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自然人法律制度研究
自然人法律制度研究

自然人法律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建江等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787561526866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自然人法律制度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理论专著。全书选择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姓名、民事身份登记、胎儿和家等六种基础性和国内民法学界认识不当或不予关注的自然人法律制度进行了基础理论性阐述,并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有关民事法律制度的修改建议。
《自然人法律制度研究》目录

第一章 权利能力 1

第一节 自然人权利能力基本问题探讨 1

一、权利能力的历史考察 1

二、权利能力制度的价值探究 6

三、权利能力与相关概念比较 10

第二节 失权制度 16

一、罗马法上的失权制度 16

二、现代法中的失权类型 19

三、失权的特征分析 23

四、失权的性质分析 25

五、失权的价值分析 26

六、失权登记 28

第三节 我国宣告制度之重构 29

一、宣告制度的立法比较 30

二、我国现存宣告制度立法之不足 34

三、对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宣告制度完善的建议 38

第二章 行为能力 43

第一节 行为能力制度概说 43

一、行为能力释义 43

二、行为能力与相关制度比较 46

三、行为能力制度的价值 50

第二节 行为能力制度构建 56

一、行为能力宣告标准学说 56

二、行为能力构成因素辨析 59

三、行为效力制度 64

第三节 我国行为能力制度现状及其完善之建议 70

一、我国行为能力制度现状及批判 70

二、对完善我国行为能力制度之建议 79

第三章 姓名 82

第一节 姓与名的历史考察和功能分析 83

一、姓的历史考证 84

二、名的历史考证 89

三、姓和名的功能分析 92

第二节 姓名的比较法考察 94

一、姓名的宏观立法考察 94

二、姓名的微观立法考察 99

第三节 姓名宏观立法之理论分析——姓名作为人格要素之理论分析 105

一、主体人格理论的演变 106

二、姓名作为人格的身份要素而存在 108

第四节 姓名微观立法之理论分析 110

一、姓名的决定作为亲权内容的理论分析 111

二、姓与名区别变更的理论分析 116

第五节 对我国现有姓名法律制度的分析及立法建议 119

一、我国姓名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119

二、对我国姓名制度的立法建议 122

第四章 民事身份登记 130

第一节 身份与人格 130

一、人格的界定 130

二、身份的界定 132

三、人格与身份的关系 136

第二节 民事身份登记概述 138

一、民事身份登记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138

二、民事身份登记的性质 139

三、民事身份登记的功能 142

第三节 民事身份登记的制度构建 147

一、民事身份登记制度的立法模式 147

二、民事身份登记的机关及官员 150

三、民事身份登记的范围 152

四、民事身份登记的程序 160

第四节 与民事身份登记相关的法律问题 168

一、我国建立民事身份登记制度的意义 168

二、民事身份登记事项的公开与私生活权的保护 174

第五章 胎儿 181

第一节 胎儿的界定 181

一、胎儿始期的界定 181

二、胎儿终期的界定 184

三、我们对胎儿的界定 185

第二节 胎儿保护的理论基础 188

一、不承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的前提下胎儿保护的理论基础 189

二、承认涉及胎儿利益时胎儿可以具有权利能力的前提下胎儿保护的理论基础 194

第三节 胎儿保护的域外法考察与立法模式的应然选择 199

一、胎儿保护的域外法考察 199

二、总括保护主义——我国胎儿保护立法模式的应然选择 202

第四节 自然人民事主体——胎儿之应有地位与权利能力制度始期的重构 205

一、透视三部学者建议稿中关于胎儿保护之规定所引发的思考 205

二、自然人民事主体:胎儿之应有地位 210

三、权利能力制度始期的重构 217

第六章 家 223

第一节 家的本质 224

一、家的词源分析 224

二、家本质的历史分析 226

三、对家本质的反思 230

四、家庭的本质——一种事实上的利益结合体 237

第二节 家庭在民法上的地位 239

一、各国及地区民法对家庭法律地位的规定 239

二、家庭的民事主体资格 240

三、家庭作为民事主体的价值 250

第三节 核式家庭的新近发展 252

一、婚姻法的变迁 253

二、婚姻法任意性的体现 255

三、自主决定权的扩大 275

第四节 对我国家庭法的立法建议 279

一、增设“家庭的共同生活”制度 279

二、增设“民事结合”制度 284

参考文献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