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心灵之约  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
心灵之约  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

心灵之约 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杰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7031574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国传统诗学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融会贯通于天地一气的理论体系基本建构进行梳理整合,对建立在一物两体心理模式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诗学所具有的创作与接受虚实相生的一体化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
《心灵之约 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目录

前言 1

上编 从原型到元型——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方法论思考 3

第一章 水中之月——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原型理论方法 3

第一节 一名三义:《易》所标示的解释学境界 3

一、《易》的两种解释学特性 3

二、《易》一名而含三义之辨析 6

三、《易》对文学阐释的方法论启示 11

第二节 两种路数:进入解释学境界的原型方法论途径 12

一、何谓原型:功能与途径 12

二、从发生学角度对原型的生成性研究 15

三、从遗传学角度对原型的影响性研究 18

一、原型阐释的简易性品格 23

第三节 三重品格:原型阐释的解释学魅力 23

二、原型阐释的变易性品格 30

三、原型阐释的不易性品格 33

第二章 水中觅月——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原型实证分析 47

第一节 对艺术起源于巫术的两点新认识 47

一、从巫术的思维特征看艺术起源于巫术 48

二、诗言志原本就是一个巫术文化命题 53

第二节 文学传统中的文化隐型式样 60

一、何谓文化隐型式样 60

二、文学中天人关系的中西比较 63

三、文学中语言结构的中西比较 68

第三节 原型体验与意境创造 73

一、采撷民俗风情 74

二、移用巫术境界 79

三、体验原型情境 88

第三章 万水一月——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原型终极模式 96

第一节 华夏文化元型:气 96

一、何谓元型:原型中的原型 96

二、华夏文化元型:气一云一龙 100

(一)气生万物 101

(二)云象气形 102

(三)召云者龙 103

三、华夏文化元型的本愿意蕴 104

(一)气原型所内含的原始心理模式 105

(二)气原型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义 107

第二节 天地一气与天人合一 110

一、困惑中的猜想 111

二、精气之说 114

三、元气之说 119

四、气本体论 123

第三节 气分阴阳与阴阳变易 126

一、男女构精与天地?缊 127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130

三、阴阳之道的阐释功能 133

下编 以元型诠诗学——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本体论建构 141

第四章 天地一气 函三为一——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建构 141

第一节 养气:凝为性发为志散为文 141

一、作为宇宙本原与生命本原的天地一气 141

二、谈气即是谈诗 145

三、养气说要义辨析 149

(一)行之乎仁义之途以养浩然正气 149

(二)游之乎诗书之源以养书卷文气 151

(三)览之乎自然之象以养造化真气 153

(四)听之乎心源之语以养虚空静气 156

第二节 气象:心之营构则情之变易为之 159

一、气象说的发生学考察 159

(一)从以气论诗文说起 159

(二)气象说的发生学考察 164

二、从气象说看中国传统诗学的作品观念 179

(一)凡象皆气:气象即生命之象 179

(二)诗象其心:作品内容之气象 182

(三)气形于言:作品形式之气象 186

(四)诗中有人:作品风格之气象 191

三、气象说对作品的审美要求 196

(一)作品气象要具有整体性 197

(二)作品气象要具有生动性 200

(三)作品气象要具有新颖性 203

第三节 遇合:遇者因乎情诗者形于遇 207

一、吾心即是宇宙:主体泛化中的审美主客体统一 207

二、诗者形于遇: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审美心理同构 210

三、几例创作与接受一体化传统审美心理遗存形式辨析 216

第一节 一物两体:文化原型与阐释模式 223

一、何谓一物两体 223

第五章 一物两体 虚实相生——中国传统诗学的本质特征 223

二、一物两体的文学阐释功能 227

第二节 向阅读敞开的创作之门 230

一、化实为虚:唯道集虚与因心造境 230

(一)唯道集虚:审美对象的把握 230

(二)因心造境:表现对象的构创 233

二、化虚为实:言不尽意与立象尽意 236

(一)借物寓情以形传神 236

(二)化意为言以言传意 239

第三节 走进创作的阅读之路 247

一、化实为虚:化言为象与披文人情 249

(一)化实为虚即是化言为象 249

(二)化实为虚即是披文人情 254

二、化虚为实:象外之象与味外之味 259

(一)化虚为实即求象外之象 261

(二)化虚为实即得味外之味 265

第六章 穿越境界 探本溯源——中国传统诗学的终极思考 273

第一节 重气之旨:境界说的探本倾向 274

一、何谓探本倾向 274

二、境界说的探本倾向 278

第二节 情景交融:境界说的本义辨析 284

一、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284

二、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 288

第三节 天地一气:境界说的原型阐释 291

一、天地一气与传统诗学的应物斯感 294

二、天地一气与传统诗学的神与物游 2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