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一代名将郑维山
一代名将郑维山

一代名将郑维山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保存,范占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10062773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他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几位以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用脑子打仗的将军,闻名于我军的战史和外军的战例教材中。解放后他又长期担任我军的高级职务,任过两大军区的司令员,参与了建国初到80年代初的很多重要的历史过程。国内一些影视机构一直想以他的事迹为原型创作一部歌颂我军光荣传统的影视作品。本书也是在这一前提下酝酿产生的。郑维山是非常有故事、有特点、传奇式的将军。
《一代名将郑维山》目录

十八岁师政委转战川陕边 1

少年赤卫队长——“不参军只有死路一条” 1

机智的传令兵——深得总指挥赏识 6

“娃娃政委”——全歼“田冬瓜”部队 10

挺进嘉陵江——把“王老虎”打成“王老鼠” 16

向西再向西——吃掉“邓猴子”四个团 19

艰难的长征 23

打通西进道路——“邓猴子”服了 23

会师的喜悦——郑维山赤脚见朱德 26

“背水战包座”——全歼胡宗南一个师 31

由会师到分裂——红八十八师吃了“亏” 34

学“诸葛”擒“孟获”——藏区得补给 38

河西喋血,战将成乞丐 43

夜渡黄河——红四方面军奉命西进 43

凉州永昌鏖战——师政委冲上火线 49

血染倪家营子——“虎落平川被犬欺” 55

风雪祁连山——西路军全军覆没 62

心如钢铁——战将行乞千里只身找党 68

从普通教员到军分区司令 71

从师政委到学员——郑维山面对角色转换 71

从学员到团长——郑维山脾气不改 73

战场为课堂——教导团活跃在行唐 76

积小胜为大胜——军分区司令显身手 83

华北战场上的猛将 95

围涞水,战庄疃——痛斩“虎头师” 95

傅作义偷袭西柏坡——周恩来调兵三纵队 110

新保安当机立断——有惊有险见胆略 122

红旗插上晋阳城 135

晋阳古城——真的“固若金汤” 135

大战在即——郑维山寝食不安 140

双塔寺——外围攻坚战 143

攻城不怕坚——将军站在太原城头 147

挥师大西北 153

进军西北——郑维山兴奋不已 153

复仇窦家山——第六十三军的炮火惊天动地 156

攻克兰州——“战友们,我回来了!” 162

挺进宁夏——军长精心谋划 164

三路下中卫——西北全部解放 171

兵团代司令拍案战金城 179

毛泽东说——这叫“零敲牛皮糖” 179

将军拍案——“错了我负责!杀头杀我的!” 190

激战五天五夜后——郑维山在作战室睡着了 200

在大比武的日子里 209

南京现场会——与罗瑞卿“意见分歧” 209

大练兵——北京军区起高潮 217

大比武——毛泽东来到北京军区 226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 231

十万火急——部队开进隆尧 232

总理指示——“我们马上去灾区!” 233

落实总理指示——再到邢台 239

组织史无前例的接见活动 243

紧急任务——一百万人,二十四小时 244

红色海洋——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 246

精心谋划——确保十次接见万无一失 252

果断处置——深得周总理赞赏 261

“板荡显忠臣” 265

卷入漩涡——艰难支撑北京军区危局 265

莫须有的罪名——“华北山头主义” 270

毛泽东责问——“为什么抓住郑维山不放?!” 280

袒护英华——在周恩来领导下 285

制止武斗——保证京广铁路畅通 287

保护满城汉墓——在破“四旧”的背景下 291

毛泽东“三七批示”的来龙去脉 293

一份急件——送到毛泽东案头 294

延安中学——成了全国典型 299

跟随毛泽东南巡前后 301

特殊任务——来自中南海的电话 301

列车汇报——毛泽东纵论“文革” 303

“梅岭”倾听——看到最高统帅的态度 307

坐镇保定——力促两派联合 308

精心编织反侵略战争“天罗地网” 311

排兵布阵——精心编织“天罗地网” 312

战场建设——着力打造“铜墙铁壁” 314

严格训练——人人学会“三打三防” 319

奔赴内蒙 稳定北疆 323

临危受命——出任军管会主任 324

力挽狂澜——制止混乱 327

初见成效——内蒙情况开始好转 330

九届二中全会前后 333

云雾之中——九届二中全会开幕 333

风云骤变——六号简报出笼 335

电闪雷鸣——毛泽东震怒 341

“华北会议”——北京军区改组 342

流放的日子 345

离京——郑维山被改名换姓 345

南湖秋雨——孙景波精神失常 349

天各一方——饱尝世态炎凉 352

白湖冷月——战将的艰难“改造” 354

荒草围孤灯——将军的希望和失望 358

巢湖春讯——林国栋前来探视 363

漫漫平反路 367

北京的信息——“亲戚”杜辛来到农场 367

最初的行动——孙景波返京治病 371

海运仓苦夏——呼吁为“华北山头主义”平反 374

拨乱反正——冤情昭雪 379

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389

西行的列车——第三次走进大西北 389

让荒山变绿——为子孙后代造福 392

军队“百年大计”——加快干部年轻化 399

经营大西北——踏遍青山人未老 403

战将临终面向西 421

最后的“战斗”——与病魔抗争 421

最后的遗憾——没能重回西北 425

最后的心愿——“让我面向西” 4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