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
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

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10063486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文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开始凸显一些精神问题。许多人在金钱与物欲中迷失了自我,沉醉于快餐文化心灵在图像与时尚转瞬即逝之后感到空虚和茫然——这种初现端倪的后现代境况引起了人文学者的关注。六朝以人的自觉在中国文化史上显其特色,激发着今人的共鸣和思考。本书探讨魏晋玄学创始人王弼在《老子》、《周易》和《论语》解释中呈现的人文智慧,其根本命意就是发掘其在审美与功利、伦理和精神价值、现实关怀和终极反思等问题上的启示。本书澄清了一些容易误解的问题,如言意之辨作为文艺学领域的语言文本理论,在王弼那里是本体解释学的范畴;也推进了一些观点,如儒道会通的实质是孔老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人文理想的互通;又如结合中西语境阐明本体论也是一种价值观,指出王弼以无为本乃是消解汉代具体所本,是没有实指但反思和超越万有的“最合理”和“理想”。政治清明、科技与经济发展不能解决人的一切精神问题。本书希望和现代人一起在哲学中形而上地思考,在审美中寻求精神家园,在历史传统中寻找有限生命的价值定位。
《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目录

精研穷究必有所得——序《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陈传才 1

导论:当代文化转型召唤六朝人文智慧 1

一、六朝精神的当下性 4

二、本书的基本思路 13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 15

第一章 本体解释展现人文智慧 28

第一节 本体论视阈的王弼玄学 28

一、中西语境中本体论的比较与界定 30

二、本体论的人生与艺术走向 32

三、由海德格尔本体论看王弼无本论 3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经典解释 43

一、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特性 44

二、经典解释与解释学 47

三、西方解释学与王弼的解释学思想 48

第三节 当代人文课题和本体解释学的兴起 54

一、现代西方文化的人本主义转向 56

二、人文学和本体解释学的兴起 62

三、人文学的创新与继承 72

第四节 从人文学视阈看王弼玄学智慧 74

一、人文智慧的界定 74

二、王弼的经典解释中的智慧 76

三、王弼人文智慧探源 78

四、王弼人文智慧的当下性和对话性 85

第二章 《老子》人文精神的开掘 92

第一节 王弼之前解老的多种价值指向 93

一、当代学界对《老子》思想的基本共识 94

二、早期的阐发——庄子和韩非 97

三、秦汉时期的整合与注释 105

第二节 《老子指略》以人为本的理统 116

一、本体道无形无名 116

二、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 121

三、破除言执与得意忘言 123

四、明本举末重新肯定名与言 129

第三节 王弼本体解释推动六朝人文自觉 133

一、本体观念针对儒道两家解释传统 133

二、以无为本指向“魏晋人生观之新型” 137

三、以“无”为用导引人生无限思考 138

四、无本论强化六朝精神的人文蕴涵 145

第三章 得意忘言凸显易学人本思路 150

第一节 王弼之前的多种易学解释思路 151

一、《易传》解经的两种思路 151

二、汉代本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解释 158

第二节 王弼注易的思路革新 167

一、以老解易问题 167

二、《周易略例》阐明王弼易学理统 170

三、去“天道”以人生和审美为鹄 179

第四章 儒道会通与六朝主体自觉 185

第一节 王弼之前的《论语》接受 186

一、指向人文理想的“仁” 187

二、《论语》在汉代的经典化和实用化 195

第二节 王弼会通孔老的根本观念和思路 198

一、王弼注与何晏注比较 201

二、本末同一和人文理想 208

三、“孔无老有”塑造孔子的道家形象 218

四、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228

第三节 从圣人论到理想人格论 230

一、儒道会通的圣人论 230

二、儒道会通塑造文人的基本人格 234

第五章 本体论视野的语言文本观 241

第一节 “无”和道圣文同一的本质观 243

一、从重意轻言到道圣文同一 243

二、言意同一观对语言文本理论的启示 251

第二节 王弼人本思路对六朝文论的启示 258

一、王弼的言意之辨作为文论命题 258

二、六朝文论对汉代政教思路的突破 264

三、本体意肯定文的多方面功用 270

第三节 六朝文论与本体解释学 274

一、道本体的分流 274

二、得意忘言作为本体解释方法 277

三、六朝文论与当代文学解释学 283

结语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