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炜权主编;冯美云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039261
  • 页数:457 页
图书介绍: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一、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 1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

第一章骨骼肌收缩的分子基础 8

第一节 肌原纤维微细结构和分子组成 9

一、肌节的微细结构 9

二、粗丝及其分子组成 11

三、细丝及其分子组成 13

四、肌原纤维的其他组成蛋白 15

第二节 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理 16

一、肌丝滑行和肌肉收缩 16

二、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时ATP利用的机理 17

三、肌内收缩时力量产生的分子机理:结构系统中ATP利用的机理 18

第三节 骨骼肌收缩的启动和松弛 23

一、骨骼肌收缩的启动和钙调节 23

二、肌纤维收缩后的松弛 25

第四节 骨骼肌纤维类型和特点 27

一、肌纤维分类 27

二、肌纤维组成 29

第二章运动时的能量代谢 33

第一节 ATP的利用和合成 33

一、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34

二、ATP水解供能 34

三、ATP合成途径 35

第二节 磷酸原供能系统 37

一、磷酸肌酸分解合成ATP 38

二、肌激酶催化反应合成ATP 38

三、运动时磷酸原供能 40

第三节 糖酵解供能系统 42

一、糖酵解合成ATP 42

二、运动时糖酵解供能 45

一、有氧代谢合成ATP 47

第四节 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47

二、运动时有氧代谢供能 50

第五节 运动时骨骼肌能量供应 54

一、运动时骨骼肌能量供应途径的动用顺序 54

二、骨骼肌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相互关系 57

第三章磷酸原代谢与运动 59

第一节 三磷酸腺苷的代谢 59

一、ATP的生物学功能 59

二、肌内ATP的贮量和运动的影响 60

三、肌内ADP和AMP的贮量和运动时的变化 63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中肌内腺苷酸库的变化 64

第二节 磷酸肌酸代谢 65

一、磷酸肌酸的合成和生物学功能 65

二、肌肉CP贮量及其在运动中变化 66

三、运动时肌酸-磷酸肌酸能量穿梭 67

四、磷酸原平衡 70

五、训练对磷酸原代谢的影响 71

第四章糖代谢与运动能力 73

第一节 肌糖原的利用 73

一、正常肌糖原贮量和影响因素 74

二、运动时肌糖原利用和贮量变化 74

三、肌糖原贮量与运动能力 81

四、提高肌糖原贮量的方法 83

第二节 骨骼肌吸收和利用血糖 87

一、运动时骨骼肌吸收和利用血糖 87

二、血糖与运动能力 91

第三节 运动时肝脏的糖代谢 94

一、安静时肝糖原贮量和葡萄糖释放量 94

二、运动时肝葡萄糖释放速率 95

三、饮食对运动后肝糖原恢复的影响 101

四、耐力训练对肝糖代谢的影响 102

一、糖原分解起始步骤的调节 103

第四节 糖代谢的调节 103

二、磷酸果糖激酶与糖酵解途径调节 107

三、丙酮酸脱氢酶 109

四、运动时糖利用速率的调节 110

第五节 乳酸代谢与运动能力 114

一、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115

二、肌乳酸和血乳酸 120

三、乳酸的代谢去路 125

四、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132

五、运动时骨骼肌乳酸代谢 140

六、运动时肝脏乳酸代谢 143

七、运动时心肌乳酸代谢 145

第五章蛋白质代谢与运动能力 147

第一节 运动时氨基酸代谢 147

一、人体游离氨基酸库及其运动中变化 148

二、氨基酸氧化 151

三、氨基酸的糖异生作用 157

四、肾脏消除氨基酸 160

第二节 运动和恢复期蛋白质代谢 161

一、蛋白质转换 161

二、运动时蛋白质净降解 162

三、运动和恢复时蛋白质合成代谢 164

四、运动时蛋白质分解代谢 168

五、运动训练对蛋白代谢的影响 173

第三节 蛋白质需要量与运动适应 177

一、运动影响蛋白质利用的证据 177

二、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 179

三、补充氨基酸的促力作用 180

四、过量摄取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后果 181

第六章脂代谢与运动能力 183

第一节 人体内的脂类及功能 183

一、人体内的脂类 183

二、运动时脂肪的生物学功能 185

一、脂肪的供能意义和形式 186

第二节 脂肪在运动时的供能作用 186

二、骨骼肌内甘油三酯的利用 188

三、血浆甘油三酯的利用 189

四、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利用 189

第三节 运动训练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193

一、训练对骨骼肌氧化利用脂肪能力的影响 193

二、训练对血脂含量和比例的影响 194

三、训练使体脂减少 195

第四节 脂代谢和运动能力 195

第七章水、电解质代谢与运动能力 198

第一节 水代谢和运动能力 198

一、水的生物学功能 198

二、水平衡 199

三、运动时水代谢 202

一、电解质的生物学功能 204

第二节 电解质代谢和运动能力 204

二、人体内的主要电解质 206

三、运动时电解质代谢 209

第八章维生素与运动能力 212

第一节 维生素与运动 212

一、运动时各种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 212

二、运动时维生素需要增加的原因 214

第二节 强化维生素与运动能力 215

一、运动员维生素增加量 215

二、维生素营养密度 216

三、运动员的维生素营养 217

第九章运动时代谢调节特点和运动能力 219

第一节 运动与酶适应调节 219

一、运动时酶对代谢通路调节 221

二、运动时酶的别构调节 225

三、运动与酶含量调节 227

第二节 运动时神经激素对代谢调节 230

一、长时间运动时激素对代谢调节适应 231

二、力量训练时激素对代谢调节适应 232

第十章训练方法的生化原理 238

第一节 训练科学化的基本生化原则 238

一、以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规律指导训练 238

二、以运动后恢复期代谢规律安排休息和营养 243

三、以血乳酸为基本指标运用训练方法,掌握适宜强度和休息间歇 244

第二节 血乳酸指标在训练中应用 252

一、血乳酸指标在耐力训练中应用 252

二、血乳酸指标在游泳训练中应用 261

三、血乳酸指标在自行车训练中应用 264

四、血乳酸指标在划船训练中应用 265

第三节 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265

一、提高磷酸原系统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267

二、提高糖酵解系统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270

三、提高有氧氧化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275

第十一章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 279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279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279

二、运动性疲劳部位与变化 280

三、运动性疲劳机理 293

四、不同时间全力运动时间和不同代谢类型运动项目的疲劳特点 297

第二节 恢复过程 299

一、运动时供能物质的消耗和恢复过程——超量恢复学说 299

二、运动时供能物质的消耗和恢复过程调节与适应——应激学说的应用 303

三、超量恢复学说和应激学说对训练的指导意义 309

第十二章体育运动中的违禁药物和强壮食物 310

第一节 违禁药物控制的发展概况 310

第二节 刺激剂 311

一、苯丙胺 312

二、可卡因 313

三、咖啡因 314

第三节 麻醉止痛剂 316

一、吗啡 316

二、可待因 317

第四节 合成类固醇 317

一、合成类固醇的生理作用 318

二、合成类固醇对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 319

三、合成类固醇的副作用 319

第五节 β-阻断剂 322

一、β-阻断剂的作用原理 322

二、β-阻断剂对运动能力的作用 322

三、β-阻断剂的副作用 323

第六节 利尿剂 323

一、运动员使用利尿剂的种类及其作用原理 324

二、利尿剂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324

一、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325

三、利尿剂的副作用 325

第七节 肽类激素及其衍生物 325

二、人体生长激素(hGH) 326

三、红细胞生成素(EPO) 326

第八节 酒精和烟草 327

一、酒精 327

二、烟草 328

第九节 强壮食物 329

一、碱性盐与磷酸盐类 329

二、蜂蜜及某些糖 330

三、氨基酸 331

四、中药补剂 333

第十三章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334

第一节 运动员代谢能力评定 335

一、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335

二、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337

三、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 339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评定 348

一、训练课适宜负荷的评定 348

二、赛前训练的评定 349

三、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评定的常用指标分析 349

第十四章年龄和性别生化特点与运动 370

第一节 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的生化特点和运动 370

一、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化学组成变化的特点和运动 370

二、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代谢调节能力的变化和运动 373

三、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中运动能力变化特点 379

第二节 衰老过程的生化特点和体育锻炼 382

一、衰老的生物学原因 382

二、衰老和体育锻炼 384

第三节 女子的生化特点和运动 384

一、ATP—CP供能特点 385

二、糖代谢特点 386

三、脂代谢能力 391

四、蛋白质代谢特点 395

五、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396

第十五章某些疾病康复锻炼的生化基础 398

第一节 运动处方制订的原则 398

一、运动的种类 398

二、运动强度 399

三、运动时间 400

四、运动时间带 401

五、运动负荷的频度 402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制订 402

一、膳食调查 403

二、生活活动调查 403

三、身体检查 407

四、运动负荷试验 407

五、运动处方的制订方法 407

二、糖尿病的分类 408

第三节 糖尿病的运动处方 408

一、糖尿病的概念 408

三、糖尿病的检查 409

四、糖尿病的运动处方 409

第四节 肥胖症运动处方 411

一、肥胖症的概念 411

二、肥胖症的分类 411

三、肥胖症的检查 411

四、肥胖症的运动处方 412

第五节 高脂血症运动处方 413

一、高脂血症的概念 413

二、高脂血症的分类 413

三、高脂血症的检查 413

一、高血压症的概念 414

二、高血压症的分类 414

第六节 高血压症的运动处方 414

四、高脂血症的运动处方 414

三、高血压症的检查 415

四、高血压症的运动处方 415

第七节 高尿酸血症的运动处方 416

一、高尿酸血症的概念 416

二、高尿酸血症的分类 416

四、高尿酸血症的运动处方 417

三、高尿酸血症的检查 417

附录 418

一、原子量表 418

二、国际单位 420

三、常用人体检验数值 424

四、兴奋剂的类别与方法 436

五、常用生化名词缩写 443

六、激素及其他活性物质缩写 453

主要参考书 4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