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宋焕新 1
一、孔子文化观研究 1
(一)古今文化的断裂和文化精神的迷失之论 1
(二)传统文化价值的诠释 5
(三)返本开新的文化努力 9
二、孔子人性思想浅论 13
(一)思想内容论 13
(二)思想价值论 17
(三)思想地位论 20
(一)理性的选择:重义轻利 23
三、论孔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23
(二)历史的传承及其双重作用 26
(三)走出误区 31
四、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异同 34
(一)轴心文化的共同开拓 34
(二)近似的哲人之思 36
(三)异点论要 43
五、孟子思想论要 46
(一)仁政学说 46
(二)性善论 51
(三)“天人合一”论 55
六、孟子认识论的非先验主义因素 60
(一)事迹和著作 66
七、鲁仲连的儒学思想研究 66
(二)儒学思想论要 71
八、明清儒学散论 78
(一)明清儒学的嬗变 78
(二)明初儒学研究 90
九、儒家“良知”学说的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 113
(一)“良知”的发现与阐释 113
(二)“良知”说的理论价值 117
(三)时代呼唤“良知” 120
(一)儒家的知行之思 124
十、“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儒家知行学说的现代思考 124
(二)知行之思的动机和目的 129
(三)知行二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问题 133
十一、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37
(一)教育意义论 137
(二)教育方法论 143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148
十二、儒家人生理想研究 154
(一)“天下有道、“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 154
(二)“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 158
(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生活理想 163
十三、中西义利思想的比较研究 169
(一)中国义利思想的历史发展 170
(二)西方义利思想的嬗变 175
(三)中西义利思想的异同 180
十四、人生哲学的历史考察 184
(一)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184
(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189
(三)享乐主义人生哲学 192
(四)禁欲主义人生哲学 194
(一)什么是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197
十五、论历史上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197
(二)中国儒家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200
(三)西方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203
(四)几点看法 208
十六、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 210
(一)儒学宗教论的提出 211
(二)近代学者的论争 214
(三)现当代学者的分歧 221
十七、牟宗三儒学宗教论研究 228
(一)理、事二分的宗教观 228
(二)作为宗教的儒教之论 233
(三)儒教论的指向 239
十八、儒学宗教论的两种进路——以牟宗三、任继愈为例 245
(一)学术动机和目的:高扬与批判 245
(二)两种儒教观:普通宗教与特殊宗教 249
(三)合理性问题:几点保守的看法 254
十九、儒学与现代化的中介 258
(一)非理性选择 258
(二)理性选择与纸上谈兵 259
(三)中介问题 261
二十、“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辩正 263
(一)问题的提出 263
(二)言外之意与言内之意 264
(三)“移”与“不移”与“性近习远”的关系 266
二十一、论《庄子·天下篇》的儒家思想倾向 271
(一)关于《天下篇》的作者问题 271
(二)《天下篇》的儒家思想倾向 272
(三)《天下篇》何独以未述孔子 278
二十二、释“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280
(一)误释 280
(二)正义 281
(三)宋钘的学派归属 283
二十三、“五四”对孔学批判的理论成果需要总结 286
二十四、科技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也谈儒家思想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