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入门精要
中医入门精要

中医入门精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瞿岳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123058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中医爱好者入门必须掌握的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针灸经络、方药等内容。
《中医入门精要》目录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 3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6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9

第2章 阴阳五行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2

第3章 藏象 36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36

第二节 五脏 37

第三节 六腑 56

第四节 奇恒之腑 60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63

第4章 气、血、津液 73

第一节 气 73

第二节 血 78

第三节 津液 81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82

第5章 经络 85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论 85

第二节 十二经脉 8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03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109

第6章 病因 112

第一节 外感 113

第二节 内伤 119

第三节 病理产物 123

第四节 其他 126

第7章 病机 128

第一节 发病原理 128

第二节 基本病机 130

第8章 防治原则 138

第一节 预防 138

第二节 治则 140

第二篇 中医诊断学 149

第9章 中医诊断学概论 149

第一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50

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51

第10章 问诊 153

第一节 问诊的内容 154

第二节 问现在症 156

第11章 望诊 174

第一节 全身望诊 174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79

第三节 望舌 192

第四节 望排出物 202

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 203

第12章 闻诊 205

第一节 听声音 205

第二节 嗅气味 207

第13章 切诊 208

第一节 脉诊概述 208

第二节 正常脉象 212

第三节 病理脉象 214

第四节 按诊 221

第14章 八纲辨证 227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228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232

第15章 病因辨证 238

第一节 六淫辨证 238

第二节 情志辨证 241

第16章 气血津液辨证 244

第一节 气血病辨证 244

第二节 津液病辨证 248

第17章 脏腑辨证 251

第一节 心病辨证 251

第二节 肺病辨证 257

第三节 脾病辨证 261

第四节 肝病辨证 266

第五节 肾病辨证 271

第六节 胃肠胆膀胱病辨证 275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 281

第18章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288

第一节 六经辨证 288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292

第三节 三焦辨证 295

第19章 病案 298

第一节 中医病历书写通则 298

第二节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300

第三节 中医病历书写示例 312

第三篇 方剂学 321

第20章 中药基础知识 321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321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324

第三节 中药的用法 325

第21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 330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330

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 331

第三节 方剂的剂型 332

第四节 方剂与治法 333

第22章 解表剂 335

第一节 辛温解表 335

第二节 辛凉解表 342

第三节 表里双解 347

第23章 清热剂 352

第一节 清气分热 352

第二节 清热解毒 354

第三节 清营凉血 355

第四节 清脏腑热 357

第五节 清虚热 362

第24章 泻下剂 365

第一节 寒下 365

第二节 温下 367

第三节 润下 369

第四节 峻下 370

第25章 和解剂 373

第一节 和解少阳 373

第二节 调和肝脾 375

第三节 调和胃肠 377

第四节 截疟 379

第26章 温里剂 380

第一节 温中祛寒 380

第二节 回阳救逆 382

第三节 温经散寒 384

第27章 祛风剂 386

第一节 疏散外风 386

第二节 平息内风 389

第28章 祛痰剂 393

第一节 燥湿化痰 393

第二节 清热化痰 395

第三节 温化寒痰 396

第四节 祛风化痰 397

第29章 祛湿剂 400

第一节 清热祛湿 400

第二节 利水渗湿 404

第三节 芳香化湿 406

第四节 温化水湿 408

第五节 祛风除湿 411

第30章 润燥剂 414

第一节 轻宣外燥 414

第二节 滋润内燥 416

第31章 理血剂 420

第一节 活血祛瘀 420

第二节 收敛止血 425

第32章 理气剂 429

第一节 行气 429

第二节 降气 433

第33章 消导剂 437

第一节 消食导滞 437

第二节 健脾消食 439

第34章 补益剂 441

第一节 补气 441

第二节 补血 444

第三节 补阴 447

第四节 补阳 449

第35章 安神剂 451

第一节 滋养安神 451

第二节 重镇安神 453

第36章 开窍药 455

第一节 凉开 455

第二节 温开 458

第37章 固涩剂 460

第一节 固表止汗 460

第二节 固肠止泻 462

第三节 固精止遗 464

第四节 固经止带 465

第38章 驱虫剂 468

第39章 涌吐剂 470

第40章 痈疡剂 471

第一节 外痈 471

第二节 内痈 474

第四篇 针灸学基础 479

第41章 腧穴概论 479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 479

第二节 十四经脉腧穴定位、主治、操作 484

第42章 刺法概论 521

第一节 毫针刺法 521

第二节 针法、针感、补泻和出针 524

第43章 灸法概论 529

第一节 艾灸 529

第二节 其他灸法 5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