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颤抖的地球
颤抖的地球

颤抖的地球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礼立著(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2832734
  • 页数:2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先生执笔编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震专业知识,在如何防震减灾方面也作了详细的介绍。
《颤抖的地球》目录

第一章 我们生活的地球 1

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年轻星球 1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构造层 2

地壳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演变发展的“石头大书” 3

地球的表面有岩石圈、水圈、人类圈、生物圈、大气圈 4

大气层的成分及构成 5

地幔占地球的82%,厚2900公里,上地幔下面是下地幔 6

地核位于地下2900公里,分为外核与内核 7

地球磁场在地球上形成了南磁极和北磁极 8

地壳是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 9

第二章 颤抖的地球 11

地震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 11

地震类型:构造地震 13

火山地震 15

塌陷地震 16

诱发地震 17

人工地震 18

地震与断层 19

我国西部是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集中的地区 20

地震带 21

全球地震带分布 22

中国地震带分布 24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 26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27

地震的频率 30

地震学名词: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名词 32

描述地震大小的名词 34

地震序列 35

地震波 37

第三章 地震为什么会造成灾害 39

地震与地震灾害 39

地震强度 41

地震发生的地点 43

发生在山区的地震常伴有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 45

我国东部地震损失是西部的3倍 46

地震伤亡夜间大于白天 47

地震平均死亡人数夜间是白天的7倍 48

地震发生在不同季节会引起不同的次生灾害 49

地震灾害的大小与地区、人口、建筑物等有关 50

我国地震活动水平西部高于东部,损失东部大于西部 5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会显著增强 52

抗震设防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53

工程设防好人员伤亡少 54

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报,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5

防震应急措施到位灾害就会减轻 57

快速实施自救和互救是减少伤亡的关键 59

第四章 地震灾害 60

地震灾害涉及自然和人类社会 60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 61

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猝不及防 62

地震灾害破坏性大,成灾范围广 63

地震灾害社会影响深远 64

地震灾害防御难度大 65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严重 66

地震灾害持续时间长 67

地震灾害在同一地点或地区具有准周期性 68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防灾意识密切相关 69

地震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和影响巨大 70

地震灾害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71

地震灾害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72

地震灾害会影响社会秩序及政治 73

如何划分地震灾害 74

建筑物的破坏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78

生命线工程的破坏是对城市最致命的打击 81

地震次生灾害 84

地震诱发的衍生灾害 87

第五章 地震与海啸 88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88

海啸的产生 90

全球地震海啸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91

海啸可以吞没整个海滩 92

地震海啸的分布 93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范围 94

公元358年至2000年全球发生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 95

海啸是可以预报的 96

海啸预警系统有26个成员国和地区,运行近40年 97

我国外交部在2005年1月25日举办了“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 98

海啸预报难度很大 99

我国的海啸预警现状 100

我国对海啸的研究和预报 101

海啸进入大陆架会带来毁灭性灾害 102

感觉到地震时不要靠近海边及江河入海口 103

面对巨浪袭岸的壮丽景观要迅速撤离岸边 104

落水后应尽可能保存身体能量 105

落水者切不可饮用海水 106

落水者被救后注意事项 107

如呼吸停止,不能只急于控水,需做人工呼吸 108

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 109

应该常备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的急救包 110

第六章 如何减轻地震灾害 111

我国防震减灾的基本对策 111

防震减灾的措施 112

房屋建筑及生命线工程是我国震害预测的重点 113

地震灾害预防包括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 114

地震应急救灾 115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116

工程、建筑物抗震设防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118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保障 119

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120

防震减灾的法律保障 121

用法律手段防止地震谣言的传播 122

做好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建立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123

防震减灾的技术保障——全球定位系统 124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地理信息系统 125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遥感技术 126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数字减灾系统 127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128

建筑结构的健康诊断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作用 129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30

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 132

第七章 地震能否预报 134

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34

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地震预报有许多失败的教训 136

当今地震预报面临的困难 138

我国地震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较低 140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141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水平基本上与日、美、俄等国家同步 143

实现地震预报是人类的追求 145

第八章 地震前兆 147

从岩石的微小破裂及物理特性的改变观测研究地震前兆 147

人的感觉器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是地震的宏观前兆 148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150

用仪器测出的地震前兆是地震的微观前兆 151

地震的前兆现象——前震活动 152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壳变形 154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下水异常变化 155

地震的前兆现象——电磁场异常 157

地震的前兆现象——动物异常 159

地震的前兆现象——奇怪的地声 161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光 163

地震的前兆现象——气象异常 165

第九章 工程抗震设防 167

保证工程质量和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167

抗震设防的重点是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以及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 168

场地条件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一个重要基础 170

地基坚硬程度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171

发震断层对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 172

非发震断层对地震烈度的影响 173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根本 174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址 176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应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177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必须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78

民用住宅提高抗震性能的要点 180

老旧房屋加固要点 182

第十章 地震应急 184

广泛而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对防御地震灾害至关重要 184

地震应急是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措施 186

2000年2月24日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 188

地震危险区的重点城市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 190

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191

地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93

地震应急预案的落实 194

临震应急对策 196

震后应急的具体工作 198

避免地震中人为灾害的发生 200

单位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201

家庭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203

个人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205

附:地震时应变不当造成的人为灾害事例 207

参考文献 209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震害图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