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理化测试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汉文,任颂赞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43905248
- 页数:913 页
序一 1
序二 1
前 言 1
第一篇 概 论 1
1. 工厂理化测试的重要性和地位 1
目 录 1
2.2 毛坯及半成品工序间理化检验 2
2.3 成品及外购外协件的理化检验及产品质量评定工作 2
2.1 进厂原材料及辅料的理化检验 2
2. 工厂理化测试的作用和任务 2
2.4 工艺改进试验的理化检验工作 3
2.5 工艺材料的科研工作 3
2.6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材料国产化工作 3
2.7 失效分析工作 4
2.8 理化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及工厂测试方法和标准的制定 4
3. 工厂理化试验室的组织机构 4
3.1 工厂理化试验室的规模 4
3.2 工厂理化试验室的专业设置及其作用 5
3.2.1 化学分析室的主要任务 5
3.2.4 金属物理试验室的主要任务 6
3.2.5 电子显微镜室的主要任务 6
3.2.2 金相试验室的主要任务 6
3.2.3 力学性能试验室的主要任务 6
3.2.6 光谱分析室的主要任务 7
3.2.7 无损探伤室的主要任务 7
3.3 工厂理化试验室的一般组织体系 7
参考文献 9
第二篇 分析化学 10
4.概述 10
4.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10
4.2.2 常量、半微量和微量分析 11
4.2.3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11
4.2.1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11
4.2 分析方法的分类 11
4.2.4 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 12
5. 试样的制备和溶(熔)解 12
5.1 取样对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12
5.2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 13
5.2.1 取样总则 13
5.2.2 炉前分析取样 13
5.2.3 成品分析取样 13
5.3 生铁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14
5.3.1 炉前取样 14
5.3.2 成品取样 14
5.3.3 试样的制备 14
5.4.2 钨铁、钼铁、高碳铬铁、硅铬合金、磷铁等的制样 15
5.4.1 总则 15
5.4 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制备 15
5.4.3 中碳铬铁、低碳铬铁、微碳铬铁的制样 16
5.4.4 金属锰的制样 16
5.4.5 金属铬的制样 16
5.5 矿石原料试样的制备 16
5.5.1 矿堆中取样 16
5.5.2 车厢(火车)中取样 16
5.5.3 运输皮带上取样 17
5.5.4 铁矿石试样的制备 17
5.6 炉渣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18
5.6.1 炉渣试样的采取 18
5.5.5 非铁矿石试样的制备 18
5.6.2 炉渣试样的制备 19
5.7 试样的溶(熔)解 19
5.7.1 溶解分解法 19
5.7.2 熔融分解法 21
5.7.3 试样分解方法和溶(熔)剂的选择 23
6.化学分析 24
6.1 分光光度法 24
6.1.1 概述 24
6.1.2 物质的颜色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5
6.1.3 光的吸收定律——朗白、比耳定律 26
6.1.4 显色反应及影响显色反应诸因素 29
6.1.5 测定条件的选择 32
6.1.6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34
6.1.7 光度测定中标准溶液的配制 40
6.1.8 三元络合物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 40
6.2 滴定分析法 42
6.2.1 概述 42
6.2.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43
6.2.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法 44
6.2.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45
6.2.5 酸碱滴定 47
6.2.6 氧化还原滴定 59
6.2.7 络合滴定 65
6.2.8 沉淀滴定 71
6.3 重量分析法 72
6.3.1 概述 72
6.3.2 溶解度和溶度积 73
6.3.3 对沉淀式和称量式的要求 73
6.3.4 影响沉淀完全的诸因素 74
6.3.5 共沉淀现象及其消除 76
6.3.6 进行沉淀的条件 77
6.3.7 重量分析的计算公式 78
6.4 电化学分析方法 78
6.4.1 电解分析法 78
6.4.2 库仑分析法 81
6.4.3 电位分析法 84
6.4.4 电导分析法 90
7. 近代仪器分析 92
7.1 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法 92
7.1.1 概述 92
7.1.2 基本原理 93
7.1.3 光谱仪的结构 94
7.1.4 操作上注意点、干扰修正与强度值的校正 97
7.2 X射线荧光分析法 98
7.2.1 概述 98
7.2.2 X射线的基本知识 99
7.2.3 X射线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与仪器结构 101
7.3.2 基本原理 104
7.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04
7.3.1 概述 104
7.3.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05
7.3.4 干扰及抑制 109
7.3.5 定量分析方法 111
7.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12
7.4 钢中氢、氧、氮分析方法 115
7.4.1 钢中氢的分析 115
7.4.2 钢中氧的分析 120
7.4.3 钢中氮的分析 125
8.1.1 环境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127
8. 环境分析化学 127
8.1 概述 127
8.1.2 环境分析化学的工作对象 128
8.1.3 环境分析方法 129
8.2 环境污染物 129
8.2.1 水体中的污染物 129
8.2.2 大气中的污染物 130
8.2.3 土壤中的污染物 131
8.2.4 生物体中的污染物 131
8.3 工业废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31
8.3.1 水样的采集 131
8.3.2 水样的保存 132
8.4 工业废气样品的采集 134
8.4.1 采样点的布设 134
8.5 工业废水及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的分析测定 136
9. 误差和数据处理 138
9.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38
9.1.1 分析误差 138
9.1.2 准确度 138
9.1.3 精密度 139
9.1.4 灵敏度与检测限 139
9.2 数据处理 140
9.2.1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140
9.2.2 离群数据的取舍 141
9.3 回归分析 143
9.3.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43
9.3.2 相关系数 144
9.3.3 回归线的精密度 144
10. 实验室特种器皿的使用维护和实验室安全技术 145
10.1 铂器皿的使用与维护 145
10.2 镍坩埚的使用与维护 146
10.3 银坩埚的使用与维护 146
10.4 石英坩埚的使用与维护 146
10.5 玛瑙乳钵的使用与维护 146
10.7.1 一般守则 147
10.7 化学分析实验室安全技术 147
10.6 塑料制品的使用与维护 147
10.7.2 危险物品及电器设备的安全须知 148
10.7.3 废液的处理 149
10.8 实验室灭火措施 149
10.9 实验室急救措施 150
参考文献 151
第三篇 金相试验 152
11. 宏观组织试验 152
11.1 宏观组织浸蚀法及其应用 153
11.1.1 宏观组织浸蚀方法 153
11.1.2 宏观组织浸蚀剂 153
11.1.3 宏观浸蚀组织的分类 154
11.1.4 宏观组织浸蚀方法的应用 156
11.2 断口试验 165
11.2.1 断口试验方法 165
11.2.2 断口试验的应用 165
11.3 印痕法 167
11.3.1 硫印 167
11.3.2 氧化物印 168
11.3.3 磷印 168
12. 光学金相试样的制备 169
12.1 取样 169
11.4 宏观组织试验标准 169
11.3.4 铅印和铅渗出试验 169
12.2 试样的切割 170
12.2.1 破断 170
12.2.2 机械切割 170
12.2.3 电火花线切割 172
12.3 试样夹持与镶嵌法 173
12.3.1 夹子 173
12.3.2 粘结法 174
12.3.3 镶嵌 174
12.3.4 边缘保留 176
12.4 试样的磨削与抛光 177
12.4.1 磨光 177
12.4.2 抛光 178
12.4.3 各类材料的抛光方法 183
12.5 金相组织显示 189
12.5.1 化学浸蚀法 189
12.5.2 电解浸蚀法 192
12.5.3 其他浸蚀方法 192
12.5.4 干涉膜显示法 194
12.5.5 各种材料的组织显示方法 197
13.光学显微镜 207
13.1 光学理论基本概念 207
13.2 光学显微镜 208
13.2.2 聚光镜系统 209
13.2.1 照明系统 209
13.2.3 滤光器 210
13.2.4 物镜 210
13.2.5 目镜 212
13.2.6 载物台 213
13.2.7 分辨率和景深 213
14. 光学显微技术中的检测方式 217
14.1 明场照明 217
14.2 暗场照明 219
14.3 偏振光的应用 219
14.4 相衬照明 220
14.5 干涉技术 220
15. 彩色金相技术 222
15.1 颜色光学基本概念 223
15.1.1 颜色视觉 223
15.1.2 彩色衬度 223
15.2 干涉膜金相学原理 224
15.3 彩色金相试验方法 225
15.4 彩色金相技术的应用 225
15.4.1 合金成分偏析显示 225
15.4.2 合金的组织显示与鉴别 226
15.4.3 晶粒位相的显示 226
16.1 高温低温金相技术 227
16. 光学金相试验中的特种方法 227
15.4.5 产品检验和质量分析 227
15.4.4 残余奥氏体量的定量测定 227
16.2 现场金相试验 228
16.3 特殊载物台 228
16.4 电视监视器 228
17. 照相技术 229
17.1 显微照相 229
17.1.1 获得良好的显微照片的条件 229
17.1.2 黑白照相 229
17.1.3 彩色显微摄影 230
17.2 宏观照相 231
17.3.1 感光负片的冲洗 232
17.3 暗室技术及其它 232
18. 显微硬度试验 233
17.3.2 印相与放大 233
18.1 显微硬度试验方法 234
18.2 显微硬度测量的误差 236
18.3 硬度值的换算 237
18.4 显微硬度试验的应用 238
19. 定量金相学 242
19.1.2 试样制备 243
19.1.3 视场选择 243
19.1.1 取样 243
19.1 定量金相测量对试样的要求 243
19.2 组织梯度测量 244
19.2.1 脱碳层深度 244
19.2.2 表面热处理层深度 244
19.2.3 涂层厚度 247
19.3 体视学术语 247
19.4 体积分率 248
19.4.1 面分析 249
19.4.2 线分析 249
19.4.3 点计数 249
19.4.4 误差的统计分析 250
19.5 晶粒大小 252
19.4.5 方法对比 252
19.5.1 与晶粒大小测量有关的问题 253
19.5.2 晶粒大小测定方法 254
19.5.3 双重晶粒组织 258
19.5.4 双相组织的晶粒度 259
19.5.5 Snyder-Graff截点法 259
19.5.6 晶粒大小分布 259
19.6 夹杂物 260
19.6.1 图片比较法 260
19.6.2 非图片评定法 261
19.6.3 夹杂物的变形能力 262
19.8.1 平均自由程和平均间距 263
19.7 线长度 263
19.8 间距 263
19.8.2 片间距 264
19.9 接触率 265
19.10 形状 266
19.11 电子金相试验中的定量测量 267
19.12 断口定量分析 267
19.13 图像分析仪与定量金相学 270
参考文献 270
附录 271
20. 电子显微分析基本原理 354
20.1 电子的性质 354
第四篇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354
20.2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有关信息 355
20.2.1 电子散射 355
20.2.2 电子与固体物质作用产生的信息 357
20.2.3 各种信息在电子光学微观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360
21.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应用 361
21.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 361
21.1.1 电子光学基础及透射电镜的原理 361
21.1.2 电磁透镜的光学特性 362
21.1.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65
21.2.1 复型制样方法 367
21.2 透射电子显微镜试样制备方法 367
21.2.2 金属薄膜试样的制备方法 370
21.3 复型像及其应用 371
21.3.1 复型试样成像原理 371
21.3.2 复型像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 372
21.4 电子衍射及其应用 376
21.4.1 电子衍射的原理 376
21.4.2 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 379
21.4.3 电子衍射花样 380
21.4.4 电子衍射花样的分析及指数标定 381
21.5 金属薄膜衍衬像及应用 395
21.5.1 衍衬成像原理 395
21.5.2 衍衬像分析应用 397
21.6 分析电子显微镜 401
21.6.1 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402
21.6.2 薄晶体X射线显微分析仪 404
21.6.3 特殊分析方法 404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 405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405
22.1.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405
22.1.2 扫描电镜中的各种图像的特点及应用 408
22.1.3 扫描电镜观察用的样品制备方法 414
22.1.4 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417
22.1.5 几种特色扫描电镜简介 419
22.2.1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的原理及结构 421
22.2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 421
22.2.2 X射线谱仪 423
22.2.3 电子探针样品制备 429
22.2.4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430
23. 表面分析仪器及应用 435
23.1 俄歇电子能谱仪及应用 435
23.1.1 俄歇电子分析原理 435
23.1.2 俄歇电子能谱仪的结构 435
23.1.3 试样制备及处理 437
23.1.4 俄歇电子能谱测量方法 437
23.1.5 俄歇分析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438
23.2.1 XPS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 444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应用 444
23.2.2 X光电子谱仪的应用 445
23.3 离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及应用 447
23.3.1 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 447
23.3.2 离子探针工作原理及结构 448
23.3.3 离子探针分析方法的应用 449
参考文献 451
第五篇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452
24. 拉伸试验 452
24.1 应力和应变 452
24.2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454
24.3.1 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455
24.3 拉伸试验机 455
24.3.2 机械式拉力试验机 456
24.3.3 电子式材料试验机 457
24.3.4 电液伺服式材料试验机 458
24.4 试验及试验值的计算 458
24.4.1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458
24.4.2 拉伸试验条件 464
24.4.3 屈服点的测定 464
24.4.4 对微量塑性变形抗力的测定 465
24.4.5 抗拉强度的测定 469
24.4.6 各类伸长率的测定 470
24.4.8 弹性模量的测定 472
24.4.7 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472
24.4.9 硬化指数的测定 473
24.4.10 主要拉伸性能数值修约规则 474
24.5 缺口拉伸试验 474
24.6 高温拉伸试验 475
25. 压缩、弯曲和剪切试验 477
25.1 压缩试验 477
25.2 弯曲试验和抗弯试验 478
25.2.1 弯曲试验 479
25.2.2 抗弯试验 480
25.3 剪切试验 483
26.1 扭转试验的意义和特点 485
26. 扭转试验 485
26.2 扭转图及扭转公式 486
26.3 扭转试验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 487
26.4 扭转试样的断口分析 490
27. 硬度试验 491
27.1 布氏硬度试验 491
27.2 洛氏硬度试验 498
27.3 维氏硬度试验 505
27.4 肖氏硬度试验 514
27.5 里氏硬度试验 515
27.6.1 锤击式布氏硬度试验 517
27.6 打击式布氏硬度试验 517
27.6.2 弹簧打击式布氏硬度试验 518
27.7 高温硬度试验 518
27.8 磁性硬度试验 519
27.9 超声波硬度试验 520
27.10 硬度值的换算性 521
27.11 相对硬度(RH)、相对强度(RZ)等简介 522
28. 冲击试验 523
28.1 冲击试验原理 523
28.2 冲击试验及其结果计算 524
28.3 冷脆转变温度的测定 527
28.4 多次冲击试验 530
29. 断裂韧性试验 532
29.1 断裂与安全设计 532
29.2 应力场强度因子和断裂韧性 532
29.2.1 裂纹的三种受力模型 533
29.2.2 裂纹尖端的能量分析 534
29.2.3 COD的基本理论 534
29.2.4 J积分理论 535
29.3 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 536
29.3.1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o的测试 536
29.3.2 COD试验方法 542
29.3.3 JR阻力曲线和J1o试验方法 543
29.3.4 用圆形拉伸试样测定材料的断裂韧性 544
29.4 试样的截取和制备 545
29.5 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549
30. 工艺性试验 551
30.1 杯突试验 551
30.2 顶锻试验 552
30.3 反复弯曲试验 553
30.4 线材的缠绕试验 555
30.5 管材的工艺性试验 556
30.5.1 管材的压扁试验 556
30.5.2 管材的扩口试验 557
30.5.3 管材的弯曲试验 557
30.5.4 管材的卷边试验 558
30.5.5 管材的展平试验 559
30.6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 559
30.6.1 焊缝及其接头的取样 559
30.6.2 焊缝金属的拉伸试验 562
30.6.3 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 563
30.6.4 焊接接头的冲击试验 566
30.6.5 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 567
30.6.6 焊接接头的硬度试验 569
31. 疲劳试验 570
31.1 疲劳破坏的特征和规律 570
31.1.1 交变载荷 570
31.1.2 疲劳宏观断口 571
31.1.3 疲劳极限指标及相关术语 572
31.2 疲劳试样分类及其制备 573
31.2.1 光滑疲劳试样 573
31.2.2 缺口疲劳试样 575
31.2.3 疲劳缺口敏感度 577
31.2.4 疲劳试样的制备 579
31.3 疲劳极限的测试 579
31.3.1 常规试验法 579
31.3.2 升降法测定疲劳极限 582
31.4.2 循环硬化和软化 583
31.4.3 低周疲劳指标的测定 583
31.4.1 低周疲劳概念及其特点 583
31.4 低周疲劳试验 583
32. 高温长期试验 587
32.1 高温蠕变试验 587
32.2 持久强度试验 591
32.3 应力松弛试验 595
32.4 抗氧化试验 598
33. 磨损试验 602
33.1 摩擦与磨损 602
33.2 磨损的类型 604
33.2.1 磨粒磨损 604
33.2.2 粘着磨损 605
33.2.3 接触疲劳磨损 606
33.2.4 腐蚀磨损 607
33.3 磨损的测定与表示 608
33.3.1 磨损的测量 608
33.3.2 磨损的表示 609
33.4 磨损试验条件及试样制备 609
33.4.1 试验方法及规范的选择 609
33.4.2 试样制备 610
33.4.3 试验要求及要点 610
33.5 常用磨损试验机 611
参考文献 613
34.1 X射线的性质 614
第六篇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614
34. X射线显微结构分析 614
34.1.1 X射线谱 615
34.1.2 X射线仪 616
34.1.3 X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617
34.2 晶体学基础知识 618
34.2.1 晶体及其键合力 618
34.2.2 点阵、晶胞、晶轴和晶系 619
34.2.3 晶向、晶面和晶带的标志方法 620
34.2.4 晶体投影 621
34.3.2 常用的X射线衍射方法 623
34.3.1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623
34.3 X射线衍射方法 623
34.4 X射线衍射仪 626
34.4.1 X射线测角仪 626
34.4.2 X射线探测器 628
34.4.3 仪器参数的选择及测量 631
34.5 X射线衍射的应用 633
34.5.1 物相的鉴定 633
34.5.2 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量的测定 640
34.5.3 金属材料中内应力的测定 641
35.2 使用电桥测电阻的注意事项 647
35.1 一般原理 647
35. 金属材料电阻系数及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方法 647
35.3 电阻系数测量方法 648
35.4 电阻温度系数测量方法 649
36. 金属与合金灵敏系数的测量方法 650
36.1 方法原理 650
36.2 灵敏系数测量方法 651
36.2.1 设备 651
36.2.2 试样制备 651
36.2.3 测量及结果计算 651
37. 膨胀系数及钢的临界温度的测定 652
37.1 原理 652
37.2 膨胀仪 653
37.3 钢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和临界温度的测定 656
38. 磁学性能的测定 657
38.1 磁学性能的基础知识 657
38.2 软磁合金磁性能测量方法 659
38.3 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 664
38.4 电工用纯铁磁性能测量 670
39. 导热系数的测定 674
39.1 原理简介 674
39.2 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674
40. 金属材料杨氏模量测量方法 677
40.1 基本原理 677
40.2 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678
41. 密度的测量方法 680
41.1 名词及定义 680
41.2 密度的测量方法 681
参考文献 681
第七篇 无损检测 683
42. 射线探伤法 683
42.1 探伤原理 683
42.1.1 衰减作用 683
42.1.2 照相成像 687
42.2 射线源 695
42.2.1 X射线机 695
42.2.2 γ射线机 696
42.2.3 电子直线加速器 698
42.3 射线胶片 699
42.3.1 黑度 699
42.3.2 曝光因子 699
42.3.3 乳剂特性曲线 700
42.4 射线胶片的暗室处理 701
42.4.1 常规暗室处理法 701
42.4.2 胶片自动化处理 702
42.4.3 暗室布置 702
42.5 射线照相方法 703
42.6.2 观片灯 704
42.6.3 图像分析——焊缝质量评定 704
42.6 射线照相结果评定 704
42.6.1 可评底片的基本要求 704
42.6.4 假缺陷的辨认 705
42.6.5 缺陷记录 705
42.7 辐射防护 705
42.7.1 辐射与健康 705
42.7.2 防护方法 706
42.7.3 最大允许剂量 707
42.8 技术管理 707
42.8.1 人员管理 707
42.8.2 设备和器材管理 708
42.8.3 方法管理 709
42.8.4 安全管理 711
43. 超声探伤法 713
43.1 探伤原理 714
43.1.1 超声波特征量 714
43.1.2 超声反射 715
43.1.3 超声折射 716
43.1.4 超声扩散 716
43.1.5 近场与远场 716
43.1.6 超声衰减 717
43.1.7 超声耦合 717
43.2.1 纵波探伤法 718
43.2 通用探伤技术 718
43.2.2 横波探伤法 720
43.3 仪器、探头与试块 722
43.3.1 超声探伤仪 722
43.3.2 探头 722
43.3.3 试块 725
43.4 缺陷评价 727
43.4.1 当量法 729
43.4.2 底波降低量 730
43.4.3 测长法 731
43.5.1人员管理 732
43.5.2 设备和器材管理 732
43.5 技术管理 732
43.5.3 方法管理 733
44. 磁粉探伤法 737
44.1 探伤原理 737
44.1.1 磁场 737
44.1.2 磁性材料 739
44.2 磁化方法 739
44.2.1 直接通电磁化与间接磁化 739
44.2.2 直流磁化与交流磁化 739
44.3 磁粉与磁悬液 740
44.3.1 磁粉特性 740
44.2.4 连续法与剩磁法 740
44.2.3 周向磁化与纵向磁化 740
44.3.2 干磁粉 741
44.3.3 湿磁粉 741
44.3.4 磁橡胶 741
44.4 磁粉探伤设备 741
44.4.1 便携式装置 741
44.4.2 固定式装置 741
44.6 退磁 741
44.7.2 设备与器材管理 742
44.7.1 人员管理 742
44.7 技术管理 742
44.6 磁痕解释 742
44.7.3 方法管理 743
45. 渗透探伤法 744
45.1 探伤原理 744
45.1.1 渗透性 744
45.1.2 渗透染料 744
45.1.3 渗透剂性能 746
45.1.4 乳化作用 746
45.2.2 清洗(去除)剂 748
45.2.1 渗透剂 748
45.2 渗透探伤剂 748
45.1.5 显像原理 748
45.2.3 显像剂 749
45.3 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步骤 749
45.4 技术管理 750
45.4.1 人员管理 752
45.4.2 设备管理 752
45.4.3 探伤材料管理 752
45.4.4 方法管理 753
46. 涡流探伤法 753
46.1.2 线圈阻抗 755
46.1.3 电导率 755
46.1.1 基本系统 755
46.1 探伤原理 755
46.1.4 磁导率 756
46.1.5 提离效应 756
46.1.6 填充系数 757
46.1.7 边缘效应 757
46.1.8 集肤效应 757
46.2 规范选定 758
46.2.1 检测频率 758
46.2.2 检测速度 758
46.2.5 直流饱和磁场 759
46.2.4 灵敏度 759
46.2.3 相位角的选定 759
46.3 涡流探伤仪 760
46.3.1 基本形式 760
46.3.2 检测线圈 760
46.3.3 读出装置 761
46.4 技术管理 762
46.4.1 人员管理 762
46.4.2 设备和试样管理 762
46.4.3 方法管理 762
参考文献 763
47.1.2 测试仪器 764
47.1.1 原理 764
47.1.3 测试方法 764
47. 绝缘材料试验方法 764
47.1 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764
第八篇 非金属材料检验 764
47.1.4 影响测试结果分析 766
47.2 绝缘材料相对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方法 767
47.2.1 原理 767
47.2.2 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768
47.2.3 试验电路 769
47.2.4 试验结果分析 771
47.3.3 试验电路 772
47.3.2 试验设备要求 772
47.3.1 定义 772
47.3 击穿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772
47.3.4 测试结果分析 773
48. 塑料测试 773
48.1 塑料分类 774
48.2 塑料的特性和用途 774
48.3 力学性能测试 775
48.3.1 塑料拉伸试验 775
48.3.2 塑料压缩试验 778
48.3.3 塑料弯曲试验 779
48.3.4 塑料冲击试验 780
48.3.5 塑料硬度试验方法 783
48.4.1 透气性 784
48.4 物理性能试验 784
48.4.2 透水蒸汽试验 786
48.4.3 吸水性 788
48.4.4 密度和相对密度 789
48.5 热性能试验 790
48.5.1 线膨胀系数 791
48.5.2 耐热性 791
48.5.3 燃烧性 792
49. 复合材料测试 794
49.1 纤维复合材料定义和分类 795
49.2 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定义和分类 795
49.3.1 纤维增强塑料巴氏硬度试验 796
49.2.1 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特点 796
49.3 力学性能试验 796
49.3.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试验 797
49.3.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试验 799
49.3.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试验 800
49.3.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冲击试验 801
49.3.6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试验 802
49.3.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蠕变试验 804
49.4 物理性能测试 807
49.4.1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 807
49.4.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 808
49.4.2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 808
49.4.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测定 809
49.4.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的测定 811
49.4.6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的测定 811
49.4.7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812
50. 胶粘剂性能测试 814
50.1 胶接工艺 814
50.2 影响胶接强度因素 814
50.3 胶粘剂物理性能测试 815
50.3.1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815
50.3.2 胶粘剂粘度测定方法 815
50.3.3 胶粘剂适用期的测定方法 816
50.4 胶粘剂力学性能测试 817
50.4.1 胶粘剂剪切冲击强度试验方法 817
50.4.2 胶粘剂拉伸强度测定 818
50.4.3 胶粘剂剥离强度测定 820
50.4.4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 822
51. 橡胶测试 823
51.1 橡胶的分类和用途 823
51.2 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测定 824
51.2.1 定伸强度、扯断强度、定应力伸长率、扯断伸长率及扯断永久变形的 824
测定 824
53.基础和一般标准 825
第九篇 材料检测方法与标准目录汇编 825
51.2.3 橡胶弹回率的测定 826
51.2.2 橡胶硬度测定 826
51.2.4 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 827
51.2.5 橡胶抗撕裂强度的测定 828
52.1 陶瓷的特点 829
52. 陶瓷试验方法 829
52.2 陶瓷的分类和用途 830
52.3 工程陶瓷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830
52.4 工程陶瓷压缩强度试验方法 832
52.5 陶瓷地砖湿膨胀试验方法 833
52.6 陶瓷墙地砖抗冻性能试验方法 834
参考文献 834
54.化学分析试验方法及标准 840
55.金相检验方法及标准 848
56.金属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与标准 851
57.无损检测试验方法及标准 856
58.非金属材料检验方法与标准 859
58.1 油类试验方法与标准 859
58.2 电线、电缆试验方法与标准 865
58.3 橡胶试验方法与标准 866
58.4 塑料试验方法与标准 869
58.5 涂料试验方法与标准 874
58.6 覆盖镀层测试方法与标准 875
59.环安标准 880
附录1 国内和国际标准代号便览 883
附录2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 886
60.理化室的环境要求 890
60.1 理化室的温度要求 890
第十篇 理化试验室的环境与平面布置 890
60.2 理化室的湿度要求 891
60.3 理化室空气清洁度要求 891
60.4 理化室对防振的要求 892
60.5 其它要求 893
61.理化试验室的平面布置 894
61.1 小型理化试验室的平面布置 895
61.2 中型理化试验室的平面布置 895
61.3 大型理化试验室的平面布置 897
62.1 理化试验室的不安全因素 901
62.理化试验室的安全 901
62.2 理化试验室的安全事项 902
第十一篇 理化试验室的管理 904
63.理化试验室的制度、认证和分级 904
63.1 理化试验室管理制度 904
63.2 理化试验室认证 907
63.3 理化试验室分级 908
64.“理化工作质量管理手册” 909
64.1 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简介 909
64.2 理化工作质量管理手册——编写导则 910
参考文献 913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大理·傈僳族民间歌舞集 汉文、傈僳文 1》大理州永平县傈僳族协会编 2012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
- 《高度关注物质(SVHC)毒性手册 上》顾爱华主编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