则 1407
2.既不削弱抗辩力度,又利于查明案情原则 1409
3.检法两院互相配合,协商确定原则 1410
1.提高庭审效率,强化庭审功能 1411
十六、刑事诉讼当庭认证之浅见 1411
(一)认证的概念及其意义 1411
1.认证的标准 1412
(二)认证的标准、条件、规则和方法 1412
3.提倡当庭认证,促进法官素质的提高 1412
2.增加庭审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 1412
4.认证的方法 1413
3.认证的规则 1413
2.认证的条件 1413
(三)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14
1.当庭认证如何发挥合议庭的作用 1414
2.当庭认证认错了如何处理 1415
3.强化庭审功能,其核心就是要把握好举证、质证、 1415
认证的三个环节 1415
十七、控辩式庭审中的举证、质证与认定证据 1416
(一)举证 1416
1.举证的顺序 1416
2.举证遵循的规则 1417
3.证人出庭作证问题 1417
4.法官依职权取得证据的出示问题 1418
(二)质证 1418
1.质证的范围 1418
2.质证的方式 1418
(三)认定证据 1419
2.认定证据对法官素质的要求 1419
1.认定证据的时机与方式 1419
(一)主要证据的确认及审查判断 1420
十八、关于控辩式审判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420
(二)公诉人举证、质证与合议庭、审判长的协调 1421
2.证人到庭作证的经济补偿问题 1422
条件保证问题 1422
1.在出示有关视听资料证据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 1422
(三)庭审的有关物质保障 1422
耳目一新:“8.13”实战庭的探索 1423
十九、新庭审程序的尝试——李小克、刘延委抢劫案庭审记 1423
举证质证:充分发挥指控职能 1424
1.证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1425
2.包装物证,强化效力 1426
3.改传统公诉词,总结发言 1427
5.实战要求:公诉人提高素质 1428
4.审、控、辩:维护有序化的衔接 1428
二十、对抗制审判模式中法官角色的重塑 1429
(一)对现行法官角色的评述 1430
1.控审不分,角色混淆 1430
2.审、判脱节,角色苍白 1430
(二)对抗制审判模式中法官角色的重塑 1431
1.中立性 1431
2.相对消极性 1432
3.独立性 1434
二十一、公诉人如何适应庭审方式的改革 1435
(一)强化公诉人指控证实犯罪的角色意识 1436
(二)学会关于质证并掌握询问方法 1437
(三)公诉人在法庭上应抓住时机果断提出异议 1437
3.处理好与法官的关系 1438
2.处理好与律师的关系 1438
1.处理好与被害人的关系 1438
几个诉讼关系 1438
(四)随着公诉人法律地位的变化,公诉人应处理好 1438
4.稳定的情绪 1439
3.机智的应变功能 1439
2.坚定的自信心 1439
1.全新的执法观念 1439
二十二、公诉人适应庭审改革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439
1.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应该明确 1440
二十三、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有关法律问题之我见 1440
5.严谨的思维逻辑 1440
2.律师会见在押犯罪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自我保健按摩全书 彩图典藏版》张威编著 2018
- 《昆虫王国 写给孩子们的百科全书》贝贝狗童书馆 2018
- 《罪全书 3》蜘蛛著 2020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没有名字的人 4 末日审判》FOXFOXBEE 2019
- 《报检与报关实务 第4版》顾永才著 2017
- 《民商审判资讯 2004年 第1辑 (总第13辑)》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编 2004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