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指导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立言,王国元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2427·001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指导》目录

目 录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

一、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2

一、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 16

第一节物质 16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二节运动 21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第三节时间和空间 25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0

一、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5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 36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40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二、意识的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三、意识和思维模拟第三节意识的作用 45

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的反作用二、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0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51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二、联系的多样性、特殊性第二节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55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二、发展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61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67

第一节质量互变规律 69

一、质、量、度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80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94

一、肯定和否定二、否定之否定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六章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04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 104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108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110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14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第五节现象和本质 116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二、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七章认识和实践 121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22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节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29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34

一、由实践到认识二、由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第四节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40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二、归纳和演绎三、分析和综合四、抽象到具体第八章真理 145

第一节客观真理 146

一、真理是客观的二、真理和谬误第二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51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第三节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157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62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论路线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九章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66

第一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167

一、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飞跃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71

一、地理环境二、人口因素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第三节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176

一、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第十章社会基本矛盾 184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85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05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16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第十一章阶级、国家、革命 224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226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阶级分析方法第二节国家 235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二、国家的职能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第三节社会革命 241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第四节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48

第十二章社会意识 257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58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二节社会意识的构成 266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三、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第三节意识形态诸形式 271

一、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二、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联系第十三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78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79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三、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85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第三节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289

一、个人和集体二、领袖和集体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十四章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298

第一节社会的进步 299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第二节人类的解放 304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二、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附:哲学答题示范 311

一、简释概念 311

二、选择填空 312

三、判断命题对错并简述理由 313

四、简要叙述基本原理 314

五、论述原理联系实际 3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