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尚军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43038073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论述,解读部分对传统文化影响巨大的著作,融入最新理论,观点和方法,发掘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目录

上部 3

第一章 文化释义 3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3

一、文化概说 3

二、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 7

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9

四、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1

第二节 文化的属性 13

一、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13

二、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14

三、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15

四、传承性与变异性 15

五、象征性与功用性 16

第三节 文化与文明 16

一、文明的基本涵义 16

二、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19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特点 23

第一节 文化生成理论溯源 23

一、文化地理学派的文化生成理论 23

二、文化社会学的文化生成理论 24

三、文化心理学派的文化生成理论 24

四、文化人种论的文化生成理论 25

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生成理论 25

第二节 大河文化 26

第三节 多元文化的融合 28

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28

二、中国与亚洲各地的文化融合 31

三、中西文化的融合 32

第四节 独特的社会结构 33

一、中国古代的宗族及宗族制 33

二、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特征 35

第五节 农耕型的经济模式 36

第六节 宗法制的伦理型文化 39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42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 42

一、文化内层结构 43

二、文化的子系统 43

三、外在的控制结构 44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制约关系 45

一、内外制约 45

二、整体制约 46

三、主导制约 46

四、平衡制约 48

五、稳定与渐进 49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50

一、人道重于天道 50

二、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51

三、重和谐与统一 54

四、重实际、追求稳定 57

五、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60

六、重于道轻于器 62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与不变 64

第一节 中国早期文化的流布 64

一、中国人的起源 64

二、原始物质文化 65

三、原始观念文化 66

四、原始社会组织 67

五、上古文化分布 68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70

一、殷商神本文化 70

二、周代的文化维新 71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73

四、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74

五、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76

六、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78

七、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儒学的极端化 80

八、转型期:明末以降 82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不变 83

一、循环思想 83

二、思维方式 87

三、人——关注的中心 89

第五章 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93

第一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93

一、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 93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 95

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96

四、历史上民族文化交融比较明显的几个时期 98

第二节 西方现代文明的文化渊源 99

一、犹太人的宗教信仰 99

二、希腊人的理性思维 100

三、中国人的世俗技艺 100

四、日耳曼人的贵族精神 100

第三节 中外文化差异与交汇 101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101

二、中外文化的交汇 106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110

第六章 坚持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 116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17

一、关于传统文化 117

二、关于现代化 118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121

第二节 坚持传统文化 123

一、阴阳五行 123

二、天人合一 125

三、中和中庸 127

四、修身克己 128

第三节 创新民族文化 129

一、知识理念的创新 129

二、人文素质的创新 130

三、农业文化转换为工商业文化 132

四、人治文化转换为法制文化 133

五、传统伦理道德转换为新道德 134

六、传统科技转换为现代科技 135

第七章 当代文化思潮与文化安全 137

第一节 当代中国文化思潮 137

一、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兴起 137

二、几种主要文化思潮 142

第二节 维护文化多样性 148

一、《宣言》的几个要点 148

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性 149

三、现代性危机与文化抵抗 150

四、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形态含义 151

第三节 中国的文化安全 153

一、威胁中国文化安全的外因 153

二、威胁中国文化安全的内因 158

三、加强文化战略研究,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161

四、防范霸权文化 161

下部 167

第八章 《周易》文化精粹 167

第一节 《周易》的结构和内容 167

一、“易”的含义 167

二、《周易》的基本原理 168

第二节 周易的文化精华 173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173

二、顺乎天而应乎人 174

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6

第三节 《周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177

一、掌握文化钥匙,解读历史谜团 177

二、吸取精神养料,调整人生态度 179

三、认识本质真相,破除封建迷信 180

四、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182

五、辩证智慧的哲学 183

第九章 《诗经》文化精粹 186

第一节 《诗经》的成书和分类 186

一、《诗经》的结集与得名 186

二、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 187

第二节 《诗经》的流传和运用 188

一、先秦时期的赋诗言志 188

二、“四家诗”、《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188

第三节 《诗经》的语言艺术成就 190

一、四言为主和回环复沓 190

二、优美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190

第四节 《诗经》的价值和影响 192

一、中国文学辉煌的开始 192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 197

三、《诗经》文化精神的现代意义 200

第十章 《论语》文化精粹 204

第一节 孔子和《论语》 204

一、孔子的身世和为人 204

二、《论语》的成书和基本内容 206

三、《论语》的研究和学习 207

第二节 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 209

一、孔子思想学说的集大成性质 209

二、孔子思想学说体系的构成 209

第三节 《论语》文化精粹 214

一、《论语》论学 214

二、《论语》论仁 216

三、《论语》论孝 218

四、《论语》论交友 219

五、《论语》论修身 220

六、《论语》论教育 222

七、《论语》管理学思想的重新认识 225

第十一章 《中庸》文化精粹 227

第一节 《中庸》的作者与“中庸”的含义 227

一、《中庸》的作者 227

二、“中庸”的含义 228

第二节 “中庸之道”解读 230

一、中庸之道 230

二、性、道、教的意蕴及其相互关系 233

第三节 中庸思想的哲理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241

一、“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 241

二、“执两用中”的整体理念 243

三、“依时而中”的权变方式 244

四、“中和之美”的追求目标 245

五、中庸思想的积极的实践意义与不足 248

第十二章 《孟子》文化精粹 251

第一节 孟子的著作和流传 251

一、孟轲的生平及其著作 251

二、《孟子》一书的流传与注释 252

三、孟子思想的影响 253

第二节 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56

一、性善论 256

二、伦理观 261

三、仁政学说 265

四、人的划分与社会分工理论 267

五、道德修养与自我价值完善方法 270

第十三章 《老子》文化精粹 280

第一节 老子与他的“道” 280

一、老子与《老子》 280

二、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282

第二节 老子的政治哲学 285

一、应天顺民,无为而治 285

二、见素抱朴,淳朴民风 286

三、官清法正,国泰民安 286

四、“德治”政治的思想 287

第三节 “法自然”思想 290

一、“自然”的本义 290

二、“人法自然” 291

三、行为规范 292

四、理想社会模式 295

五、人文关怀 298

第四节 《道德经》的仁义思想 300

一、以道为基础的仁义思想 300

二、大道废,有仁义 302

三、道德仁义礼的等级 303

第十四章 佛教文化精粹 306

第一节 佛教的创立与基本教义 306

一、佛教的创立与流传 306

二、传统佛学的基本教义 308

第二节 佛教文化精粹 311

一、社会理念——“众生平等” 311

二、哲学观点——“诸行无常” 312

三、人格修养一正志精进,戒贪去妄,修善断恶 313

四、人生价值——救苦救难,利乐众生 313

第三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314

一、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翻译 314

二、佛教的宗派与禅宗 316

三、佛教在中国 317

主要参考书目 3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