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会计学研究生系列规划教材  会计理论
会计学研究生系列规划教材  会计理论

会计学研究生系列规划教材 会计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水澎主编;谢诗芬,薜祖云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1221258
  • 页数:377 页
图书介绍:
《会计学研究生系列规划教材 会计理论》目录

总论篇 6

第1章 会计理论及其研究、创新、前沿和方法 6

1.1 会计理论及其研究 6

1.2 会计理论创新及其同会计理论研究的关系 12

1.3 会计理论创新或研究与会计学术前沿 13

1.4 注重培养判断理论前沿的能力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5

1.4.1 研究生要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心态 16

1.4.2 要学会对学科前沿进行科学判断 16

1.4.3 掌握一套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理论研究方法 18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会计和会计理论的发展 20

2.1 古代会计发展简史 20

2.1.1 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产生及表现形式 21

2.1.2 单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 21

2.1.3 中国自己的复式簿记 23

2.1.4 借贷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5

2.2 近代会计发展简史 29

2.2.1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1494年巴其阿勒《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出版 29

2.2.2 复式簿记的传播与发展 30

2.3 现代会计发展简史 36

2.3.1 簿记时代向会计时代的转变:会计学的创立 36

2.3.2 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36

2.3.3 会计在计算与记录技术方面的重大革命: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 41

2.3.4 国际会计的发展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和趋同 44

2.4 会计理论发展史:经济学和会计计量视角 49

2.4.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会计理论:与价值计量若即若离 49

2.4.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会计理论研究:走上价值计量的不归路 53

2.5 会计理论发展史:方法论视角 56

2.5.1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从古典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对立到逻辑实证主义占统治地位 56

2.5.2 证伪主义主导下的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会计理论研究 58

2.5.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会计理论研究:精致证伪主义思想的引入 59

2.5.4 对百年来会计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61

2.6 会计和会计理论发展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62

参考文献 63

第3章 会计理论及其内容、体系和意义 65

3.1 会计理论的涵义与功效 65

3.1.1 国外会计学界的观点 66

3.1.2 国内会计学界的观点 67

3.2 会计理论体系及其内容框架 68

3.2.1 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简要回顾 68

3.2.2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 70

3.2.3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模式 73

3.2.4 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框架 75

3.3 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意义 80

3.3.1 有助于会计学科的系统化 80

3.3.2 有利于开拓新的会计领域 81

3.3.3 有利于为会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81

3.3.4 有利于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会计实务 81

参考文献 81

会计基本理论篇 84

第4章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 84

4.1 规范会计研究 85

4.1.1 规范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85

4.1.2 规范会计研究特点及方法 85

4.1.3 规范会计研究优缺点分析 87

4.2 实证会计研究 88

4.2.1 实证会计研究的起因 89

4.2.2 实证会计研究及其理论基础 89

4.2.3 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 92

4.2.4 实证会计研究的特点及受到的批评 92

4.2.5 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成果 94

4.3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结合 95

4.4 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及其成果 97

4.4.1 我国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97

4.4.2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98

4.4.3 对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简要回顾 99

参考文献 102

第5章 会计的本质属性与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 105

5.1 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105

5.2 会计的本质 106

5.2.1 会计管理活动论 107

5.2.2 会计信息系统论 107

5.2.3 会计控制系统论 108

5.3 会计的双重属性 109

5.3.1 会计的技术属性 109

5.3.2 会计的社会属性 110

5.4 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 111

5.5 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与途径 115

5.5.1 会计国际化的现实选择:会计的国际趋同 115

5.5.2 会计国际化的供给:支撑环境分析 117

5.5.3 检验会计国际化的标准:会计信息质量 119

5.5.4 会计国际化的技术视角:XBRL的应用 119

5.6 会计国家化的影响因素 120

参考文献 123

第6章 会计与环境及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125

6.1 会计与环境 125

6.2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提出 126

6.2.1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126

6.2.2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客观基础 127

6.3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具体表现 129

6.4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131

6.4.1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原则 131

6.4.2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131

6.4.3 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不同的观点 132

6.4.4 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初步的构想 134

6.5 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 136

6.5.1 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重要意义 136

6.5.2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 137

6.5.3 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改进 138

6.6 中国特色的会计基本理论 138

6.7 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39

6.8 中国特色的会计应用理论 140

6.8.1 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理论 140

6.8.2 中国特色的会计行为理论 141

参考文献 141

第7章 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143

7.1 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含义及其意义 143

7.1.1 逻辑起点及其特征 143

7.1.2 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含义及其特征 144

7.1.3 研究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意义 146

7.2 会计理论逻辑起点问题研究的历史演进 147

7.2.1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起点研究的历史演进 147

7.2.2 我国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研究的历史演进 149

7.3 我国有关会计理论逻辑起点不同观点的简介 150

7.3.1 会计对象起点理论 150

7.3.2 会计本质起点理论 151

7.3.3 会计职能起点理论 152

7.3.4 会计假设起点理论 153

7.3.5 会计目标起点理论 154

7.3.6 会计环境起点理论 155

7.3.7 会计价值起点理论 156

7.3.8 混合起点理论 156

7.4 对不同逻辑起点理论的评述 158

7.4.1 对会计对象起点理论的评述 159

7.4.2 对会计本质起点理论的评述 159

7.4.3 对会计职能起点理论的评述 159

7.4.4 对会计假设起点理论的评述 160

7.4.5 会计目标或会计环境——会计理论逻辑起点争论的焦点 161

7.4.6 对会计价值起点理论的评述 162

7.5 对我国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研究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163

参考文献 164

第8章 会计对象及其要素 166

8.1 会计对象及其认识的意义 166

8.2 会计对象问题研究的概况 167

8.2.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会计界对会计对象问题的讨论 168

8.2.2 前苏联时代对会计对象问题的讨论 169

8.2.3 我国对会计对象问题的研究 169

8.3 对会计对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172

8.3.1 会计对象研究必须同会计意义研究相结合 172

8.3.2 认识会计对象必须遵循的原则 172

8.3.3 “资金运动”是会计的对象吗 173

8.3.4 是否有会计对象一般 173

8.3.5 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会计对象 176

8.4 新形势下对会计对象提出的新问题 179

8.5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181

8.5.1 会计要素的概念及意义 181

8.5.2 美国会计要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83

8.5.3 我国对会计要素的研究 186

参考文献 192

第9章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193

9.1 会计职能涵义及其研究的历史回顾 193

9.1.1 会计职能的涵义 193

9.1.2 会计职能研究的简要历史回顾 195

9.2 对会计职能不同观点的综述及其研究的新视角 196

9.2.1 观点综述 196

9.2.2 会计职能研究的新视角 199

9.3 会计目标的涵义以及与会计职能的关系 201

9.3.1 会计目标的涵义及功效 201

9.3.2 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关系 202

9.4 会计目标研究的综述 204

9.4.1 会计目标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 204

9.4.2 会计目标的不同观点 205

9.5 现代会计目标的特征及我国会计目标的构建问题 216

9.5.1 现代会计目标的特征:层次性和多元性 216

9.5.2 我国会计目标的构建 219

参考文献 221

第10章 会计程序与方法 223

10.1 会计程序与方法的涵义 223

10.2 对中国会计程序与方法研究的简要历史回顾 224

10.3 当前会计程序与方法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226

10.3.1 会计确认 226

10.3.2 会计计量 228

10.3.3 会计记录 231

10.3.4 财务报告 234

10.4 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在新环境下的变革 239

参考文献 243

会计应用理论篇 246

第11章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46

11.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概述 246

11.1.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产生的历史背景 246

11.1.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意义 247

11.1.3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述评 249

11.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比较 255

11.2.1 关于财务报告目标 255

11.2.2 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257

11.2.3 关于财务报表要素 258

11.2.4 关于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259

11.2.5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比较的启示 261

11.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261

11.3.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历史回顾 261

11.3.2 FASB与IASC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比较 262

11.4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IASB和FASB的联合项目 266

11.4.1 IASB和FASB概念框架联合项目的目标 267

11.4.2 联合项目有关“财务报告目标和质量特征”的暂时性决定 267

11.5 建立体现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原则及其内容构想 270

11.5.1 建立体现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原则 270

11.5.2 体现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 273

参考文献 274

第12章 会计准则理论 276

12.1 会计准则的产生及相关概念界定 276

12.1.1 准则及会计准则 276

12.1.2 会计准则的产生 277

12.1.3 会计准则与会计原则 278

12.1.4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279

12.1.5 非企业会计准则 280

12.2 会计准则的制定 281

12.2.1 会计准则的性质 281

12.2.2 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及演变 283

12.2.3 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 285

12.2.4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287

12.3 会计准则的变迁 289

12.3.1 会计准则的强制性变迁 289

12.3.2 会计准则变迁的动因 290

12.3.3 会计准则变迁的过程 291

12.3.4 会计准则变迁的趋势: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92

12.4 会计准则执行 294

参考文献 295

第13章 会计行为理论与会计信息失真 297

13.1 会计行为的涵义、特征 297

13.1.1 会计行为的涵义 297

13.1.2 会计行为的特征 298

13.1.3 会计行为与行为会计的比较 299

13.2 会计行为理论的内容及体系 300

13.2.1 会计行为假设 300

13.2.2 会计行为理论的理论基础 302

13.2.3 会计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与体系 303

13.3 会计信息失真 306

13.3.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306

13.3.2 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 307

13.4 会计行为规范 310

13.4.1 会计行为的规范机制 310

13.4.2 会计行为的法律规范 312

13.4.3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313

参考文献 315

新世纪的会计问题研究篇 320

第14章 新世纪变化的环境与会计的变革 320

14.1 新的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 320

14.1.1 世界格局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前进趋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正在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320

14.1.2 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政策和制度等上层建筑,导致了经济增长的理论被人们认可并形成新的经济理论 321

14.1.3 新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社会 322

14.1.4 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前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白热化” 322

14.1.5 市场经济的利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被迫切地提到人们面前 323

14.2 多变的环境必然引起会计的大变革 323

14.2.1 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的内容和扩大了会计的对象 323

14.2.2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其所引发的竞争“白热化”,必须对会计的职能重新定位 327

14.2.3 国际会计标准的趋同进程正在加速 328

14.2.4 企业生产、管理、商务等的信息化,对会计的模式将产生影响 329

14.3 观念上求变、知识上求新,是新世纪对会计人员素质新的诉求 330

14.3.1 观念上求变 330

14.3.2 知识上求新 332

参考文献 334

第15章 “会计无用论”与会计的未来发展 335

15.1 “会计无用论”的主要观点及产生背景 335

15.1.1 “会计无用论”的主要观点 335

15.1.2 “会计无用论”的产生背景 336

15.2 对“会计无用论”主要观点的辨析 341

15.2.1 应实事求是地认识会计的作用和目标 341

15.2.2 正确看待会计人员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未来变化 343

15.2.3 用发展的眼光看会计在管理领域的作用 344

15.2.4 对“会计无用论”主要观点从其他学科角度的辨析 347

15.3 未来会计职业的展望 348

15.3.1 知识经济对会计职业的影响 348

15.3.2 知识经济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349

15.3.3 会计人员向CFO的转变 351

参考文献 353

第16章 会计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356

16.1 环境变革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356

16.1.1 知识经济与会计教育 357

16.1.2 经济全球化、WTO与会计教育 358

16.2 会计人员的知识与能力框架 360

16.2.1 研究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框架的方法 360

16.2.2 各国(机构)关于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框架的观点 361

16.3 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64

16.3.1 我国现行会计教育之缺陷 364

16.3.2 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初步思路 367

参考文献 3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