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高性能通信网络  原书第2版
高性能通信网络  原书第2版

高性能通信网络 原书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Jean Walrand,(美)Pravin Varaiya著;张艳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109445X
  • 页数:461 页
图书介绍:
《高性能通信网络 原书第2版》目录

出版者的话 1

专家指导委员会 1

译者序 1

前言 1

第1章 概述 1

1.1 通信网络发展史 3

1.1.1 电话网络 4

1.1.2 计算机网络 6

1.1.3 有线电视网络 11

1.1.4 无线网络 13

1.2 网络要素 14

1.2.1 数字化 14

1.2.2 规模经济 15

1.2.3 网络外部特性 16

1.2.4 业务集成 17

1.3 网络的发展前景 17

1.3.1 Internet 18

1.3.2 纯ATM网络 19

1.3.3 有线电视 19

1.3.4 无线网络 19

1.4 小结 20

1.3.5 最后的获胜者 20

1.5 注释 21

习题 22

第2章 网络服务与层次体系结构 25

2.1 应用 26

2.1.1 万维网 26

2.1.4 连网游戏 27

2.1.5 客户/服务器 27

2.2 通信量特性和服务质量 27

2.1.3 基于分组的语音以及视频会议 27

2.1.2 音频流和视频流 27

2.2.1 恒定比特率 28

2.2.2 可变比特率 29

2.2.3 报文 29

2.2.4 其他需求 29

2.3 网络服务 29

2.3.1 面向连接的服务 30

2.3.2 无连接服务 30

2.4 高性能网络 30

2.4.1 通信量增长 30

2.4.2 高性能 31

2.5 网络的各种元素 31

2.5.1 主要网络元素 32

2.5.2 网络元素与服务特性 33

2.5.3 举例 33

2.6 基本网络机制 35

2.6.1 多路复用 36

2.6.2 交换 39

2.6.3 差错控制 42

2.6.4 流控 48

2.6.5 拥塞控制 49

2.6.5 资源分配 49

2.7.1 层次 50

2.7 分层体系结构 50

2.7.2 层次的实现 51

2.8 开放数据网络模型 53

2.9 网络体系结构 56

2.10 网络瓶颈 57

2.11 小结 58

2.12 注释 59

习题 59

第3章 分组交换网 65

3.1 OSI模型和IP模型 65

3.1.1 第一层:物理层 65

3.1.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66

3.1.3 第二层 2a子层:介质访问控制 67

3.1.4 第二层 2b子层:逻辑链路控制 68

3.1.5 第三层:网络层 69

3.1.6 第四层 传输层 70

3.1.7 第五层:会话层 71

3.1.8 第六层:表示层 71

3.1.9 第七层:应用层 72

3.1.10 OSI模型和IP模型总结 72

3.2 以太网 73

3.2.1 物理层 73

3.2.2 MAC 75

3.2.3 LLC 77

3.2.4 局域网互连 78

3.3 令牌环网 81

3.3.1 物理层 81

3.3.2 MAC 82

3.3.3 LLC 83

3.4 FDDI 83

3.5 DQDB 87

3.6 帧中继 89

3.7 SMDS 91

3.8 小结 95

3.9 注释 96

习题 96

第4章 Internet与TCP/IP网络 100

4.1 Internet 100

4.2 Internet协议概述 101

4.3 Internet协议 103

4.3.1 IPv4 103

4.3.2 组播IP 112

4.3.3 可靠组播 113

4.3.4 移动IP 113

4.3.5 IPv6 114

4.4 TCP与UDP 115

4.4.1 应用 117

4.4.2 FTP 118

4.4.3 SMTP、rlogin/TFTP和HTTP 118

4.5 Internet的成功和局限 119

4.6 TCP/IP网络的性能 120

4.6.1 TCP中的窗口尺寸调整 121

4.6.2 对TCP的改进建议 122

4.6.3 对IP的改进建议 123

4.6.4 排队算法 123

4.6.5 标号交换 124

4.6.6 对其他协议的改进建议 125

4.7 小结 127

4.8 注释 128

习题 128

第5章 电路交换网络 133

5.1 电路交换网络的性能 134

5.2 SONET 137

5.3 密集波分复用 145

5.4 光纤到家庭 146

5.4.1 光纤环路载波系统 147

5.4.2 无源光网络 148

5.4.3 无源光子环 150

5.4.4 混合方案 150

5.5 数字用户线路 151

5.5.1 ISDN 151

5.5.2 ADSL 153

5.6 智能网络 156

5.6.1 业务举例 156

5.6.2 智能网络体系结构 158

5.6.3 功能组件 159

5.7 CATV 159

5.7.1 布局 160

5.7.2 CATV分层网络 161

5.7.3 CATV提供的业务 162

5.7.4 MPEG 163

5.8 小结 164

5.9 注释 165

习题 165

第6章 异步传输模式 168

6.1 ATM的主要特征 169

6.1.1 面向连接的服务 169

6.1.2 固定信元大小 171

6.1.3 统计多路复用 174

6.1.4 资源分配 175

6.2 寻址、信号发送和路由 176

6.2.1 ATM寻址 176

6.2.2 信号发送 177

6.2.3 PNNI路由 178

6.3 ATM信元头部结构 181

6.3.1 VCI和VPI 182

6.3.2 其他字段 184

6.3.3 保留的VCI/VPI 184

6.4 ATM适配层 185

6.4.3 类型3/4 186

6.4.1 类型1 186

6.4.2 类型2 186

6.4.4 类型5 187

6.5 管理与控制 187

6.5.1 容错管理 188

6.5.2 传输和拥塞控制 190

6.5.3 网络状态监视和配置 190

6.5.4 用户/网络信令 192

6.6 BISDN 192

6.7 用ATM网络实现互连 193

6.7.2 在ATM上实现LAB仿真 194

6.7.1 AAL5上的多协议封装 194

6.7.3 ATM上的IP 195

6.7.4 ATM上的多协议 198

6.7.5 ATM上的FR和SMDS 198

6.8 小结 198

6.9 注释 199

习题 199

第7章 无线网络 201

7.1 简介 201

7.1.1 无线网络的历史 201

7.1.2 无线通信的前景 203

7.1.3 技术难点 206

7.2 无线信道 207

7.2.1 通路损失 208

7.2.2 屏蔽衰减 209

7.2.3 多路平直衰减和符号间干涉 209

7.2.4 多普勒频移 211

7.2.5 干涉 211

7.2.6 红外与无线电比较 212

7.2.7 无线信道的容量限制 212

7.3.1 调制技术 213

7.3 链路层设计 213

7.3.2 信道编码和链路层重传 214

7.3.3 平直衰减的解决措施 214

7.3.4 符号间干涉的消除方法 215

7.4 信道访问 217

7.4.1 多路访问 217

7.4.2 随机访问 218

7.4.3 频谱规则 220

7.5 网络设计 220

7.5.1 体系结构 220

7.5.2 移动管理 221

7.5.4 网际互连 222

7.5.3 网络可靠性 222

7.5.6 无线网络设计的新模式 223

7.5.5 安全 223

7.6 今天的无线网络 224

7.6.1 蜂窝电话系统 224

7.6.2 无绳电话 227

7.6.3 无线局域网 228

7.6.4 广域无线数据服务 228

7.6.5 寻呼系统 229

7.6.6 卫星网络 229

7.7.1 无线局域网 230

7.6.7 其他无线系统和应用 230

7.7 未来的系统和标准 230

7.7.2 无线自组网 231

7.7.3 IMT-2000 231

7.7.4 高速数字蜂窝 232

7.7.5 固定无线访问 232

7.7.6 HomeRF与蓝牙 233

7.8 小结 233

7.9 注释 233

习题 234

第8章 网络控制 236

8.1.1 概述 237

8.1.2 控制方法 237

8.1 控制目标和方法 237

8.1.3 时间尺度 238

8.1.4 举例 239

8.1.5 服务质量 240

8.2 电路交换网络 241

8.2.1 阻塞 241

8.2.2 路由最优化 243

8.3.1 排队模型 245

8.3 数据报网络 245

8.3.2 关键的排队结果 246

8.3.3 路由最优化 247

8.3.4 拥塞控制 251

8.4 ATM网络 255

8.4.1 控制问题 255

8.4.2 确定性的方法 256

8.4.3 统计过程 263

8.4.4 确定性的过程还是统计性的过程 274

8.5 小结 276

习题 277

8.6 注释 277

第9章 网络控制的数学基础 280

9.1 马尔可夫链 280

9.1.1 概述 280

9.1.2 离散时间 280

9.1.3 连续时间 284

9.2 电路交换网络 288

9.2.1 单交换机 288

9.2.2 网络 290

9.3 数据报网络 293

9.3.1 M/M/1队列 293

9.3.2 离散时间队列 294

9.3.3 Jackson网络 297

9.3.4 MMF源的缓冲区占用 299

9.3.5 阻塞概率的不敏感性 302

9.4 ATM网络 303

9.4.1 确定性方法 303

9.4.2 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大偏差 306

9.4.3 直线大偏差 309

9.4.4 队列的大偏差 310

9.4.5 Bahadur-Rao定理 313

9.5 小结 314

习题 315

9.6 注释 315

第10章 网络经济学 319

10.1 网络服务派生的需求 320

10.1.1 信息商品 321

10.1.2 区位地租 321

10.2 Internet服务提供者 322

10.2.1 一个用户需求模型 323

10.2.2 经验证据 326

10.3 网络计费:理论与实现 329

10.3.1 一个资源模型 329

10.3.2 经济原理 330

10.3.3 实际收费情况 331

10.3.4 Internet的脆弱性 332

10.4 一套用于Internet 连接的计费及供给系统 333

10.4.1 用户经验 333

10.4.2 对不同质量的需求 334

10.4.3 INDEX计费及供给系统 335

10.4.4 INDEX定价与服务供给的灵活性 337

10.5 对单一资源的定价 337

10.5.1 基于用量的计费 339

10.5.2 拥塞费 341

10.5.3 成本回收及最佳链路容量 343

10.6 ATM服务的定价问题 344

10.6.1 关于ATM的资源和服务的一个模型 345

10.6.2 收入最大化 348

10.7 小结 349

10.8 注释 350

习题 350

第11章 光网络 352

11.1 光链路 353

11.1.1 发射器 353

11.1.2 接收器 354

11.1.3 光纤 355

11.1.4 副载波复用 361

11.2 WDM系统 362

11.3 光交叉连接 363

11.4 光局域网 365

11.4.1 单跳局域网 365

11.4.2 多跳局域网 367

11.5 光通道与网络 368

11.5.1 静态波长分配 368

11.5.2 动态波长分配与阻塞 370

11.5.3 环网 370

11.5.4 层次网状网络 371

11.7 注释 372

11.5.5 光网络 372

11.6 小结 372

习题 373

第12章 交换 375

12.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375

12.2 时分交换和空分交换 378

12.3 模块化交换机设计 379

12.4 分组交换 384

12.5 分布式缓冲区 387

12.5.1 热点的影响 390

12.5.2 输入缓冲区 391

12.5.3 热点竞争 394

12.5.4 组播 396

12.6 共享缓冲区 396

12.6.1 组播 397

12.6.2 排队分析 398

12.7 输出缓冲区 398

12.7.1 组播 399

12.7.2 淘汰式交换机 399

12.8 输入缓冲区 400

12.8.1 HOL阻塞 400

12.8.2 克服HOL阻塞 402

12.9 小结 403

12.8.3 组播 403

12.10 注释 404

习题 404

第13章 展望全球多媒体网络 406

13.1 全球网络的性质 406

13.2 技术领域 407

13.2.1 体系结构 408

13.2.3 信号处理 409

13.2.4 应用软件 409

13.2.2 连网 409

13.3 急待解决的问题 410

13.3.1 体系结构 410

13.3.2 服务质量 411

13.3.3 可移动性 413

13.3.4 异构性 415

13.3.5 可伸缩性和可配置性 416

13.3.6 可扩展性和复杂性管理 417

13.3.7 安全性 418

参考文献 419

索引 4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