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上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上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敬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2077354
  • 页数:5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上》目录

导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1

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环境 2

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 28

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实质的全面评估 54

上册 87

第一篇 帝国主义在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和对中国经济领域的渗透 87

第一章 外国对华贸易与中国国际收支 87

第一节 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 87

一、世界经济基本形势的变化 87

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89

三、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 98

四、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控制 109

第二节 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111

一、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及中国外贸国别比重的变化 111

二、中外贸易的增长 120

三、中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129

四、贸易比价的变化 145

五、洋货与旧中国工业品市场 147

第三节 中国国际收支问题 152

一、关于进出口贸易值与贸易收支平衡问题 152

二、各个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发展概况 160

三、巨额逆差的弥补问题 165

四、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问题 166

第二章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 187

第一节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的发展过程 187

一、日、俄、美银行的进入 187

二、英、法、德银行的充实更新 207

第二节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的特点 241

一、本国政府支持的强化 241

二、中外合办形式的突出 247

三、金融活动领域的变动 257

四、多国银行团的兴起 269

第三章 列强强权政治挟制下的中国外债 291

第一节 清末的财政借款 291

一、围绕甲午战争的借款 291

二、庚子赔款的债务化 302

三、地方借款的开始盛行 312

第二节 辛亥鼎革之际的财政借款 318

一、南北两方的困窘财政 319

二、列强的贷款策略 320

三、南北两方的借款 323

四、借款透析 330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 333

一、国际银团与善后借款 333

二、日本侵华战略中的贷款活动 349

三、欧美列强的贷款活动 363

第四节 实业借款 367

一、实业借款的开始和结局 367

二、铁路、电信、航业借款 369

三、工矿企业借款 377

第四章 外国在华工矿交通业投资 385

第一节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整体实力和四大支柱工业的发展形势 386

一、工业投资的整体实力 386

二、四大支柱工业的发展形势 395

第二节 英、德、日三国对中国煤、铁矿的攫夺 424

一、日本资本对抚顺、烟台煤矿的掠夺 425

二、英国势力对开平、滦州煤矿的兼并 435

三、德、日资本先后对淄川煤矿的侵夺 450

四、英资福公司对焦作煤矿的侵夺 457

五、日资借“中日合办”形式对辽宁鞍山铁矿的垄断 464

第三节 外国在华铁路权益的扩张 472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建筑中国铁路权益的争夺 472

二、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铁路的铺设和营运 485

第四节 外国在华航运势力的消长 501

一、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航运势力的蜂拥而入 501

二、日本航运势力的迅速崛起 508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列强在华航运业 528

中册 543

第二篇 中国传统封建经济主体地位的延续和推移 543

上部 农业中封建经济的基本维持和部分变化 543

第五章 地权分配和租佃关系 543

第一节 地权形态和地权分配 544

一、官田旗地的民地化 544

二、军阀地主的兴起与地权兼并 550

三、地权分配的分散与集中 557

第二节 租佃制度与地租剥削 586

一、租佃制度及其演变 586

二、主佃关系与地租剥削 601

第六章 农产品商品化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633

第一节 经济作物的推广和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633

一、口岸、铁路及新式工业对农产品商品化的刺激 633

二、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推广 636

三、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656

第二节 农产品商品量、商品率的提高与流通范围的扩大 666

一、商业性农业区的形成和农产品商品量、商品率的提高 666

二、农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679

第三节 农产品商品化的性质 687

第七章 雇佣劳动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699

第一节 换工劳动及其向雇佣劳动的演变 699

一、直接换工劳动的广泛存在 700

二、换工劳动向雇佣劳动的演变 703

第二节 资本主义性质农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706

一、雇佣劳动者人身自由度的提高 707

二、雇工形式、雇佣期限和工资结构的变化 709

三、局部性流动短工的增加和短工市场网的形成 721

第三节 封建性雇佣劳动不同程度的残留 731

一、奴隶性、封建性、强制性劳动的残存 731

二、人身依附关系的残余与部分家庭仆役性劳动 736

三、落后的工资形式和束缚于土地的人身 739

第四节 农业雇佣劳动的数量估计 745

一、雇工农户和农户的雇工数量 745

二、雇农数量及其在农户中的比重 750

三、雇佣劳动在农业劳动中的比重 755

第八章 资本主义性的农业经营 759

第一节 地主雇工经营和经营地主 759

一、地主雇工经营的滋长 759

二、经营地主的发展和分布状况 762

三、经营地主的经营状况与性质 778

第二节 富农经济的发展 802

一、富农经济的滋长和发展概况 802

二、富农经营的规模和性质 813

三、富农经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821

第三节 农牧垦殖公司和资本主义中小农场 829

一、农牧垦殖公司的兴起 829

二、中小型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 842

三、垦牧公司的土地经营与社会性质 849

第九章 农业生产、农业改革和农业的兴衰格局 859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 859

一、狭小的经营规模 859

二、落后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864

三、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结构 877

四、低而不稳的农业收成和土地产量 883

第二节 转折时期的农业改革与振兴 896

一、发展近代农业的各种主张 896

二、土地开发的鼓励 908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 919

第三节 农业的兴衰格局 928

一、东北、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 928

二、内地农业的局部发展与整体停滞 938

下部 国家传统经济政策的承袭和更张 951

第十章 财政税收与内国公债 951

第一节 甲午战争前的清代财政 951

一、财政体制与财务管理 951

二、财政收入 955

三、经费支出 960

第二节 甲午战争后的晚清财政 966

一、财政主权的旁落 967

二、财政危机和捐税苛征 978

三、清末的财政改革 997

第三节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 1007

一、北洋政府时期财政的一般情况 1008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税收 1030

三、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支出 1043

第四节 晚清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内国公债 1049

一、晚清的内债 1049

二、北洋时期的内债 1051

第十一章 经济政策和措施 1071

第一节 清末经济政策和措施 1071

一、清政府转换经济政策的背景 1071

二、甲午战后经济政策的变化(1895~1900年) 1081

三、新政时期经济制度的兴革和经济政策的摇摆(1901~1911年) 1098

第二节 民初经济政策和措施 1126

一、民初经济政策的特征与导向 1126

二、民初经济政策的动机与利益目的 1156

三、民初经济政策的总评析 1175

下册 1187

第三篇 中国资本主义在各产业部门中的发展状况 1187

第十二章 工矿企业 1187

第一节 近代民族工矿业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1187

一、清政府对工矿企业体制的改弦更张 1187

二、民族工商业组织的兴起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1189

三、抵制外资、收回利权对民族工矿企业的促进 1192

第二节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195

一、棉纺织工业 1195

二、缫丝工业 1215

三、面粉工业 1231

四、其他民族工业 1244

第三节 民族资本近代煤、铁矿冶业的开发和发展 1258

一、近代煤矿业发展过程概述 1258

二、近代铁矿业产生述要 1264

三、直隶滦州煤矿 1265

四、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1271

第十三章 手工业 1305

第一节 总体评析 1305

一、甲午战争前手工业的变化 1305

二、甲午战争后手工业的危机 1324

三、中国手工业的不同命运 1333

四、手工业行会的演变 1348

五、中国工业多元结构和手工业功能分析 1368

第二节 行业示例 1403

一、棉纺业 1403

二、棉织业 1407

三、缫丝业 1415

四、丝织业 1423

五、榨油业 1429

六、磨粉业 1434

七、井盐业 1441

八、陶瓷业 1446

九、针织业 1450

十、草辫业 1455

第十四章 交通运输业 1461

第一节 铁路 1461

一、国有铁路建设的两重性 1461

二、国有铁路的营运管理 1473

三、民间铁路的艰难创业 1480

四、线路配置、资金投入和营运效应 1501

第二节 航运 1510

一、清政府对华商行驶轮船禁令的被迫解除和民族资本小轮业的兴起 1510

二、轮船招商局的挣扎和停滞 1518

三、有所发展而又难于发展的民族资本航运业 1547

第十五章 商业 1567

第一节 国内市场商品流通的规模 1567

一、国内市场商品流通总量的估计 1567

二、从交通运输业看商品流通量的增长 1569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商品流通量的分析 1574

第二节 市场结构、商业机构和行业组织 1578

一、商业市场的三重结构 1578

二、商业机构和行业组织 1599

第三节 商业发展的局限 1611

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1611

二、苛捐杂税对市场的损害 1613

三、战争对商业的破坏 1616

四、商业发展的不平衡 1618

五、商业管理经营的滞后 1620

第十六章 金融业 1625

第一节 金融业的发展和变化 1625

一、清末钱庄的发展和票号的停滞 1625

二、清末华资银行的兴起 1631

三、北洋政府时期银钱业的继续发展和票号的没落 1639

四、地方银行的周期性盛衰 1658

五、几家最主要的华资银行简介 1670

第二节 华资银行的内外关系 1681

一、华资银行同政府的关系 1681

二、华资银行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关系 1697

三、华资银行同洋行与买办的关系 1710

四、华资银行同在华外国银行和钱庄的关系 1715

五、华资银行业的内部关系 1725

主要征引文献目录 1737

附录一、鉴定结论 1757

二、鉴定结论 17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