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报告
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报告

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宣海,沈晓明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1751966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为近年来各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对培养创新人才所作的理论探索与行为实践,既是对近年来我国及上海市创新人才教育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如何提高这项工作的水平的探讨。资料丰富,内容详实,有一定的前瞻性。
《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报告》目录

序  1

总报告 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引言  3

Ⅰ 创新人才:创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5

一、当今社会是创新制胜的社会  5

二、创新竞争的实质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6

三、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10

四、上海未来发展的根本系于造就大量的创新人才  12

Ⅱ 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重要作用  14

一、领先一步——上海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  14

二、他山之石——发达国家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可借鉴的经验  15

三、现实思考——上海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  19

Ⅲ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5

一、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确立三个核心理念  25

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构建相应的三个系统  26

Ⅳ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28

行动之一:塑造创新人格——为创新人才成长引领方向  28

行动之二:改革课程与教学——为学生成长夯实知识和智慧的根基  30

行动之三:强化探索研究——让学生在好奇和探究中提高创新能力  31

行动之四:促进教育面向社会——加快培养适应社会创新需求和产业紧缺的人才  34

行动之五:改革招生考试和激励制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35

行动之六:强化创新引导机制——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教育督导制度  36

行动之七:优化政府管理和社会环境——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人才培养  38

行动之八:建设创新型教师和校长队伍——打造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39

分报告分报告1 基础教育:为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奠定创新基石  45

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  45

二、发达国家的策略和经验  49

三、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经验  55

四、上海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59

五、上海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与建议  62

分报告2 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69

一、时代变迁呼唤新一代技能型人才  69

二、供需矛盾要求职业教育深化改革  78

三、职业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  89

四、可供选择的对策与建议  96

分报告3 人才培养创新: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100

一、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100

二、转换体系模式、聚焦体制改革:阻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瓶颈问题  105

三、立足自主创新、形成区域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途径及政策举措  108

专题报告专题报告1 创新发展的世界潮流研究  115

专题报告2 创新人才的素养和上海创新人才面临的挑战  138

专题报告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  153

专题报告4 中美高校工程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166

专题报告5 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  179

专题报告6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99

专题报告7 关于上海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造力及其培养状况的调查  215

专题报告8 课程与教学:为中小学生构建通向创新的桥梁  237

专题报告9 教育督导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52

专题报告10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265

专题报告11 学科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96

专题报告12 学校德育与青少年创新素质培养  311

专题报告13 上海若干重点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320

后记  340

附图总报告.1 创新加速图(以市场普及速度计算)  5

总报告.2 五年级至高二年级学生自评具备初步创造力的比率  21

总报告.3 博士生创新能力分值分布图  22

分报告2.1 以实践为载体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95

专题1.1 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Ⅰ)  116

专题1.2 熊彼特大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型(Ⅱ)  116

专题1.3 经济增长的四个阶段  116

专题1.4 波特国家创新系统结构的钻石图  117

专题1.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创新系统结构  117

专题1.6 创新链的体系形式  118

专题1.7 技术发展模式分类图  123

专题1.8 国家生命周期图  125

专题1.9 芬兰创新系统的制度框架  128

专题1.10 创新的形态亦呈现新的变化  131

专题1.11 研发效能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132

专题1.12 世界名牌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  132

专题1.13 技术创新中的串行方式和并行方式  133

专题4.1 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课程学习流程图  172

专题5.1 上海中学毕业生在大学继续开展创造性实践服务活动的比率  188

专题5.2 “三高”教学创新运行示意图  189

专题5.3 上海中学的学校课程体系  190

专题5.4 上海中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  191

专题5.5 与学科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191

专题5.6 上海中学生命科学系列课程  192

专题7.1 男女生对创造发明与个人关系消极态度的比较  218

专题7.2 不同阶段学生对创造发明意义与理解的比较  218

专题7.3 市区郊区学生对创造发明意义及理解的比较  219

专题7.4 不同学段学生具备初步创造性人格的比率  220

专题7.5 五年级至高二年级学生自评具备初步创造力的比率  221

专题7.6 男女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环节上的体验程度  222

专题7.7 不同学段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各环节的情况  223

专题7.8 各年级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情况  223

专题7.9 市区郊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各环节的情况  224

专题7.10 不同学段学生体验技术创新过程的情况  225

专题7.11 不同年级学生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体验情况  226

专题7.12 父亲母亲学历与家教关系  229

专题7.13 父母与家庭创造力培养环境关系  230

专题7.14 各类传媒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发挥的作用  234

专题8.1 课程与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思路  238

专题10.1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的运行机制和流程  281

专题11.1 博士生创新能力分值分布图  301

专题11.2 2005年复旦大学在职博士生导师年龄分布  306

附表分报告1.1 基础教育各学段创新能力表现的特点  47

分报告1.2 学生参与社会机构举办10类发展创造力活动的情况  60

分报告2.1 中印服务外包比较  72

分报告2.2 企业录用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用人标准”  79

分报告2.3 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足之处”的评价  80

分报告2.4 职业院校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评价  81

分报告2.5 职业院校校长对“办学质量”的自我评估  82

分报告2.6 企业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83

分报告2.7 职业院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84

分报告2.8 职业院校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想法  84

分报告2.9 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特征及其“创新的基础”  88

分报告3.1 部分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对接国家战略一览  103

分报告3.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及相关基础研究  104

分报告3.3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  105

专题1.1 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119

专题1.2 美国研究开发资金的承担者  120

专题1.3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知识流动  121

专题1.4 各国诺贝尔奖得奖人数  122

专题1.5 美国和日本的一些成功因素  123

专题1.6 世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124

专题1.7 世界主要技术来源国  125

专题1.8 日本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及占GNP的比重(1965—1978年)  127

专题1.9 韩国的R&D情况(1965—1998年)  128

专题1.10 每千名劳动力中的研究人员数量表  134

专题1.11 1993—1997年外国在美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开发支出与雇员人数  135

专题1.12 美国与工业相关的高校专利  136

专题1.13 西方主要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  136

专题2.1 上海2010年和202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预测  147

专题2.2 工业6+1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分析汇总表  149

专题2.3 2000—2020年上海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预测  151

专题3.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理学院的构成  157

专题4.1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167

专题4.2 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的课程设置及要求  168

专题4.3 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要求  169

专题4.4 密西根大学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内容与要求  172

专题4.5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  173

专题5.1 中学为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奠基应关注的一些内容指标  181

专题5.2 国外对中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一些政策和实践  181

专题5.3 我国有关中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一些政策与实践  182

专题6.1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意识问卷调查情况汇总表  206

专题6.2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学生修完《发明技巧》选修课后的问卷调查汇总表  210

专题7.1 学生对创造、创造力、创新和发明的几种看法的认同率及与全国比较  217

专题7.2 学生在创造、发明与个人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比例及与全国比较  218

专题7.3 学生自评具有初步创造性人格的比例及与全国比较  219

专题7.4 学生自评具有初步创造力的比率及与全国比较  220

专题7.5 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整体过程的比率及与全国比较  221

专题7.6 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各环节的比率及与全国比较  221

专题7.7 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整体过程的比率及与全国比较  224

专题7.8 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各环节的比率及与全国比较  225

专题7.9 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及与全国比较  227

专题7.10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负面评价及与全国比较  228

专题7.11 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发挥积极作用的评价及与全国比较  230

专题7.12 学生参与社会机构举办10类发展创造力活动的情况  231

专题7.13 男女学生对10项活动的参与情况比较  232

专题7.14 市区与郊区学生在10项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233

专题10.1 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评价的指标体系  285

专题10.2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288

专题10.3 中小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291

专题10.4 幼儿园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293

专题11.1 上海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抽样统计表  301

专题12.1 创新素质的构成及所属范畴  312

专题13.1 2005年上海高校若干专业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合计数  331

专题13.2 2005年上海高校若干专业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分类数  331

专题13.3 2005年上海高校若干专业在校学生的层次构成  332

专题13.4 部分“211”重点学科分布点数统计  333

专题13.5 部分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  334

附专栏总报告.1 培育创新型劳动力  7

总报告.2 21世纪需要的人才具有7个鲜明的特点  8

总报告.3 我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令发达国家刮目相看  16

总报告.4 美国致力于催化和激活下一代的创新者  17

总报告.5 美国密西根大学工程实践训练情况  21

总报告.6 上海中学生命科学系列课程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发展基础  32

分报告1.1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  56

分报告1.2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  57

分报告1.3 向明中学的创造教育探索  57

分报告1.4 和田路小学的创造教育特色课程建设  58

分报告1.5 华山美术幼儿园从幼儿园课程建设入手培养创新人才  58

分报告1.6 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培养智优学生的探索  58

分报告1.7 新教材依然偏多、偏难  61

分报告1.8 一线教师的担忧  61

分报告2.1 关于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层次划分  70

分报告2.2 服务外包  71

分报告2.3 微笑曲线  72

分报告2.4 “比较优势陷阱”与“比较优势弱化”  73

分报告2.5 人才不标准,错失大订单  74

分报告2.6 后发优势  75

分报告2.7 比尔·盖茨对新一代技能型人才的看法  76

分报告2.8 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杰出代表——“抓斗大王”包起帆  77

分报告2.9 温家宝总理关于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论述  87

分报告2.10 “校企合作”是国际通行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90

分报告2.11 “中高职相通”的国际经验  91

分报告2.12 德国“双元制”是典型的“非连续学程”教学形态  91

分报告2.13 “项目引导式”教学法  92

分报告2.14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93

分报告2.15 “工作过程导向式”教学法  93

分报告3.1 芬兰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产业转型  103

分报告3.2 韩国创新人才支撑国家战略领域竞争力  103

专题1.1 美国科研的软力量  119

专题1.2 克林顿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调整  127

专题1.3 印度软件产业何以崛起?  129

专题11.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目的、原则和标准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