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闽台民族史辨
闽台民族史辨

闽台民族史辨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志超著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7071680
  • 页数:5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闽台地区各民族的源流进行多角度分析,对研究现状进行系统介绍。
《闽台民族史辨》目录
标签:民族史 民族

绪言 1

一、高山族的族源、划分和识别 5

南岛语族视野中的中国大陆东南和台湾土著族 5

一、南岛语族研究概观 6

二、中国大陆东南原南岛语族迁徒的证据 12

南洋群岛土著民向台湾的迁徙 24

台湾高山族族称、族群划分及其民族识别 34

一、台湾高山族名称及其先民的历史追溯 37

二、清代高山族族群划分及其经济形态 47

1.“熟番”与“生番”的划分 48

2.“平埔番”与“高山番”的划分 52

(1)西部、北部区 53

(2)台东区 55

(3)中部山地区 56

(4)兰屿区 58

三、19世纪末以后高山族的族群划分 59

四、高山族的民族识别问题 66

二、高山族与汉族的经济关系及其社会经济变动 75

清代台湾生态环境变化与高山族生计变迁 75

清代高山族土地关系的新变动 81

一、清代汉“番”土地关系 82

1.“番社”与汉人的土地关系 82

2.“番人”与汉人的土地关系 85

二、清代汉“番”土地关系对高山族社会的影响 85

清代汉族与高山族的贸易关系 90

一、汉商与“熟番”的交易 91

二、汉商与“归化生番”的交易 94

三、汉商与“化外生番”的交易 96

四、汉商通过“熟番”为中介与“生番”的交易 97

三、畲族的来源与迁徙 103

晋代会稽东海中犬封国考辨 103

一、盘瓠蛮与会稽东南海中的犬封国 104

二、盘瓠蛮向东南迁徒的路线 106

三、潮州凤凰山畲族祖地即会稽东南海中的犬封国 109

闽粤赣结合部的壮侗语族族群与苗瑶语族族群 116

一、闽粤赣结合部的壮侗族族群:“山都”人 118

二、闽粤赣结合部的苗瑶语族族群:畲族 123

三、结论 132

从渡海漂失传说看畲族来源和迁徙 133

一、各地区畲族盘姓的有无与变化 134

二、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的渊源和嫁接 142

四、畲族与汉族的关系及其社会文化变迁 148

唐至清代畲族赋役的变化 148

一、唐至清代闽粤赣结合部地区畲族的赋役状况 149

二、明清时期畲族移住区的赋役状况 159

明代闽西南畲族地区无设“抚徭土官” 163

明清畲族风俗的典型描述 169

一、生产 172

二、赋役 175

三、住居 176

四、服饰 178

五、婚姻 180

六、民风 183

国家和民族关系场域中畲姓的变化 185

一、宋代至清代各地畲族姓氏的增加 186

二、国家和民族关系场域中畲族姓氏的变化 193

畲族与客家的文化和血缘关系 199

一、从族群互动看客家的畲族文化成分 200

(1)语言 202

(2)劳作 203

(3)山歌 204

(4)婚礼 205

(5)葬俗 205

(6)信仰 206

二、从族群互动看客家的畲族血缘成分 207

从谱牒资料看畲汉通婚 212

一、宁化《雷氏家谱》有关畲汉通婚资料 213

二、清流《雷氏家谱》有关畲汉通婚资料 216

三、上杭《闽杭庐丰蓝氏族谱》有关畲汉通婚资料 219

四、上杭《蓝氏族谱》有关畲汉通婚的资料 221

五、上杭《上杭雷梓福公家谱》有关畲汉通婚资料 223

六、上杭《颍川上杭钟氏族谱》有关畲汉通婚资料 226

七、建瓯《璜豀雷氏宗谱》有关畲汉通婚资料 229

八、丽水《蓝氏宗谱》有关本民族通婚资料 233

九、景宁《蓝氏宗谱》有关本民族通婚资料 237

十、福安《雷氏宗谱》有关本民族通婚资料 241

五、海路回族的伊斯兰教与文化变迁 245

伊斯兰教在白奇回族文化变迁中的地位 245

一、伊斯兰教在白奇回族的秉持和丧失 246

二、白奇回族对伊斯兰教的恢复和反思 252

三、伊斯兰教的恢复对回文化的带动 258

郑和行香圣墓对泉州伊斯兰教和回族的影响 269

一、圣墓行香:宗教和民族政策的隐喻 270

二、郑和传说:以虚幻营造现实的文化氛围 276

三、筑墓修寺:圣墓行香对伊斯兰教重兴的助燃效果 279

泉州白奇回族伊斯兰式墓型及其文化变迁 285

一、白奇回族伊斯兰式墓的分类 286

1.元代伊斯兰式石墓 286

2.明代汉式墓围的伊斯兰式石墓 287

3.明代整石雕成的简易伊斯兰式石墓 289

4.明清伊斯兰式三合土墓 290

5.清代、民国和现代的“内回外汉”式墓 291

二、白奇伊斯兰式墓形态变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292

1.白奇伊斯兰式墓形态的变迁 293

2.白奇伊斯兰式墓变迁的社会文化背景 295

陈埭丁与白奇郭汉化的比较研究 298

一、始祖族属的迷惘与经济转型 299

二、汉化过程中伊斯兰教的兴衰 306

三、影响汉化的其他原因 314

四、余论 317

六、闽越及其文化的余绪 321

武夷山崖葬的越源汉流 321

从汉、疍互动解析惠东长住娘家习俗的成因 329

福建疍民史料辑说 352

一、福建疍民的名称及有关历史 352

(一)疍民的通称及其与他族名称混淆的辨析 352

(二)福建疍民的本土名称 357

1.福建疍民的通称 357

2.福建疍民的别称之一:“白水” 359

3.福建疍民的别称之二:“五帆” 362

4.福建疍民的别称之三:“科题” 363

二、福建疍民的习俗 364

(一)福州疍民的习俗 365

(二)厦门疍民的习俗 367

三、福建疍民的社会遭遇 369

(一)福州疍民的社会遭遇 369

(二)厦门疍民的社会遭遇 374

海峡两岸蛇崇拜的比较研究 375

一、大陆东南越人及其后裔与汉人的蛇崇拜 375

二、台湾高山族的蛇崇拜 384

三、结论 389

附录一 高山族研究综述 392

一、日本的高山族研究 393

(一)早期日本学者从事的调查研究 393

(二)日本总督府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和理蕃课的调查 396

(三)日据时期以大学为依托的高山族研究 400

1.台北帝国大学土俗人种学研究室的高山族研究 400

2.台北帝国大学的其他日本学者对高山族的研究 405

(四)日据时期日本人关于高山族研究的小结 406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的高山族研究 407

二、1949年以后我国台湾学者的高山族研究 409

(一)高山族民族志的蓬勃发展 409

(二)1980年代高山族研究 414

(三)1990年代以后高山族研究动态 416

三、1949年以后我国大陆学者的高山族研究 418

(一)高山族民族史研究 421

1.高山族的族源 421

2.高山族的社会发展 424

3.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428

4.高山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432

5.高山族古称和台湾历史地理辨析 433

6.有关高山族的史籍、史料的校注、考释 436

7.南岛语族问题研究与“民族台独”批判 437

(二)高山族民族学研究 438

1.关于高山族民族识别和族称的争论 438

2.高山族的历史民族学研究 440

3.运用高山族当代民族志材料的现实民族学研究 442

4.台湾的高山族研究与台湾当局推行的民族政策述评 447

5.台湾“族群政治”评析 449

附录二 畲族研究综述 451

一、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畲族研究 451

(一)畲族的族源、族属和名称 452

(二)畲族的迁徒 456

(三)畲族社会文化 457

1.习俗 457

2.人口分布 464

3.语言 466

4.歌谣 467

5.社会问题 468

(四)民族志 470

(五)突出的专题研究 474

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畲族研究 475

(一)畲民民族识别调查与畲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综合研究 476

(二)畲族的来源与迁徒 482

1.畲族的来源 483

(1)畲族源于武陵蛮 483

(2)畲为越人后裔 486

(3)畲源于“南蛮”一支 488

(4)畲源于河南夷 488

(5)畲族源于武陵蛮与闽粤赣越人后裔以及客家及其先民的融合 489

(6)畲族中不同群体的不同来源 491

2.畲族的迁徙 491

(1)以武陵蛮为远源的畲族先民的迁徙 492

(2)由以凤凰山为文化地理中心的闽粤赣边区向周边,特别是北向的迁徙 493

(三)畲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与革命斗争 496

(四)畲族与其他族群的关系 500

1.畲族与瑶族的关系 500

2.畲族与客家等汉族民系的关系 501

(五)畲族文化 504

1.物质生活 505

2.社会组织和有关习俗 506

3.音乐歌舞与民间文学 508

4.民间信仰 512

5.畲族文化遗产保护 516

6.其他 517

(六)畲族语言 518

1.畲族的苗瑶语 518

2.畲族的客家话 520

3.畲族所讲的接近客家话的语言就是畲族的民族语言 521

(七)当代畲族社会经济发展 522

(八)余论 5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