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广播电视学导论
广播电视学导论

广播电视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阳宏生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1433913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理论到实践的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的基本特色,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功能。
《广播电视学导论》目录

绪论 1

一、广播电视与中国广播电视 1

二、广播电视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 4

三、广播电视学以及新闻学、大众传播学 7

四、广播电视学内容与研究方法 9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1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1

一、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11

二、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7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及现状 24

一、中国广播的产生和发展 24

二、中国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33

三、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广播电视事业概况 42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特色 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众传播媒介 46

一、中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性质 46

二、中国广播电视的公有制特色 47

三、中国广播电视体制具有自身优越性 49

第二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1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广播电视的鲜明特色 51

二、坚持党对广播电视事业的领导 53

三、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55

四、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55

五、坚持党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统一调控 56

第三节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 57

一、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致性 57

二、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群众自身需求的一致性 59

三、为人民服务,满足受众需要 60

第四节 统一的传播网络,较强的系统优势 62

一、统一的传播网络 62

二、强大的系统合力 64

三、无可比拟的舆论强势 66

四、集约化经营优势 67

第五节 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68

一、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原则 69

二、坚持弘扬主旋律的方针 70

三、维护职业道德,发挥社会效益 71

第三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性质 73

第一节 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73

一、关于“喉舌”性质的基本论述 74

二、中国广播电视根本性质的科学内涵 76

三、坚持“喉舌”性质,处理好各种关系 78

第二节 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 83

一、为大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 83

二、受众的主体地位迅速提高 84

三、推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87

第三节 特殊的当代文化形态 89

一、广播电视是一种文化形态 90

二、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特征 90

第四节 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 96

一、广播电视的产业性质和特点 96

二、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必然性 98

第四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任务 102

第一节 为经济建设服务 102

一、广播电视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102

二、广播电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内容 104

第二节 为文化建设服务 107

一、广播电视必须为文化建设服务 107

二、广播电视为文化建设服务的内涵 109

第三节 为思想建设服务 112

一、广播电视必须为思想建设服务 113

二、我国广播电视为思想建设服务的任务 115

三、广播电视如何为思想建设服务 116

第四节 为政治建设服务 118

一、广播电视传播必须为政治服务 118

二、不同时期的不同规定和要求 120

三、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做好群众的耳目 121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功能 124

第一节 新闻传播功能 124

一、新闻传播功能的具体体现 124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优势 126

第二节 社会教育功能 128

一、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表现 129

二、社会教育节目的特性 130

三、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体现中国广播电视的优越性 131

第三节 文化娱乐功能 132

一、文化娱乐功能的主要体现 132

二、广播电视文娱类节目的特性 134

三、文化娱乐功能的发展方向 137

第四节 信息服务功能 138

一、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 138

二、一种特殊的服务节目形式——广播电视广告 140

三、广播电视要进一步增强信息服务功能 141

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指导思想 143

第一节 坚持党性原则 143

一、广播电视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143

二、广播电视党性原则的具体表征 146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 149

一、舆论与广播电视舆论 149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点 151

三、正确处理好舆论引导中的各种关系 153

第三节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154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54

二、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 156

三、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因 158

第四节 坚持为受众服务的原则 161

一、广播电视为受众服务的主要内容 161

二、为受众服务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62

三、多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164

第七章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理念 166

第一节 传播内容:从“宣传品”到“产品” 166

一、从“宣传品”到“产品”的转型 167

二、“产品时代”的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理念 169

第二节 传播主体:从“探索前进”到“科学发展” 173

一、从重“量”到重“质” 173

二、从“制播一体”到“制播分离” 177

第三节 传播向度:从“单向传播”到“交互传播” 179

一、交互传播:内涵与必然性 179

二、当代广播电视交互传播的理念与实践 180

第四节 受众规模与品质: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 182

一、分众化传播理念的产生背景 182

二、广播媒体分众传播的理念与实践 184

三、电视媒体分众传播的理念与实践 185

四、频道(率)专业化的问题与反思 186

第八章 广播传播的节目形态 189

第一节 广播节目的基本形态 189

一、广播节目的基本形式 189

二、从节目的报道方式考察节目形态 193

三、从节目的传播形态考察节目形态 199

第二节 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 200

一、广播节目的策划 201

二、广播节目的采制 205

三、广播节目的复制合成 209

第九章 电视传播的节目形态 211

第一节 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 211

一、电视节目的基本形式 211

二、电视节目形态的不同分类 219

三、影响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 223

第二节 电视节目生产的流程 224

一、电视节目的基本要素 224

二、电视节目生产的前期流程 226

三、电视节目生产的后期流程 234

第十章 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地位 239

第一节 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239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广播电视媒介 239

二、科学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本保障 240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广播电视传播的互动关系 245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247

一、数字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247

二、网络传播在广播电视媒介中的应用 249

三、卫星通讯技术在广播电视媒介中的应用 251

第十一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体制与管理 254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方针 254

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基本方针 254

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奋斗目标 259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制 263

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的演变 264

二、现行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266

三、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70

第十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 275

第一节 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原因和意义 275

一、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原因 275

二、法制化建设的意义 277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 279

一、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发展 279

二、广播电视立法的基本原则 283

第三节 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286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 287

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287

三、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与流通 287

四、广播电视节目播出 288

五、广告管理 290

六、卫星电视 290

七、广播电视设施保护 291

八、网络视听与视频点播节目 291

第四节 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92

一、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292

二、我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294

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 297

第一节 产业经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97

一、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必然性 298

二、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必要性 302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内容 306

一、广告经营 306

二、节目经营 307

三、网络经营 309

四、信息及技术经营 310

五、服务及延伸产业经营 311

第三节 广播电视经营的原则 312

一、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原则 312

二、“双效”兼顾原则 313

三、“主业突显”原则 314

四、“渐进式”发展原则 314

第四节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趋势 315

一、政策扶持逐渐加大,产业秩序逐步形成 316

二、投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渐渐放宽 317

三、重视开发上下游弱势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318

第十四章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321

第一节 人才队伍建设的概况和目标 321

一、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的概况 321

二、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 324

第二节 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327

一、造就高素质广播电视人才的意义 327

二、政治思想素质的主要内涵 328

三、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业务素质 331

第三节 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335

一、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335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337

第十五章 广播电视受众工作 339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构成 339

一、受众的结构及其特征 339

二、受众的视听行为 344

三、受众的视听心理 350

第二节 受众工作的地位 353

一、受众理论的发展历程 353

二、受众工作的发展历程 354

三、重视受众参与,办好节目 357

第三节 受众调查的基本特点 359

一、受众调查的方式 359

二、受众调查的意义 362

第十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 363

第一节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原则要求 363

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64

二、制定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原则与要求 370

第二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375

一、广播电视与其他传媒趋于深度融合 375

二、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376

三、广播电视的集团化 377

第三节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特色化道路 378

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378

二、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特色化道路 382

参考书目 389

后记 3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