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素质学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单培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701089
- 页数:351 页
前言 1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国民素质学研究的对象 5
一、国民素质概念 5
二、国民素质的主要特性 7
三、国民素质学研究的对象 11
第二节 中国国民素质学研究的任务 13
一、理论研究的任务 13
二、社会实践的任务 14
第三节 中国国民素质学研究的方法 16
一、辩证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方法 16
二、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方法 17
第四节 建立中国国民素质学的意义 18
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结合的方法 18
一、建立国民素质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19
二、建立国民素质学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21
三、建立国民素质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四、建立国民素质学的可行性 23
第一编 中国国民素质基本内容构成 25
第一章 国民素质结构 28
第一节 研究国民素质结构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28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思想是研究国民素质结构的理论依据之一 28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思想是研究国民素质结构的理论依据之二 30
三、划分国民素质结构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33
第二节 国民素质结构及基本特征 35
一、国民素质要素与素质元 35
二、国民素质结构层次 36
三、国民素质结构的基本特征 39
第二章 身体素质 41
第一节 身体及身体健康概述 41
一、人生年龄阶段的基本划分 41
二、身体健康状况 41
第二节 身体素质的要素及素质元 42
一、身体素质主要基础指标 43
二、体力、精力和生存能力 62
第三章 心理素质 65
第一节 心理及心理健康概述 65
一、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 66
二、心理健康 67
第二节 心理素质的要素及素质元 69
一、心理素质的概念 69
二、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 70
三、心理素质的要素及素质元 72
第四章 社会文化素质 77
第一节 社会文化素质的基本理论概述 77
一、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理论 78
二、思想素质的基本理论 78
三、道德素质的基本理论 80
四、能力素质的基本理论 82
第二节 社会文化素质的要素及素质元 82
一、科学文化素质要素的素质元 83
二、思想素质要素的素质元 85
三、道德素质要素的素质元 89
四、能力素质要素的素质元 93
第二编 中国国民素质的生成、演变及表现形态 102
一、原始人群时期是前国民素质的奠基阶段 104
第五章 前国民素质的产生 104
第一节 前国民素质产生的基本历史过程 104
二、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前国民素质的孕育阶段 105
三、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前国民素质的雏形阶段 105
第二节 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提升原始人身体素质的基础 106
一、原始人对火的使用是身体素质提升的开端 106
二、原始人对健身的认识始发于原始歌舞(蹈)活动 107
三、原始人优生萌芽产生于氏族公社时期 108
第三节 原始人心理素质产生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109
一、原始人心理活动的过程 110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成了原始人心理素质的产生 110
第四节 原始人社会文化素质是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111
一、原始文字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科学文化素质的产生 111
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原始人的思想、道德和能力素质开始产生 114
一、国家的形成与巩固为国民素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9
第六章 国民素质的初步形成 119
第一节 国民素质初步形成的基本社会条件 119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国民素质的初步形成 120
第二节 国民的炼身和养心理论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形成 121
一、早期的学校教育为炼身和养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1
二、学校教育的发展为炼身到养心理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122
第三节 诸子百家争鸣促进了国民心理素质的初步形成 124
一、儒家的“仁”的思想包含了国民心理素质的内容 125
二、墨家的“兼爱”思想含有国民心理素质中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内容 126
三、道家的“无为”、“无欲”、“无争”意识包含着加强国民心理素质修养的成份和内容 126
四、法家的“个人意愿与国家意志关系”的思想含有国民心理素质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内容 127
第四节 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初步形成于诸子百家争鸣之中 128
一、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标志着国民文化素质的初步形成 128
二、战国时期人们的思维能力水平标志着国民科技素质的初步形成 130
三、以儒家为主体的基本思想和墨、道、法三家的主要思想对国民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132
第七章 国民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形态 140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40
一、西汉时期的国民身体素质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首次高峰 141
二、秦汉时期的国民传统心理不稳定的主体意识向依附性心态转化,国民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 143
三、秦汉时期的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呈上升趋势 143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44
一、人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民族大融合,改善了人的遗传基因 145
二、人的心理自我意识增强,要求个性解放呼声高涨 146
三、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继续提升,民族精神开始显现 146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48
一、唐代国民身体素质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达到了第二次高峰 149
二、唐代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心理素质体现了隋唐时期国民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 149
三、唐代国民社会文化素质代表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150
第四节 两宋时期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56
一、国民身体素质在封建社会史上第二次呈下降趋势 158
二、国民心理素质是在“灭人欲”和“提倡人的主体意识与个性解放”理论的双向斗争中而形成的 158
三、国民社会文化素质中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较快,而其他素质的发展呈“双向”态势 159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60
一、明代1400年~1500年,清代1650年后国民身体素质处于恢复提高时期,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发展 161
二、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在政治上的专制,使得人们的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并且极为严重 162
三、元明清三代统治者腐朽僵化,不求改革,使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处在最低状态 163
第六节 20世纪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64
一、20世纪上半叶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65
二、20世纪下半叶的国民素质表现形态 168
第三编 中国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及国民素质提升法则 175
一、生产方式对国民身体素质发展的决定作用 179
第八章 经济和社会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79
第一节 生产方式对国民素质发展的决定作用 179
二、生产方式对国民心理素质发展的决定作用 180
三、生产方式对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决定作用 183
第二节 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对国民素质发展的直接影响 185
一、社会的思想和道德与国民社会文化素质的关系 185
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道德,直接作用于国民社会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187
第三节 教育对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189
一、学校教育对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189
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对国民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191
三、教育社会化对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192
四、教育国际化对国民素质发展的前瞻作用 193
第四节 素质文化对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影响 194
一、国民素质文化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 194
二、国民素质文化对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影响 196
第五节 就业与失业对国民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200
一、当代科技迅速发展要求就业者素质不断提升 200
二、失业对劳动者自身素质的直接影响 201
第九章 国民素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06
第一节 国民素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6
一、国民素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206
二、国民素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208
三、国民素质对国际市场竞争的作用 208
四、国民素质对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209
第二节 国民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程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取决于自身素质 210
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211
二、国民素质对自然资源科学利用的作用 212
三、国民素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213
第三节 国民素质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216
一、国民对教育在提升自身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 217
二、国民自身素质的提升需要教育内容的不断调整与扩展 218
第四节 国民素质决定着国民的生育观 219
一、生育观的特点和内容 219
二、国民生育观转变的主要社会因素 221
三、国民素质对计划生育的作用 223
第五节 国民素质在改善社会风气中的作用 225
一、社会风气概述 225
二、国民素质与社会风气的关系 226
三、国民素质对社会风气的作用 227
第十章 家庭对新一代国民素质基础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30
第一节 家庭功能对新一代国民素质形成的基础影响 230
二、生育功能 231
一、生产和消费功能 231
三、抚育赡养功能 232
四、教育功能 233
五、休息和娱乐功能 235
第二节 遗传性疾病和优生对新一代国民先天素质的决定性影响和作用 236
一、遗传性疾病对新一代国民先天素质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236
二、优生对提升新一代国民先天素质的作用 240
第三节 家庭教育对新一代国民素质形成的基础作用 242
一、家庭教育对新一代国民素质的形成起着奠定基础作用 242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新一代国民素质基础形成的积极作用 243
三、不良的家庭教育对新一代国民素质基础形成的消极影响 245
第四节 家庭文化对新一代国民素质基础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247
一、较差的品行修养 247
四、不和的家庭关系 248
二、消极的政治态度 248
三、享乐的生活方式 248
五、庸俗的文化氛围 249
第十一章 中国国民素质提升法则 250
第一节 国民素质历史演进与发展法则 250
一、中国的自然条件和始源经济文化特征决定了国民素质基本特质的生成 250
二、国民素质历史演进与发展法则的特征 254
第二节 国民素质的运行法则 258
一、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法则 258
二、教育发展与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相适应法则 263
第三节 国民个体整体素质提升法则 268
一、国民个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受遗传性疾病因素的影响 269
四、国民个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全面协调的要求 270
三、国民个体整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270
二、国民个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双重特征 270
第四编 提升中国国民素质的主要方式与途径 272
第十二章 提升新一代国民素质的基础方式与途径 276
第一节 优生是提升新一代国民先天素质的起点 276
一、优生对提升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意义 276
二、影响新一代国民优生因素的分析 278
三、采取优生措施 281
第二节 胎教是提升新一代国民先天素质的重要方法 284
一、国内外对胎教的认识和应用 284
二、胎教开始的最佳时间 285
三、胎教的方法和内容 286
第三节 优教是提升新一代国民后天素质的起点 287
一、幼儿期的素质教育 288
二、儿童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291
第十三章 提升国民素质的个体方式与途径 293
第一节 国民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提升自身整体素质的前提 293
一、国民各年龄段的常见病和锻炼身体的内容 294
二、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298
三、预防心身疾病,保持心理健康 301
第二节 国民掌握成才要素和模式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发展自己的重要措施 305
一、影响国民个体素质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观念问题 305
二、国民成长阶段和自我成才之道及模式 306
第三节 国民树立素质学习观念是提升自身素质的根本保证 314
一、国民素质学习概念的提出是社会素质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两者宗旨都是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314
二、国民素质学习概念的提出是终身学习思想的新发展,反映了21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317
第十四章 提升国民素质的社会方式与途径 322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322
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在提升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323
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民素质 324
三、国民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提升 325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必要条件 33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定内涵 330
二、坚持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提升国民素质特质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331
三、国民素质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提高而提升 333
第三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340
一、教育在提升国民素质中的重要地位 341
二、《教育法》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主要法律保障 343
三、始终坚持教育发展超前的观念 345
四、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社会开展国民的素质教育 346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348
编后语 350
- 《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规划教材 摄影艺术 第2版》石战杰 2020
- 《中国国民性演变史》张宏杰著 2020
- 《物种起源 国民阅读经典》达尔文著;谢蕴贞译;伍献文,陈世骧校 2018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指导 综合素质 幼儿园》高庆春,许晓春,李玉杰,王丹丹,马春玲 2018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素质综合训练》李登新 2018
- 《青少年体质健康丛书 青少年力量与速度素质训练》林文弢,岳冀阳 2019
- 《综合素质 小学》山香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主编 2015
- 《希腊神话 国民阅读经典》尼·库恩著;荣洁,赵为译 2018
-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解析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组编;叶忠主编 2017
-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 1937-1945》刘大禹著 2020
- 《大女孩》孟翔勇著 2000
- 《中间体衍生化方法与新农药创制》刘长令,关爱莹,谢勇著 2019
- 《城市遥感》胡德勇著 2019
- 《生命从中午消失》赵学勇著 2019
- 《婚外情治理》朱身勇著 2019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明史》覃仕勇著 2019
- 《法律的思辨》骆锦勇著 2018
- 《关系中的国家 第1卷》徐勇著 2019
- 《血朝廷》祝勇著 2020
- 《故宫六百年=FROM THE FORBIDDEN CITY TO THE PALACE MUSEUM》祝勇著 2020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