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通史  第3卷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中国共产党通史  第3卷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中国共产党通史 第3卷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沙健孙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5525865
  • 页数:807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共产党通史(第三卷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简介
《中国共产党通史 第3卷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目录

前言 1

本卷题记 1

第一章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局 作者 韩泰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1

一、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建立 1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 6

三、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与新军阀的混战 22

四、中国革命的低潮 29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作者 韩泰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35

一、举起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旗帜 35

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的“上山”思想 35

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与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38

抛弃“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帜 42

二、武装起义的发动和工农红军的创建 47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47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51

广州起义及各地武装起义 56

三、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63

引兵井冈的决策 63

井冈山会师 67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69

第三章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作者 韩泰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74

一、中共六大的路线与中国革命的逐步复兴 74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74

六大以后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 87

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 94

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94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103

红四军回师赣南,粉碎国民党军“三省会剿” 109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 117

三、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122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22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26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32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35

东江、海南岛等地区的艰苦斗争 137

在根据地建设工农民主政权 139

四、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139

在革命战争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建设 144

革命的文化建设事业的初步发展 150

第四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作者 韩泰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154

一、土地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社会内容 154

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开展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162

三、中共六大后各根据地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 170

四、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179

五、土地革命的意义 183

第五章 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作者 沙健孙,北京大学教授 187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87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 187

为开辟革命的新道路进行的艰苦曲折的探索 189

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9

二、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08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09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15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222

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纲领的制定 225

创建人民军队的艰苦斗争 225

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 232

中共红四军七大与中共中央九月指示信 242

古田会议的召开与人民军队建设纲领的制定 253

四、反对本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62

第六章 反对王明等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 作者 沙健孙,北京大学教授 274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左”倾盲动主义 275

“左”倾错误的最初表现 275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 281

“左”倾盲动主义的被纠正 293

二、革命的复兴与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298

中国革命的复兴与共产国际的“左”倾方针 298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 306

何孟雄、毛泽东等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抵制 315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计划的停止执行 319

三、红军斗争的发展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324

共产国际十月来信与王明等反对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的活动 324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开始 333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严重发展 338

刘少奇、李铁夫等抵制“左”倾错误的斗争与“左”倾冒险主义对白区工作的严重危害 350

毛泽东等反对“左”倾错误的斗争与“左”倾冒险主义对农村根据地工作的严重危害 359

第七章 反对陈独秀取消主义、罗章龙分裂党的活动的斗争 作者 沙健孙,北京大学教授 于吉楠,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380

一、反对陈独秀取消主义的斗争 380

陈独秀等人与托洛茨基反对派的合流 380

中共中央反对托派的斗争 386

中国托洛茨基反对派政纲的取消主义实质 390

中国托洛茨基反对派在政治上的破产 395

二、反对罗章龙分裂党的活动的斗争 398

罗章龙分裂党的活动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398

罗章龙分裂党的活动 403

罗章龙分裂党的活动的失败 406

第八章 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战争 作者 力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411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412

第一次反“围剿” 412

第二次反“围剿” 415

第三次反“围剿” 419

六次进攻战役 424

第四次反“围剿” 428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430

第五次反“围剿”及其失利 433

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437

第一次反“围剿” 438

第二次反“围剿” 440

打破国民党第三次“围剿”的计划 442

第四次反“围剿” 445

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坚持斗争 448

三、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红四方面军的反敌军围攻 449

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453

五、湘赣等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458

湘赣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458

湘鄂赣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460

赣东北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461

六、毛泽东关于红军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463

一、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467

第九章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作者 力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467

二、遵义会议——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74

三、张国焘对抗中共中央与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 483

四、陕甘边和陕北红军的反“围剿”,红二十五军、陕甘支队长征到达陕北 491

五、红二、六军团长征,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501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501

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506

西路军的斗争及其失败 509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512

六、南方红军游击战争的坚持 515

第十章 文化战线上的反“围剿”斗争 作者 戴知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529

一、坚持革命的旗帜,开展左翼文化运动 529

创办党刊党报 530

组织革命文化队伍 53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社会科学新书的翻译与出版 534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538

新文艺期刊和作品的涌现 542

二、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 544

国民党政府的文化专制主义 544

揭露法西斯暴行,批判“民族主义文学” 546

冲破禁锢,力争进步书刊的出版发行 548

克服关门主义,扩大左翼文化阵地 551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及其意义 557

民族危机的加深,文化知识界的广泛觉醒 565

三、文化反“围巢”斗争的胜利 565

《生活》周刊和“新生事件” 568

国民党文化“围剿”的彻底破产 573

“救国会”的救国运动 576

文化反“围剿”斗争的辉煌业绩 580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的发展 作者 力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584

一、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585

二、中共六大后少数民族工作的开展 589

三、长征中党和红军的少数民族工作 598

四、西北地区党的民族工作的加强与“民族自治”政策的初步实施 605

第十二章 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作者 杨圣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610

一、九·一八事变与中华国土的日益沦丧 610

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折” 610

加紧准备侵占中国东北 612

九·一八事变和日军侵占中国东三省 616

一·二八事变与《淞沪停战协定》 620

日军侵占热河省、向关内扩张与《塘沽停战协定》 623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626

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国 626

席卷神州大地的抗日救亡怒潮 631

三、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武装抗日 639

同部分东北军的合作抗日 639

同冯玉祥合作,建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646

同第十九路军合作抗日反蒋 652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658

东北各地抗日游击队的崛起 658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建立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663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及其艰苦斗争 669

第十三章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作者 杨圣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674

一、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674

日本侵略势力进一步伸向华北 674

对华北经济的加紧掠夺 676

对华北主权的逐步攫取 678

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 685

一二·九和一二·一六运动 687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大风暴 689

走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693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 695

《八一宣言》与《秘密指示信》 696

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696

瓦窑堡会议决议与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702

“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确定 709

三、倡导国共再度合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14

西北“三位一体”大联合局面的形成 714

同西南和华北地方实力派的合作 723

国共两党间的折冲樽俎与军事斗争 728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732

四、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而奋斗 739

中共为巩固国内和平而努力 739

中共全国代表会议 743

“联蒋抗日”与国共谈判 745

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751

第十四章 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作者 沙健孙,北京大学教授 754

一、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土地革命战争 754

二、中国共产党在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 762

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总结历史经验 769

四、在农村和战争的环境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776

党的组织状况与党的建设任务的艰巨性 776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784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严格防止和纠正腐化现象 787

进行党内斗争,开展自我批评 794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799

结束语 8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