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思想探研
中国哲学思想探研

中国哲学思想探研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清芳著
  • 出 版 社: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
  • 页数:13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思想探研》目录

潘著「中国哲学思想探研」序 1

施序 1

自序 1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迷思 1

目次 1

第二章 登中国哲学殿堂之道—一把开启中国哲学殿堂的钥匙 5

第一节 「中西哲学分野」浅述 5

第二节 登中国哲学殿堂必备之心境 6

(一)现实的照顾必须忘记,名利的牵挂必须不在意 6

2.不执著于权威 7

(二)要有不为成规成矩,乃至一切成套的东西所粘缚的「逸气」 7

1.不执著于文字概念 7

3.不执著于问题 8

4.不执著于自我概念 8

(三)对于现象常有不稳之感与陌生之感 9

第三节 登中国哲学殿堂所必须有之体认 10

第三章 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源 14

第一节 地域方面 14

第二节 血缘方面 16

第一节 特重「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 18

第四章 中国哲学思想的特色(特性、特征、基本精神)暨其批判 18

第二节 实践理性 19

第三节 追求天人合一、体用不二、情理交融、主客同构 22

第四节 具有强固的涵摄性、包容性 23

第五节 呈展诗情画意、生机活泼的境界美 24

第六节 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25

第五章 研究中国哲学的途径 28

第一节 研究中国哲学错误的方式 28

(一)生吞活剥式 28

(二)机械概括式 28

(四)天才直觉式 29

(三)历史化约式 29

第二节 研究中国哲学的正确途径 30

(一)在方法上有充分的自觉 30

(二)对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区别有明晰的概念 33

(三)具有锐利的批判精神 34

(四)推扩反躬的体验 35

(五)重视直观证悟 37

(六)多样化的研究 39

第一章 儒家仁学的建构与开展 41

第一节 「仁学」建构的背景 41

第二篇 析论 41

第二节 「仁学」的结构 42

第三节 「仁学」的开展 46

第四节 「仁学」的反省与批判 47

第二章 老子思想综论 49

第一节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对老子所谓「道」与「得道」方法的再反省 49

第二节 老子思想总评 53

第三章 杨朱学说简述 56

第四章 墨家思想概述 57

第二节 庄子所谓「道」的义蕴 59

第一节 前言 59

第五章 庄子哲学初探 59

第三节 庄子所谓「知」的概念 63

第四节 《庄子·逍遥游》所凸显逍遥义的检讨 64

第五节 庄子语言哲学述要 67

第六章 简述荀子思想的特征暨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75

第七章 益人神智的韩非子 76

第八章 简论秦汉思想—兼论董仲舒思想 81

第九章 魏晋玄学概说 81

第一节 魏晋玄学简述 85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评价 86

第一节 释「致知」「格物」 88

第十章 格物致知说 88

第二节 释「致知在格物」 89

第三节 释「物格而后知至」 90

第四节 朱子格致补传评议 91

第五节 评王阳明格致说 96

第十一章 知行关系研探 98

第十二章 「义利之辨」析义 103

第一节 「义」、「利」的实质内涵 103

第二节 论「义利之辨」 104

第十三章 论孝 106

第一节 传统儒家孝的伦理模式 106

第二节 现代西洋孝的伦理模式 107

第三节 现代化的孝的伦理模式 108

第十四章 谈人性 110

第一节 有关处理人性态度问题 110

第二节 中国言性之进路 111

第三篇 综论 117

中国哲学何去何从—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文化的出路与中国哲学的具体研究方向 117

注释第一篇 123

第二篇 126

第三篇 131

重要参考书目 1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