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尚玉昌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1053819
  • 页数:505 页
图书介绍:《普通生态学》是在作者此前著作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除后两篇是新增补外,其他增补内容还有生物与气候;植物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植物如何应付洪涝;土壤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营养物;生物活动周期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meta-种群及其模型;种群遗传学及物种形成;应用种群生态学;群落的周期变化和岛屿群落等章节。有些内容是至今国内教材或专著尚未涉及到的。全书约80万字,附图229幅,适合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林院校作普通生态学教材。
《普通生态学》目录

第一篇 绪论 1

第二篇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7

第一章 环境与生态因子 7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 7

第二节 什么是生态因子 9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1

第一节 利比希法则和耐受性法则 11

第二节 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第三节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15

第四节 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 18

第五节 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 20

第六节 生物的适应性 21

第三章 生物与气候 23

第一节 地球与太阳辐射 23

第二节 气温和气团的全球循环 24

第三节 洋流及全球降雨格局 25

第四节 小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26

第四章 生物与光 28

第一节 光是电磁波 28

第二节 光质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8

第三节 光照强度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9

第四节 日照长度与光周期现象 32

第五节 植物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 34

第五章 生物与温度 36

第一节 温度的生态意义 36

第二节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6

第三节 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38

第四节 植物与温度间的复杂相互关系 39

第五节 有效积温法则 41

第六节 温度与生物的分布 43

第六章 生物与水 45

第一节 水的生态意义 45

第二节 植物与水的关系 45

第三节 植物如何应付洪涝 47

第四节 动物与水的关系 47

第五节 水的物理性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52

第六节 水生生物的呼吸 53

第七章 生物与土壤 54

第一节 土壤的生态意义 54

第二节 影响土壤形成的五种因素 54

第三节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生物的影响 55

第四节 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57

第五节 土壤生物的多样性 58

第六节 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60

第八章 生物与营养物 62

第一节 营养物的类别与功能 62

第二节 微生物与营养物循环 63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65

第四节 植物质量与动物营养 66

第五节 矿物营养与动物的生长和生殖 67

第九章 生物活动周期与环境的关系 68

第一节 生物的固有活动节 律 68

第二节 昼夜节 律与生物钟 69

第三节 临界日照长度与生物的季节 反应 70

第四节 潮间带生物的活动节 律与潮汐周期 71

第五节 物候学 72

第十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74

第一节 互惠共生 74

第二节 共栖(偏利) 76

第三节 植食现象(动物吃植物) 77

第四节 捕食现象(动物吃动物) 78

第五节 寄生 79

第六节 类寄生 80

第七节 种间竞争 81

第八节 抗生、互护和中性现象 81

第三篇 种群生态学 83

第一章 种群生态学概论 83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 83

第二节 什么是种群生态学 84

第三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85

第二章 种群生命表及其分析 98

第一节 生命表的基本概念 98

第二节 生命表的一般构成 99

第三节 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 99

第四节 特定年龄(动态)生命表 101

第五节 动态混合生命表 102

第六节 植物生命表 103

第七节 植物生命表 106

第八节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109

第九节 生命表分析 110

第三章 种群的增长 128

第一节 种群增长的一个简单模型 128

第二节 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 128

第三节 种九的指数增长 132

第四节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133

第五节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修正 138

第四章 meta种群(联种群)及其模型 144

第一节 什么是meta种群 144

第二节 meta种群的灭绝风险模型 144

第三节 meta种群的动态模型 146

第四节 meta种群模型的假定条件 146

第五节 meta种群模型的四个修正模型 147

第六节 meta种群研究的几个实例 150

第七节 meta种群的习题及题解 154

第五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56

第一节 种群相互关系的类型 156

第二节 竞争 157

第三节 捕食 168

第四节 寄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177

第五节 协同进化 179

第六章 种群遗传学和物种形成 187

第一节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187

第二节 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189

第三节 近交使遗传变异性减弱 191

第四节 小种群的遗传漂变和最小可生存种群 192

第五节 物种的概念和地理变异 193

第六节 物种隔离和物种形成 195

第七节 物种形成和适应辐射 197

第八节 新种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199

第七章 种群的生殖对策和生活史对策 200

第一节 进化、生态学与适应性 200

第二节 种群的生殖对策 200

第三节 种群的生活史对策 204

第八章 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 机制 207

第一节 种群数量调节 问题的研究简史 207

第二节 种群数量调节 模型 210

第三节 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211

第四节 种群数量的周期波动 212

第五节 种群数量调节 的外源性因素 215

第六节 种群内的自我调节 机制 219

第七节 种群的自然调节 与进化 221

第八节 植物种群的自然调节 224

第九章 应用种群生态学 227

第一节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 227

第二节 野生生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 230

第三节 栖息地的种群再引入 232

第四节 有害生物的科学管理 233

第五节 种群和栖息地的破碎 237

第六节 商业捕鲸与鲸种群的保护 240

第四篇 群落生态学 243

第一章 群落生态学概论 243

第一节 什么是群落 243

第二节 群落的基本特征 244

第三节 有关群落的两个不同观点 244

第四节 生态梯度分析与群落的开放性 246

第五节 群落成分沿环境梯度发生变化的3种假说 247

第六节 个体间的进化适应对群落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49

第七节 进化史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50

第八节 群落的主要属性 251

第九节 群落的分类和群落类型 251

第二章 群落的结构 258

第一节 植物的生长型 258

第二节 植物的生活型 262

第三节 群落的垂直结构 264

第四节 群落的季节 性 269

第五节 群落中的关键种、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 272

第六节 群落中物种的相对多度 280

第三章 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284

第一节 生态位的定义和研究简史 284

第二节 生态位的超体积模型 285

第三节 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286

第四节 生态位分离 288

第五节 生态位宽度 289

第六节 生态位压缩、生态释放和生态位移动 291

第七节 生态位动态 292

第八节 生态位的维数 293

第九节 生态位的计算公式 294

第四章 群落的演替和群落的周期变化 296

第一节 演替的基本概念和演替理论 296

第二节 演替的主要类型 297

第三节 演替的时间进程 298

第四节 演替的六个实例 299

第五节 顶极群落 307

第六节 演替的开始——生物定居 311

第七节 群落演替中的物种取代机制 314

第八节 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 316

第九节 群落的周期变化 317

第五章 岛屿群落 320

第一节 岛屿群落的建成过程 320

第二节 去除岛上动物区系的试验 321

第三节 岛屿群落的特点 322

第四节 研究实例——喀拉喀托火山岛 323

第五篇 生态系统 327

第一章 生态系统概论 327

第一节 什么是生态系统 327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28

第三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329

第四节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334

第五节 生态效率 336

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与生态平衡 339

第七节 生物圈 342

第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量 343

第一节 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基本概念 343

第二节 初级生产量的生产效率 346

第三节 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352

第四节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357

第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 361

第一节 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361

第二节 次级生产量的测定 362

第三节 陆地和海洋中动物的次级生产量 366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 369

第一节 分解过程的性质 369

第二节 作为分解者的生物类群 371

第三节 分解物性质对分解的影响 373

第四节 环境条件对分解的影响 374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76

第一节 研究能量传递规律的热力学定律 376

第二节 食物链层次上的能量流动 377

第三节 实验种群层次上的能量流动 378

第四节 营养级层次上的能量流动 379

第五节 异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83

第六节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普适模型 384

第六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86

第一节 生命与元素 386

第二节 生物地化循环的特点 386

第三节 生物地化循环的类型 388

第四节 水的全球循环 389

第五节 气体型循环 391

第六节 沉积型循环 397

第六篇 全球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 401

第一章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401

第一节 热带森林的类型 401

第二节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402

第二章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07

第一节 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407

第二节 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 408

第三章 寒带针叶林和冻原生态系统 411

第一节 寒带针叶林(泰加林)生态系统 411

第二节 冻原生态系统 413

第四章 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 417

第一节 草原生态系统 417

第二节 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 420

第五章 灌丛和荒漠生态系统 423

第一节 灌丛生态系统 423

第二节 荒漠生态系统 425

第六章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429

第一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429

第二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430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431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 432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433

第七章 湖泊和池塘生态系统 434

第一节 湖泊和池塘的自然特征 434

第二节 湖泊和池塘的结构 435

第三节 湖泊和池塘的生态功能 437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439

第八章 溪流与河流生态系统 440

第一节 溪流与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440

第二节 溪流与河流的生态功能 441

第三节 河流是一个渐变的连续体 443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溪流与河流的影响 443

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 446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 446

第二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类群 447

第三节 海洋的生态功能 452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453

第七篇 全球生态学 455

第一章 生物圈 456

第二章 全球人口动态 458

第三章 人类与环境 460

第一节 生态失衡与生态危机 460

第二节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 461

第三节 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变暖 463

第四节 臭氧层变薄是灾难性的全球变化 465

第五节 酸雨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 467

第六节 影响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现象 469

第七节 工业废气毒化了大气圈 470

第八节 江河湖海的污染日益严重 473

第九节 热污染的危害不可小看 476

第十节 噪声威胁着亿万人的身心健康 477

第四章 人类与自然资源 479

第一节 对待自然资源的两种不同观点 479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特性 480

第三节 最大持续产量与资源保护 481

第四节 合理利用非更新自然资源 483

第五节 从现有能源向未来能源的转变 486

第六节 核能是一种比较清洁和安全的能源 490

第七节 陆地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492

第八节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95

第五章 人类的未来 498

第一节 从现有经济体系向未来经济体系过渡 498

第二节 用世界模型预测人类未来 5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