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解构与传承  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解构与传承  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解构与传承 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苗润田著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3311140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世所公认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绵延发展两千多年,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和稳定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远播海外,构成东亚文明的内核,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儒家所提倡的“有教无类”、“仁者爱人”、“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已经超越了时代与民族的限制而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发掘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吸收与融合,是传承中华文明,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学人的神圣历史使命。曲阜师范大学设学于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一向以研究孔子儒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己任。建校近五十年来,孔子、儒学研究从未间断,在科学研究、学科梯队、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是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的挂靠单位,孔子文化学
《解构与传承 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目录

总序 宋焕新 1

一、孔子文化观研究 1

(一)古今文化的断裂和文化精神的迷失之论 1

(二)传统文化价值的诠释 5

(三)返本开新的文化努力 9

二、孔子人性思想浅论 13

(一)思想内容论 13

(二)思想价值论 17

(三)思想地位论 20

(一)理性的选择:重义轻利 23

三、论孔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23

(二)历史的传承及其双重作用 26

(三)走出误区 31

四、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异同 34

(一)轴心文化的共同开拓 34

(二)近似的哲人之思 36

(三)异点论要 43

五、孟子思想论要 46

(一)仁政学说 46

(二)性善论 51

(三)“天人合一”论 55

六、孟子认识论的非先验主义因素 60

(一)事迹和著作 66

七、鲁仲连的儒学思想研究 66

(二)儒学思想论要 71

八、明清儒学散论 78

(一)明清儒学的嬗变 78

(二)明初儒学研究 90

九、儒家“良知”学说的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 113

(一)“良知”的发现与阐释 113

(二)“良知”说的理论价值 117

(三)时代呼唤“良知” 120

(一)儒家的知行之思 124

十、“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儒家知行学说的现代思考 124

(二)知行之思的动机和目的 129

(三)知行二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问题 133

十一、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37

(一)教育意义论 137

(二)教育方法论 143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148

十二、儒家人生理想研究 154

(一)“天下有道、“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 154

(二)“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 158

(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生活理想 163

十三、中西义利思想的比较研究 169

(一)中国义利思想的历史发展 170

(二)西方义利思想的嬗变 175

(三)中西义利思想的异同 180

十四、人生哲学的历史考察 184

(一)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184

(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189

(三)享乐主义人生哲学 192

(四)禁欲主义人生哲学 194

(一)什么是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197

十五、论历史上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197

(二)中国儒家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200

(三)西方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203

(四)几点看法 208

十六、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 210

(一)儒学宗教论的提出 211

(二)近代学者的论争 214

(三)现当代学者的分歧 221

十七、牟宗三儒学宗教论研究 228

(一)理、事二分的宗教观 228

(二)作为宗教的儒教之论 233

(三)儒教论的指向 239

十八、儒学宗教论的两种进路——以牟宗三、任继愈为例 245

(一)学术动机和目的:高扬与批判 245

(二)两种儒教观:普通宗教与特殊宗教 249

(三)合理性问题:几点保守的看法 254

十九、儒学与现代化的中介 258

(一)非理性选择 258

(二)理性选择与纸上谈兵 259

(三)中介问题 261

二十、“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辩正 263

(一)问题的提出 263

(二)言外之意与言内之意 264

(三)“移”与“不移”与“性近习远”的关系 266

二十一、论《庄子·天下篇》的儒家思想倾向 271

(一)关于《天下篇》的作者问题 271

(二)《天下篇》的儒家思想倾向 272

(三)《天下篇》何独以未述孔子 278

二十二、释“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280

(一)误释 280

(二)正义 281

(三)宋钘的学派归属 283

二十三、“五四”对孔学批判的理论成果需要总结 286

二十四、科技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也谈儒家思想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2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