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伯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30095782
- 页数:766 页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3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组 3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3
第一篇 免疫分子 3
二小鼠和大鼠白细胞分化抗原 4
(一)小鼠的CD分子和CDmAb 5
(二)大鼠的CD分子和CDmAb 6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基本结构 7
一膜本体蛋白质分型 7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构 7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胞膜外区的结构 8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跨膜区的结构 9
(三)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的胞浆区结构 10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的糖基化 11
第三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作用 12
一常用的CD分子 13
(一)与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13
(二)与B细胞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19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24
(二)在临床免疫学中的应用 29
(一)在基础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29
二CD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29
推荐读物 33
第一节 黏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34
一整合素家族 34
第二章 黏附分子 34
(一)VLA组(B1组) 37
(二)白细胞黏附受体组(B2组) 39
(三)血小板糖蛋白质(B3组) 41
(四)B4组 42
(七)B7组 43
(八)B8组 43
(六)B6组 43
(五)B5组 43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4
(一)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 44
(二)a4B1和a4B7识别的IgSF分子 47
(三)同型黏附的IgSF分子 48
(一)选择素分子的基本结构 52
三选择素(selectin)家族 52
(二)选择素家族的组成 53
(三)选择素分子识别的配体 56
四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 57
(一)钙黏着素分子的结构 58
(二)E钙黏着素、N钙黏着素和P钙黏着素 58
五钙黏着素(cadherin)家族 58
(一)血小板膜糖蛋白 59
六其他黏附分子 59
(二)CD44和其他黏附分子 61
(一)蛋白聚糖 64
七细胞外基质 64
(二)胶原 65
(三)多黏附基质蛋白 66
(四)其他细胞外基质 68
一黏附子构象改变影响细胞的黏附作用 69
第二节 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 69
(五)支黏附因子 69
(一)LFA-1分子构象和分布改变对其黏附作用的影响 70
二黏附分子表达数量改变对黏附作用的调节 72
(一)调节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数量的方式 72
(二)其他黏附分子构象的改变对黏附作用的影响 72
(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对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 73
(三)细胞的生长、发育状态对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73
(一)不同黏附分子在黏附过程中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 74
(二)膜结合细胞因子在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黏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74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 74
第三节 黏附分子功能 74
(三)细胞因子在白细胞选择性渗出过程中的作用 76
二黏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分类 76
(二)淋巴细胞的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 78
(一)T细胞前体向胸腺的归巢 78
(三)淋巴细胞向非淋巴组织的归巢 79
(四)淋巴细胞归巢过程中激活黏附作用的分子 80
三黏附分子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80
四黏附分子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81
(一)黏附分子参与细胞间的附着 81
(一)黏附分子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82
五黏附分子与肿瘤 82
(三)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的移动 82
(二)黏附分子参与细胞与基质的附着 82
(二)黏附分子对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 83
六黏附分子与血栓形成 84
(一)黏附分子与动脉凝血 84
(三)黏附分子与肿瘤的诊断 84
第四节 可溶性黏附分子 85
(一)可溶性L选择(sL选择素) 85
(二)黏附分子与静脉凝血 85
(五)可溶性VCAM-1(sVCAM-1) 86
(四)可溶性ICAM-1(sICAM-1) 86
(三)可溶性E选择(sE选择素) 86
(二)可溶性P选择(sP选择素) 86
推荐读物 87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89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 89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89
(一)IgSF的结构特点 93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特点 93
(二)IgSF的功能特点 95
一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 96
(一)Ig重链可变区(V区)基因 9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重排及其多样性 96
(二)Ig重链可变区(C区)基因 97
(三)IgK链基因 97
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98
(一)重组信号序列 98
(四)Igλ链基因 98
(三)V(D)J重排 99
(二)V(D)J重组酶 99
(四)V(D)J与C基因片段的重排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101
(五)Ig基因的转录和轻链、重链合成和装配 102
(六)膜表面Ig重链基因 104
(一)核因子Ig基因转录的调节 作用 105
三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 105
(二)细胞因子对Ig类别转换调节 106
(三)等位排斥和同型排斥 107
四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107
(二)轻、重链不同配对 108
(三)V(D)J连接的多样性 108
(一)胚系中众多的V、D、J基因片段不同的取用和重排 108
(四)体细胞高突变 109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的结构和重排及其多样性 109
(一)TCRa链基因 110
(二)TCRB链基因 110
一TCR基因的结构 110
(一)TCRaB链和TCRγδ链基因重排的顺序 111
二TCR基因的重排 111
(四)TCRδ链基因 111
(三)TCRγ链基因 111
(二)等位排斥 112
(三)再次重排 113
(四)不常发生体细胞高突变 113
(二)N区的插入多于Ig基因 113
三TCR的多样性 113
(一)胚系中有众多的V、D和J基因片段 113
一独特型和抗特型的分类 114
(一)独特型的分类 114
第四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114
(二)独特型的分布 115
(三)抗独特型的分类 115
(一)Jerne的免疫网络学说 116
二免疫网络学说 116
(二)免设网络的其他模型 118
三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19
(一)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 119
(二)抗独特型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120
第五节 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 122
(三)basigin/neturothelin/HT7/gp42/OX47 123
(四)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poliovirusreceptor,PVR/CD155) 123
(二)Thy-1(CD90)与MRCOX-2 123
一含有IgSFV样结构域的分子 123
(一)外周髓磷脂糖蛋白(proteinzero,PO) 123
(三)OBCAM、LAMP和NTM 124
(四)klingon 124
(二)CEPU-1 124
二含有三个IgSFC2样结构域的分子 124
(一)REGA-1 124
(一)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成束蛋白 125
(二)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 125
三含有五个以上IgSFC2样结构域的分子 125
(五)髓磷脂相关糖蛋白 126
(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和神经胶质蛋白 126
(四)神经束蛋白 126
(三)gicerin 126
(十)结肠癌缺失蛋白 127
(九)端脑素 127
(八)接触蛋白 127
(七)瞬时表达的轴突糖蛋白1 127
推荐读物 130
(二)根据细胞因子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分类 131
(一)根据产生细胞分子的细胞种类分类 131
一细胞分子的分类和命名 131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131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131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132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产生和生物学活性 133
一白细胞分类 133
(一)IL-1 134
(二)IL-2 137
(四)IL-4 139
(三)IL-3 139
(五)IL-5 141
(六)IL-6 142
(七)IL-7 146
(八)IL-8 147
(九)IL-9 147
(十)IL-10 148
(十一)IL-11 150
(十二)IL-12 151
(十三)IL-13 154
(十五)IL-15 155
(十四)IL-14 155
(十六)IL-16 156
(十七)IL-17 157
(十八)IL-18 157
(十九)IL-19 158
(二十)IL-20 159
(二十二)IL-22 160
(二十一)IL-21 160
(二十三)IL-23 161
二集落刺激因子 163
(一)IL-3 164
(二)G-CSF 165
(三)M-CSF 167
(四)GM-CSF 168
(五)SCF 169
(七)EPO 171
(六)flt3配体 171
(八)TPO 172
三肿瘤坏死因子和淋巴毒素 175
(一)TNF-a 175
(二)LT-a 178
(三)LT-B 179
四干扰素 180
(一)IPN-a、IFN-B和IFN- 180
(二)IFN-γ 183
五转化生长因子-B(TGF-B) 184
(一)转化生长因子-B 185
(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 187
六趋化性细胞因子 188
(一)趋化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189
(二)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结构 190
(三)几种重要的趋化性细胞因子 190
(四)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193
(五)趋化性细胞因子临床 196
(一)白血病抑制因子 198
七白血病抑制因子和抑瘤素M 198
(二)抑瘤素M 200
八细胞分子中的几个生物学现象 203
(一)膜结合形式的细胞因子 203
(三)细胞因子的天然自身抗体 205
(四)细胞因子载体——α2巨球蛋白 205
(二)细胞因子的天然变异体 205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206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206
(一)胞膜外区属IgSF的细胞因子受体 207
(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211
(三)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 217
(四)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218
(五)TGF-β受体超家族 221
二细胞因子受体中的共有链 221
(二)CDw131 222
(一)gP130(CD130) 222
(三)CD132 223
(一)sCKR的产生机制及作用特点 224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224
(二)sCKR与临床 225
四细胞因子受体中的几个生物学现象 227
(一)微生物基因编码CKR的分子模拟现象 228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232
一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232
(二)“诱骗”受体 232
(三)直接杀伤靶细胞 236
(四)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 236
(二)集落形成法 236
(一)增殖或增殖抑制法 236
二免疫法检测法 237
(一)夹心ELISA 237
(六)抗体形成法 237
(五)趋化作用 237
(二)RIA 238
(三)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238
三核酸标记技术检测法 239
推荐读物 239
(五)同位素标记竞争结合试验 239
(四)膜型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239
(三)补体受体 240
(四)活性片段 240
(二)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 分子和控制分子 240
第五章 补体 240
第一节 概述 240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40
(一)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240
二补体分子结构中的共有基序 241
(一)短共有重复序列 241
三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其生物学活性 243
(一)补体系统的激活 243
(三)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 243
(二)I型血小板反应蛋白重复序列 243
一C1分子 245
(一)C1q 245
第二节 补体固有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245
(二)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245
(二)C1r和C1s 247
二C4因子 248
四C3因子 250
三C2因子 250
五C5因子 253
七C8因子 254
六C6因子和C7 254
八C9因子 255
九B因子 256
十D因子 257
十一P因子 257
第三节 补体调节 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258
一C1抑制物 259
二C4结合蛋白 260
三促衰变因子(CD55) 260
四膜辅蛋白(CD46) 262
五H因子 264
八S蛋白 266
七过敏毒素灭活剂 266
六I因子 266
九CD59 267
十SP40/40 268
十一同源限制因子 268
第四节 补体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270
一C1q受体 270
二Ⅰ型补体受体(CD35) 271
三Ⅱ型补体受体(CD21) 272
四Ⅲ型补体受体(CD11b/CD18) 273
五Ⅳ型补体受体(CD11c/CD18) 273
七H因子受体 274
八C3a/C4a受体和C5a受体(CD88) 274
六Ⅴ型补体受体 274
一补体的遗传多态性 276
第五节 补体的遗传学特征 276
二定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32区的RCA基因家族 277
三定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RCA补体基因家族 278
四定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21区的MHC-Ⅲ类基因 278
推荐读物 279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81
(一)人和小鼠MHC复合体中的基因座 282
一MHC基因分类及其多样性 282
第一节 MHC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 282
(二)MHC基因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284
二MHC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抗原多态性 285
(一)MHC-Ⅰ类分子的结构和分布 285
(二)MHC-Ⅱ类分子的结构和分布 287
(三)MHC抗原的多态性 289
一MHC在抗原呈递中的作用 290
(一)MHC-Ⅰ类分子呈递抗原——细胞溶胶途径 290
第二节 MHC在免役应答中的作用 290
(一)BCR信号转导的启动 291
(二)MHC-Ⅱ类分子呈递抗原——内体/溶酶体途径 293
(三)MHC-Ⅰ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抗原呈递途径的交叉现象 294
(四)MHC-Ⅰ类分子抗原呈递途径中的分了伴侣 295
(五)MHC-Ⅱ类分子抗原呈递途径中的分了伴侣 299
(二)TCR识别抗原的机制 303
(一)MHC限制性的概念 303
二TCR识别抗原的基础——MHC限期性 303
(三)TCR与MHC/抗原肽段的相互作用 304
(一)阳性选择 305
三MHC与T细胞的胸腺选择 305
(二)阴性选择 306
(三)T细胞选择的新发现和新观点 307
第三节 非经典MHC分子和MHC样分子 308
一非经典MHC-类分子 309
(一)CD1 311
二非MHC基因编码的MHC-样分子 311
(二)FcRn 313
(一)MHC分子基因结构 314
一MHC分子基因结构及其转录调控序列 314
(三)病毒编码的MHC-样分子 314
第四节 MHC分子基因表达的调控 314
(二)MHC分子基因转录调控系列 315
(一)结合DNA的转录因子 316
二MHC-II类分子基因的转录因子及其调控机制 316
(二)不结合DNA的转录因子 317
(三)其他辅助转录因子 318
(四)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 319
第五节 MHC与医学实践 320
三MHC-I类分子基因的转录因子及其调控机制 320
(一)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321
一MHC与组织器官移植 321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323
(三)同种异体组织器官移植的发展简史 324
(一)阻断T细胞对感染靶细胞的杀伤 325
二MHC与抗病毒免疫 325
三MHC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326
(二)抑制NK细胞对感染靶细胞的杀伤 326
(二)MHC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机理 327
(一)遗传因素与疾病相关性研究的几个常用参数 327
(三)几种与MHC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病 328
(一)HLA表型检测 330
四HLA配型技术 330
五HLA的其他临床意义 331
(二)HLA基因型检测 331
推荐读物 332
(一)启动子 335
一基因转录的起始 335
第二篇 免疫细胞 335
第七章 转录因子对免疫细胞发育的调节 作用 335
第一节 真核基因的转录 335
(三)RNA聚合酶II转录基因所需的蛋白因子 336
(二)RNA聚合酶II 336
(二)沉默子 337
(一)增强子 337
二基因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 337
(一)转录因子中的重要结构域 338
三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元件 338
(二)转录因子家族 339
第二节 转录因子对造血干细胞发育的调节 作用 348
一转录因子对B细胞发育的调节 作用 349
第三节 转录因子对淋巴细胞发育的调节 作用 349
(一)调节 抗原非依赖阶段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350
(二)调节 抗原依赖发育阶段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353
二转录因子对T细胞发育的调节 作用 357
(一)调节 共同淋巴样细胞向T细胞/NK细胞发育的转录因子 358
(二)调节 T细胞发育成熟的转录因子 360
(三)调节 Th细胞发育分化为Th1/Th2的转录因子 362
第四节 转录因子对髓系细胞发育的调节 作用 365
推荐读物 368
(一)T细胞受体(TCR) 370
一T细胞的表面标记 370
第八章 T淋巴细胞 370
第一节 T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发育分化 370
(二)其他T细胞膜分子 374
(一)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 376
二T细胞的发育和内分化 376
(二)Notch信号途径与T细胞活化 379
(三)成熟T细胞的分化 382
第二节 免疫突触与T细胞活化 384
(一)参与免疫突触形成过程的接头蛋白 386
一免疫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 386
(二)细胞骨架 388
(三)接头蛋白的相互作用及细胞骨架的活化 391
二免疫突触的形成过程 392
(四)其他与免疫突触有关的分子 392
(一)淋巴细胞活化 393
(二)免疫突触的形成过程 394
(三)T细胞膜分了和胞内蛋白分布的动态变化 395
一Th1和Th2细胞亚群 396
第三节 T细胞压群及其功能 396
(四)免疫突触的作用 396
(一)Th1和Th2的膜表面标志 397
(二)Th1和Th2分化的调节 因素 399
(三)Th1和Th2分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 403
(四)Th1和Th2的生物学功能 404
(五)Th1和Th2与疾病的关系 405
(一)Tc细胞亚群及其分化 411
二Tc1和Tc2细胞亚群 411
(二)Tc细胞亚群的功能 412
(三)Tc细胞亚群功能的调节 415
(四)Tc细胞亚群与疾病的关系 417
三抑制住T细胞 419
(一)γδT细胞的表面标志 420
四γδT细胞表面标志 420
(三)γδT细胞识别的抗原 421
(二)γδT细胞的分类 421
(四)γδ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422
(五)γδT细胞的生物学性能 423
(二)NK1.1+T细胞的表面标记 424
(一)NK1.1+T细胞的发育 424
五NK1.1+T细胞 424
(三)NK1.1+T细胞的免疫功能 425
推荐读物 426
(一)B细胞的分化的阶段 428
一B细胞的分化 428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428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和表面标志 428
(二)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调节 作用 429
二B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430
(一)B细胞的CD抗原 431
(三)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432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432
(二)B-1细胞的表面标记 434
(一)B-1细胞的发育和分布 434
第二节 B细胞及其功能 434
一B-1细胞及其功能 434
(三)B-1细胞的功能 435
(一)产生抗原参与体液免疫 436
二B-2细胞及其功能 436
(二)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呈递 438
(一)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439
一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和特性 439
(三)分泌细胞因子调节 免疫应答 439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 439
(二)免疫动物 440
(一)抗原的纯度 440
(二)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440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440
(三)细胞融合 441
(六)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 442
(五)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442
(四)抗体筛选 442
推荐读物 443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443
一NK细胞受体的种类和结构 444
第一节 NK细胞膜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444
第十章 自然杀伤细胞 444
(一)KIR家族 445
(二)ILT/LIR家族 447
(三)自然杀伤活性受体 449
(四)CD94/NKG2家族 450
(五)Ly49家族 452
(六)NKP-P1家族 453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54
二其他NK细胞膜分子 454
第二节 NK细胞受体识别的配体 457
(二)C型凝集素样超常家族和碳水化合物 457
(一)KIR家放识别经典MHC-Ⅰ类分子 458
一经典MHC-Ⅰ类分子配体 458
(二)ILT/LIR家族识别经典MHC-Ⅰ类分子 459
(三)Ly49家族识别经典H-2类分子 460
(一)HLA-E分子 461
二非经典MHC-Ⅰ类分子配体 461
三HLA-I类相关基因产物 462
(二)HLA-G分子 462
(一)CD16介导的信号转导(ADCC) 463
一NK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 463
四其他NK细胞膜分子识别的配体 463
第三节 NK细胞膜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 463
(二)自然杀伤活性介导的信号转导 465
(二)含有ITAM和ITIM免疫受体与信号转导网络的关系 467
(一)识别MHC抑制性受体的信号转换 467
(三)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67
二NK细胞抑制性信号的转导 467
(一)NK细胞的发育分化的场所 468
一NK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468
第四节 NK细胞的分子发育及其生物学活性 468
(三)NK细胞的发育与免疫耐受的获得 470
(二)NK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的调控 470
(一)细胞毒作用 471
二N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471
(三)NK细胞的黏附功能 473
(二)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 473
(四)细胞因子对NK细胞功能的调节 作用 474
一NK细胞的抗感染功能 475
第五节 NK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475
(一)NK细胞抗感染的机制 476
(二)病毒对MHC-1类分子表达和对NK功能的影响 477
推荐读物 478
三NK细胞的其他免疫学功能 478
二NK细胞的抗肿瘤功能 478
(一)单核/巨噬细胞的发育分化及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480
一单核/巨噬细胞的发育和组织分布 480
第十一章 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480
第一节 单核/巨噬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其生物学特性 480
(二)单核/巨噬细胞的组织分布和生物特性 481
(二)炎症巨噬细胞 482
(一)正常巨噬细胞 482
二巨噬细胞亚群及其高度异质性 482
(三)巨噬细胞异质性的意义 483
(三)调节 性细胞因子 484
(二)趋化必细胞因子 484
三单核/巨噬细胞公泌的细胞因子 484
(一)促炎细胞因子 484
(一)甘露糖受体 485
一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 485
第二节 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与先天免疫 485
(二)CD14 486
(三)IL-1受体/Toll样受体超家族 487
(四)清除剂受体家族 489
(八)CR 491
(七)FcR 491
(五)磷脂酰丝氨酸受体 491
(六)整合素αγβ3 491
(一)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天然防卸作用 492
二巨噬细胞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 492
(九)小鼠巨噬细胞表面PRR 492
(三)巨噬细胞的炎症调节 作用 493
(二)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的作用 493
(四)巨噬细胞的组织修复作用 494
(一)人DC发育分化途径 495
二DC的起源和发育 495
第三节 树突状细胞(DC)的起源和发育 495
一DC研究奋勇 495
(一)髓样DC 497
一按照细胞谱系分类的亚群——髓样DC和淋巴样DC 497
(二)小鼠DC发育分化途径 497
(三)其他影响DC产生的因素 497
第四节 DC亚群及其生物学特性 497
(三)DC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的迁移 499
(二)淋巴样DC 499
二按照生物学功能分类的亚群——DC1和DC2 500
(一)人DC1/DC2亚群 501
(一)DC的高度异质性 502
三不同DC的亚群的表面标记 502
(二)小鼠DC1/DC2亚群 502
(三)DC1/DC2调节 Th1/Th1细胞分化的机理 502
(二)DC表面标记 503
(一)巨噬细胞和不成熟DC摄取外源性抗原的机制 504
一巨噬细胞和DC的抗原呈递功能 504
第五节 巨噬细胞和DC参与获得性免疫 504
(二)巨噬细胞和DC加工处理抗原的机制 505
(一)DC与T细胞相互作用中的协同刺激分子 506
二DC与T细胞免疫 506
(三)巨噬细胞和DC在抗原呈递能力上的差异 506
(二)DC与T细胞的相互调节 作用 507
(一)DC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可能机制 508
三DC与B细胞免疫 508
(三)DC与T细胞耐受 508
一DC与病毒感染 509
第六节 DC和临床 509
(二)FDC在维持记忆性B细胞中的作用 509
三DC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510
二DC与肿瘤 510
推荐读物 511
五DC和疫苗 511
四DC与其他疾病 511
一中性粒细胞的颗粒 513
(一)颗粒分类及其特点 513
第十二章 粒细胞 513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 513
(二)颗粒内容物体和颗粒包膜分子 514
(三)调控颗粒发育分化的转录因子 516
(四)颗粒胞吐及其调节 因素 519
(二)NADPH氧化酶 520
(一)呼吸爆发 520
二NADPH氧化酶与呼吸爆发 520
(一)ROI 522
三ROI和RNI 522
(二)RNI 523
(三)RIO和RNI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525
(二)颗粒包膜分子和内容物在中性粒细胞穿血管内皮和组织浸润中的作用 526
(一)参与中性粒细胞穿血管内皮的黏附分子 526
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迁移 526
(一)中性细胞的吞噬功能 527
五中性粒细胞与先天免疫 527
(三)趋化性细胞因子和趋化物质的作用 527
(一)机体抵抗中性粒细胞致组织损伤的机制 528
六中性粒细胞与组织损伤疾病 528
(二)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和细胞毒作用 528
(一)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 529
七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 529
(二)中性粒细胞与疾病关系 529
(三)中性粒细胞损伤组织的机制 529
第二节 嗜酸性粒细胞 530
(三)神经内分泌激素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 530
(二)生物脂类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 530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浸润 531
(二)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内容物分子 531
一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 531
(一)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的形态学特征 531
(二)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对嗜酸性粒细胞迁移浸润影响 532
(一)与嗜酸性粒细胞迁移有关的黏附分子 532
(四)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533
(三)参与组织修复 533
三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533
(一)抗寄生虫免疫 533
(二)参与超敏反应 533
(二)诱发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的因素 534
(一)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种类 534
第三节 嗜碱性粒细胞 534
一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炎性介绍 534
推荐读物 535
二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 535
(一)配件激发的受体交联和聚集 539
一免疫受体信号转导的一般规律 539
第三篇 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 539
第十三章 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539
第一节 概论 539
(三)受体胞浆区的磷酸化 540
(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化 540
二信号分子的特殊结构域 541
(四)胞浆信号分子的蓦集 541
(三)其他结构域 542
(二)结合富含脯氨酸序列的结构域 542
(一)结合磷酸化酪氨酸的结构域 542
(一)接头蛋白 543
三接头蛋白与锚定蛋白 543
(二)锚定蛋白 544
(一)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RTK) 545
一蛋白酪氨酸激酶 545
第二节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545
(二)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NRTK) 548
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552
(一)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553
(二)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555
(一)蛋白激酶C 557
三蛋白丝/苏氨酸激酶 557
(二)MAPK系统 559
四蛋白丝/苏氨酸酯酶 561
一磷脂酰机醇的机制 562
第三节 磷脂 562
(一)PPP家族 562
(二)PPM家族 562
五双特异性磷酸酶 562
(一)PI-3k的结构与分类 563
二磷酸肌醇-3激酶 563
(二)PI-3k的信号转导 565
(一)PLC的结构与分类 566
三磷脂酶C 566
(二)PLC的激活 567
(一)G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568
一G蛋白 568
第四节 G蛋白和小G蛋白 568
(二)G蛋白偶联受体 569
(一)小G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570
二小G蛋白 570
(三)G蛋白的激活与信号转导 570
(三)Rho家族 571
(一)NF-kB的结构与组成 572
一NF-kB 572
第五节 转录因子 572
(二)I-kB的结构与组成 573
(四)NF-kB系统在生物进化中的保守性 575
(三)I-kB激酶 575
(五)NF-kB的活化 576
(六)NF-kB及其相关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577
二NFAT 577
(一)NFAT家族的结构与分布 578
(二)NFAT的活化过程 578
(三)NFAT的转录激活活性 579
推荐读物 580
第十四章 免疫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82
第一节 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信号转导 582
一TCR信号转导机制 583
(一)配体识别引起的TCR聚集 583
(二)Src家族PTK的活化 584
(三)TCR/CD3胞浆区酪氨酸磷酸化 584
(四)SyK家族PTK的募集与活化 585
(五)接头分子的募集与下游分子的活化 585
(六)效应途径 586
二TCR转导不同信号的机制 587
(一)诱导不同反应的模型 588
(二)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TCR介导不同信号的调控环节 588
(一)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作用 589
三TCR信号转导的调节 589
(三)外周血T细胞中TCR介导不同信号的调控环节 589
(二)接头蛋白的作用 590
第二节 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信号转导 591
一BCR信号转导机制 591
(二)Src家族PTK的活化和受体胞浆区的磷酸化 592
(三)Syk家族PTK的募集和活化 592
(四)接头分子的募集和下游分子的活化 593
(五)效应途径 593
二BCR信号转导的调节 594
(一)CD16膜相关分子胞浆区磷酸化 597
第三节 NK细胞受体的信号转导 597
一NK细胞ADCC的信号转导 597
(二)Src、Syk家族PTK的活化 598
二NK细胞自然杀伤作用的信号转导 598
(一)NK细胞受体活化的信号介导 599
(二)NK细胞受体抑制信号的介导 601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Fc受体的信号转导 601
一FcR的信号转导的特点 602
(一)FcR活化性信号转导的特点 602
(二)非活化性FcR信号转导的特点 602
二活化性Fcr的信号转导 603
(一)活化性FcR信号的结构 603
(二)活化性FcR信号的传递 603
(三)活化性FcR信号的效应阶段 604
一脂筏的性质与结构 604
第五节 脂筏与免疫受体的的信号转导 604
(一)脂筏与TCR信号转导 605
二脂筏与免疫受体信号转导 605
推荐读物 606
(二)脂筏与其他免疫受体的信号转导 606
第一节 JAK-STAT途径 608
第十五章 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608
一JAK与STAT分子的结构 609
(一)JAK分子的结构 609
(二)STAT分子的结构 610
(一)JAK-STAT途径信号转导的一般规律 610
二JAK-STAT途径的信号转导过程 610
(三)多条链组成的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JAK-STAT途径 611
(二)单链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JAK-STAT途径 611
三细胞因子受体对JAK与STAT选择性激活 612
(一)细胞因子受体胞浆区结构决定所结合的STAT分子 612
(二)STAT分子功能的特异性 613
四JAK与STAT的生物学特性 613
(一)JAK/STAT基因缺陷的表现 614
(一)JAK激活的其他信号分子 615
(三)STAT与凋亡 615
五JAK与STAT的独立作用 615
(二)JAK/STAT的异常激活与白血病 615
(二)非JAK依赖的STAT活化 616
六JAK-STAT途径的负调节 机制 616
(一)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的去磷酸化作用 617
(二)STAT诱导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 617
(三)活化STAT的抑制蛋白 618
一Ras-MAPK途径信号转导过程 619
(一)Ras的活化 619
(二)MAP激酶的级联激活 619
第二节 Ras-MAPK途径 619
(二)核因子IL-6(NF-IL6) 620
(三)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 620
三Ras-MAPK与JAK-STAT途径的联系 620
(一)活化蛋白1(AP-1) 620
二激活的转录因子 620
(一)JAK激酶参与Ras与MAPK的活化 621
(二)MAPK参与STAT活化 621
(三)Ras-MAPK途径对STAT的负调节 作用 621
四Ras-MAPK途径的负调节 机制 622
(一)蛋白磷酸酶2A 622
(二)MAP激酶磷酸酶1 622
一磷酸肌醇-3激酶 623
(一)磷酸肌醇-3激酶的结构与分型 623
(二)磷酸肌醇-3激酶的活化与功能 623
第三节 磷酸肌醇-3激酶途径 623
二PKB激酶途径 624
(一)PKB的结构与功能 624
(二)PKB的下游信号分子及其作用方式 625
(一)蛋白磷酸酶2A(PP2A)的负调节 作用 626
(二)磷酸酯酶PTEN的负调节 作用 626
三磷酸肌醇-3激酶途径的负调节 626
第四节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信号转导 627
一G蛋白途径 628
二PTK途径 628
三趋化细胞因子受体与HIV感染 628
一TGF-B家族的受体 629
(一)TGF-B家族受体的分型与结构 629
(二)TGF-B家族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及其活化 629
第五节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家族的信号转导 629
二Smad分子 630
(二)Smad分子的结构与特性 630
(一)Smad的命名 630
三Smad介导的信号转导 631
(三)Smad分子的分组 631
四Smad信号转导的调节 异常 632
(一)拮抗性Smad的调节 作用 632
(三)TCF-B受体和Smad分子的突变与肿瘤 633
第六节 多种细胞因子信号在细胞核内的整合 633
(二)MAP激酶的调节 作用 633
推荐读物 634
第一节 细胞骨架及细胞间连接 635
一细胞骨架 635
(一)微丝 635
第十六章 黏附分子的信号转导 635
(二)微管 637
(三)中间纤维 637
二细胞间连接 638
一整合素的相关分子 639
(一)整合素分子的配体——细胞外基质 639
第二节 整合素家族黏附分子的信号转导 639
(二)与整合素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 640
二整合素介导的功能及其信号转导 641
(一)整合素分子参与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 641
(二)整合素分了参与细胞增殖与存活调控 643
(三)整合素分子的外向信号传递 645
(一)钙黏着素分子胞膜外区的聚合 646
第三节 钙黏着素家族黏附分子的信号转导 646
(三)钙黏着素相关复合体的形成与调控 647
(二)钙黏着素细胞浆区结构及其相关分子 647
(四)钙黏着素的其他功能 649
推荐读物 649
(一)Toll/TLR家族成员的结构与功能 651
第一节 Toll/IL-1受体超家族介导的信号转导 651
一Toll/TLR受体超家族介导的信号转导 651
第十七章 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信号转导 651
(二)Toll/TLR家族的组成与结构 653
(三)TLR分布与表达调控 655
(二)IL-1受体辅助蛋白 656
二IL-1受体家族成员的结构与功能 656
(一)IL-1受体 656
(三)IL-18受体 657
(四)T1/ST2 657
三Toll/IL-1受体超家族的其他成员 658
(一)MyD88 658
(二)单Ig区IL-1相关受体 658
(一)信号转导分子 659
(三)植物Toll同源分子 659
四Toll-1受体超家族介导的信号转导 659
(二)Toll-1受体超家族信号转导过程 662
(三)Toll-1受体超家族信号转导的调节 机制 662
(一)NR的结构与表达调控 663
(二)PNR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663
一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途径 663
第二节 病毒诱导的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信号转导 663
(三)PNR途径的调节 机制 664
(一)双链RNA对JNK激酶的活化 665
(四)PMR途径与疾病的关系 665
二JNK激酶途径 665
推荐读物 666
(二)病毒感染活化JNK激酶的其他途径 666
第一节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超家族 667
第十八章 死亡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667
一TNFRI超家族与TNF超家族的结构徒刑征 668
(一)TNFR超家族的结构特征 668
(二)TNF超家族的结构特征 669
(一)TNRRI、TNRFII、LF-βR与TNF-a、LT-a、LT-B 671
二死亡受体、相关TNFR超家族成员及配体 671
(二)Fas、DeR3与FasL 674
(三)DR3与TWEAK 677
(四)TRALL及其受体 678
(一)CD27与CD27L 679
三TNFR超家族其他成员及配体 679
(二)CD30与CD30L 680
(三)OX-40与OX-40L 681
(四)4-1BB与4-BBL 682
(五)RANK、OPG与RANKL 682
(六)LIGHTR和LIGHT 684
(七)LNGFR 685
(八)AITR与AITRL 685
(九)BCMA 685
一参与死亡受体信号转导的接头蛋白 686
(一)死亡结构域蛋白 686
第二节 死亡受体的信号转导 686
(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家族 688
二死亡受体的信号转导 691
(一)Fas的信号转导 691
(二)TNFRI的信号转导 692
(四)DR4和DR5的信号转导 694
(三)DR3的信号转导 694
第三节 caspase蛋白酶与凋亡的效应阶段 694
一caspase家族的结构与分类 695
二ICE亚类caspase蛋白酶 697
(一)caspase-1(ICE) 697
(二)ICE亚类其他成员的结构与功能 698
三凋亡启动亚类caspase蛋白酶 699
(一)caspase-8 700
(二)其他凋亡启动亚类caspase蛋白酶 701
(一)caspase-3 702
四凋亡效应亚类caspase蛋白酶 702
(二)其他凋亡效应亚类caspase蛋白酶 703
(三)凋亡效应亚类caspase蛋白酶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 703
第四节 线粒体与凋亡信号的调控 705
一线粒体细胞凋亡 705
(一)线粒体参与细胞凋亡或坏死的途径 705
(二)凋亡细胞线粒体的变化 706
(一)Bcl-2家族成员的组成与结构 706
二Bcl-2家族及凋亡信号的调控 706
(二)Bcl-2家族拮抗与促进凋亡的作用机制 707
推荐读物 708
附表1CD分子的主要特征 709
附表2小鼠CD分子的主要特征 724
附表3小鼠Ly分子的命名 738
附表4大鼠CD分子的主要特征 740
汉英索引 746
英汉索引 755
(二)Ras家族 571570
- 《健康无忧·养生保健系列 癌细胞的真相 将癌症扼杀于摇篮之中》(中国)郑红刚 2019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 2018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细胞生物学 第2版》梁卫红 2019
- 《细胞之谜》纸上魔方著 2013
- 《高分子材料》刘瑞雪,高丽君,马丽主编 2018
-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王彦芹 2017
- 《高分子材料与加工实验教程》刘昕责任编辑;(中国)胡扬剑,舒友,罗琼林 2019
- 《细胞生物学实验与习题指导》鲍明升主编 2019
- 《旅行生活中的分子奥秘》张国庆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