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语文教学本体论
语文教学本体论

语文教学本体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明海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09042444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以权威性的解释、创建性的观点、开阔性的论述,帮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消除困惑、疑虑,拓展他们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为他们提供一套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唤醒性、对话性和启发性的理论学习读本。本丛书旨在打造一套较为权威的、厚重的,富有开拓性、鲜活性和创建性的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的丛书,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对于我社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建设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语文教学本体论》目录

第一篇 语文之蔽:“工具论”和“人文论” 1

一、“工具论”的历史渊源 2

二、语言不是“工具”而是本体 6

三、言语表现:主体的突围 11

四、符号动物的悖论:规范与反规范 16

五、人文性是人文学科的共性 19

六、言语性才是语文学科的种差 23

七、言语:人文与存在的家 25

第二篇 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成 29

一、语言与人的世界 29

(一)外部世界与人的内部世界 30

(二)人的内部世界的构建材料 31

(三)语言在内部世界中的作用 33

(四)语言概念的延伸及其扩展 36

二、语符的价值与意义 42

(一)语符的人类精神与文化内涵 42

(二)语符对人类精神文化的折射 54

(三)语符对人类精神意识的表现 62

第三篇 语言的人文视界与本体论阐释 70

一、人之表征:语言是人的生命的呈现 70

(一)语言:人性的符号与映现 71

(二)语言: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73

(三)语言:生命的吐纳与留痕 77

(四)语言对于人的本体论意义 82

二、世界的尺度:语言是世界的现身情态 86

(一)世界在语言中现身与驻留 87

(二)人通过语言与世界的遭遇 90

(三)语言在生活世界的鸣响 92

(四)语言在文本世界的铺陈 94

(五)语言与世界的存在论思考 99

三、民族的指纹: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化 103

(一)语言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 103

(二)语言与民族的意义体系与价值体系 105

(三)语言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持守 108

(四)语言与语文教学的民族性 112

四、文化的在场: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构成 115

(一)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与滥觞 115

(二)语言是文化的构成与存在 117

(三)文化理解与反思的语言性 120

(四)语言与文化的教学论透视 124

第四篇 语文本体世界的多维化哲学透视 128

一、语文与世界 128

(一)澄明与遮蔽:语言是对存在的敞开 129

(二)倾听:此在对能在的最本真的敞开状态 135

(三)人·语言(世界):语文本体的多维向度 143

二、语文与生命 150

(一)“生命”的重构:语文教育的新境域 150

(二)语文教学的生命特质 156

(三)语文教学的生命凸显 161

三、语文与意义 169

(一)意义即使用:语言作为行为方式 169

(二)整体论:在命题的语境中寻问意义 175

(三)隐喻与显现:语文的诗性智慧 180

第五篇 语文本体的文化阐释与教学追问 186

一、语言文化观的内涵与理论渊源 192

(一)语言文化观的内涵分析 192

(二)语言文化观的理论渊源 197

二、汉语的文化阐释与教学追问 204

(一)语音的音乐特质与教学要义 205

(二)词语的文化蕴涵与教学发掘 211

(三)语法的文化特征与教学策略 219

三、汉字的文化阐释与教学追问 226

(一)汉字的文化涵义透视 226

(二)汉字的文化发展历程 230

(三)汉字存在的生命活力 233

(四)汉字教学的文化思考 238

第六篇 汉语文的文化性存在与教学思考 245

一、汉语文文化性存在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246

(一)汉语文文化性存在的内涵 246

(二)汉语文文化性存在的研究意义 249

二、汉语文文化性存在观的流变与发展 250

(一)教化本体观:注重人性和生命的关怀 251

(二)工具本体观: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功能 253

(三)文化本体观:确认语言的文化本质 256

三、汉语文文化性存在的特点 259

(一)汉语文的民族历史性 259

(二)汉语文的艺术审美性 262

(三)汉语文的生命唤醒性 265

(四)汉语文的精神生成性 268

四、汉语文文化性存在的功能 271

(一)培植学生传统文化精神 272

(二)深化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 273

(三)渗透语文教材的内容设计 274

(四)影响语文教学的方法选择 275

五、汉语文文化性存在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277

(一)拓展平面化的汉字教学至多维化的文化涵养 278

(二)审美性语言观的构筑 278

(三)语文人文素养的提升 282

第七篇 汉语文的诗性智慧与审美教学 288

一、汉语言的诗性智慧 289

(一)诗性智慧是语言的共有因素 289

(二)诗性智慧与汉语言的气质及品格 290

(三)诗性智慧与生命的体验和唤醒 301

二、汉文字的审美教学 306

(一)从汉文字的产生、演变看汉字的审美特征 307

(二)汉文字审美教学的特征 317

(三)汉文字审美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318

(四)汉文字审美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320

第八篇 汉语文本体构成的美学特征考察 326

一、汉语文本体构成的音乐美 330

(一)汉语文本体构成的音韵美 331

(二)汉语文本体构成的节奏美 333

(三)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旋律美 335

二、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构图美 339

(一)汉语文本体构成的线条美 339

(二)汉语文本体构成的尺度美 341

(三)汉语文本体构成的均衡美 342

(四)汉语文本体构成的空白美 344

三、汉语文本体构成的伦理美 346

(一)汉语文本体构成的中和美 347

(二)汉语文本体构成的崇高美 349

(三)汉语文本体构成的家庭关系美 353

四、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意象美 356

(一)汉语文本体意象融合的简约美 357

(二)汉语文本体意象融合的繁复美 358

五、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情韵美 361

(一)汉语文本体构成的人性美 362

(二)汉语文本体构成的哲理美 365

(三)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文化美 367

第九篇 “文化语文”论与“语感图式”观 374

一、“文化语文”的理论建构 374

(一)逻辑起点迷失与学科性质的哲学思考 374

(二)“文化语文”的本体构成与多重理论建构 382

(三)“文化语文”的主体成长之旅与心灵涵育 400

二、语文教学“语感图式”观 407

(一)语文教学“语感图式”观的内涵 408

(二)语文教学“语感图式”观的理论基础 412

(三)“语感图式”观与语文教学改革 418

参考文献 428

后记 4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