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官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淑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310512
- 页数:522 页
上篇 中医眼科学 1
总论 1
第一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
第一节 眼球的解剖与生理 1
一、眼球壁 1
二、眼内容物 8
第二节 视路 10
一、视神经 10
二、视交叉 11
三、视束 11
四、外侧膝状体 11
五、视放射 12
六、视皮质 12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12
一、眼眶 12
二、眼睑 13
三、结膜 14
四、泪器 16
五、眼外肌 17
第四节 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 17
一、血管及血液循环 17
二、神经分布 18
附: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 19
第二章 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 21
第一节 眼与五脏的关系 21
一、眼与心的关系 21
二、眼与肝的关系 22
三、眼与脾的关系 23
四、眼与肺的关系 24
五、眼与肾的关系 25
第二节 眼与六腑的关系 26
一、眼与胆的关系 26
二、眼与小肠的关系 26
三、眼与胃的关系 27
四、眼与大肠的关系 27
五、眼与膀胱的关系 27
六、眼与三焦的关系 27
第三章 眼与经络的关系 29
第一节 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29
一、眼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关系 29
二、眼与足阳明胃经的关系 29
三、眼与手少阴心经的关系 30
四、眼与手太阳小肠经的关系 30
五、眼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 30
六、眼与手少阳三焦经的关系 30
七、眼与足少阳胆经的关系 30
八、眼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 31
第二节 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31
第四章 眼病的病因病机 33
第一节 病因 33
一、六淫 33
二、疠气 35
三、七情 35
四、饮食不节 36
五、劳倦 36
六、眼外伤 36
七、先天与衰老 36
八、其他因素 36
第二节 病机 36
一、脏腑功能失调 37
二、气血功能失调 39
三、津液代谢失调 40
四、经络功能失调 40
第五章 眼病的诊断概要 41
第一节 眼科诊法 41
一、问诊 41
二、视功能检查 42
三、眼科影像学检查 46
四、眼部检查 47
第二节 眼科常用辨证法 51
一、辨外障与内障 51
二、五轮辨证 52
三、辨眼科常见症状与体征 54
第六章 眼病的治疗概要 59
第一节 眼科常用内治法 59
一、祛风清热法 59
二、泻火解毒法 60
三、利水祛湿法 60
四、理血法 61
五、疏肝理气法 62
六、补益法 63
七、退翳明目法 64
第二节 眼科常用外治法 64
一、传统外治法 65
二、临床常用外治法 66
第三节 眼科常用方药 71
一、眼科常用中药 71
二、眼科常用方剂 90
第四节 眼科常用针灸穴位 96
一、眼周围穴位及经外奇穴 97
二、躯干四肢部穴位 98
三、头针 98
四、耳针 99
五、三棱针 99
六、梅花针 100
各论 101
第七章 胞睑疾病 101
第一节 针眼 101
第二节 胞生痰核 104
第三节 风赤疮痍 106
第四节 睑弦赤烂 109
第五节 上胞下垂 111
第六节 椒疮 113
第八章 两眦疾病 118
第一节 流泪症 118
第二节 漏睛 121
第三节 漏睛疮 123
第九章 白睛疾病 126
第一节 暴风客热 126
第二节 天行赤眼 129
第三节 天行赤眼暴翳 131
第四节 脓漏眼 133
第五节 时复目痒 136
第六节 金疳 139
第七节 白涩症 140
第八节 胬肉攀睛 143
第九节 火疳 145
第十章 黑睛疾病 149
第一节 聚星障 149
第二节 花翳白陷 152
第三节 湿翳 154
第四节 凝脂翳 156
第五节 混睛障 160
第六节 宿翳 162
第十一章 瞳神疾病 165
第一节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166
第二节 绿风内障 169
第三节 青风内障 173
第四节 圆翳内障 177
第五节 云雾移睛 180
第六节 络阻暴盲 183
第七节 络损暴盲 186
第八节 目系暴盲 189
第九节 视瞻有色 193
第十节 视衣脱落 196
第十一节 视瞻昏渺 199
第十二节 高风内障 202
第十三节 青盲 205
第十四节 消渴目病 207
第十二章 眼外伤 212
第一节 异物入目 212
第二节 撞击伤目 214
第三节 真睛破损 216
第四节 化学性眼外伤 220
第五节 辐射性眼损伤 222
第六节 热烧伤 224
第十三章 眼视光学 226
第一节 近视 226
第二节 远视 228
第三节 视疲劳 230
第四节 屈光检查法 232
一、主观检查法 232
二、客观验光法 234
第五节 屈光不正的矫治方法 235
一、非手术方法 235
二、手术方法 236
中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239
总论 239
第十四章 耳鼻咽喉的解剖与生理 239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239
一、耳的应用解剖 239
二、耳的生理功能 246
第二节 鼻及鼻窦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248
一、鼻及鼻窦的应用解剖 248
二、鼻及鼻窦的生理功能 254
第三节 咽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255
一、咽的应用解剖 255
二、咽的生理功能 259
第四节 喉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259
一、喉的应用解剖 259
二、喉的生理功能 263
附:中西医耳鼻咽喉解剖名称对照 264
第十五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65
第一节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265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 265
二、鼻与脏腑的关系 268
三、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270
第二节 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271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271
二、鼻与经络的关系 272
三、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272
第十六章 耳鼻咽喉病的病因病机 274
第一节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 274
一、外因 274
二、内因 275
第二节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 276
一、实证 276
二、虚证 277
三、虚实夹杂证 278
第十七章 耳鼻咽喉病的诊断概要 279
第一节 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 279
一、耳鼻喉科诊室的基本条件及常用检查法 279
二、耳鼻咽喉局部四诊 290
第二节 耳鼻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293
一、耳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293
二、鼻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296
三、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299
第十八章 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302
第一节 耳鼻咽喉科常用内治法 302
一、疏风清热法 302
二、清热解毒法 303
三、利水渗湿法 304
四、行气散郁法 305
五、散瘀排脓法 305
六、活血通络法 306
七、祛痰通窍法 307
八、温阳补气法 307
九、滋阴补血法 308
十、益气升清法 309
第二节 耳鼻咽喉病的常用外治法 309
一、清洁法 310
二、吹药法 310
三、滴药法 311
四、涂敷法 311
五、噙化法 312
六、含漱法 312
七、喷雾吸入法 312
八、热熨法 312
九、刺破排脓法 312
十、烙法 313
第三节 耳鼻咽喉病的针灸及其他治法 313
一、针灸疗法 313
二、推拿导引法 315
三、其他治法 319
各论 321
第十九章 耳科疾病 321
第一节 耳瘘 321
第二节 耳廓痰包 323
第三节 耳带状疱疹 325
第四节 耳疖、耳疮 327
第五节 旋耳疮 330
第六节 耵耳 332
第七节 耳胀、耳闭 333
第八节 脓耳 339
第九节 脓耳变证 344
一、耳后附骨痈 345
二、脓耳面瘫 347
三、脓耳眩晕 350
四、黄耳伤寒 353
第十节 耳鸣、耳聋 356
第十一节 耳眩晕 361
第二十章 鼻科疾病 366
第一节 鼻疔 366
第二节 鼻疳 369
第三节 伤风鼻塞 372
第四节 鼻窒 374
第五节 鼻槁 378
第六节 鼻鼽 381
第七节 鼻渊 386
第八节 鼻衄 391
第九节 鼻息肉 396
第十节 鼻异物 399
第十一节 鼻损伤 402
第二十一章 咽喉科疾病 406
第一节 喉痹 406
第二节 乳蛾 411
第三节 喉痈 416
第四节 梅核气 420
第五节 咽喉菌 423
第六节 骨鲠 426
第七节 急喉喑 428
第八节 慢喉喑 431
第九节 急喉风 435
第十节 咽喉瘤 440
第十一节 鼻咽癌 442
第二十二章 耳鼻咽喉科常用治疗操作方法 447
第一节 耳部常用治疗操作 447
一、外耳道冲洗法 447
二、鼓膜按摩法 447
三、“鸣天鼓”法 448
四、耳周穴位注射法 448
五、耳道滴药法 448
六、耳吹药法 449
七、鼓膜穿刺抽液法 449
八、鼓室置管术 450
九、咽鼓管导管吹张法 450
十、鼓膜切开术 450
十一、外耳道疖切开术 451
十二、外耳道异物取出术 451
十三、鼓膜修补术(烧灼法) 452
第二节 鼻部常用治疗操作 452
一、鼻滴药法 452
二、鼻腔冲洗法 453
三、鼻窦置换疗法 453
四、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454
五、鼻腔黏膜烧灼法 454
六、鼻腔填塞法 455
七、后鼻孔填塞法 455
八、鼻骨骨折整复法 456
九、下鼻甲注射法 456
十、鼻腔活组织检查术 457
第三节 咽喉部常用治疗操作 457
一、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法 457
二、咽后脓肿切开排脓法 458
三、雾化吸入法 458
四、含漱法 458
五、咽部涂药法 459
六、扁桃体烙治法 459
七、气管切开术 459
八、环甲膜切开术 463
下篇 中医口腔科学 465
总论 465
第二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465
第一节 颌面部解剖生理 465
一、颌骨 465
二、肌肉 466
三、血管 467
四、淋巴组织 469
五、神经 469
六、涎腺 471
七、颞下颌关节 472
第二节 口腔解剖生理 472
一、口腔前庭 472
二、固有口腔 474
第三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解剖生理 475
一、牙齿的数目、名称、萌出及牙位记录法 475
二、牙齿的解剖形态和功能 476
三、牙体组织结构 477
四、牙周组织 478
第二十四章 口腔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480
第一节 口腔与脏腑的关系 480
一、口腔与脾的关系 480
二、口腔与心的关系 481
三、口腔与肾的关系 481
四、口腔与肝的关系 481
五、口腔与胃的关系 482
六、口腔与大肠的关系 482
第二节 口腔与经络的关系 482
一、口腔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关系 482
二、口腔与足阳明胃经的关系 483
三、口腔与足太阴脾经的关系 483
四、口腔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 483
五、口腔与足少阴肾经的关系 483
六、口腔与手少阴心经的关系 483
七、口腔与手太阳小肠经的关系 484
八、口腔与手少阳三焦经的关系 484
九、口腔与督脉的关系 484
十、口腔与任脉的关系 484
第二十五章 口腔病的病因病机 485
第一节 口腔病的主要病因 485
一、外因 485
二、内因 486
三、其他因素 487
第二节 口腔病的主要病机 487
一、心火上炎 488
二、心脾积热 488
三、脾气虚弱 488
四、脾胃湿热 488
五、胃火上炎 488
六、肝火上炎 488
七、肝郁气滞 488
八、肾阴虚损 489
第二十六章 口腔病的诊断概要 490
第一节 口腔科病的诊法 490
一、常用检查器械 490
二、一般检查方法 490
三、特殊检查法 493
第二节 口腔病的常用辨证法 494
一、辨疼痛 494
二、辨红肿 494
三、辨溃烂 495
四、辨斑纹 495
五、辨皲裂 495
六、辨结节 495
七、辨脓血 495
八、辨口臭 495
第二十七章 口腔病的治疗概要 496
第一节 内治法 496
一、疏风清热法 496
二、清热解毒法 496
三、清利湿热法 496
四、清心凉血法 496
五、清化痰浊法 497
六、行气活血法 497
七、滋阴降火法 497
第二节 外治法 497
一、含漱 497
二、吹药 497
三、敷药 497
四、牙周洁治术 497
五、切开排脓 498
六、补牙 498
七、拔牙 498
八、手术 498
第三节 针灸疗法 498
一、针灸 498
二、穴位注射 498
各论 499
第二十八章 口腔科常见疾病 499
第一节 龋齿 499
第二节 牙痛 501
第三节 牙痈 504
第四节 牙宣 506
第五节 牙?痈 508
第六节 口疮 510
附录 514
附方汇编 514
主要参考文献 522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