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上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上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卡尔弗特(Calverc,S.),(美)英格伦(Englund,H.M.)著;刘双进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7193·0876
  • 页数:517 页
图书介绍: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上》目录

目 录 1

序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1.1迅速反应的需要 1

1.2最佳可用控制技术 2

1.3污染总体描述 2

1.4污染控制行动 4

1.5工程师应解答的问题 5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 7

2.1 引言 7

2.2对生化作用和细胞的影响 8

2.2.1二氧化硫的影响 9

2.2.2氟化物的影响 10

2.2.3臭氧的影响 10

2.3对整个植物的影响 11

2.3.1判断 11

2.4酸雨的影响 20

2.5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20

2.6生态系统的反应 22

2.7大气质量标准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三章 污染物对材料的影响 29

3.1引言 29

3.2.1黑色金属 30

3.2硫氧化物 30

3.2.2有色金属 31

3.2.3油漆 33

3.2.4纺织品 35

3.2.5建筑材料和艺术品 35

3.2.6硫氧化物的其他影响 36

3.3颗粒物 36

3.3.1金属腐蚀 36

3.3.4织物 37

3.4氮氧化物 37

3.4.1染色的织物 37

3.3.3油漆 37

3.3.2建筑材料 37

3.4.2纤维强度的降低 39

3.4.3对塑料和弹料的影响 39

3.4.4金属腐蚀 39

3.5臭氧 40

3.5.1弹料 40

3.5.2织物 41

3.5.3涂料 42

3.6其他污染物影响 42

3.6.1硫化氢 42

3.6.2氟化物 43

3.6.3氨 43

3.7经济评价 43

3.7.3电气元件 44

3.7.2建筑用金属 44

3.7.1涂料 44

3.7.4织物 45

3.7.5塑料和弹料 45

3.7.6非金属建筑材料 45

3.7.7艺术品和历史纪念物 46

参考文献 46

第四章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 50

4.1引言 50

4.2能见度影响 50

4.2.1 引言 50

4.2.2能见度理论 51

4.2.3清洁区的能见度 53

4.2.4微粒散射 54

4.2.5气象对能见度的影响 55

4.2.6大气污染颜色效应 58

4.2.7能见度数据的来源 59

4.2.8能见度数据的分析 59

4.2.9能见度测定方法 61

4.3对降水的影响 65

4.3.1 引言 65

4.3.2凝聚作用与降水形成 65

4.3.3云与降水化学 67

4.4.3大气气溶胶的影响 69

4.4.2大气中CO2的影响 69

4.4.1 引言 69

4.4对全球气象状态的影响 69

4.4.4碳氟化合物和其他“非活性”物质的影响 70

4.5结束语 71

参考文献 72

第五章气体污染物特性 75

5.1引言 75

5.2硫化合物 75

5.2.1硫化合物的物理特性与存在状况 76

5.2.2形成机理 78

5.2.3硫化合物化学 81

5.3.1氮化合物的物理特性与存在状况 82

5.3氮化合物 82

5.3.2形成机理 86

5.3.3氮化合物化学 89

5.4碳化合物 93

5.4.1碳化合物的物理特性与存在状况 93

5.4.2形成机理 100

5.4.3碳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102

5.5有害大气污染物 104

5.5.1苯 106

5.5.2氯乙烯 107

5.5.3汞 108

参考文献 108

6.2.2颗粒物的粒度 112

6.2颗粒物的特性 112

6.2.1分散气溶胶 112

6.1 引言 112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特性 112

6.2.3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113

6.2.4颗粒物的浓度 117

6.2.5化学组成 117

6.2.6无量钢参数 117

6.2.7空气动力学直径 119

6.2.8切割直径 120

6.3迁移特性 122

6.3.1单独颗粒的一般运动 122

6.3.2最终沉降速度 122

6.3.4电荷徒动 124

6.3.3布朗运动与扩散 124

6.3.5磁场 127

6.3.6声场 127

6.3.7热电泳现象 127

6.3.8光致漂移 128

6.3.9扩散电泳现象与斯蒂芬流 129

6.4非稳定态颗粒的运动 129

6.4.1张弛时间 129

6.4.2粒子加速 130

6.4.3粒子减速 130

6.4.4迁移距离 130

6.5凝聚、冷凝和化学反应 131

6.5.1布朗凝聚 131

6.5.3紊流中气溶胶的凝聚 134

6.5.2层流中颗粒的凝聚 134

6.5.4含有荷电颗粒的气溶胶凝聚 135

6.5.5气溶胶的极化凝聚 135

6.5.6气溶胶的声凝聚 136

6.5.7气溶胶的动凝聚 136

6.5.8冷凝与蒸发 137

6.5.9化学反应 139

6.6集尘机理 139

6.6.1关于颗粒沉降的一般方程式 139

6.6.2惯性沉降 141

6.6.3拦截 144

6.6.4重力沉降 144

6.6.5扩散 146

6.6.6静电沉降 147

6.6.7磁性收集 148

术语表 148

参考文献 150

第七章吸收、吸附和凝聚控制气体 152

7.1适用范围 152

7.2吸收 153

7.2.1吸收系统 153

7.2.2吸收装置的类型和构造 155

7.2.3理论设计方程 160

7.2.4吸收过程的具体应用 177

7.2.5回收物质的处理、利用和处置 178

7.2.6固体吸收 179

7.3.1吸附剂的种类 180

7.3吸附 180

7.3.2吸附系统概论 185

7.3.3吸附装置类型 187

7.3.4理论和设计 191

7.3.5具体应用 205

7.3.6焚化-吸附浓缩 206

7.3.7回收物质的处理、利用和处置 206

7.4凝聚 206

7.4.1装置类型 207

7.4.2理论和设计 208

参考文献 211

8.2热氧化作用 214

8.2.1燃烧化学 214

第八章燃烧法控制废气 214

8.1背景 214

8.2.2系统设计参数 215

8.3燃烧系统 216

8.3.1一般原理 216

8.3.2设计参数 216

8.4燃烧设备 217

8.4.1设计 217

8.4.2燃烧器类型 218

8.4.3控制系统 219

8.4.4燃烧室设计 221

8.4.6耐火材料 222

8.4.5风机选择 222

8.5热回收 223

8.5.1热交换器 223

8.5.2废热锅炉 224

8.5.3有机流体加热器 224

第九章化学反应法控制废气 225

9.1引言 225

9.2 NOx控制 225

9.2.1非催化氨注入法 225

9.2.2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228

9.2.3非选择性催化还原(NCR) 231

9.2.4电子束照射 231

9.3.1 CuO/CuSO4工艺 232

9.3 SOx控制 232

9.3.2煤/石灰石配合燃料 233

9.3.3干式吸收剂吹入法 233

9.4结论 234

参考文献 235

第十章洗涤法控制颗粒物 237

10.1引言 237

10.1.1湿式洗涤器 237

10.1.2总系统 237

10.1.3颗粒物的行为 238

10.2分类 239

10.2.1板式洗涤器 239

10.2.3纤维填料塔 241

10.2.2实体填料塔 241

10.2.4预雾化喷淋洗涤塔 242

10.2.5气体雾化喷淋 243

10.2.6旋风式洗涤器 244

10.2.7档流板和次级气流洗涤器 244

10.2.8自激喷雾洗涤器 245

10.2.9机械增助洗涤器 246

10.2.10移动床洗涤器 246

10.2.11联合增强洗涤器 246

10.3性能分析 247

10.3.1方法 247

10.3.3切割直径法 248

10.3.2单元装置 248

10.3.4切割-功率关系 250

10.3.5沉降速度通则 250

10.4数学模式 252

10.4.1板式塔 252

10.4.2实体填料塔 253

10.4.3纤维填料塔 253

10.4.4预雾化喷淋洗涤塔 254

10.4.5气体雾化喷淋洗涤器 255

10.5颗粒增大 259

10.5.1流量力-冷凝作用 259

10.5.2静电荷 261

10.6雾沫分离 266

10.5.3表面活性剂 266

10.6.1分离原理 267

10.6.2设备类型 267

10.6.3初级效率 267

10.6.4再飞扬 268

10.6.5固体沉降 268

10.7补充资料来源 268

10.8专用术语 269

参考文献 271

第十一章过滤器控制颗粒物的排放 273

11.1工作原理 273

11.1.1引言 273

11.1.2理论 274

11.1.3机械 280

11.2初步设计 285

11.2.1技术-经济条件的确定 285

11.2.2气-布率的估算 288

11.2.3过滤介质的选择 289

11.2.4穿透率 291

11.2.5辅助设备 295

11.2.6整个除尘系统的考虑 296

11.3初步设计估算的局限性 297

11.3.1压降 297

11.3.2穿透率 298

11.4改进设计估算 298

11.4.1计算机模式 298

11.4.2 K2值的估算 299

11.5设计提纲 300

11.6测试方法 300

11.6.1袋滤器测定 301

11.6.2滤袋测定 302

11.7袋滤器的运行 302

11.7.1最佳操作 302

11.7.2故障排除 303

词汇表 308

参考文献 309

第十二章静电除尘控制颗粒物的排放 310

12.1引言 310

12.1.1工作原理 310

12.1.2应用 312

12.2基本原理 313

12.2.1电晕放电 314

12.2.2颗粒荷电 315

12.2.3颗粒捕集 321

12.2.4清灰 323

12.3电除尘器的设计 323

12.3.1设计方法 324

12.3.2电除尘器的设计和尺寸参数 324

12.3.3供电 328

12.3.4欧式和美式电除尘器的比较 330

12.3.5设计例 330

12.4.2电晕电极 333

12.4电除尘器设备 333

12.4.1电除尘器类型 333

12.4.3集尘电极 334

12.4.4高压设备 335

12.4.5振打机构 336

12.4.6壳体、灰斗和框架 338

12.4.7确保良好的气流分布 338

12.5电除尘器遇到的问题 339

12.5.1基本理论问题 339

12.5.2机械问题 339

12.5.3运行问题 340

12.6粉尘比电阻 340

12.6.1比电阻的测定 341

12.6.2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 342

12.6.3克服高比电阻的方法 343

12.7热端电除尘器 344

参考文献 345

第十三章机械除尘器对颗粒物的控制 346

13.1机械除尘器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46

13.1.1除尘力的性质 346

13.1.2设备类型 346

13.1.3应用范围 346

13.2沉降室 347

13.2.1重力和阻力 347

13.2.2沉降室设计 348

13.2.3效率 349

13.3.1离心力的利用 350

13.3旋风除尘器 350

13.3.2旋风器的设计 352

13.3.3旋风器的性能 356

参考文献 356

第十四章控制费用 357

14.1引言 357

14.2分类法 358

14.2.1尺寸参数 359

14.2.2安装费用的估算 360

14.2.3年度费用的估算 364

14.3.1捕集罩 369

14.3附属设备费用的估算 369

14.3.2管道 371

14.3.3气流调节装置 373

14.3.4风机和泵子系统 375

14.3.5螺旋输送机 381

14.3.6烟囱 382

14.4颗粒物控制装置 383

14.4.1静电除尘器 383

14.4.2湿式洗涤器 384

14.4.3袋滤式除尘器 386

14.5废气控制装置 389

14.5.1热焚烧炉 389

14.5.2催化焚烧炉 391

14.5.3火舌管 392

14.5.4气体吸收塔 393

14.5.5炭吸附器 397

14.6费用换算 400

参考文献 401

第十五章化石燃料的燃烧 403

15.1引言 403

15.2燃烧过程 403

15.2.1引言 403

15.2.2燃料种类与发热量 406

15.2.3化学计算法 410

15.2.4燃料的效率 411

15.3燃烧装置 413

15.3.1锅炉的类型 413

15.3.2美国的锅炉 415

15.4排放源 416

15.4.1固体燃料 417

15.4.2液体燃料 419

15.4.3气体燃料 420

15.4.4影响排放的因素 422

15.5控制系统 422

15.5.1颗粒物控制 422

15.5.2二氧化硫的控制 425

15.5.3氮氧化物的控制 436

15.6.1颗粒物控制系统 437

15.6控制设备的费用 437

15.6.2硫氧化物控制费用 439

15.6.3氮氧化物控制费用 440

参考文献 445

第十六章非常规燃料 447

16.1引言 447

16.2非常规燃料的来源 447

16.3燃料制备技术 449

16.4燃烧设备的类型 450

16.5潜在空气排放物 451

16.6法规 454

16.6.1大气净化法 454

16.7空气污染控制设备 458

16.6.2有毒物质控制法 458

16.6.3资源保护与回收法 458

16.8商业性应用实例 459

16.8.1水冷壁焚烧炉燃烧城市固体废物 459

16.8.2带废热锅炉的液体废物氧化 459

16.8.3燃烧木柴的蒸汽发生器 460

16.8.4加拿大焦油砂 461

16.8.5无烟末煤作流化床锅炉燃料 461

16.9非常规燃料的未来 461

参考文献 462

第十七章选煤 464

17.1引言 464

17.2.1煤的分类 465

17.2煤炭的性质 465

17.2.2煤的结构 467

17.2.3煤炭精选的可能性 469

17.3选煤技术 472

17.3.1煤炭破碎 473

17.3.2筛分分级 473

17.3.3现代精选法 474

17.3.4先进的精选技术 477

17.3.5脱水与干燥 478

17.3.6污染控制与矸石处置 478

17.4商业性工厂的状况与设计 479

17.4.1精选深度 479

17.4.2工厂设计的折衷选择 480

17.4.3工厂的运行 481

17.4.4精选的投资 484

17.5煤炭洗选脱硫 493

17.5.1大气净化法 493

17.5.2 SO2排放细则 496

17.5.3合格煤供应量 497

17.5.4公用事业煤的精选 500

17.5.5投资效果 501

17.5.6硫分的易变性 504

17.5.7运行性的估算 511

17.6换算系数表 514

17.7泰勒筛目尺寸 514

参考文献 51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