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走向均衡  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
走向均衡  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

走向均衡 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洪,陈亮,杨鸿主编;周永平,姜利琼,张薇薇,张媛媛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4199331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吸收国内外教育评价新思想、新理念中成熟、合理的部分,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以此来引导教育系统内外的各要素,引导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系统的内涵发展、课堂系统的有效教学、教师系统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系统的多元发展,建构了走向均衡、引领均衡的教育评价体系,开发了融“区域—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于一体的五级教育评价系统。本书将建构的五级评价系统应用于教育评价实践,在6年多的时间里,对数十个区域、近百所学校、数千个课堂、数万名教师、数十万名学生开展了评价实践,展开了真实、深入的扎根研究,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设计科学、操作性强、引领均衡的五级教育评价系统。
《走向均衡 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目录

绪论 1

理念建构篇 3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论 3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内涵与范畴 3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3

二、教育评价活动的范畴 8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10

一、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 10

二、国外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 21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与类型 26

一、教育评价的功能 27

二、教育评价的类型 31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40

一、教育评价的方法 40

二、教育评价的工具 45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反思与展望 50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问题反思 50

一、评价取向:倾差异鉴定,少均衡引领 51

二、评价观念:趋二元对立,少相融结合 52

三、评价目的:重功利主义,轻持续发展 54

四、评价实施:偏形式主义,乏实质关注 56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59

一、评价取向:均衡性与差异性同在 59

二、评价目的:发展性与鉴定性统整 60

三、评价视角:过程性与终结性并重 62

四、评价标准:全面性与独特性并存 63

五、评价过程:主体性与开放性兼有 65

六、评价实施:多元性与多源性一体 66

第三节 走向均衡:中小学教育评价五级系统的提出 67

第三章 五级评价系统的理念与模式 71

第一节 五级评价系统的基本理念 71

一、体现公平的均衡性 71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性 72

三、强调价值的多元性 74

四、注重任务的真实性 75

五、倡导主体的协商性 77

六、面向事件的过程性 78

第二节 五级评价系统的主要模式 79

一、目标模式 79

二、CIPP模式 84

三、目标游离模式 88

四、应答模式 92

过程设计篇 99

第四章 教育评价的过程 99

第一节 准备阶段 99

一、建立组织机构 99

二、制订评价方案 101

第二节 实施阶段 108

一、培训参评人员 108

二、自我评价 109

三、他人评价 111

第三节 反馈阶段 118

一、撰写评价报告 118

二、反馈评价结论 129

第五章 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132

第一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132

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 132

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136

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步骤 137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设计 138

一、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结构 138

二、教育评价指标系统设计的原则 139

三、教育评价指标系统设计的方法 142

第三节 教育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 146

一、权重的形态 146

二、权重分配的形式 146

三、权重分配的方法 148

第四节 教育评价标准的制订 155

一、教育评价标准的含义与特征 155

二、教育评价标准的类型与表达 156

三、教育评价标准的制订步骤 159

第六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 161

第一节 选择对象方法的应用 161

一、简单随机抽样 162

二、分类(分层)按比例抽样 163

三、整群抽样 164

四、分阶段抽样 165

第二节 收集信息方法的应用 165

一、观察法 166

二、调查法 171

三、测验法 175

四、档案袋评价法 178

五、个案总结法 181

第七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处理 185

第一节 数据信息的描述技术 185

一、描述集中趋势 186

二、描述差异程度 188

三、描述相关程度 190

第二节 数据信息的推断技术 192

一、参数估计 193

二、假设检验 194

第三节 数据信息的解释技术 199

一、相对评分分数 199

二、绝对评分分数 202

五级系统开发篇 207

第八章 区域系统:均衡发展评价 207

第一节 概述 207

一、区域教育均衡的内涵与表征 208

二、区域教育均衡的结构体系 211

三、区域教育均衡的评价指标 214

四、区域教育均衡的测算方法 216

第二节 个案举样 217

一、案例背景 217

二、案例内容 218

三、案例分析 219

第九章 学校系统:内涵发展评价 226

第一节 学校内涵发展评价概述 227

一、学校内涵发展评价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227

二、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231

三、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与常规程序 234

四、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关键环节 241

五、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结果应用 244

六、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实施保障 245

第二节 个案举样 246

一、案例背景 246

二、案例过程 247

三、案例分析 257

第十章 课堂系统:有效教学评价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261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265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268

第二节 个案举样 276

一、案例背景 276

二、评价目的 276

三、评价内容 277

四、评价过程 279

五、案例小结 286

第十一章 教师系统:专业发展评价 289

第一节 概述 289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背景与作用 290

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295

三、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主体与维度 298

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具体实施 307

第二节 个案举样 312

一、案例背景 312

二、实施步骤 313

三、综合评述 324

第十二章 学生系统:多元发展评价 326

第一节 概述 326

一、学生多元发展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327

二、学生多元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 331

三、学生多元发展评价的原则 336

四、学生多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340

第二节 学生多元发展评价个案举样 349

一、案例背景 349

二、案例内容 350

三、综合评述 361

附表1 随机数码表 365

附表2 正态分布表 375

附表3 t值表 376

附表4 F表 379

附表5 x2值表 388

索引 3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