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东中医学院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2
  • ISBN:14·4·291
  • 页数:15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妇产科手册下一篇:儿科常见病用药
《中医诊断学》目录

第一章 概说 1

第一节 审察内外 1

第二节 辨证求因 2

第三节 四诊合参 3

第四节 诊断学基本内容 4

第二章 四诊概要 7

第一节 望诊 7

一、神色形态望诊法 7

(一)望神色 7

1.神色与整体关系及其重要性 7

2.望神 9

3.望色 10

(二)望形态 12

1.望形体 12

2.望动态 12

二、舌诊法 13

(一)舌诊概说 14

(二)舌诊内容 15

1.舌质诊法 15

2.舌苔诊法 18

3.危重舌象诊法 27

三、分部望诊法 28

(一)头面部的望诊 28

1.头部 28

2.面部 28

3.目部 33

4.鼻部 35

5.耳部 36

6.口唇部 36

7.齿与龈部 37

8.咽喉部 39

9.颈项部 39

(二)肢体部的望诊 39

1.四肢 39

2.皮肤 41

3.肌肉 44

4.前后二阴 44

第二节 闻诊 46

一、听声音 47

(一)正常的声音 47

(二)病变的声音 47

1.发声 47

2.语言 48

3.呼吸 48

4.咳嗽 49

5.呕吐 49

6.呃逆 50

7.嗳气 50

8.太息 51

9.喷嚏 51

二、嗅气味 51

(一)病体的气味 51

1.口气 51

2.汗气 51

3.鼻臭 51

4.身臭 51

(二)病室的气味 51

第三节 问诊 52

(一)问一般情况 53

(二)问生活习惯 53

(三)问家属病史与既往病史 54

(四)问起病 54

(五)问现在证状 54

1.问寒热 55

2.问汗 56

3.问头身 56

4.问二便 58

5.问饮食与口味 59

6.问胸腹 60

7.问耳目 61

8.问睡眠 62

9.问妇女法 62

10.问小儿法 63

第四节 切诊 64

一、脉诊 64

(一)脉诊的意义 64

(二)脉诊部位与配合脏腑 65

1.遍诊法 65

2.三部诊法 65

3.寸口诊法 65

(三)诊脉方法 69

1.时间 69

2.平臂 69

3.布指 69

4.平息 71

5.举按寻 72

6.五十动 73

(四)正常脉象 73

1.胃、神、根 74

2.脉与内外因素的关系 74

(五)脉象主病 76

1.二十八脉与主病 76

2.相兼脉象与主病 84

3.寸关尺独异脉象主病 84

4.辨脉象的纲领 85

5.脉证顺逆 86

6.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 87

7.败脉诊法 87

8.诊妇人脉 88

9.诊小儿脉 90

二、按诊 91

(一)按肌表 92

1.按尺肤 92

2.按体表 92

(二)按手足 93

(三)按胸腹 93

1.胸部按诊 93

2.腹部按诊 94

(四)按额部 95

(五)按腧穴 95

第三章 八纲 97

第一节 阴阳 98

一、阴证和阳证 99

二、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 100

三、亡阴与亡阳 100

第二节 表里 102

一、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 102

(一)表证与里证 102

(二)表里的寒热虚实 103

(三)半表半里证 105

二、表里错杂 105

三、表里出入 106

第三节 寒热 106

一、寒证与热证 107

二、寒热错杂 107

三、寒热真假 108

第四节 虚实 110

一、虚证与实证 110

二、虚实错杂 112

三、虚实真假 112

第五节 八纲医案举例 114

第四章 证候分类 117

第一节 病因分证 118

(一)六淫证候 118

1.风 118

2.寒 118

3.暑 118

4.湿 119

5.燥 119

6.火 119

(二)七情证候 119

1.喜伤 119

2.怒伤 119

3.忧伤 119

4.思伤 119

5.悲伤 119

6.恐伤 120

7.惊伤 120

(三)饮食劳伤 120

1.饮食所伤 120

2.劳倦所伤 120

3.房室所伤 120

(四)外伤 120

第二节 脏腑经络分证 121

(一)脏腑病证 121

1.心脏病证(包括心包病证) 121

2.小肠腑病证 123

3.肺脏病证 123

4.大肠腑病证 125

5.脾脏病证 126

6.胃腑病证 127

7.肝脏病证 128

8.胆腑病证 129

9.肾脏病证 130

10.膀胱腑病证 132

11.三焦腑病证 132

(二)经络病证 134

1.手少阴心经病证 134

2.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134

3.手太阴肺经病证 134

4.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134

5.足太阴脾经病证 134

6.足阳明胃经病证 135

7.足厥阴肝经病证 135

8.足少阳胆经病证 135

9.足少阴肾经病证 135

10.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135

11.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135

12.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135

第三节 六经 136

(一)六经的脉证 137

1.太阳病证 137

2.阳明病证 137

3.少阳病证 137

4.太阴病证 138

5.厥阴病证 138

6.少阴病证 139

(二)六经的传变 139

1.循经传 139

2.越经传 139

3.直中 139

4.阴病传阳 140

第四节 卫气营血与三焦 140

(一)卫气营血 140

1.卫气营血病证 140

2.卫气营血的传变 141

(二)三焦 141

1.上焦病证 141

2.中焦病证 142

3.下焦病证 142

第五章 诊法运用 144

第一节 辨证综述 144

一、辨证要点 144

二、四诊、八纲、证候分类的结合运用 149

第二节 病案记录 151

一、病案的内容与要求 152

二、记录病案应注意的事项 153

三、病案的整理 1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