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中国伦理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瑛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2115·12
  • 页数:97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伦理思想史》目录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 22

第一章 从原始社会到西周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伦理思想 22

第一节 原始社会与道德的产生 22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代的奴隶社会及其道德思想 32

第三节 周公的敬德思想 37

第二章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时期及其伦理思想 46

第三章 孔子的伦理思想 68

第一节 损益周礼,怀疑天命的政治和哲学立场 69

第二节 折衷主义的道德起源论和义利观 71

第三节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75

第四节 “道之以德”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思想 82

第四章 老子的伦理思想 88

第一节 “道”和“德”是老子伦理思想的秘密和核心 89

第二节 “无为”“无欲”“无争”的道德观 91

第三节 “复归于婴儿”的道德修养论 95

第五章 墨翟和后期墨家的伦理思想 99

第一节 “赖其力者生”的人类本质论 100

第二节 “兼以易别”的道德原则和“惠忠慈孝”的道德规范 104

第三节 后期墨家在伦理思想上的发展 112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社会状况及伦理思想 118

第七章 孟轲的伦理思想 127

第一节 “仁、义、礼、智根于心”的道德起源论 128

第二节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132

第三节 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135

第四节 统一于“天”的义命观 140

第五节 “求放心”的道德修养论 142

第八章 庄周的伦理思想 148

第一节 以“道”为本质和根源的道德观 149

第二节 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非道德论 151

第三节 “乘物以游心”的处世态度 155

第九章 荀况的伦理思想 161

第一节 “隆礼贵义”的道德作用论 162

第二节 “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 165

第三节 理欲、义利、荣辱观上的进步思想 169

第四节 维护“分”、“辨”、“别”的道德规范 172

第五节 “化性起伪”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论 177

第十章 前期法家和韩非的伦理思想 181

第一节 前期法家的伦理思想 181

第二节 韩非的道德无用论的形成 187

第三节 好利恶害的人情论 192

第四节 不务德而务法、术、势的道德无用论 195

第十一章 《礼记》中的伦理思想 201

第一节 《中庸》中的伦理思想 202

第二节 《大学》中的伦理思想 206

第三节 《礼运》篇的伦理思想 211

第二编 两汉至唐代前期的伦理思想 216

第一章 两汉至唐代前期的社会状况和伦理思想 216

第二章 《孝经》的伦理思想 226

第一节 “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的孝德 227

第二节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修养方法 229

第三章 《淮南子》中的伦理思想 233

第一节 唯心主义的道德本源论 234

第二节 消极悲观的道德发展观 237

第三节 重视道德作用的义利、德法和性命论 240

第四节 自相矛盾的道德评价标准 244

第五节 儒道混杂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论 247

第四章 司马迁的伦理思想 252

第一节 抨击天能赏善罚恶的神秘主义道德观 253

第二节 “礼生于有”的道德起源论 256

第三节 肯定“任侠”的道德品质 259

第四节 “太上修德”的道德作用论 260

第五章 董仲舒的伦理思想 263

第一节 “道之大原出于天”的道德起源论 264

第二节 “正其谊不谋其利”的义利观 267

第三节 “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原则和规范 272

第四节 “性三品”的人性论 280

第五节 “以教为本”的教化思想 282

第六章 王充的伦理思想 287

第一节 “礼义之行在谷足”的道德起源论 288

第二节 禀气成性、性有善恶的人性学说 292

第三节 “性与命异”的命定论 297

第四节 “观善心”的道德评价论 301

第七章 《太平经》中记载的农民的伦理思想 305

第八章 汉末魏晋时期的人物品题和才性之辨 311

第一节 人物品题 311

第二节 《人物志》中关于品题人物的理论 315

第三节 才性之辨 321

第九章 王弼、郭象的伦理思想 327

第一节 王弼的伦理思想 328

第二节 郭象的伦理思想 334

第一节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伦理思想 340

第十章 嵇康和阮籍的伦理思想 340

第二节 阮籍折衷名教自然的伦理思想 350

第十一章 《列子·杨朱篇》中的伦理思想 357

第十二章 鲍敬言《无君论》和鲁褒《钱神论》中的伦理思想 365

第一节 《无君论》中的伦理思想 365

第二节 《钱神论》中的伦理思想 372

第十三章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 376

第一节 “家训”——古代的家庭道德教育 376

第二节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 384

第十四章 佛教的传入与南北朝时佛学伦理思想 392

第十五章 隋唐佛教中的伦理思想 410

第一章 唐代中期到明代中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伦理思想 427

第三编 唐中叶至明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 427

第二章 韩愈和李翱的伦理思想 440

第一节 韩愈的伦理思想 441

第二节 李翱的伦理思想 454

第三章 李觏的伦理思想 463

第一节 礼生自“人之性欲”的道德起源论 464

第二节 “食不足,心不常”的功利主义倾向 468

第三节 礼含诸德的道德规范体系 471

第四章 王安石的伦理思想 474

第一节 礼自情生、善由习成的道德起源论 475

第二节 以仁义为主体的道德观 479

第三节 “修身以俟命”的道德思想 481

第四节 教、养、取、任的道德教育论和“五事”、“三精”的道德修养论 485

第一节 “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 489

第五章 周敦颐的伦理思想 489

第二节 “中正仁义”的道德标准 492

第三节 虚静无欲是道德修养的要旨 494

第四节 德刑相济,化治天下 497

第六章 张载的伦理思想 499

第一节 “气”有善恶的道德起源论 500

第二节 泛爱的道德规范体系 503

第三节 “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论 507

第四节 躬行礼教的道德风格 510

第七章 程颢和程颐的伦理思想 515

第一节 道德观念是独立存在的“理” 516

第二节 善恶为人性所固有 518

第三节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521

第四节 禁除利欲的公私、义利观 523

第五节 “去私欲、存天理”是达到仁的根本途径 528

第八章 朱熹的伦理思想 533

第一节 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 534

第二节 “仁包五常”的道德规范体系 538

第三节 仁义礼智来自双重人性的道德起源论 542

第四节 禁欲主义的“理欲观” 546

第五节 否定功利的义利观 550

第六节 “居敬”、“穷理”的道德修养方法 553

第七节 循序渐进、因人施教的道德教育方法 557

第九章 陆九渊的伦理思想 563

第一节 “心”是道德的本质和起源 564

第二节 崇道义,贬功利 568

第三节 “存心、去欲”的“简易”修持法 572

第四节 朱、陆伦理思想之异同 576

第十章 陈亮和叶适的伦理思想 581

第一节 陈亮的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 582

第二节 叶适的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 591

第十一章 黄震和邓牧的伦理思想 601

第一节 黄震对封建道德的修正 602

第二节 邓牧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抨击及其对“至德之世”的幻想 610

第十二章 王守仁的伦理思想 617

第一节 以“良知”为基础的先验道德观 618

第二节 以“致良知”为要旨的道德修养论 623

第三节 以“知行合一”为宗旨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一体说 629

第四节 以“开导人心为本”的道德教育论 634

第一章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及伦理思想 642

第四编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伦理思想 642

第二章 何心隐和李贽的伦理思想 652

第一节 何心隐的伦理思想 654

第二节 李贽对封建道德的揭露和批判 662

第三章 黄宗羲的伦理思想 683

第一节 “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论和道德观 683

第二节 “务得于己,不求合于人”的反盲从奴性的思想 688

第三节 重“清议”,反传统习俗的主张 691

第四章 顾炎武的伦理思想 694

第一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道德观 695

第二节 “拨乱反正,移风易俗”的风俗论 699

第三节 “以名为治”的道德教育思想 702

第五章 王夫之的伦理思想 706

第一节 “性者生理也”,“习与性成”的人性论 707

第二节 “理寓于欲中”,“以理导欲”的理欲观 712

第三节 “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的道德观 716

第四节 “以身任天下”,“自强不息”的人生观 720

第六章 唐甄的伦理思想 726

第一节 “五伦百姓、非恕不行”的道德观 727

第二节 “不能教民者,不如无贤”的功利主义主张 735

第七章 颜元的伦理思想 742

第一节 “气无偏恶”的人性论 743

第二节 “正谊以谋利”的道德论 748

第三节 “利济苍生”的人生观 752

第四节 “实学”、“习行”的道德教育论和道德修养论 755

第八章 戴震的伦理思想 763

第一节 “血气心知,性之实体”的人性论 764

第二节 “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道德论 769

第三节 “以情絜性”,“达情遂欲”的道德观 775

第五编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伦理思想 780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社会和伦理思想发展概况 780

第二章 龚自珍的伦理思想 793

第一节 揭露封建道德危机的“廉耻论” 794

第二节 “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 799

第三节 “众人造伦纪”的道德论 803

第三章 魏源的伦理思想 808

第一节 “以实事程实功”的功利思想 809

第二节 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内容 815

第四章 洪秀全的伦理思想 822

第一节 “斩邪留正”——对封建伦常秩序和道德思想的猛烈冲击 824

第二节 “凡间皆兄弟”的博爱观念和道德理想 829

第五章 洪仁玕的伦理思想 836

第一节 道德——立政之“资” 837

第二节 道德教育论和道德修养论 843

第六章 康有为的伦理思想 849

第一节 “去苦求乐”的人性论 851

第二节 “以人为主”的人道主义思想 857

第三节 “大同太平之世”的道德理想 863

第七章 谭嗣同的伦理思想 868

第一节 “冲决网罗”的反封建名教思想 870

第二节 “仁一通一平等”的道德观 877

第三节 “以太即性”的人性论 882

第八章 严复的伦理思想 887

第一节 “自强保种”的人生观 889

第二节 道德“乃天择之后之事”的思想 894

第三节 “自由天畀”的天赋人权论 899

第九章 章太炎的伦理思想 906

第一节 对“湛心荣利”的儒家道德的批判 908

第二节 “无道德者不能革命”的道德观 914

第三节 善恶并进的“俱分进化论” 919

第十章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 926

第一节 基于“民生史观”的道德起源和本质论 929

第二节 “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 934

第三节 “为主义奋斗”的人生观 941

第十一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道德的总清算 947

第一节 政治革命要求道德革命 948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前期对旧道德的批判 951

第三节 用马克思主义批判旧道德 9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