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安徽现代史
安徽现代史

安徽现代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惠珍,王鹤鸣,杨雨润等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12013897
  • 页数:6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国共合作、革命根据地开辟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安徽的展开为主线,全面阐述了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安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爱国主义事迹等。
《安徽现代史》目录
标签:现代史

安徽历史系列专著前言 1

第一章 五四运动前的安徽&戴惠珍 1

第一节 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安徽政局和北洋军阀倪嗣冲的黑暗统治 1

一、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安徽政局 1

二、北洋军阀倪嗣冲的黑暗统治 3

第二节 安徽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及其剥削关系 10

一、安徽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 10

二、安徽农村的封建剥削形式 13

第三节 帝国主义对安徽的侵略和掠夺 16

一、控制芜湖海关 16

二、开辟芜湖租界 17

三、掠夺矿山资源 19

四、操纵铁路航运 20

五、进行文化侵略 21

第四节 安徽民族资本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 22

一、安徽民族资本的发展 22

二、安徽工人阶级的成长 29

第五节 安徽新知识群体的形成 31

一、安徽新知识群体的特点 32

二、安徽新文化新思想的最早传播者 33

三、安徽新文化新思想界的风云人物 36

第二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安徽&戴惠珍 40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安徽 40

一、安徽学生响应五四运动 40

二、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斗争 44

三、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三罢”斗争 47

四、安徽人民响应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50

第二节 安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52

一、安徽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52

二、安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5

三、安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57

第三节 安徽人民的觉醒 61

一、出版进步书刊 61

二、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与劳工结合 65

三、出国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67

第四节 安徽民主运动的蓬勃兴起 69

一、反对封建教育,驱逐反动校长 69

二、掀起六二学潮,反对军阀贪污挪用教育经费 72

三、反对贿选第三届省议会 75

四、驱逐省长李兆珍 77

五、反对军阀吕调元长皖 7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创立后的安徽&戴惠珍 唐少君 80

第一节 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80

一、安庆建团及其初期活动 81

二、芜湖建团及其初期活动 83

三、其他地区的建团活动 8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86

一、芜湖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 86

二、安庆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7

三、其他地区成立的中国革命小组和社会科学学习小组 8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组织的建立 89

一、中共芜湖特别支部的成立 89

二、中共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成立 90

三、中共宿县临时支部的成立 91

四、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的成立 91

五、其他地区的中共组织建立情况 92

六、中共安徽地方组织的隶属情况 93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安徽 93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安徽的形成 93

二、声援五卅运动 95

第五节 安徽群众运动的发展 102

一、安徽工人的反抗斗争 102

二、安徽农民的反抗斗争 107

三、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运动 108

四、反对曹锟贿选总统 112

第六节 安徽青年再次外出寻求真理 113

一、到日本留学 113

二、到苏联留学 115

三、到黄埔军官学校学习 117

第四章 北伐战争在安徽&唐少君 118

第一节 声援三一八运动,呼唤国民政府北伐 118

一、安庆掀起反段怒潮 118

二、芜湖各界呼吁国民政府北伐 120

三、安徽其他地方的愤怒呼声 122

第二节 北伐军进军安徽 124

一、北伐战争中的安徽政局 124

二、北伐军在安徽的军事行动 126

三、北伐军进军途中帮助各县建立国民党组织 128

第三节 安徽人民革命热情高涨 129

一、欢迎北伐军进皖 129

二、反对军阀豪绅的斗争掀起新高潮 130

三、群众运动进一步高涨 133

第五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前后的安徽&唐锡强 137

第一节 安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 137

一、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历史背景 137

二、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经过 139

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反击 145

第二节 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安徽 148

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 148

二、芜湖四一八反革命事件 149

三、国民党安徽省改组委员会的成立和白色恐怖的弥漫 150

四、中共安徽省临委的成立 152

第六章 安徽工农的武装革命和武装割据&戴惠珍 154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陈调元在安徽的统治 154

一、实施“清党”运动 154

二、推行“党化教育” 155

三、残酷压榨工农 156

第二节 八七会议后的安徽革命斗争 157

一、中共安徽省临委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 157

二、安徽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159

三、安徽人民的反抗斗争 161

四、安徽各地的农民暴动 169

第三节 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178

一、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79

二、李立三“左”倾路线对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危害 181

三、皖西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83

四、皖西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87

五、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89

第四节 中共安徽省委成立 195

一、中共安徽省委的成立 195

二、中共安徽省委组织被破坏 197

第七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安徽&戴惠珍 201

第一节 抗日民主浪潮的高涨 201

一、安徽的抗日烽火 201

二、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206

第二节 皖西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208

一、反“围剿”的准备和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的建立 208

二、苏家埠大捷与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210

三、皖西北苏区出现鼎盛局面 213

第三节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推行“左”倾路线 215

一、推行“左”倾的土地政策和工商业政策 215

二、推行宗派主义的组织路线和借“肃反”之名迫害干部 218

三、先“左”倾盲动主义、后右倾逃跑主义的军事路线。 222

四、张国焘“左”倾错误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23

五、皖西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224

第四节 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安徽人民的革命斗争 231

一、皖西北苏区的危急局面和红二十七军的组建 232

二、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和皖西北党政军群的组织建设 235

三、重建红二十八军和坚持3年游击战争 236

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 240

五、安徽人民坚持革命斗争 243

第八章 20年代和抗战前国民党安徽统治区的经济和教育&王鹤鸣 251

第一节 帝国主义对安徽经济侵略的深入 251

一、大肆推销剩余产品和对农产品的掠夺 251

二、日本对安徽矿产资源的劫掠 256

第二节 安徽民族工业的停滞与萧条 259

一、矿业衰败不振 259

二、工业停滞衰落 263

三、手工业或衰退或停滞或有所发展 266

第三节 安徽农村经济的凋敝 268

一、人均耕地下降,土地集中加剧 268

二、农业生产很不稳定 270

三、“农业改良”成效有限 272

第四节 入不敷出的安徽财政收支 275

一、国家与地方财政收支系统的划分 275

二、省级财政入不敷出 277

三、县级的田赋附加和苛捐杂税 279

第五节 安徽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 281

一、工人的困苦生活 281

二、农民的困苦生活 282

三、兵匪劫掠,罄竹难书 286

第六节 安徽各类教育事业的缓慢发展 289

一、安徽大学的建立 289

二、中等、初等教育的缓慢发展 291

三、私塾教育盛行 293

第九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童志强 周蕙 295

第一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的形成 296

一、岳西谈判 296

二、祁门舍会山和浮梁瑶里谈判 301

第二节 桂系主皖和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成立 305

一、李宗仁长皖 305

二、安徽省动委会的成立及沿革 309

三、安徽省动委会的工作及评价 315

第三节 中共安徽地方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324

一、皖西地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建立或撤销安徽现代史 327

二、皖中地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建立或撤销 327

三、皖东地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建立或撤销 328

四、淮北地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建立或撤销 329

五、皖南地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建立或撤销 332

六、王明右倾机会主义对安徽党的工作的影响 334

第十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安徽战场&童志强 339

第一节 日本侵略军进攻安徽 340

一、日军在安徽的军事行动 340

二、日军在安徽的暴行 341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在安徽正面战场的抗战 345

一、广德保卫战 345

二、津浦路南段阻击战 348

三、淮河阻击战 353

四、蒙城阻击战 356

第三节 新四军挺进安徽敌后 359

一、岩寺整编和第一支队挺进苏南 359

二、军部和第二、第三支队挺进皖南 361

三、第四支队挺进皖中 365

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成立和第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 368

五、新四军游击支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挺进豫皖苏和皖东北 371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战略相持阶段的安徽&唐锡强 376

第一节 安徽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376

一、周恩来、刘少奇分赴皖南、皖东 376

二、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380

三、皖东北(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382

四、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383

五、皖江(皖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384

第二节 日伪对安徽沦陷区的统治 388

一、汪伪政权在安徽的建立和沿革 388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安徽的经济掠夺 389

三、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397

第三节 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安徽 399

一、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安徽境内的反共磨擦 399

二、皖南事变——第二次反共高潮 402

第十二章 安徽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徐承伦 417

第一节 新四军在安徽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 417

一、新四军第二师在皖东抗日根据地 417

二、新四军第四师在皖东北(淮北)抗日根据地 418

三、新四军第七师在皖江(皖中)抗日根据地 419

第二节 国民党在安徽强化独裁统治和新桂系的日趋反动 421

一、国民党在安徽强化独裁统治 421

二、新桂系在安徽日趋反动 422

三、抗日根据地军民击退国民党的反共磨擦 425

第三节 安徽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和反磨擦斗争 433

一、淮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和反磨擦斗争 434

二、淮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和反磨擦斗争 437

三、皖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皖南抗日阵地的恢复 439

第四节 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442

一、政权建设 442

二、军事建设 445

三、经济建设 447

四、文化教育建设 450

五、党的一元化领导和整风运动 452

第十三章 抗战时期安徽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和教育&王鹤鸣 456

第一节 土地兼并加剧,农民负担加重 456

第二节 安徽国统区工业、手工业的一度发展 458

一、山区工业的发展 458

二、山区手工业的发展 459

第三节 安徽新桂系地方官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460

一、安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 461

二、武装走私,利市百倍 462

第四节 安徽国统区的财政收支 463

第五节 安徽国统区教育事业的恢复 466

一、日本侵略者对安徽教育事业的摧残 466

二、安徽学院的建立 468

三、中等、初等教育的恢复 468

第十四章 抗日战争后期的安徽&徐承伦 470

第一节 安徽新桂系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和敌后新四军的局部反攻 470

一、安徽新桂系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70

二、新四军在安徽敌后的局部反攻 474

第二节 抗日战争胜利在安徽 478

一、1945年上半年新四军对日本侵略军的新攻势 478

二、外国友人和安徽军民相互支持,共同打击日本侵略军 482

三、安徽敌后根据地军民对日的战略反攻和胜利 484

第十五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安徽的复员与接收&王彦民 488

第一节 国民党在安徽的复员 488

一、交通复员 489

二、政治复员 490

三、经济复员 492

四、军事复员 495

五、文化复员 496

六、教育复员 496

第二节 国民党在安徽的接收 500

一、对日伪的军事受降与接收 500

二、对汪伪党政机关的接收 502

三、对日伪资产的接收与整理 505

四、在“接收”名义下的掠夺 505

第三节 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和安徽人民的苦难 509

一、贪污成风 510

二、物价暴落暴涨 511

三、苛捐杂税奇多 512

四、不堪负担的田赋军粮 513

五、粮荒严重 515

六、工商业破产 516

第十六章 抗战胜利后安徽军民的反蒋斗争&王彦民 518

第一节 新四军与国民党在接受日伪投降时的斗争 518

第二节 重庆谈判和新四军第七师北移 520

第三节 皖南地区的反蒋游击战争 522

一、分散坚持,独立活动 522

二、中共皖南地委成立后的反蒋斗争 524

三、“清剿”和反“清剿”的斗争 525

四、苏皖军政委员会成立后的反蒋斗争 528

第四节 皖西地区的反蒋游击战争 529

一、皖西大队的反蒋游击战争 530

二、中共寿六合霍工委领导的反蒋游击战争 533

第五节 淮南、淮北地区的反蒋斗争 535

一、淮南、淮北党政军机构的调整和力量部署 535

二、淮南、淮北军民的反蒋斗争 537

第十七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安徽的胜利进军&童志强 544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豫皖苏 545

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45

二、陈粟大军进军豫皖苏 551

第二节 安徽解放战争的新局面 555

一、皖北各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555

二、皖南游击战争的发展 560

三、皖北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565

第三节 淮海战役在安徽 570

一、淮海战役经过 571

二、安徽军民对淮海战役的重要贡献 577

第十八章 安徽全境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童志强 583

第一节 渡江战役在安徽 584

一、渡江战役经过 584

二、安徽人民支援渡江战役 588

三、人民解放军进军皖南 597

第二节 国民党在安徽统治的终结 599

一、皖北、皖南人民政权的建立 599

二、清剿残余匪特,保卫人民政权 603

三、揭开安徽历史的新篇章 608

附录 安徽现代大事记&杨雨润 610

后记 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